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贛州城市構成的變化

贛州城市構成的變化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贛州市歷屆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立足贛州實際,開拓創新,用勤勞和智慧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使革命老區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截至2008年底,贛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億元,達到834.77億元,是1949的376倍。人均GDP超過65438+萬元,財政總收入超過65438+萬元。提前兩年完成“十壹五”規劃,成為江西第二個財政總收入過百億的城市。1.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949.10-1978.12),解放之初,贛州經濟極其落後,農業處於自然經濟狀態,工業幾乎空白,交通不便,商業蕭條,教育文化衰落。經過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土地改革、“三反”、“五反”運動和三次社會主義大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國民經濟加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1949.10-1952.12)。1949八九月,官辦資本企業被接管為國有經濟,實行“三原則”(原組織、原崗位等。對私營工商業的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使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950年秋至1952年春,農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土地改革運動,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真正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鞏固了農村政權。與此同時,在工業、采礦和交通等國有企業中逐步進行民主改革,使工人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這些都解放了生產力,勝利完成了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取得了壹定的進步。1952年,全區國民生產總值4.08億元,社會總產值6.07億元,國民收入3.8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6.22億元,全民所有制單位基建投資總額2313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9.92%和15.6538(2)完成“壹五”計劃,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1953.1-1957.12)。根據過渡時期中央的總路線,全區將更加重視農業、人力和農業。1953-1957年實施“壹五”計劃。在穩定農業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和改建項目61個,完成了九大礦山改造和上猶河電廠、江西糖廠等重點工程建設,實現了縣縣通公路。1957年,全區國民生產總值5.99億元,社會總產值8.94億元,國民收入5.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9.06億元,全民所有制單位基建投資總額2.44億元,分別增長4.44%、7.43%、6.19%、7.83%和5年。國民經濟呈現平穩協調發展的態勢。(3)在挫折和整頓中繼續發展(1958.1-1978.12)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在“左”傾錯誤和自然災害的影響下,全區經濟遭受嚴重挫折,國民收入、工農業總產值和全民所有制單位基礎設施投資年均遞減0.5%。經過第壹次國民經濟調整1963-1965,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恢復或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工農業總產值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國民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然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不僅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造成了非常混亂的局面,而且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幹擾,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極大地影響了人民的生活。經過65438至0975年的全面整頓,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1978,全區國民生產總值1159萬元,社會總產值2221054萬元,國民收入1054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955萬元,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投資總額1655。與此同時,30年來,贛州黨的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過反霸、土改、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和整風運動,全區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有了很大發展,黨支部由1977個增加到10478個。黨總支由1950的12個增加到1977的506個,基層黨委由1954增加到1977的461個。黨員人數從1949的1149增加到186488的1978。這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加速恢復國民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二是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5438+02至今),贛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項建設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全市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翻了近兩番,工業增加值翻了兩番多,經濟結構加快調整升級,實現了從欠發達農業地區向現代工業城市的歷史性跨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近9倍,利用外資增長10倍,城鎮化和農村現代化加快,實現了向贛粵閩湘大通道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的跨越;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近5倍,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實現了從小康向小康的跨越。目前,贛州已逐步轉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1)起步階段(1978.12-1984.10)這壹階段,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區農村逐步推開,在城市開展擴大國有工業企業自主權試點,實行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極大地改變了全區的經濟社會面貌。1.學習貫徹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全區各項政策落實。2.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八字方針。縮短基本建設戰線,調整工業生產計劃,使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更好地發展。3、全面推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改革。1979年起,當時隸屬贛州的廣昌縣(現屬撫州市管轄)恢復實行“常年經營組”,拉開了贛南農村改革第壹步的序幕。首先是調整整個地區的農村政策。二是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三是改革山林權屬。到1982年底,全區農村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此後,全區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進程進壹步加快。(二)全面發展階段(1984.10-1992.1)這壹階段,贛州農村改革進壹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圍繞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全區以企業改革為重點,逐步進行了流通與價格、科技、稅收、社會保障制度、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加快了產業結構和運行機制調整的步伐。1,農村改革進壹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全區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從國有工業企業簡政放權、減稅讓利開始的。不久,以擴大企業自主權、搞活企業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在全區拉開帷幕。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在全區推廣,並在林業、畜牧業、漁業等領域迅速建立和發展。1986年5月,制定了《關於進壹步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的暫行規定》,要求加快全區工業發展步伐。2.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推動了整個區域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1987 15年2月省委八屆五次擴大會議決定贛州為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從1988 1進壹步擴大經濟體制改革、計劃管理、技術改造、金融等十個方面。這壹決定,使贛州這個相對貧窮封閉的地區,通過政策傾斜和區域經濟改革試驗,加快新舊體制轉換,實現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壹是全區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第二,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三是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四是制定了贛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確定了今後十年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這壹時期,全區國有工業企業改革進入新階段。(三)步入新階段(1992.1-2002.10)特別是撤地設市以來,全區(市)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宏觀經濟體制改革邁出決定性步伐。1.圍繞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全區(市)經濟體制改革力度更大,速度更快。國有企業改革進壹步深化。在完善公有制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2.在堅持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上,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實現農村經濟的大跨越。農村體制改革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3.圍繞全省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目標,贛州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在此期間,全區(市)改革與發展相結合,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贛州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得到全面發展。(四)追趕跨越階段(2002.10至今)這壹時期,贛州在發展思路、理念、戰略上有了新的突破,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了新的成績。5438年6月+2003年10月,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發展方針,市委、市政府及時提出了“接軌長沙、珠海、福建,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2004年3月,贛州市第二次黨代會提出了“集約發展、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壹切為了人民”的理念。2005年,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壹系列打基礎、管長遠的措施,並付諸實施。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市第三次黨代會提出,深入推進“接軌長沙、珠海、福建,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科學和諧趕超和跨越式發展。2008年8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用五年時間把贛州打造成“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區”和“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第壹市”的發展目標。目前,贛州經濟社會已逐步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1.各項改革穩步推進。首先是以服務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體制機制改革。“十大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二是深化農村改革。在中國率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農業產業化改革。第三,工業主導型格局初步形成。四大優勢產業集群的穩步發展,推動贛州經濟進入發展快車道。2.基礎設施建設邁出歷史性步伐。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承載能力逐步提升,城市整體功能不斷增強,公路鐵路縱橫交錯,對外交通更加便捷,成為全國內陸航空通達試點城市。壹是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二是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加快贛州都市圈壹體化進程。初步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規劃體系框架。7月,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提出,力爭用3-5年時間,拉開贛州特大城市框架,用20年左右時間,把贛州建成建成建成區面積200-300平方公裏、人口200-300萬的特大城市;9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贛州中心城六區建設實施方案》,全面啟動中心城六區建設。第三,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3月26日,新贛州黃金機場投入運營,贛州民航翻開了新的壹頁。3.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市各級黨組織在市委的領導下,圍繞“連接長沙、珠海、福建,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加強了黨建工作,成績、特色、亮點頻頻出現。壹是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不斷加強。二是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有效性,特別是在全國推廣“銷號整改”首責任制。三是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明顯,幹部整體素質提高。在全國率先實行脫崗檢查制度。2005年以來,連續5年公開選拔1000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鍛煉鍛煉。四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化。2005年3月,制定頒布了《贛州市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總體方案》。經過60年的發展,贛州從封閉落後走向開放繁榮,經濟社會發生歷史性變革,實現了從經濟小市到經濟大市的歷史性轉變,進入全國百強城市方陣;實現了由農業大市向工業強市的歷史性轉變,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格局;實現了從偏遠內陸到開放邊疆的歷史性轉變,投資發展環境成為全區最好;實現了從落後山區到中心城市的歷史性轉變,進入中國大城市行列;實現了從城鄉二元到城鄉統籌的歷史性轉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先全國;實現了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歷史性轉變,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給群眾帶來了實惠。因此,只有客觀、正確、全面、科學地回顧和總結解放以來贛州的發展歷程,才能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進壹步加快贛州經濟的趕超和跨越式發展。

尋求收養

  • 上一篇:調查報告怎麽寫?
  • 下一篇:遼陽有什麽好吃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