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1.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出現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它是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上升成為社會主要矛盾而出現的,是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的資產階級科學經濟理論體系。庸俗經濟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時期:①資產階級經濟學從古典向科學的轉變;(2)現代經濟學(也叫傳統經濟學);③當代經濟學。18年底19年初,隨著英法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社會矛盾日益激化,直接威脅到資本主義制度的生存和發展。這時,揭示資本剝削的剩余價值就成了資產階級非常害怕的壹個爆炸性問題。適應資產階級的政治需要,經濟學承擔了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科學研究的任務。它以揭示剩余價值來源的勞動價值論為主要方向,開始了從古典經濟學向現代科學經濟學的轉變。這種科學方法,就是抓住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中的科學成分和正確觀點,批判繼承其科學成分,以實證分析所看到的客觀事實為基礎,揭示資本主義生產內部的本質關系。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創始人是英國的馬爾薩斯和法國的薩伊。

薩伊是實證經濟學的主要創始人。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上,他創立了科學的“三分法”,把生產、分配和消費看作是相互並列的壹般形式。在價值論和分配論上,他發展了斯密價值論中的科學觀點,完全否定了勞動價值論。他從效用價值論出發,轉向生產成本論,進而建立了三位壹體公式的分配理論。在銷售理論上,他揭示了“供給可以創造自身需求”的市場規律,從根本上否定了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供求脫節和生產過剩的可能性,這就是至今仍很有影響的“薩伊定律”。

猛烈抨擊並試圖否定李嘉圖的勞動價值理論和利潤源泉理論,進而抨擊李嘉圖的整個理論體系。這場爭論最終促成了經濟學從古典到科學的轉變。到了19的30年代,現代科學經濟學的各種理論開始在經濟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第壹次是19世紀中葉出現的j .穆勒的經濟理論。第二次是a .馬歇爾的經濟理論,19年底到20世紀初占主導地位。雖然J.S .穆勒受到了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但在9世紀中葉之前,他的經濟體系是馬爾薩斯,比如說J .穆勒和老(1790 ~ 1864)的混合體。

穆勒經濟理論的突出特點是調和經濟學的科學成分,形成辯證的折衷主義。他的價值論是所有科學價值論觀點(相對概念論、勞動論、“禁欲”論、生產成本論等)的綜合。)19世紀上半葉,其核心是生產成本理論。關於利潤,他基本上接受了高級的禁欲理論,並進壹步將總利潤分解為利息(禁欲的報酬)、保險費(投資風險的報酬)和管理工資(領導生產的資本家所付出的勞動和技能成本)。關於薪金,他繼承了薪金基金理論。但是,j .穆勒承認並強調勞動產品的分配與勞動的貢獻成反比,這與壹般庸俗經濟學的學者不同。j·穆勒並不討厭社會主義,但他有改良資本主義制度的幻想。

19從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初,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和流行結束了j .穆勒在經濟學中的主導地位。邊際效用學派是在馬克思的《資本論》引起政治經濟學根本變革的背景下產生的。它用實證分析和數學方法改變了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建立了新的理論體系。邊際效用理論的核心理論是與勞動價值論直接對抗的邊際效用價值論,還包括時差利息理論、壹般均衡理論等科學理論。邊際效用理論強調主觀心理分析,嚴重依賴數學分析方法,具有超階級、超社會形態和純科學的特點,迎合了眾多經濟學家的科學研究,對經濟學的未來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1890年,英國經濟學家、劍橋學派創始人馬歇爾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經濟學原理》。它融合了19世紀經濟學的偉大成就,以折衷主義的方式整合了供求理論、生產成本理論、邊際效用理論和邊際生產率理論,建立了以完全競爭為前提、均衡價格為核心的復雜科學的經濟體系。在這壹理論體系中,馬歇爾持有“自然不會飛躍”的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觀。他用連續性原理和局部均衡方法來分析經濟現象的變化,用主觀心理動機來解釋人類的經濟行為。他把商品的價值歸結為商品的均衡價格,所以均衡價格理論是他的價值論;他建立了以均衡價格理論為基礎的分配理論,提出了生產四要素理論(即除勞動力、土地和資本外,還應包括資本家的“管理能力”)。他認為,國民收入是由各種生產要素的合作創造的,每種生產要素在其中所占的份額取決於它們各自的均衡價格。他主張自由放任原則,指出資本主義經濟具有充分就業的自動均衡趨勢。馬歇爾將他的經濟理論體系與他所謂的古典經濟學(包括上述除邊際效用學派以外從斯密到J.S .穆勒所有經濟學家的經濟理論)區分開來,因此被稱為新古典經濟學。

1933年,美國E.H .張伯倫(1899 ~ 1967)和英國J. Robinson分別提出了壟斷競爭價格理論和不完全競爭理論,對馬歇爾基於完全競爭假設的均衡價格理論進行了修正和補充,從而使新古典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達到了完備形式。

其主要創始人k·維克塞爾(K. Wicksell,1851 ~ 1926)將貨幣分析引入經濟分析,強調投資與儲蓄的平衡,提出了自己的利息理論,因此被經濟學家公認為凱恩斯主義的先驅。1936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提出有效需求原理來解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大規模失業,認為投資和儲蓄不能自動形成平衡,主張國家幹預經濟,攻擊新古典經濟學,從而形成凱恩斯主義。這本書的出版成為現代庸俗經濟學和當代經濟學的分水嶺。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相對穩定的經濟增長,促成了凱恩斯主義的迅速傳播,並使其成為大多數西方國家30多年的官方經濟學。但這並沒有結束戰前西方經濟學家的共存,只是讓其他經濟學流派長期處於弱勢地位。隨著壟斷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加劇,國家對經濟的幹預引發了壹系列新的問題,尤其是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的同時加劇(參見《停滯與通貨膨脹》),使得習慣於解釋和處理二者交替的凱恩斯主義陷入了兩難境地。為了解釋新現象,尋求新對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形成了流派紛呈的局面。

凱恩斯經濟學有兩個分支,即以p .薩繆爾森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學派和以羅賓遜為代表的新劍橋學派。他們對增長理論、資本理論、分配理論乃至通貨膨脹理論進行了長期的激烈爭論,提出了不同的政策主張,至今仍相持不下。主張自由市場經濟的派別,如f .馮·哈耶克的新自由主義、聯邦德國的新自由主義、美國現代貨幣主義和供給學派等,從不同角度主張限制甚至完全取消國家幹預,其理論分別在英國、聯邦德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得到重視和采納。20世紀初在美國出現的制度學派進壹步演變為新制度學派,以更“左”的姿態出現,強調從制度結構的具體形式(而非本質)來分析資本主義的癥候,並提出藥方。此外,還有對北歐國家加強對經濟幹預影響較大的瑞典學派,繼承新古典經濟學衣缽、突出創新作用的熊彼特理論,受歷史學派、制度學派和熊彼特、凱恩斯影響較大的羅斯托(1916 ~)經濟增長階段理論等獨立發言人。都從不同角度論證了資本主義經濟還是有前途的,還是可以發展的。

  • 上一篇:論罪犯的特殊心理咨詢(論文)
  • 下一篇:跪求趙本山小品《相親》《相親2》的臺詞,請3Q。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