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三板溪水電站建設,劍河縣城將由柳川遷至寨掌重建。目前,劍河新縣城建設正在緊張有序進行,近期(2005年)人口16907人,土地面積126.8公頃。劍河新縣城位於三板溪水電站庫區水尾,65公路、320國道穿城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通過搬遷改造,努力把劍河新縣建設成為黔東南州的旅遊集散地和具有苗侗民族特色的現代化生態湖濱旅遊城市。
劍河地質構造是江南古陸的壹部分,屬山地高原。地處雷公山中山地貌向湘西丘陵地帶的過渡地帶,山勢崎嶇,山巒青翠。最高海拔1626米,最低海拔348米。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 mm,年平均日照時數1236.3小時,年無霜期300天左右。農業生產條件良好。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烤煙和桐油。
劍河土地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63.2%,木材蓄積量566萬立方米,是貴州省10林業重點縣之壹,享有“綠色王國”的美譽,197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造林綠化百強縣”。這裏盛產松樹、杉樹、樟樹、楠木等樹木,包括禿杉、鵝掌楸、紅豆杉、水杉、臭柏、銀杏等國家壹、二、三級珍稀保護樹種。我國野生動物眾多,有33目64類183種,其中獼猴、大鯢、穿山甲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金、錳、鐵、鋅等。境內水資源豐富,有清水河、南稍河、八卦河、烏米河、高定溪等河流和溝壑334條,全長910公裏,年均流量26.4億立方米。其中清水河是湖南省沅江上遊的幹流,全長98公裏,流域面積1.532平方公裏。當地小水電站8座,總裝機容量2950千瓦。目前,清水河流域在建的三板溪水電站是十五重點水利工程,總投資58.6億元,裝機容量654.38+0萬千瓦。劍河縣是水電站建設的主要庫區,壹個縣城和南加、南寨、柳川、南哨、葛東五個集鎮需要整體搬遷重建,淹沒土地面積44.25平方公裏,占整個庫區淹沒面積。劍河素有“藥材之鄉”的美譽,擁有杜仲、厚樸、天麻、靈芝、黃柏等中藥材1024種,其中植物897種,動物127種,礦物質1種,總儲量超過65438+萬噸。
劍河山川秀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百裏自然原始闊葉林景區橫跨九陽、南邵、太永三鎮,蜿蜒50多公裏,縱深2公裏。景區內有國家壹、二、三級珍稀保護樹種4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0余種。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亞熱帶原始闊葉林區,規劃建設為省級科研和生態旅遊度假區。嶗山、杜鵑、攀西瀑布群、平塘洞群等20多個景點美不勝收;十裏長灘、雷大塘、關門巖、夫妻巖、中流砥柱、八仙石柱等旅遊景點流光溢彩。三板溪水電站截流蓄水後,將形成面積85平方公裏的水庫湖,回水長度1.30公裏,呈現出“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奇妙美景。劍河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服飾多姿多彩,素有“十裏不同天,五裏不同衣”之稱。全縣有16種民族服飾。民族節日豐富多彩,有六月六日民歌節、臧節、祭祖節、齋齋節、茅節、姊妹節、龍舟節等。每逢節日,少數民族婦女身著盛裝,頭戴銀飾,載歌載舞,各地歌舞形式各異,主要有蘆笙舞和木鼓舞。有摩崖石刻、劉基古城、大廣坳紅軍會戰遺址等人文景觀。“苗鄉聖水”劍河溫泉,六泉,流量1.200噸/晝夜。水溫常年保持在36℃-46.6℃。泉水含有硫化氫、鐵、鉀、鈣、氡等多種元素,是中國三大名泉之壹。其理化指標與法國著名的未夕溫泉相似,是壹處不可多得的氡硫溫泉。溫泉苗族農民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農民畫之鄉”。葛東鎮八郎村有古生物化石11綱168屬300余種。它們的種類、數量和質量都是世界罕見的,目前正在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文化遺產。
劍河的楊梅是獨壹無二的。研發生產的活塞、松香、鉛筆、蛇酒遠銷海外,南哨鄉九當村農民的竹雕暢銷日韓。水晶頭、竹筍、蕨菜等綠色食品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經過幾千年的自然和人工選育,白堅香豬這壹群體資源已被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可,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目前,白堅香豬系列產品包括香豬脯、香腸、火腿等。,並獲得2003年廣州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民族食品最有名,主要有酸菜魚、牛肉、歐菜、野菜等。
近年來,我縣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搶抓機遇(三板溪電站建設),夯實兩個基礎(交通、教育),突出三個重點(工業、城市建設、非公經濟發展),培育四大產業(旅遊、畜牧水產、中藥材、農畜產品加工),下大力氣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切實為新階段打好基礎。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1686萬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第壹產業完成2.28億元,比上年增長65438±0.83%;第二產業完成741.8萬元,比上年增長96.95%;第三產業完成11468億元,比上年增長6.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920萬元(含高速公路投資),比上年增長405.45%。財政總收入2226萬元,同比增長22.6%。新階段,扶貧開發不斷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66元,農民人均糧食324公斤。全縣161村已完成通路,農網二期改造全面完成,實現村村通電氣化。新增程控電話2130部,電話村增加到173個;解決了285個村的飲水困難。全年向三板溪水電站庫區移民8847人,拆遷房屋336433M2,新建房屋322296 M2,投入移民資金10689.37萬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8個鄉鎮完成縣級“九五”驗收。計劃在2004年全面實現“兩基”任務。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陽光政府”建設成效顯著。
2004年是我縣經濟發展的關鍵壹年。全縣幹部群眾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移民搬遷和“兩基”攻堅為重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紮實工作,向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邁進。
英國劍橋大學校園裏的河也叫劍河,徐誌摩在《告別劍橋》中提到的何康就是現在的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