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壹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通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扶余三縣和佳木斯市的部分鄉鎮。由於分布地區不同,所以有不同的自名。松花江上遊富錦縣大屯叫“貝娜”,黑龍江下遊烏蘇裏江到金口村叫“那乃”,居勒得力村叫“那乃坳”。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為4640人。是中國北方唯壹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族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沒話說。早年砍柴、劈皮、結皮筆記。由於長期與漢族雜居,漢語被廣泛使用。
魚皮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族人
據2001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赫哲族有4600多人,是全國最小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撫遠等市縣。同江市界金口赫哲族鄉是中國四大赫哲族聚居地之壹。
赫哲族文化村的大門――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刻廊
到了文化村門口,看到了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刻楞。走進文化村,在同樣是木刻龍建築的赫哲族展覽館裏,赫哲族人漁獵生產時使用的工具,赫哲族人捕獲的各種野生動物和獸皮制品,民族文藝,民族歌舞,實物和影像資料讓我們對赫哲族人的生活習俗,文化藝術有了進壹步的感性認識,位於室外的壹根椴木雕刻而成的圖騰柱,描繪了熊、虎、鹿、鷹等多種動物,展示了赫哲族人的宗教信仰。
追根溯源,赫哲族
據史料記載,赫哲族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開時期。先秦時期稱為肅慎漢魏,南北朝時期稱為布吉隋唐黑水元明清。
女真赫哲族名稱的由來最早記載並流傳於康熙二年(1662)《清實錄》。目前中國有四個赫哲族聚居地,分別是同江市界金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市敖齊鎮敖齊村。
由於歷史原因,赫哲族是壹個跨國民族。俄羅斯赫哲族有兩萬多人,當地人叫他們那乃人。他們的民族歷史、民族語言、宗教禮儀、歌舞、服飾、民俗和中國赫哲族都具有北方內陸漁獵民族的生產生活特點。
赫哲族,誰談衣食住行
漁獵是赫哲族的主要衣食來源。赫哲族人喜歡吃魚,尤其是生魚。這個習俗壹直傳承至今,體現了這個民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特點。赫哲族向來尊重殺魚。
不僅吃魚和動物肉,赫哲族人穿的衣服也多以魚皮、鹿皮、鹿皮制成。男人多穿鯰魚骨做的兩排紐扣的大排扣皮衣,女人則穿魚皮或鹿皮袍,看起來像旗袍。男女都穿鹿皮、鹿皮、魚皮制成的魚皮褲、鞋。用魚皮做衣服也是赫哲族婦女的壹大特長。因此,赫哲族在歷史上也被稱為“魚皮部”。在文化村的展廳裏,我們看到了用煮熟的三文魚皮縫制的男女兩套魚皮套裝,做工精致,款式簡單。
赫哲族人居住的臨時房屋在洛安口
在居住方面,赫哲族居住在永久性房屋如木刻楞、赫拉辮草正房和臨時性房屋如羅安口(尖頂窩棚)、胡如布(地窖)和寬布如安口(圓頂窩棚)。
狗拉雪橇是赫哲族的主要交通工具。經過訓練,每只狗可以拉70公斤左右,每天行進100到150公裏。狗是赫哲族的好幫手,在交通、狩獵、看家、保護主人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赫哲族在歷史上也被稱為“狗部”。
隨著時代的發展,赫哲族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在結金口鄉,赫哲族群眾住進了寬敞的新房,開墾了土地,發展了旅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赫哲族和其他兄弟壹樣,正在走向小康生活。
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就繁衍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裏江流域。古代屬於戒系的民族,如婁、布吉、黑水H、野人女真等,都與何有關...>;& gt
赫哲族的民俗兩三百年前,布匹和綢緞開始進入上層赫哲族的家庭。作為最高領導人向中原各朝代進貢,皇室也以布匹、綢緞作為獎勵。清朝末年,布傳入三星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後,赫哲族人既用皮革,也用布。解放後,穿布衣很普遍,只有男人去打獵才穿皮衣。由於制作衣服原料的改進,為赫哲族原始刺繡和圖案藝術的迅速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赫哲族的圖案藝術非常發達。他們經常在魚皮、獸皮制成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繡各種雲紋、花卉、蝴蝶、幾何圖案。婦女在裙子、披肩、馬甲、帽子、褲腿上繡出的花紋和圖案更為精致。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繡,如“公雞(嘴)花”、“花籃蓮藕”等,構圖新穎獨特,尤為精彩。此外,赫哲族的各種圖案,如填充纖維的圖案,幾何圖案,拼接圖案和袖子拼接圖案,都以獨特的形式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族的智慧和審美群體意識。
赫哲族的餐具:木結構、木碗、鹿骨筷等。,有獨特的風格。他們制作的雕花樺木盒、雕花樺木皮箱以及各種樺木工藝品,做工精細,雕刻精美。樺木制品上有各種連續的花紋、雲紋、山水、花鳥、動物,造型生動美觀。“吉大”——矛上雕刻的圖案也以協調、對稱、精致而聞名。
赫哲族圖案藝術吸收了漢族圖案藝術的精華,並能不斷創新。充滿民族生活氣息,體現民族生產生活特點,富有民族特色,為中國民族刺繡和圖案的藝術寶庫增添了新的光彩。
雪原的“船”
“拖太陽”——狗拉雪橇(漢族稱雪車、雪橇或冰床)是赫哲族冬季經常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
赫哲族養狗,主要用來拉雪橇。“拖太陽”的速度很快,跑起來就像雪地上的蒼蠅。日常行程可達200多裏,載重三四百公斤。“拖太陽”的狗特別壯,冬天餵魚。經過特殊訓練,第壹只狗可以服從司機發出的行走、停車、轉彎等命令。每個“拖日氣”根據載重可以覆蓋三到四到幾十只狗。《拖日》形似船,覆以柳條,可乘人或載物。史書上稱之為“陸上行舟”。由於赫哲族善於用狗,歷史上也被稱為“狗部”。
從很久以前,赫哲族就可以在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黑龍江,因地制宜地使用“拖太陽”了。元明時期,從烏蘇裏江到黑龍江下遊,遠至庫頁島,設立了許多“狗站”——狗站、車站,促進了這個嚴寒多雪半年的偏遠地區與內地的交流。以赫哲族和費雅卡族祖先為主的“狗站”。它在守衛邊疆、方便官兵交流、傳達政治、軍事、經濟任務、運輸物資、保障醫療衛生和設施供應、促進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當時其他手段無法替代的。
除了“拖太陽”,赫哲族壹般用滑雪板、雪橇、“天塌”——樺木船、“古唱片”——快馬、“特莫肯”——小板船、“吉拉船”、“風船”、“船”等作為交通工具。近百年來,赫哲族以馬代狗。現在,汽車、拖拉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和汽船已廣泛用於運輸和生產,壹些漁民還買了摩托車。不過,女人和孩子出門還是喜歡用“拖太陽”。冬天,赫哲族狩獵野生動物時,離不開“拖太陽”。
禮儀節
赫哲族講究禮儀,有良好的尊老社會風尚。晚輩長途旅行回來,見到長輩,要向長輩鞠躬,依次向父母和兄弟姐妹問好,以示尊敬。長輩親吻晚輩的額頭以示愛慕。
赫哲族講究節日,“舊歷年”(春節)被視為最大的節日。“Shkesh”(除夕)之夜。獻給“Biebumafa”——三代祖先,“五碼”——神、竈神、火神的畫像。在他們的故事中,有許多關於“舊歷年”的傳說。正月裏的元宵節,二月初二的豬頭肉,三月清明節的掃墓,五月的端午節和八月的中秋節& gt
赫哲族有哪些民族特色?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壹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通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扶余三縣和佳木斯市的部分鄉鎮。由於分布地區不同,所以有不同的自名。松花江上遊富錦縣大屯叫“貝娜”,黑龍江下遊烏蘇裏江到金口村叫“那乃”,居勒得力村叫“那乃坳”。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為4640人。是中國北方唯壹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使用赫哲族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沒話說。早年砍柴、劈皮、結皮筆記。由於長期與漢族雜居,漢語被廣泛使用。在清朝,有人稱他們的壹個部落為法雅卡(Fayakah),俄羅斯之外還有幾個赫哲族部落。納奈人、烏爾齊人、敖羅赫人、烏達蓋人也是赫哲族人,有人提議成立納奈語支。
魚皮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族人
據2001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赫哲族有4600多人,是全國最小的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的同江、饒河、撫遠等市縣。同江市界金口赫哲族鄉是中國四大赫哲族聚居地之壹。赫哲族魚皮衣
赫哲族文化村的大門――典型的赫哲族建築木刻廊
唱赫哲族民歌《烏蘇裏船歌》時,優美舒展的“赫尼那”曲調總會讓人想起生活在東北三江(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裏江)並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
“赫哲族”這個詞的意思是“下遊”或“東方”。赫哲族人自稱“用日本海貝”、“那尼沃”、“那乃”,意為本地人,也被稱為“赫哲族”(意為“東方人”)、“齊冷”(意為“住在河邊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壹的民族命名為赫哲族。人口約4200人,主要居住在同江市、饒河縣、依蘭縣和佳木斯市郊區敖其村。
赫哲族生活在我國黑龍江省松花江、黑龍江省和烏蘇裏江下遊,即三江平原和完達山地區。三江山川肥沃,有馳名中外的特產——刺槐魚、田雞魚、三花五羅、水貂、麝鼠...自古以來就是富饒的天然漁場和狩獵場。人們常用“棍子打麅子撈魚,野雞飛進電飯鍋”來形容這裏的富庶。勤勞的赫哲族世代生活。
赫哲族漁獵文化有什麽特點?是中國北方唯壹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他們是捕魚專家。他們吃魚,用魚制品,包括用魚皮縫制的衣服,釣魚線等等。
請介紹壹些關於赫哲族文化的書籍。謝謝黑龍江赫哲族文化
中國有沒有赫哲族t據2001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有4600多個赫哲族,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壹,僅次於珞巴族。赫哲族大部分居住在東北黑龍江省的同江、撫遠、饒河等市縣,其余分布在佳木斯、富錦、薊縣、樺川、依蘭等縣。同江市界金口赫哲族鄉是中國四大赫哲族聚居地之壹。
赫哲族東極富源赫哲族文化在赫哲族東極富源。他們穿著傳統服飾,崇拜萬物的靈性,崇拜最原始的信仰。每逢節日,他們會唱‘伊瑪坎’,跳‘鹿舞’,這是祖國最東方的赫哲族部落。他們制作衣服的方式很獨特。生活在河流中,魚類資源豐富。所以,早些年,富源的赫哲族打魚回家,女人們會挑出魚肉質量較好的魚,揉成魚皮魚線,用野花染成各種顏色,再用赫哲族人的巧手縫制成各種魚皮服飾。他們用剩下的魚骨頭做扣,撿各種貝殼做飾品。用魚皮做的衣服輕便、保暖、耐磨、防水、防潮、易染色,尤其是冬天,不板結,不會結冰。是東極富源赫哲族漁獵生活的好助手。
霍童石現
霍童線獅是壹種傳統的民間文化,通過絲線來控制獅子的動作和表情是壹種藝術方式。線獅主要由頭繩、尾繩、下巴繩拉動,使表演臺上的線獅可以坐、蹲、擺頭等。,並且還能牽制和吐球,加上變幻燈,吐雲吐火的組合,以及打擊樂的力度。
獅子被繩子操縱表演各種動作,集文武於壹身。他們的表演有單獅(公)、雙獅(公母)、三獅(母二子)、五獅(母四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