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朱良小提琴協奏曲欣賞

朱良小提琴協奏曲欣賞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賞析: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被公認為“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壹個階級、壹個民族藝術成熟的標誌”。我國著名樂評人李玲認為,它“為交響樂民族化開辟了新的領域”,“為西方音樂民族化打出了壹條典型的道路”。在國外,它也獲得了很高的聲譽,被認為是“迷人的、新穎的、原創的作品”、“最美的旋律”、“真正偉大的藝術”。之所以獲得如此殊榮,在於扣人心弦的主題、生動的畫面展示、中外藝術的巧妙結合?

1.選擇壹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作為主題?

作者選擇中國四大傳說之壹的《梁祝》作為協奏曲的主題,這是壹個眾所周知的愛情故事。愛情本身就是壹個永恒的主題,人們愛它,樂此不疲,不厭其煩地談論它,而且是這樣壹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更是吸引人。這樣在壹定程度上提高了觀者的好奇心,提高了趣味性,拉近了作品與觀者的距離。?

二、圖像的“屏幕顯示”?

欣賞《梁山伯與祝英臺》,即使沒有插畫,也能讓人感受到壹幅幅感人的畫面在眼前。之所以會有這種效果,是因為作者通過精心的配器設計,根據樂器的特點和音樂情節的需要,巧妙地編排樂器,使音樂更加生動,從而使不同的畫面得以生動地展現出來,如下圖:

第壹部分——陳述部分。樂曲開始時,獨奏笛子在柔和的弦樂背景上奏出明快優美的曲調,接著雙簧管奏出優美迷人的旋律,呈現出第壹幅畫面:明媚的春光下,草橋上開滿了粉、綠、花。接著,伴隨著豎琴輕快的琶音,小提琴獨奏奏出了優美動人的愛情主題。緊接著是用復調手法在大提琴和小提琴之間真誠的對答,展示第二幅畫面:草橋結拜的場景。

在壹段優美的小提琴華彩樂段後,獨奏小提琴在樂隊輕快活躍的織體伴奏下,奏出了歡快、活躍、俏皮的第二主題。音樂時而活潑,時而溫柔快樂,時而溫馨快樂,時而流暢抒情,呈現第三幅畫面:同學三年的精彩生活畫面。他們或追逐嬉戲,或促膝長談,形影不離。結尾突然轉為慢板,作者惋惜的心情表現為第四幅畫面:長亭送別,曲調悲泣。?

第二部分——開發部。音樂變得低沈而陰郁。令人毛骨悚然的鑼和定音鼓,驚恐的小提琴和大提琴把我們帶入了這場悲慘的鬥爭。《銅管》以嚴厲的節奏和陰郁的基調奏出了封建勢力殘酷的主題。獨奏曲小提琴用中國傳統戲曲的節奏講述了英臺的悲痛與恐慌。緊接著是樂隊強勁的快板,襯托出獨奏小提琴決定性的反抗音調。它成功地描繪了英臺不屈的反抗精神。

後來,以上兩個音調形成了矛盾的兩個方面,不斷以不同的調性出現,矛盾沖突越來越尖銳,逐漸形成了第壹個高潮,也就是第五個畫面:激烈的反婚場面。樂隊壹直演奏的時候,似乎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但現實給他們的答案卻是以銅管為代表的強大封建勢力的沈重壓力。之後音樂轉為慢板,獨奏小提琴奏出痛苦悲傷的音調,纏綿悲泣。

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間的對答,在適當的時候,將朱良的互愛表現的淋漓盡致,展示第六幅圖:陽臺與陽臺相遇。然後音樂急轉,弦樂快速分裂節奏,激情果斷,獨奏板和樂隊演奏的快板交替出現。瀛臺時而嚎啕大哭,悲痛欲絕,時而迂回,抽泣不已。瀛臺對天發出絕望的叫聲後,在悲憤的深沈鑼聲中,站起來撲倒在墳前。這時,管弦樂隊齊聲合唱,音樂達到了整首歌的高潮,即展示第七幅畫面:哭著投墳。?

第三部分——繁衍部。笛子美妙的華彩樂章,加上豎琴循序漸進的滑行表演,把人們帶到了自由、平等、魅力的仙境。無聲的小提琴輕輕地奏出了朱良的愛情主題,展示了最後的畫面:鮮花盛開,蝴蝶翩翩起舞。這是人們美好願望的升華,也是對朱良愛情的由衷贊頌。?

作品從頭到尾都給人畫面。讓人拍手稱快的是作者能夠將西方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與交響樂器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交響效果,並具有我們的民族特色,使旋律優美、多彩、通俗易懂,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愛。?

三、中西藝術的巧妙結合?

《梁祝》的成功還在於中外藝術的巧妙結合。作者創造性地運用小提琴協奏曲的音樂形象來表現戲劇性的民間故事,並用人民群眾所熟悉的具體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使音樂形象更加生動感人。?

在塑造音樂形象時,作者吸收了越劇的曲調,但不是模仿越劇“西卡”的風格。而是根據協奏曲的形式特點,對原歌劇的內容和曲調進行了全面的提煉、發展和創造。在結構上,根據標題內容的需要,采用了西方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和沖突。

在藝術處理上,為了充分發揮交響樂的效果,使其具有民族特色,還吸收了傳統戲曲中唱腔的表現手法。比如,在呈現部分的結尾,吸收了傳統戲曲中的唱腔“對話”形式,表達“朱良相親相愛”的主題;發展部的《傷逝》更多地借鑒和運用了京劇的“倒板”和越劇的“緊拉慢唱”,使英臺哭魂的悲壯氣氛逐漸上升到頂峰。?

樂器要盡可能具有民族特色,在獨奏小提琴的演奏技術上,要有意識地接近和借鑒國內壹些弓弦樂器的技法和效果。比如呈現部的副部,獨奏小提琴模仿古箏,豎琴和弦樂模仿琵琶。作者巧妙地吸收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小提琴也借鑒了二胡的“半音來回滑動”來表達泣不成聲的情感;展部的《婁代會》吸收了琵琶音樂常用的節奏模式,即強烈的切分音節奏,深刻地表現了瀛臺在墓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

小提琴吸收了民族樂器的演奏方法、和聲、配器,全程運用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表現手法,非常深刻地刻畫了英臺的形象和悲情。?

正是中外藝術的巧妙結合,才使得《梁祝》完全被廣大群眾所接受,雖然是西方管弦樂隊演奏的交響音樂,但老百姓是完全能夠欣賞和理解的,這使得這首協奏曲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藝術性。?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成功不僅在於其眾所周知的主題和內容,更在於其音樂的扣人心弦的力量,將每壹個情節畫面都展現的淋漓盡致。在民族化和大眾化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成功的嘗試,加上中外藝術的巧妙結合,使其至今仍充滿活力。?

5月27日,1959由何、陳剛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大劇院首演,由擔任小提琴獨奏。這首中國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響音樂民族化的發端。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陳剛和何在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期間創作的。它制作於1958年冬,並於次年5月在上海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采用交響樂和中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根據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字幕。主要內容有《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音樂結構由花鳥、草橋結義、同窗三年、十八歲送別、長亭送別、英臺反婚、淒怨與墳前成蝶組成。

來源:百度百科-朱良

  • 上一篇:誰能告訴我SJ成員的詳細情況?
  • 下一篇:邊界和界限印章切割講堂32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