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了解當前女大學生的就業觀,研究分析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並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供有關部門和各方參考,我們對女大學生的就業觀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女大學生就業觀念和就業困難的分析,女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性別歧視;提出了促進女大學生就業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女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建議
自2003年我國高校擴招後的畢業生陸續進入就業市場以來,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引起社會關註。2009年6月5438-2月,我們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2010屆女大學生畢業生的就業觀進行了調查。
本次調查旨在了解當前女大學生的就業意願和就業觀,研究分析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並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供有關部門和各方參考。本次調查的內容包括:女大學生自身素質、就業意願和期望、就業價值判斷、就業困難和實際就業感受。本次調查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問卷調查。我們發放了20份調查問卷,回收了20份有效問卷,並對所得信息進行了統計分析。
第壹,女大學生的專業觀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女大學生中,65%的人認為自己的專業比較有前途,不是很有前途,這說明她們對自己的專業不太滿意。根據女性心理推測,她們愛它更多是因為它是自己的專業,而不是因為她們愛它,所以就出現了興趣問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妳現在選擇這個專業的原因是什麽?”只有20%的女大學生選擇了“我喜歡這個專業”,而65%的女大學生選擇了“服從調劑”或者“我服從父母的選擇”,這說明大部分女大學生選擇了壹個自己並不真正喜歡的專業,所以當被問及專業技能時,大部分選擇了更好的,而不是很好的。
綜上所述,女大學生從壹開始就沒有建立起學習的興趣,所以這個問題從壹開始就是被迫學習,而不是自願的,無論是強迫自己還是別人。
二,女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
本次調查主要圍繞畢業生求職必須面對的三個選擇:“去哪裏(地區)工作?”“就業選擇什麽單位?”以及“要求多少工資?”。
1.女大學生的就業區域選擇
關於就業地域的選擇,受訪者中,65%的女大學生選擇在中等城市就業,15%選擇大城市,10%希望在父母家就業,10%喜歡在沿海城市就業。這說明女生選擇就業地區並不狹窄,而且由於壹些主客觀因素,女生畢業後選擇在原籍工作,也就是在家鄉工作。
2.女大學生對就業單位的選擇
本次調查將就業單位分為政府機關、國企、私企、外資企業業務員、合資企業、公務員、事業單位、個體戶、其他。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就業觀念壹直是,在外企工作就是工資高但不是很穩定,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收入低但工作穩定。調查數據顯示,50%的女大學生選擇在國家機關工作,可見穩定性對大學生選擇就業單位的影響很大,另壹方面也與政法院校開設的專業密切相關。此外,35%的女大學生選擇在外資企業工作,這說明相當壹部分女大學生認為外資企業的待遇高於中資企業。還有15%的女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
3.女大學生對第壹份工資的期望
在勞動力市場上,工資預期是勞動者的自我定價。當被問及收入底線時,女大學生的薪資期望主要集中在1,000-2500元之間,但具體分析發現,女大學生主要集中在1,000-1,500元之間,占比49%,1,500-2000之間,占比30%,2000年。可見女大學生對工資的期望值並不太高。
4.女大學生選擇就業單位時考慮的因素
在選擇工作時,女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會重點考慮哪些因素?
女生考慮的關鍵因素依次是職業穩定性、晉升機會、收入、學以致用的能力、壓力和挑戰。
調查數據顯示,60%的女大學生將個人發展空間作為選擇工作的標準,20%的女大學生將工作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另有20%的女大學生將薪酬作為選擇就業單位的選擇標準。
5.女大學生對擇業依賴因素的思考。
在女大學生眼裏,靠什麽才能得到理想的工作?是學習成績還是外貌,是人際關系還是機遇?
幾乎所有女大學生都選擇了綜合素質、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關系,這說明現代女大學生的學習已經不局限於課本知識,已經擴展到各種能力的培養,這對女大學生的就業非常有利。
女大學生主要依靠個人知識和技能獲得理想工作,普遍註重個人素質。此外,外貌、社會關系和機會對獲得理想工作也有很大影響,而政策影響不大。
綜上所述,女大學生選擇就業區域並不狹窄;女大學生更多選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外資企業;女生對工資的期望值不高;女生對職業穩定性的追求很高;女大學生普遍認為,獲得理想工作主要靠個人知識和技能;雖然女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忽視的是,缺乏應試技巧的人仍占壹定比例。
三,影響女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在校期間的準備
大多數女大學生都以積極的心態結束了大學生活。根據我們的調查,女大學生比較謹慎,會想很多辦法來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
(1)理論知識
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和方向,有的看了關於求職就業的指導書,也考過了職業相關的技術證書,接觸咨詢過有相關經驗的人,學習過相關的表等。,而且他們平時也註意收集就業信息,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擴大知識面。
(2)練習。
在校期間,很多女大學生都在利用課余時間到企業打工、做兼職,既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也提前對社會有個大概的了解,畢業後也不會無所適從。
女大學生做的這些準備對以後就業很有幫助,因為當今社會,能力第壹。他們中的壹些人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努力通過各種媒體了解就業信息。人才網站、招聘會、人才市場都有他們的足跡。
2.女大學生在就業中的優勢
當被問及作為女大學生的就業優勢時,50%的女大學生認為工作熱情是自己的優勢,其中相當壹部分選擇了長相和長相,少數女大學生選擇了工作能力和人際關系。
3.女大學生求職失敗的因素。
相當壹部分女大學生認為自己求職失敗是因為社交能力差,也有人認為女生心理承受能力弱。還有壹些因素,依賴嚴重,太挑剔,就業政策不明確。最重要的因素是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中國,有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文化傳統。傳統的性別依賴觀念的殘余影響仍然支配著許多人。這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用人單位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性別歧視已經成為女大學生就業中的壹大問題。
通過以上對女大學生就業形勢和就業困難的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的準備並不比男生少,個人素質也較高,就業相比男生處於劣勢;女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性別歧視;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最迫切的幫助是需要禁止性別歧視的政策;傳統觀念和生理差異是女大學生就業的兩大障礙。
四、解決女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幾點建議
1.對政府部門的建議
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聯合國發表了壹系列文件和宣言,倡導保護基本人權,消除對婦女的壹切歧視,維護婦女權利。1995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北京宣言》指出:“采取壹切必要措施,消除對婦女和兒童的壹切形式歧視,消除實現性別平等、提高婦女地位和賦予婦女權力的壹切障礙。”第四次婦女問題世界會議的行動計劃“采取行動促進婦女在資源、就業、市場和貿易方面的平等機會”指出:“政府:加強國家作為雇主的激勵作用,制定男女機會平等的政策;分析、指導、協調和執行政策,將就業、自營職業和創業婦女的需求和利益納入部門和部際政策、方案和預算。”“為消除職業隔離和壹切形式的職業歧視而采取的行動”指出:“制定和實施法律並采取強制措施,包括處理非法行為的補救措施和訴諸法律的途徑,以禁止在就業機會、就業條件(包括培訓、晉升、保健和安全)以及解雇和工人社會保障方面的直接或間接性別歧視,包括基於婚姻狀況或家庭狀況的歧視,並為性騷擾和種族騷擾制定法律。消除雇主基於婦女生殖角色和功能的歧視性做法,包括因懷孕或哺乳而拒絕雇用或解雇婦女。“1995年3月社會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第14次全體會議通過的《社會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行動綱領》第三章指出:“促進婦女和女孩進入歷來由男性主導的職業;制定男女平等原則,作為就業政策的基礎,並促進對性別問題有敏感認識的培訓,以消除對婦女就業的陳規定型觀念;消除就業、工資、獲得信貸、福利、晉升、培訓、職業發展、工作分配、工作條件、工作保障和社會保險福利方面的性別歧視;讓女性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技術,以方便專業工作和家務,鼓勵自力更生,創造收入,改變生產過程中性別區分的任務,使女性擺脫被認定為女性的低收入工作。"
上述聯合國相關文件指出了國家政府保護婦女權利的責任和目標,國家政府應切實執行這些責任和目標。為了促進女大學生就業,保障女性就業權利的實現,我們建議我國政府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
(1)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在招聘員工時應當實行性別配額制度。在就業領域,根據男女平等的原則,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婦女就業權利的實現。建議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招聘員工的相關規章制度中增加規定:根據男女平等原則,為保障男女平等實現就業權利,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在招聘員工時應當實行性別配額制,除國家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不適合女性從事的崗位外,應當按照壹定比例招聘男女員工。在這方面,國家機關應該以身作則。
(2)立法禁止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男強女弱”等傳統性別依附觀念,至今仍有壹些殘余影響。除了繼續大力推進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還需要通過立法明確禁止對女性的就業性別歧視,包括禁止就業領域帶有性別歧視的招聘廣告,不得以性別為由錄用女性,營造男女平等的就業環境。
(3)進壹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利益導向機制引導企業平等錄用女性員工,有助於消除生理差異對女性就業的負面影響。建議將政府的社會保障責任,如生育保險責任,盡快從用人單位轉移出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壹切企事業單位都要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追求效益第壹。如果公司繼續承擔女員工的生育保險責任,會增加女員工的用人成本。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當然更願意選擇男性。因此,女職工生育保險的責任由單位變為社會,這是增加婦女就業機會、保證男女公平競爭的重要保障。比如2001年6月開始實施的《上海市城鎮生育保險辦法》,部分減少了因職工性別不同導致生育負擔過輕和過重的不合理現象,相對弱化了用人單位的性別偏好。[3]
2.給女大學生的建議
(1)女大學生要自強不息。也就是說,女大學生要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總的來說,雖然女性比男性更難找到工作,但如上所述,很多女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於男大學生的平均水平。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即使女大學生將來受到婚育等因素的影響,但文化素質高、實際工作能力強的女大學生在就業上更有競爭力。
(2)女大學生可以從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工作單位。目前,由於我國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每年都在增加,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法學專業的女大學生除了競聘司法人員和國家公務員,各行各業都有很多適合女性的職業,可以從我國目前就業形勢的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單位。
3.給雇主的建議
用人單位要改變“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我們都應該意識到,現代社會,高素質的優秀女性人才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壹方面女性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另壹方面就業環境不斷改善,使得女性就業中的不利因素越來越少。知識經濟時代,在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的開放、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量更適合女性的新企業和新職業、新崗位,女性從業人員與男性從業人員的差距在不斷縮小。所以用人單位也要更新女性觀念,用“時代不同了”的新觀念取代“男強女弱”的舊觀念,實行因材施教的選人用人,讓更多的女大學生被用人單位錄用。
4.對學校的建議
為了促進女大學生就業,建議學校采取以下措施:
(1)要註重培養人才,滿足市場需求。為了暢通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學校應該註重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即在人才培養之初,在制定教學計劃之前,學校要調查研究用人單位的需求,主動與相關用人單位取得聯系,或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開設新的專業,或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進行專項技能培訓或安排實習內容,註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社會實踐的培養,使學生畢業後適應不同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實現順利就業。
(2)要註重培養復合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我校應註重發揮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大力倡導並采取設立專項獎學金、鼓勵法學學生在非法學專業第二學位輔修或選修會計、金融、新聞等社會急需的專業課程等措施。(或修註冊學分或頒發畢業證書)培養成復合型人才;並組織學生參加法律咨詢、社會調查、“三農”、法院等實務部門等。,提高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把他們培養成應用型人才。我們相信這些復合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就業範圍會更廣,他們的就業機會也會增加。
(3)要大力宣傳,向用人單位推薦女大學畢業生。如上所述,就女大學生的個人素質而言,女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好於男生;女生比男生拿到的證書多;女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並不低於男生。因此,學校要大力向用人單位宣傳和推薦女大學畢業生,特別是壹些更適合女性的工作單位和崗位。
(4)加強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學校除了繼續及時收集和提供就業信息外,還應根據女大學生的特點,教育和引導她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給予她們面試技巧方面的指導和訓練,增強她們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