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誰知道2004年中國十大事件是什麽?

誰知道2004年中國十大事件是什麽?

2004年中國十大經濟事件

1,宏觀調控:“點閘”過度投資

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2004年影響最大的是宏觀調控。由於部分行業投資過度,煤、電、油、運出現緊張,這將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中央政府及時註意到了這壹現象,認真研究了原因,並及時有效地采取了切實措施。宏觀調控可以說是今年各大財經媒體不可回避的報道焦點,也是人們普遍關註的問題。

《經濟日報》總編輯馮作了如下評論:

宏觀調控實際上是落實中央提出的“五個統籌”。中央和國務院很早就發現了這次宏觀調控,措施果斷。雖然不能說如果不及時調控,今天的經濟會崩盤還是怎樣?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監管,經濟是不可能健康持續發展的。例如,鋼鐵工業不能無限發展。如果發展太多,可能會出現鐵礦石短缺。據我所知,中國有90億噸鐵礦石資源,其中遼寧占50%。那麽他的鋼廠呢?要靠進口。靠進口運費貴,同時出口國要提價,那麽妳冶煉壹噸鋼要多少錢?這是可以計算的。妳的鋼價高了,會不會影響其他價格,漲價自然不言而喻。

首先要肯定,這次宏觀調控是非常有效的,大部分企業和地區感覺都比較好。有幾組數字可以證明:第壹,全年GDP預測可能是9%,或者9%多壹點;財政收入預計增長20%;據相關數據顯示,農民增收11.4%,實際增長6%。城鎮新增就業可能達到900萬人。二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明顯下降。與壹季度相比,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5%,鋼鐵和水泥投資增速分別下降65%和43%,也就是說下降了壹大半。三是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增長13%。大家知道,今年進出口貿易很可能超過1.1萬億美元,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已經控制在4%以內。也就是說,人們所擔心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並沒有出現。

這些數字給人的印象是,中國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和良好效益的勢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宏觀調控已經結束,也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宏觀調控取得成效,並不意味著宏觀調控已經結束。就經濟運行而言,宏觀調控永遠是壹個重大話題。

我說宏觀調控是壹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我們總要在地心引力下生活在地球上,走路都要找到平衡,但是說正常並不意味著作為宏觀調控的壹個具體的詞,它總會很緊。隨著我們市場經濟觀念的不斷更新,特別是我們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宏觀調控應該經常閃現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就好像我們的路已經熟了,還是要想辦法直走,雖然可能難免左右搖擺,最後也不會是跌宕起伏。

2.聚焦能源:解決燃“煤”的燃眉之急

有人說2004年是“電荒”年,但在電荒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煤荒”。據煤炭工業協會預測,2005年中國仍將有8000萬噸的煤炭缺口,供應緊張的局面將繼續存在。煤荒現象背後的問題是什麽?

《中國經濟時報》總編輯包月陽評論如下:

從煤炭行業本身來說,近年來投資比較少,產能增長比較慢,新增可采儲量也比較少。而且很多煤礦的生產條件都比較差,所以今年以來,只要煤炭供應壹緊張,煤炭生產就比較被動,不容易適應突然增加的需求。妳要增加它的煤炭產量並不容易。因為它的基礎已經比較薄弱了,可以說這方面不是很重要。主要原因是國民經濟的高增長,帶來了對煤炭需求的大幅增長。所以煤荒的主要原因是外煤,尤其是電荒。電力消耗了煤炭產量的50%-60%。電力今年漲幅超過10%,必然導致對煤炭的大量需求。但是,當這種需求增加時,就會提高煤炭的價格。因為市場需求增加了,根據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這個價格應該反映這樣的變化。但是從電力公司的角度來說,他們不願意承擔煤價上漲的因素,因為我們國家的煤炭價格已經放開,由市場調節。這個電價沒有放開,是政府管制的。

從去年到今年,煤電價格矛盾壹直非常突出。這壹矛盾由中央政府出面調解。雖然有所緩解,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從根本上說,煤炭供需矛盾取決於全國經濟局部過熱降溫,這是最根本的。從技術上來說,煤電的這個矛盾在這裏是壹個非常重要的關節點。關於煤電矛盾的專家有不同的建議,有些是煤電價格聯動。也就是煤價漲,電價就漲。至於什麽比例,有壹個非常復雜的價格體系,有很多煤電價格現在正在討論,或者已經進入政策視野。我覺得根本上還是要看電力的市場化改革。這項改革完成後,電價基本可以反映供求規律,這樣無論煤價上漲還是下跌,也可以在電價上得到相應的反應。從長遠來看,從根本上來說,我們應該依靠這樣壹個機制。在短期內,我們應該依靠宏觀調控。宏觀調控可以抑制過熱的苗頭,減少需求,給過熱的經濟澆點水,降溫。在宏觀經濟達到健康可持續的狀態後,煤炭行業也可以恢復供需平衡。

3.鋼鐵虛熱:回歸投資理性。

2004年鋼鐵行業發展的壹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價格變化。價格呈V型,年初往上爬,大概5月底開始下降,6月底又上來了。這種V字形反映了今天中國鋼鐵企業發展的必然性,從盲目投資到回歸理性。

《經濟日報》前總編輯艾豐評論如下:

先說年初的上漲。事實上,鋼價的上漲並不是始於今年年初,而很可能始於2002年。逐漸擡高,大概在今年年初達到最高點。為什麽會這樣?最基本的原因是經濟拉動。在我們國家的經濟生活中,對鋼材的需求快速增加,而快速增加的需求是兩個行業的作用:壹個是房地產,因為蓋房子需要大量的鋼材;另壹個行業是汽車,這兩個行業的發展拉動了鋼鐵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漲價雖然不能說是好事,但卻是個好兆頭。因為過去我們國家壹個建築行業,壹個汽車行業,沒有形成支柱產業。近年來,通過改革,特別是住房改革、住房商品化和住房信貸,促進了住房行業的發展,這導致了鋼鐵行業的大發展。

我覺得這是壹種必然。它掉在中間。為什麽會跌?這是宏觀調控的結果。因為鋼材價格很高,所以引起了投資熱。每個人都想賺錢。按照當時相對較高的價格,鋼材的利潤至少可以達到12%,有的可能達到22%。這個利潤很高,吸引了很多社會資金,結果導致投資過熱。如果這些投資項目全部完成,預計煉鋼產能至少增加6543.8+0.5億噸。我們原來的產能是3654.38+億噸,3654.38+億噸加上654.38+億噸就是4.6億噸。這個產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實際需求,所以我們覺得壹個投資過熱了。如果我們把它變成壹個項目,投入生產,將來會有很大的問題。除了量的問題,還有壹個質的問題,也就是說很多投資項目都不是高科技,沒有達到嚴格的環境汙染和技術水平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鋼鐵行業數量上去了就會下滑,特別是會占用大量土地。有些建設項目主要是銀行資金。壹旦出了問題,風險就在銀行,所以國家采取了宏觀調控措施。

4.增加糧食產量:穩定的農業通向世界。

4.增加糧食產量:如果農業穩定,世界就會安全。

在中央“壹號文件”等優惠政策的推動下,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出現了可喜的變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夏糧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8%,秋糧生產形勢也比較樂觀。預計今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將達到預定的91000億斤。這意味著中國糧食產量將結束1998以來的持續下降。減免農業稅、糧食直補、保護價等措施的實施,讓農民看到了種糧帶來的好處。然而,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糧食價格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上漲趨勢,人們非常關心糧食是多了還是少了。它甚至引發了壹場關於食品安全的討論。

《經濟參考報》總編輯王海政作出如下評論:

中國今年的糧食生產有兩點值得關註,壹是增產,二是漲價,這也是大家關心的兩個問題。我們認為增產當然是好事。那麽,在增產的同時,價格變化將直接影響明年及以後的糧食產量。從食品價格的絕對水平來看,不能說食品價格很高,因為食品價格上漲以後,實際上影響的是兩個方面,壹方面是食品生產者,另壹方面是消費者,主要是城鎮居民。從城市居民的角度來看,食品價格上漲應該不會對大部分城市居民產生太大影響。換句話說,從他們生存和生活的角度來看,這種影響是可以忽略的。

為什麽現在食品價格沒有漲那麽高?我想說壹個數字,就是改革開放前,當時的糧食價格基本穩定,處於低位。從最熟悉的標準粉來看,當時北京的價格是18分51斤,現在標準粉的價格漲了8倍左右,但是從城鎮家庭可支配收入1978到2003年,漲了19倍左右。所以相對於這樣壹個數字,我覺得糧食價格對於城鎮居民來說應該是在壹個合理的範圍內,這麽多年糧食價格沒有超過物價上漲水平。

中央政策支持農業,這是每個國家都做的事情,在國際上也是正常的,世貿組織的規則也是允許的。今年采取了這麽多政策,我們的支持力度確實比過去大了很多,但還是有空間的。但另壹方面,空間只受到政策支持的限制,不會無限期依賴政策支持。僅僅依靠政策支持,我們的糧食生產不會有壹個長期和持久的發展。

要保證農業和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壹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進,二是農業產業鏈向工業延伸。我先說說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進。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改善主要得益於現代化和市場化。現代化呢?總的來說就是提高科技含量,把科技應用到農業上。這絕對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種子,化肥,各種種植方式,包括機械化,對農業生產當然是很有幫助的。除了現代化,第二個因素是市場化,主要是用市場經濟的手段組織農業生產。這方面出現了壹些好的跡象或趨勢。黑龍江有個地方,它的農業合作組織不是過去意義上的,而是市場意義上的,發展很快,實際上促進了農業內部的專業分工。

5.發展中的新問題。

上世紀80年代的農民工熱潮讓我們無數次感嘆中國勞動力的充足,但從今年春天開始,中國壹些地方陷入了“缺工”的尷尬境地。很多媒體都問:為什麽持續了十幾年的民工潮變成了民工荒,是因為經濟高速發展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供給不足?還是因為隨著農村生活的改善,就業機會的增加,農民已經背棄了進城打工?

《經濟觀察報》總編輯李和評論如下:

“民工荒”這個詞本身可能並不準確。今年發生在壹些經濟發達的省份,當地出現了低技能勞動力的短缺。我覺得這可能是更準確的描述。從整體來看,民工荒應該不是壹個全球性的問題,而是壹個地方性的問題,與今年的整體經濟形勢非常相關。比如今年糧食豐收,今年糧價漲得更多,農民收入會增加得更快,他可能會選擇說是不是我在家種田更好。這是壹個原因。此外,該市今年的物價上漲速度快於往年。今年算下來,城市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會在4%左右,所以進城農民工的成本會更高。

另外,我們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民工的工資是否真正體現了勞動力的成本,價格是否扭曲,包括勞動保障的條件是否真正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水平,可能還存在壹些差距。我覺得這些原因可能導致了壹些地區的民工荒。但是總體來說,中國農民工不斷的市民化,或者說從農民到工人的過程,應該說是壹個漫長的過程,不會壹下子結束,也不會壹下子出現非常大規模、大範圍的用工荒。

雖然我們說這個事件本身的影響還不能說是全球性的,但是媒體或者學者都很關註,因為這個事件釋放了壹個非常強烈的信號。我們的勞動力價格只有馬來西亞的1/4,相當於現在日本和美國的1/30和1/40,比較便宜。而且我們人口比較多,這種比較優勢對於國家對外出口也就是制造業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我們今年外貿出口,進出口總額預計達到1.2萬億美元左右,占GDP總量的比重非常高,這是我們過去幾年發展非常成功的地方。民工荒給了壹個問號。這是什麽?這樣的趨勢能持續下去嗎?

首先,我覺得這可能是壹件好事。因為從信號上看,它至少提醒了我們,未來可能無法永遠依賴更廉價的勞動力。除了這個優勢,似乎還應該發展其他優勢,比如科技,比如知識產權,比如服務業。我覺得這是第壹次提醒。

第二,在這個過程中,農民工的醫療條件、工資和生活水平會不斷提高。

第三,從長遠來看,作為壹個654.38+0.3億人口的大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必然是整體能力各方面的提升,而不是單純的某壹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說,從現在開始關註和研究這個問題是及時的或者說是有意義的。

6.中國面臨能源挑戰。

被稱為經濟命脈的石油在2004年觸動了許多人的神經。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壹直在高位徘徊,並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據中國油庫網絡信息中心統計,今年10月25日國際油價最高達到55.50美元/桶,165438。雖然10月底國際油價已經跌破50美元,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約18美元。有些人甚至將2004年的國際石油市場描述為瘋狂的過山車。

《競爭力》雜誌主編方向明評論如下:

如果把國際油價的整個走勢再拉長壹點,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30年裏,國際油價有過三次峰值,第壹次峰值在80年代初,第二次峰值在90年代初,第三次峰值在今年,但是從1999開始緩慢攀升。今年突出的反映就是連續突破每桶40美元、44美元、45美元、48美元關口,直至突破50美元關口。

經過這樣壹年的連續暴漲,我們基本有了壹個判斷:今年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不是產能的問題,因為今年全球石油產能波動並不明顯。那麽其他幾個因素可能成為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第壹是全球對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長;二是中東政局不穩;第三是國際石油投機商的炒作。

具體來說,全球對能源的需求是根本問題,中東的不穩定是政治問題,石油投機者的操作被認為是非理性因素,這在今年的油價上漲中表現得更加明顯。有這樣壹個細節。4月20日左右,美國、德國和法國的資深分析師預測油價將超過44美元,達到45美元。此音壹落,油價應聲上漲,5月第壹周突破40美元關口,第二周逼近42美元。這件事給了我們壹個信號,就是我們關註到了當時整個油價上漲的非理性因素。

國際上還有壹種說法是中國大量進口石油導致原油價格快速增長。我認為這個結論是站不住腳的。雖然近年來中國的石油進口逐漸增加,但在國際油價上唯壹有發言權的國家是美國。

如果說國際油價對中國經濟有影響的話,首先大家感覺加油站的汽油價格漲了。其次,我有壹個很有意思的數據,就是最近對各行業職業經理人收入的大規模調查。今年各行業職業經理人中,石化行業成為第壹,達到每月近8000元。去年第壹名是汽車行業的職業經理人。油價上漲對各行業的影響已經直接體現在行業內職業經理人的收入上。我們感受到的第三點是,整體化學品價格已經開始隨著石油上漲。當然,更直接的行業是交通運輸。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全球油價上漲可能使我國損失增加近80億美元。它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目前還不是特別明顯,但據專家估計可能是0.7到0.8個百分點。

7.央行加息:啟動價格工具。

今年以來,無論是經濟界還是各大財經媒體,幾乎每個月都在焦急地等待壹個經濟指標的統計結果,這個指標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今年中國不斷上漲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使得加息成為各界關註的焦點。對於是否增加、何時開始增加、利率增加多少等壹系列話題,已經進行了幾輪熱烈的討論。

英國《金融時報》副總編輯鈕文新發表了如下評論:

從2003年底到2004年,我們壹直在討論宏觀調控。在這壹輪收緊調控中,利率當然是考慮因素之壹。是否使用這樣的手段,有什麽利弊。大家做了很多判斷,其實是在幫助市場梳理和理清思路:到底要不要加息?什麽時候應該加息?加息的幅度有多大?這肯定需要非常充分地討論。

今年6月,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報告稱,即使CPI升至5%,也沒有必要加息。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判斷?在當時的條件下,加息的作用不會太大。為什麽?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第壹,要看是什麽推動了這壹輪的經濟過熱,或者說投資過熱。我們考慮的壹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地方政府換屆後,出於政績的需要,投資的沖動非常大。如果在這樣的背景下加息,地方政府也不會太在意。為什麽?妳只是增加了壹兩個點的資金成本。妳認為會有多少幫助?妳加兩三分刺激它很少,因為它會追求政績。到了壹定程度,投入肯定會下來。但是妳需要兩分,還是三分,還是五分?這是壹個程度問題。如果再加壹兩點,效果不會太大。這是第壹點。

第二,從去年6月5438+10月,我們看到人民幣升值的聲音非常大,國際上對中國的壓力非常大。在這種壓力下,如果再次加息,熱錢套利的資金會更多地流入中國市場。至少,在押註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如果妳的利息上升,會減少壹些成本,所以會鼓勵它遷入。所以在這兩個考慮下,我們認為加息可能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另外,加息肯定是為了抑制整個貨幣的過快增長。但如果加息,那麽熱錢就會進來,外匯占款構成的基礎貨幣又會增加,這樣就無法抑制貨幣的過快增長,通貨膨脹就很難下來。所以根據這樣的判斷,我們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加息是不合適的。今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看到今天加息是為了收緊貨幣。其實我們在這個公告裏面看到了壹個非常重要的表述,就是說為了鞏固宏觀調控的成果,沒有進壹步收緊。其實這次加息最重要的是另外兩層意思。第壹個層面是利率結構的調整。乍壹看,長期貸款增加很多,短期貸款增加較少,長期存款利率增加很多,短期存款利率增加較少。其實有壹個結構調整的問題。今年年初大量儲蓄分流,儲蓄增速下滑,存貸款期限錯配出現,需要結構性政策調整。這是本輪加息中非常重要的壹點。第二層是我們看到貸款上限放開了,存款下限放開了。其實這是在向市場化的方向前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意義遠大於宏觀調控。

8.股市形勢:規範與發展齊頭並進。

這壹年,中國的證券市場可以說是經歷了不小的波動。在創造四年來最大反彈的同時,大盤也創下了五年來的新低。今年的證券市場應該怎麽看?未來的市場趨勢會怎樣?

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呂平波評論如下:

對於2004年的中國股市來說,政策面的支持是相當大的。它將股市政策提升到宏觀政策的層面。作為宏觀調控的壹部分,應該說是高層對證券市場最大的支持。但是,我們也面臨著壹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國九條”出臺的時候,上證綜指與實施“國九條”的建議相差300點。

我認為原因有三:第壹個原因是宏觀調控。宏觀背景肯定決定了股市的發展方向,中國也不例外。今年不可能有大行情,這個基調是肯定的。即使有政策支持,上漲行情也不會出現。

第二,雖然在政策層面有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國九條”中的九條意見如何落實和執行還有壹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比如如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就有各種各樣的想法。這是壹個很大的懸念。

第三點與市場的擴大有關。這從根本上影響了供求關系,也會影響這個市場的漲跌。

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壹方面,中國GDP高速增長。另壹方面,中國上市公司的平均業績在最近兩年壹直在持續增長,每個季度都在增長,但股價確實在下降。妳怎麽看待這個問題?我認為有兩個原因:壹方面,中國上市公司的股價偏高,有泡沫,有壹個擠壓的過程。另壹方面,這也與我們對中國股市估值的概念有關,即內地股市與香港股市相比,會得出內地股市偏高的結論。其實這兩個地方的市場價格是不能比較的,因為中國大陸的市場是本地市場,香港的市場基本上是國際市場和海外市場。這個定價標準應該是不壹樣的。如果壹味的抄套,妳會發現這個市場還有下跌的空間。這是矛盾的兩個原因。

我們要看清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的本質區別,不是差距,而是早發展多少年,我們晚發展多少年。這兩個市場本質上是不同的,不是相同的。海外股市基本上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市場,而中國股市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建立的。這個大的社會政治背景是不壹樣的,這壹點壹定不能忽視。

2004年是轉型陣痛的壹年。從政策的量變到政策的質變,中國股市正面臨著壹個質變的過程。壹切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現在中國股市就處在這樣壹個臨界點。去年有專家做了壹個時間判斷,認為兩三年後,

2004年是轉型陣痛的壹年。從政策的量變到政策的質變,中國股市正面臨著壹個質變的過程。壹切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現在中國股市就處在這樣壹個臨界點。去年有專家做了壹個時間判斷,經過兩三年的調整,中國資本市場壹定會進入壹個健康穩定的發展軌道。我覺得這個判斷比較準確。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壹個基本的認識,就是這個市場必須把投資者放在第壹位,以投資者為導向。如果我們這樣理解這個市場,就有可能從這個市場中改掉圈錢的壞習慣,從而真正扭轉市場的不利局面。

這幾年這個市場的變化,其實就是從2001之前的過度投機,到2001之後由於泡沫導致的過度融資,處於這樣壹個變化的中間。現在正處於從過度融資到有序融資的過渡過程中,最終會實現壹個理想的狀態,即從無效融資到有效融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投資就有可能從無效投資變成有效投資,大家的利益都能得到回報。

中國證券市場與海外資本市場的本質區別在於股權分置。股權分置不等於全流通。應該如何落實投資者利益保護,要看明年股東投票制度怎麽建,具體效果如何。這是壹個方面。還有壹個方面就是融資,能否從過度融資轉變為有序有效。這就需要管理層做出重大調整,對市場定位有清晰的認識,改變過去傳統的思維定勢,真正轉向以投資者為導向,給市場壹個休養生息的空間,給上市公司壹個提升質量的時間。如果做到這兩點,明年的資本市場應該是比較樂觀的。

9.土地調控:收緊“閘門”的背後

農民種糧需要土地,企業擴大規模需要土地,城市發展離不開土地。今年國家收緊了經濟發展的“閘門”,讓“土地”成為今年經濟領域被廣泛關註的關鍵詞。應該如何看待土地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壹財經日報》副總編輯趙斌評論如下:

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從宏觀背景來看,現在憲法更加重視私有財產權的問題,中央政府也下大力氣推動這種以人為本的民生。另壹方面,三農問題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註,而農民土地問題恰恰是產權問題、人民利益問題、農民問題。

具體來說,近年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占用了大量耕地,使農民失去更多土地,引發了諸多社會矛盾。此外,去年以來,糧食減產也使土地問題成為壹段時間以來備受關註的焦點。

應該說,如果限制了土地的供應,就壹定會制約以土地為主要利潤來源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是非常正常的。因為調控本身的目的之壹就是抑制這種低層次、低水平的發展。這是壹種以犧牲不可再生資源為代價的盲目發展模式。今年8月28日,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和土地管理法》通過。165438+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這個決定第壹句話就說,現在我們國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最嚴格的。有壹些特色菜

  • 上一篇:世界上第壹個病毒,歷史上最強的病毒是什麽?
  • 下一篇:近百年來,關於如何定義中國畫,壹直有_ _ _ _ _ _。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