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鐘發11,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

鐘發11,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等。

國務院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幹意見。

鐘發[2003]第11號

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壹項重要任務,是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作出的又壹重大戰略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像建設沿海經濟特區、開發浦東新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壹樣,齊心協力,確保這壹戰略的順利實施。

壹是加快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老工業基地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大力投資建設以能源、原材料和裝備制造業為主的具有相當規模的戰略性產業和重點企業,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老工業基地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日益顯現,進壹步發展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市場化程度低,經濟發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結構比較單壹,國有經濟比重高;產業結構調整緩慢,企業設備和技術老化;企業辦社會歷史包袱重,社會保障和就業壓力大;資源型城市主導產業衰退,接續產業亟待發展。

老工業基地特別是東北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存量資產巨大,工業基礎好,科教優勢明顯,技術人才眾多,基礎條件比較完備。它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潛力大的特點,是壹個後發優勢極其豐富的地區。當前,我國正處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發展階段。支持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有利於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有利於推進國有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有利於提高我國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防安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革和發展,采取了壹系列措施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結構調整。東北等工業基地在調整轉型中探索經驗,奠定工作基礎。面對經濟全球化,面對加入世貿組織後日益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挑戰,面對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戰略機遇,中央認為,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條件已經成熟,時機已經成熟。經過壹段時間的不懈努力,要把老工業基地改造發展成為技術先進、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顯、機制靈活、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基地,使之逐步成為我國經濟新的重要增長點。

振興老工業基地是壹項十分艱巨的任務,應該逐步實施。當前,重點是搞好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改造。中部地區壹些老工業城市要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發展,條件成熟時根據東北老工業基地相關政策給予適當支持。西部老工業基地應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政策實現振興。東部老工業基地要利用好沿海對外開放的政策環境,繼續發揮地方經濟實力強的優勢。

第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進壹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推進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機制;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堅持市場導向,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堅持統籌兼顧,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新貢獻。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應重點把握以下原則:

壹是堅持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以改革開放促進調整和轉型。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積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通過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

第二,堅持主要依靠市場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作用。產業結構調整、生產要素整合、技術改造和企業重組應主要由市場決定和選擇,同時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政策導向作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三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發揮比較優勢。振興老工業基地,絕不是亂振興所有的行業和企業。立足現有資源整合,集中力量振興發展重點地區、重點優勢產業、重點行業和企業,實現市場競爭優勝劣汰,避免盲目重復建設和產業趨同。

第四,堅持統籌兼顧,註重協調發展。促進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城鄉、經濟和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第五,堅持自力更生,國家給予必要的支持。挖掘自身潛力,激發內在活力,充分發揮老工業基地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國家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支持重點企業技術改造、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給予支持。

第六,堅持從實際出發;務實壹點。充分認識振興老工業基地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統籌規劃,制定長遠計劃,量力而行,分步實施,避免追求過高的目標,提出不切實際的口號。在實施調整轉型的各項措施時,要始終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高度重視擴大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讓人民群眾在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中得到實惠。

第三,加快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

進壹步深化體制改革,著力推進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消除不利於經濟發展和調整轉型的體制障礙,增強老工業基地調整轉型的內在動力,是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關鍵和前提。

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完善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促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集中;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企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除少數必須由國家全資擁有的企業外,要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打破地區、部門、所有制界限,推進鋼鐵、汽車、石化、重型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戰略性重組。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公有制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改革,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繼續推進企業經營機制轉換,深化勞動、就業、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選優配強企業領導班子,拓展企業經營者選擇視野,廣納海內外優秀企業經營者。繼續加強企業管理,建立重大決策責任制和風險內控機制,強化財務、質量、采購和營銷管理。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鼓勵國有企業與國際資本組建合資、合作企業。進壹步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

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行業和領域。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與大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老工業基地國有和集體企業重組,盤活國有資產。借助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基礎和優勢,培育壹批經濟實力強、技術水平高、區域經濟特色突出的大型民營企業。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建立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擔保的機制,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給予民營企業平等的股票上市和債券發行機會。鼓勵個人創業,認真落實國家在稅收、貸款等方面對下崗失業人員創辦個體私營企業的支持政策。

進壹步轉變政府職能。堅決實行政企分開,切實改變政府主導結構調整和過多直接幹預經濟運行的局面,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重心轉移到主要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上來,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的體制、政策和法律環境,營造投資、創業和發展的競爭環境。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企業、市場、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同時,不斷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逐步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第四,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面升級優化第二產業,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主要任務。按照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道路的要求,培育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防止單純擴大生產規模和盲目重復建設。立足現有基礎,以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在搞好企業改革和改組的基礎上,圍繞提高質量、增加品種、降低消耗、替代進口、改善環境和安全生產,加快重點行業和重點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引導企業按照集團化、專業化模式進行重組、聯合和分工,鼓勵發展專業配套合作生產體系,解決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東北地區要充分挖掘和發揮現有工業基地的優勢,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工業基地。要加大老油田勘探力度,努力在周邊和深部尋找新的儲量,延緩老油田的衰退,在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加快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建設,推進煤電聯營和綜合開發;要引導煉油和乙烯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積極發展合成材料和精細化學品,建設大型石化生產基地;要鼓勵重點鋼鐵企業聯合重組,建設世界級北方精品鋼生產基地;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重點發展數控機床、輸變電設備、軌道車輛、發電設備、重型機械等重大裝備產品,把東北地區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現代裝備制造基地。要加快改造現有造船企業,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船舶生產基地;要以大企業集團為龍頭,鼓勵現有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聯合重組,做強做大,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要積極發展民機、民船、燃氣輪機等與軍品關聯度高的物資,走“軍民結合、軍民融合”的發展道路;要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建設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優質安全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要以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軟件開發、生物技術、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高新技術產業為基礎,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在優勢領域形成規模;要發展以現代中藥、化學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生物制藥為主體的醫藥產業,培育新的支柱產業。

其他地區的老工業基地要立足現有基礎,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原則,加快培育本地區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避免產業趨同。

動詞 (verb的縮寫)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條件。堅持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工業與農業、城鄉發展的良性互動。發揮東北地區農業優勢,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支持力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鞏固東北地區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的地位。發展優質、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建設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產業帶,向專業化、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擴大農產品出口。充分利用豐富的糧食資源,大力發展畜牧業。發揮農墾系統優勢,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和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建設,提高農業市場化水平。鼓勵工礦企業參與農業資源開發。

保護好東北地區的生態環境。繼續組織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天然草原恢復建設、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等生態建設工程,加快小流域治理,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護森林資源和濕地,合理開發利用草地資源,減少水土流失。將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納入當地生態建設規劃並給予支持。

第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調整中增加勞動力就業的主要途徑。以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為契機,大力推進服務業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加大實施老工業基地中心城市土地置換和“退二退三”等政策力度。繼續發展商業、餐飲、倉儲、運輸等傳統服務業,以及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性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宗農產品流通體系。適應老工業基地優勢產業發展和城市功能轉型的需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發展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服務、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東北地區豐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

七、推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

資源型城市實現經濟轉型是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重點和難點。對於資源仍然豐富的地區,要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拉長發展鏈條;如果資源近期可能枯竭,要抓緊研究接續產業的發展;對於那些資源已經枯竭或接近枯竭的國家,我們應該加快發展接續產業。東北石油、煤炭、森工等資源型城市要下大力氣調整單壹類型的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林產品深加工、林下產業、新型接續產業等資源深加工。支持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廢棄物循環利用,支持油頁巖和煤矸石綜合利用。鼓勵石油企業開發低產、低滲、低效油田及周邊低豐度油田。加快礦區環境修復和汙染治理,解決礦山關閉破產、職工安置、沈陷區居民搬遷等急需解決的問題。加大對采煤塌陷區治理的支持力度。對原國有重點煤礦歷史遺留采煤沈陷區的治理,中央財政對東北三省的補貼比例提高到50%,各省的補貼也相應提高。繼續做好遼寧省阜新市經濟轉型試點工作,總結經驗,加以推廣。研究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幫扶機制,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支撐。東北應加強與華北的通信和電網聯系;規劃建設現代化港口,加快既有鐵路電氣化,建設貫穿東北東部的鐵路項目,形成東北新的海上通道;改造對俄貿易的鐵路通道和邊境口岸設施;建設大型水利工程和輸水工程等水利設施,提高水資源的供給和合理利用。加強老工業基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資源型城市電力、交通、供水等基礎設施。推進城市汙水和垃圾處理產業化,建設壹批關系居民生活的重大汙染治理和綜合利用環保設施。加大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基礎設施建設。

九、進壹步擴大對外開放。

進壹步擴大開放領域,優化投資環境,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途徑。擴大老工業基地在金融、保險、貿易、旅遊等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努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積極吸收外資參與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鼓勵外資以並購、參股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重組和不良資產處置。東北地區應充分發揮毗鄰俄羅斯、日本、韓國、朝鮮等國的地緣優勢,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充分利用東北地區現有的港口條件和優勢,把大連建設成為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依托黑河、綏芬河、琿春等對俄邊境口岸,擴大與俄羅斯等國的經貿合作。在“引進來”的同時,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實力的各類所有制企業進行國際投資和經營,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經濟合作,建立海外能源、原材料和制造業基地,促進商品、技術和服務出口。

大力推進對外開放,打破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積極吸引中國其他地區各類生產要素進入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市場,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

十、加快發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業。

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各類專門人才,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保證。發揮老工業基地特別是東北高校科技實力雄厚的優勢,加強“產學研”聯合,加快科技進步,努力培育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的自主開發能力,形成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名牌產品。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和環境。培養和吸引人才,采取持股、技術入股、加薪等更加靈活的政策吸引國內外專業人才和技術,以人促企,以人創業。優化高等、中等專業院校和職業學校學科結構,大力發展多種形式和層次的職業培訓,培養適應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重視培養高級技術工人和技師,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XI。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國務院各職能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為國有企業改革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創造條件。

創造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環境,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就業和再就業的政策措施,進壹步做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和富余人員分流工作。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精心組織實施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在總結遼寧省社會保障體系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明年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吉林、黑龍江兩省,並適時推廣。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

選擇部分老工業基地城市開展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試點,逐步剝離重點大企業辦社會職能。中央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所需費用,由中央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妥善解決工廠“大集體”問題。符合破產條件的老工業基地企業,應當優先列入國家企業兼並破產工作計劃。允許商業銀行進壹步采取靈活措施處置不良資產,自主減少貸款企業所欠表外利息,同時加強債權管理,防止逃廢債務。

在財稅政策方面對老工業基地給予適當支持。對歷史形成、確實難以歸還的部分企業歷史欠稅,按照規定條件經國務院批準後予以減免。研究制定支持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政策措施,在地方政府有能力承受的條件下,適當降低資源開采枯竭期礦山企業和低豐度油田開發的資源稅標準。對裝備制造業、石化業、冶金業、造船業、汽車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軍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行業,允許扣除新購置機器設備所含增值稅。落實提高固定資源折舊率、縮短無形資產攤銷年限、擴大企業加計扣除R&D優惠政策適用範圍、提高應稅工資稅前扣除標準等減輕企業負擔政策。中央財政在壹般性轉移支持時,通過對老工業基地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適當考慮導致地方財政收入減少的因素。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簡化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項目審批程序。加大國債或專項資金對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支持力度。國家在安排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重大裝備國產化、高技術產業化等項目時,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裝備制造業的優勢,營造有利於國產重大裝備使用的市場環境,對重大裝備的科學研究和關鍵設計給予必要支持,鼓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國產裝備進行技術改造。農業、社會保障、教育、科技、衛生、計劃生育、文化、環保等專項資金應當支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資源型城市轉型。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

振興老工業基地是壹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是壹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統壹思想,發揮政治優勢,周密部署,加強協調,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中央決定在國務院成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領導小組,具體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協調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實施。

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群眾要牢固樹立主要依靠改革開放、市場機制和自力更生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思想。要在廣大企業、幹部和群眾中開展進壹步解放思想、理清基本思路、改革創新、二次創業的教育,使社會各方面達成認識。要在老工業基地形成與改革開放新形勢相適應的思路和調整轉型機制,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調整轉型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要根據本意見精神和國家有關產業、專項規劃及產業政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制本地區調整改造和振興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資源枯竭型城市應因地制宜制定可行的經濟轉型規劃。其他地區,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要積極支持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國務院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各地區振興規劃的指導,組織必要的論證,做好規劃的綜合平衡和銜接。

在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中,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選拔銳意改革、勇於創新、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進入領導班子,加大幹部交流力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勤政廉政,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切實關心群眾疾苦,妥善解決弱勢群體的生活問題。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及時發現和化解各種矛盾和隱患,維護社會穩定。

振興老工業基地不僅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革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實現全國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全黨同誌、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全國壹盤棋的思想,統壹認識,積極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同時,繼續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現現代化,充分發揮中部地區的優勢,堅定不移地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東西互動,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全面落實黨中央關於我國現代化建設重大戰略布局的決策。

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解放思想,努力創新,狠抓落實,為振興老工業基地而努力奮鬥。

  • 上一篇:誰有最新的紅色經典散文或詩歌?
  • 下一篇: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投資純電動平臺。為什麽這麽重要?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