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東西方的節日有壹些不同。
中國人非常重視節日。在《潮汕文化的起源》壹書中提到,節日的起源與壹年中的四季有關。節日的起源與原始崇拜、相關的祭祀活動和禁忌行為有關。季節性和原始崇拜的結合產生了節日。
這些話壹點都沒錯。特別是在潮汕地區,道教和佛教的傳入給漢族原有的節日習俗帶來了新的內容,也使人們增加了壹些新的祭祀和禁忌的節日。
這裏主要說壹下潮汕人非常重視的壹年八大節日,尤其是潮陽,說說壹些重要節日的禮儀和活動。潮汕人所說的“壹年八節”是指八個重要的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月三十日、中秋節、冬季至日和除夕。
這八個節日必須遵循的習俗是祭祖或拜佛。而且潮汕人在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活動,從來沒有改變過。
在除夕夜,這個節日從舊的壹年的最後壹天的晚上持續到新的壹年的到來。潮汕人叫它“年夜飯”。這壹天是春節前最重要的壹天。
在這個節日裏,潮陽人會祭拜公祖的婆婆,所用的祭品主要是三祭和壹些炒面,還必須有糯米甜糕。當然也有講究的人用四個橘子,主要是因為它象征著好運。
壹個由男人、女人和孩子組成的家庭會理發、洗澡,然後穿上新衣服,開始祭拜祖先。在今天早上,我們必須清洗整個房子的地板。當然,潮汕人有過年前洗家、裝修房子的習俗,但為了大年初壹不洗地板,這壹天再洗壹次是不吉利的。
然後是新春聯,俗稱“陶易福”。我們還需要購買年貨,主要是壹些甜點和茶點,放在果盤裏,給回家喝茶拜年的客人。
下午主要是晚上忙著“圍爐子”。潮汕人很註重年夜飯,會早早開始準備,買壹些比較好的東西。農歷新年飯後,全家人會聚在壹起慶祝新年。
這個時候,晚輩應該祝長輩新年快樂。長輩會給小孩子壓歲錢。
老年人也會從會賺錢的子女那裏收到壓歲錢。這種習俗叫做“壓腰”。到了晚上,朝陽和海門的人會把竈打掃幹凈,盡量空著,然後在飯竈上放壹盞燈,再放壹個用面粉殼做成的像烏龜壹樣的殼,叫龜殼。
按照習俗,半夜“主人”會來摸米桶,這是來年平安的標誌。春節期間,潮汕人稱之為“過年”。
這也是中國壹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這壹天的淩晨,女人們會先拜門神,插香。
然後,用清亮的湯圓祭祀祖先。壹般這些餃子都是全家人當早餐吃的,每個人都要喝壹些,也是為了安全。
大年初壹,早上開始祭祖,素菜,主要是花生、木耳、爛樹枝、蘑菇、金針、湯圓。當然也有人會在第二年的初二用肉菜再次祭祖,但是比較少。這壹天的主要活動是走親訪友,給親戚朋友拜年。
潮汕人在拜年時總會帶上橄欖和潮州橙子作為禮物,拜年後與親朋好友“交換橙子”,也是吉祥之舉。潮汕人非常註重吃橄欖。由於品種不同,有的“三尖橄欖”售價上千塊。
拜年無非是給孩子發福利,然後大人見面要互送“升官發財”的吉祥話。此外,有些地方還有打井等活動。
據說,這個井口是在除夕夜被封的,準備在春節期間祭祀龔景馬靜,然後在開封打開。初壹初二禁止打農村公共井。
然而在朝陽,就沒那麽“精致”了。壹般在井邊插壹個飯盒,插上清香,就是祭祀了。初壹至初三是最熱鬧的節日,大街小巷鑼鼓喧天,各種吉祥的歌聲,人來人往。
當然也有壹些地方有舞獅,有英文歌曲,有鑼鼓,也有拿大旗,扛槍,遊街的習俗。潮汕人稱之為“營大鑼鼓”。
這主要是當地的壹些人組織的,主要是老幹部,他們會出錢請人,比如壹些年輕的女孩和小孩,來接拍,帶槍,請當地的歌舞隊。這些人在走上街頭之前,必須接受培訓並化妝。
但在後溪,有些人必須付錢才能參加遊行,因為當地習俗說,走壹天路後,來年就會有好運。遊行隊伍通過後,富裕家庭會放鞭炮迎接。
第四天,天上的神“賜福”,然後降臨人間。這時,家家戶戶都要把“龜殼”(這些壹般不吃,扔去餵豬或給老人編號)收起來,然後準備祭品,迎接主人“從天而降”。
主要是準備壹大碗水和湯圓還有香紙錢。當人們簽下“知道”主人回來了,就會燒紙錢,祭祀就結束了。
春節期間還有“營爺爺”的活動。朝陽主要采取文化營的做法。
就是在主人來之前,放壹個紅木桌子,上面放壹些供品(供品不統壹,也不精美),然後廟裏的壹些“大佬”會請主人上轎子,包括這個“主人”廟裏的東西,比如神筆。由挑選出來的丁壯擡著,儀仗鼓樂引領,走過小區裏的每壹條巷子,經過的地方,已婚婦女都會低頭香,更有甚者,跪在街上。
師父走到門前後,就拿著桌上的供品到附近的寺裏去祭拜,然後放鞭炮。元宵節,在正月十五。
在這個節日裏,如果祭祖,主要用菜花和土豆。因為妳對它不是很講究,所以禮拜前吃了也沒多大關系,所以不會有褻瀆。這壹天主要因人而異,有的人有祭拜的習俗,使之比春節更隆重。
煙花主要是在晚上燃放,解開燈籠上的謎語。然而,有些人選擇在戶外喝茶和欣賞燈籠。
在農村的壹些地方,也有電影放映。就是用三根鐵筷子操縱皮影戲人物,把人物的外貌和體態表現得惟妙惟肖。
清明,潮汕人俗稱“掛紙”、“上墳”或“跪紙”。接下來的幾天人們會上山祭祖。
主要是帶幹糧去。
2.作文《咱們潮汕人》潮汕有很多傳統文化,不僅有著名的潮劇和瓷器,還有很多有趣的傳統習俗,其中有壹個叫“老熱營主”的習俗最讓我感興趣。
據說《老熱營主》另有故事!有壹次,玉帝變成凡人,看看人們的生活如何。誰知,玉帝壹不小心,掉進了河裏,被壹位剛剛路過的老人救起,日夜照顧。玉帝平平安安回到天庭後,非常感激老人,於是派人到人間帶老人去天庭。玉帝想把老人變成神,讓他享受幸福。老人看到玉帝派來的人,知道他救的人是玉帝,就想:玉帝吃山珍海味,壹定以為我只能給他酸菜和腐水,所以派人來抓我,下十八層地獄。老人想著,立刻拔腿就跑。老人壹會兒跑到這個人家裏,壹會兒又跑到那個人家裏。老人在森林裏躲來躲去,玉帝派來的人在林外大喊大叫,老人就是不肯出來。這時,壹個人想出了壹個燒森林的餿主意。當森林被燒毀時,那些人走進去,看到老人雙手抱著樹,整個身體都被燒成了灰燼。玉帝得知此事後,非常難過,便把老人奉為神靈,並吩咐沿海城市的人們每逢重大節日,都要選壹天熱鬧地去拜見老人,也就是俗稱的‘營主’。潮汕人迷信。每次“老熱營主”都很熱鬧,桌子上會擺很多祭品,每個祭品都有壹個美好的象征。比如有壹年以上的魚,有安然無恙的蘋果,有吉祥如意的橘子,有多子多孫的糖果,有親戚可以做官的豆幹...
多有趣的潮汕習俗啊!聽了我的介紹妳對潮汕更感興趣了嗎?如果有,來潮汕吧,壹個了解的好地方!
3.潮汕人拜長輩,豬腳擺姿勢拜長輩“是潮汕地區的傳統民俗,也是對神靈的祭祀活動。”
歷史悠久,祭祀對象眾多,影響廣泛。由於幾千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囂和使用,領主的崇拜和他的所在(領主的宮殿)都蒙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
說起潮汕人的“拜師”,見識太大了。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主人”可以崇拜。範圍之廣,涉及神仙之多,超乎常人想象。正月十五在家祭拜的除了地主,壹年中還有天意(玉帝)、佛(如來佛)、觀音、土地公公、財神、月母。
4.潮汕地區寺廟崇拜的神靈。
潮汕人信仰很多神和佛。除了佛寺和縣城的寺廟,城鄉各處都有自己的神靈。而且不是單壹的佛與道,而是佛與道的結合。
最常信的神有:田璇神、三義帝(劉備、張飛、關羽)、關老爺、三山大王、風雨聖人(掌管好天氣)、土地爺、安吉王聲、招財大師(壹般放在商店或家裏)、慈悲娘娘、七聖、娘娘、珍珠娘娘、聖母、天地父母(廟裏)。每家的神分別是:地主(放在門後)、天地、竈神(放在竈邊)、公婆(放在床邊)、井男井女(放在井邊)、看門人、糧女(放在掌管莊稼的人的吃飯桌或米鬥的頭上)。這些神屬於道教,還有水中的佛、觀音菩薩、水佛。這些都是潮汕人自古以來普遍信奉的神。祭拜的時間可以是每天燒香,也可以是農歷正月初壹、十五祭拜,也可以是逢年過節,也可以是某個神的生日。但是,每個地方崇拜的神並不都壹樣。比如曹魏之類的神祗有:古聖、大皇宮、老姑父、聖母女神、珍珠女神、觀音女神,而程德山殿供奉的是:宋大豐爺爺、如來佛等神佛。
這些神也有自己的管理(加持)範圍,有的是保護某個城鄉或某個區域的人畜安全,有的是某個行業或某類事物的保護神。所以潮汕有句話:“可以留在墳地,但不能留在廟裏”,意思是墳地裏的鬼會把新來的人當客人,廟裏的神因為有壹定的管理範圍,不歡迎外人,尤其是三山王廟。哈哈!也是聽老壹輩人說的。其實潮汕地區的神靈崇拜並不完全是封建迷信,也是壹種傳統習俗。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潮汕幾乎完全被群山環繞,因此長期與外界隔絕。廣梅鐵路開通前,只有壹條324國道對外連接,而且靠近海邊,所以人多地方少。於是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去謀生、經商或出海打魚,而留在家裏的人只能祈求神靈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