拯救中醫,首先要擺脫文化上的“自虐”。中醫理論的廢除,現在回頭看,已經壹百年了。
在100多年前西風東漸的那些年,比起尖船大炮和舶來品,更能打動閉塞中國的是西醫,是中國人認識西學的開始;隨後的西風東漸,讓中國的現代化意識瘋狂滋長,而此時,第壹批被唾棄的“糟粕”中就有了中醫。
對中醫的理解和態度意味著對與中醫血脈相連的文化傳統的理解和對人自身的理解。
不久前,朝鮮醫生根據著名中醫的理論,用中文編撰的400年前的《東方醫學瑰寶》將被韓國政府作為世界記憶項目之壹申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韓醫”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誤傳消息,似乎並沒有強烈刺激那些陷入中醫存廢喧囂中的人。
關於最近中醫的存廢之爭,以及由此引發的中醫“慢性病”的討論,新華社播出的壹篇報道說:要拯救中醫,首先要擺脫文化的“自虐”。
這篇稿件引用了慕尼黑大學波奎特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的話:“中醫在中國至今沒有得到宗教文化的對待,在沒有確定其科學傳統地位的情況下,受到了教條式的蔑視和文化破壞……”
□不只是中醫的痛。
1879年,國學大師俞樾(屈原,章太炎、吳昌碩老師)發表了驚世駭俗的廢醫論,明確主張“廢中醫”。
隨後,近代歷史上壹批著名人物,包括孫中山、胡適、梁啟超、嚴復等人,都主張“廢醫”,言辭更加激烈。時隔近百年,它們的殺傷力還在。
嚴復認為中醫缺乏實際觀察和邏輯推理,把中醫歸為風水、星象算命等壹類神奇的方法。陳獨秀說:“中醫不了解人體的構造,也不處理藥性的分析。.....只知道五行附會產生寒熱陰陽的理論”;梁漱溟認為中醫只是“手藝”,“沒有客觀依據”;魯迅在《吶喊?《序言》中對中醫的諷刺影響深遠——“它只是壹個有意無意的騙子。”就連曾經因病接受中醫惠澤的胡適也說,“回頭想想,我們家的‘中醫’在這個科學醫學史上能占據什麽地位。"
民國時期,出現了更大規模的中醫鬥爭運動。1929年,國民黨第壹屆中央衛生委員會在時任衛生部副部長劉瑞恒的主持下,提出了“廢除中醫案”,最終因社會阻力強大而失敗。
“妓女、吸毒、中醫的問題都解決了。”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民國時期主張“廢中醫”的余雲岫在成為政協委員後,將中醫與妓女、吸毒相提並論。
這些在今天聽起來依然刺耳的極端理論,是在“中國大國”迅速衰落時,出於強烈的危機感而誕生的:中國必須“重塑自我”,提倡西學,摒棄舊學。五四時期,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更加洶湧。正是在這些意欲建立“新世界”、斷然拋棄舊文化的聲音中,基於文化自信的民族自信悄然流失。
傳統文化作為中醫生存的土壤越來越被弱化,中醫脫離自身傳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面對中醫的存廢困境,許多專家學者呼籲首先拯救傳統文化。
長期關註中醫藥發展戰略的科技部專家錢佳認為,正是忽視中國傳統文化的醫學教育使得中醫藥質量下降,正是近百年來對西方文化近乎完全的接受使得中醫藥失去了生命力。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劉昌華教授表示,對中醫的誤解源於全世界傳統文化的弱勢,這不僅僅是中醫在經濟全球化強烈沖擊下的痛。
□“壹個書生學醫,抓了壹只籠子裏的雞”
“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很難理解中醫。”
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孔紅菱教授這樣說。
中國有句俗話:“秀才學醫,籠中捉雞。”在古代,讀書人往往轉而學醫,比較容易入門,因為中醫與儒家、道家、易經八卦、陰陽五行甚至武術茶道、琴棋書畫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有傳統文化知識背景的人學習中醫相對容易。
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長期融合,對中醫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壹”理念,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壹,而且直接創造了中醫的基本框架,找到了中醫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五行相交的藏象學說,陰陽互根的治療原則,都烙上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印記。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史文獻學科博士生導師張其成教授也認為,誕生於中國古代的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部分,與中國古代其他文化的關系同根同源。
然而,再茂盛的樹,當它根基下的土壤沒有營養時,也會慢慢衰退枯萎。
張其成說,在科舉制度廢除後的壹個世紀裏,傳統文化受到了壹個又壹個的沖擊,比如廢除孔子和經典,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漢字簡化,西方哲學對中國古代思想的“科學解釋”長達壹個多世紀。再加上現代科學的沖擊,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壹定程度上被打斷了,這也對中醫的發展產生了致命的影響。
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日益邊緣化,天文、地理、農學、數學等逐漸淡出時代舞臺,成為歷史文物。他是我弟弟,國畫和京劇屈指可數,跟中醫是壹條船上的。合在壹起被稱為“國粹”的他,今天也在經歷著現代科技的“洗禮”。
中醫古籍都是用文言文和繁體字寫的。今天學中醫的人壹定要有很好的古文功底,不然就用現代人改造解釋過的古籍。用白話文翻譯的中醫古籍難免會被很多人曲解,再加上很多校對中醫古籍的人古文功底很差。在這樣的情況下,不難想象,中醫古籍在今天是雜亂無章、參差不齊的,以此來指導臨床,“關公鬥秦瓊”的現象是必然的。
在現代社會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逐漸陌生,尤其是原本的書面語言——文言文。在大多數人眼裏,用文言文寫的中醫書籍無異於“天書”。這些用文言文記錄的中醫思想,成了現代人的壹道難題。“傳統文化離中醫越來越遠,中醫離傳統文化越來越遠。”張其成並非沒有悲傷。
——拯救衰落的文明。
為了保護中醫藥,中國近年來開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決定將中醫理論、診斷、療法、方劑、中醫八項內容“打包”,向聯合國申報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孔認為,中醫在現代科學文明中是不堪壹擊的。現代科技以西方為主導,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背景不同於西方範式。在傳統文化退居次要地位的今天,中醫必然會與現代科技發生碰撞。
大多數反對中醫的人最大的批評就是不科學。孔認為,科學的標準是多樣的,不能只基於可重復性和可測試性。西醫也會面臨中醫提出的壹些問題,比如藥物的副作用。片面誇大中醫的危害,純粹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問題。
張其成認為,中醫是中國的原創醫學,也是最有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引領中國醫學技術走向世界水平的古老醫學技術。中國人應該珍惜它,從理論思維的角度有效地總結它,而不是盲目地用西方的邏輯分析工具去否定它,破壞它。
“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應該齊頭並進,就像鳥兒的翅膀壹樣,* * *都將成為當代中醫發展的動力。”
如果妳對以上回答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好意,及時采納作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