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型的傳統古裝劇有《桃花源記》、《蝴蝶》、《天地會》、《譚梅案》、《龍鳳令》、《玉虎墜落》、《十面埋伏》、《劈山救母》、《香麻袋的故事》,也就是俗稱的轎子。
2.傳統改編移植的古裝劇有《媒婆》、《花木蘭》、《宇宙前線》、《穆掛帥》、《破洪州》、《七種芝麻官》、《打金枝》、《三哭堂》、《大祭樁》等。
三是創作改編的話劇有《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人吼馬》、《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
部分劇目介紹:
1,香囊
《香囊記》是花旦中豫劇的“看家戲”,其藝術風格最具河南特色。壹批不同年代的豫劇藝人,在“花轎”“轎子”的表演水平和風格上,幾乎是突飛猛進地發展和創新,直至逐漸以“擡花轎”的稱號取代或淹沒了原著。
其他外號如“軍民家變”,玩“包廂記”,直接用“華夏嬌”寫海報。他還多次在北京演出,並壹同審判聖旨。
2.桃花寺?
桃花庵,又名牙印、張才佑安,是豫劇的傳統劇目。民國二十四年(1935),陳素真把他經常演出的《賣衣服》和《接孩子》帶進了裕盛劇場。範看後,對的劇本進行了整理改編,加重了苗山的戲份,提高了形象,並刪除了其他情節,如撒瓜子、逛寺廟、生孩子等。
1937,王震南也給常香玉安排了這部戲。在1942中,扮演竇,扮演陳妙善。1952,王振南刪除了爭奪頭獎。後來成為桑真君的代表作之壹。
3.“穆·桂英在指揮”
原名“老鄭東”或“楊奪印”。1954年由宋詞改編,改名為穆,由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演出。劇本發表於1956,收錄於《戲劇選輯》第三卷(1959);主要情節是:楊家將多次率兵擊敗遼軍,拯救了大宋之地,天下太平。
佘太君離開朝鮮,帶領家人回到河東,但忠心耿耿的佘太君擔心國家安全,於是派和錦華進京打聽。這時,王安造反了,王松修修補補。年輕力壯的文光和金花在小爐匠那裏砍了王倫,贏得了漂亮的印章。宋王得知陽門之子,就封穆為都督。為了國家的安全,穆桂英老人穿上了他的舊盔甲,滿懷豪情,敲響了戰鼓。
4.《打金枝》
豫劇傳統劇目。豫劇劉派創始人飾演唐王。該劇是豫劇老演員劉中和的代表作之壹。它以優美的曲調和通俗易懂的歌詞深受大家喜愛,是豫劇的代表劇目之壹。?
劉中和是豫東八大紅臉王之首。河南商丘。國家壹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商丘豫劇團名譽團長,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
5.朝陽溝
豫劇《朝陽溝》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的獨特品位和特殊地位是無可爭議和不可替代的。該劇由河南豫劇學院第三團於5月1958在鄭州首演,編劇楊蘭春,導演楊蘭春、徐鑫,音樂設計王季瀟、蔣宏軒,舞臺美術設計關鵬。魏雲用壹枚銀戒指裝飾,王善樸用壹枚螺栓裝飾。
同年6月,調到北京演出。在隨後的演出中,魏雲出演了《銀環》,馬林飾演了二姨,高捷飾演了寶寶娘。1963年被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成話劇藝術片。
6.《小黑結婚了》
《小二黑結婚》是根據趙樹理同名小說改編的豫劇。豫劇團1953河南開封首演。田川和楊蘭春改編了他們自己的同名歌劇。見趙樹理的同名小說。抗日戰爭中的民兵英雄劉二黑與同村女孩秦曉相戀,遭到迷信的父母反對。
豫劇《小二黑的婚禮》在現代題材的戲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舞臺動作在生活的基礎上,借鑒中國傳統戲曲節目,誇張,舞蹈。河南豫劇三團保留劇目。由劉蘭芳扮演的秦曉非常受歡迎,豫劇的唱段如《慶鈴玲玲水來》至今廣為流傳。
劇本分別於6月65438+10月65438、8月65438+8月0979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河南豫劇三團藝術檔案中有各種版本和資料。
百度百科-豫劇
百度百科——小二黑的婚姻(趙樹理小說改編的豫劇)
百度百科-朝陽溝(豫劇)
百度百科-彈金枝(豫劇劇目)
百度百科-香囊記
百度百科——桃花寺(豫劇傳統劇目)
百度百科-穆桂英掛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