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拜師是傳統文化嗎?

拜師是傳統文化嗎?

以下是原文。其實磕頭只是壹種習俗吧?

磕頭又稱鞠躬,是中國人的發明專利,無從考證。但有壹個事實,在大多數國家,磕頭被認為是最重的禮儀。過去,磕頭在中國成了壹種習慣。天地近,必有尷尬;家庭長輩,要敲門;即使結婚了,夫妻也要互相崇拜,才能真正擺平婚姻關系。

近年來的娛樂圈、文化圈,關於鞠躬的新聞時有發生。比如趙本山和郭德綱的壹堆弟子磕頭的照片就曾引爆網絡,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也在早前給季羨林拜過壽。前不久,又有壹個土家野人收徒弟時被跪拜。

野夫這次在網上流口水,跟趙本山、郭德綱等人壹模壹樣。批評者認為,這種下跪暴露了野夫的無知和野蠻,指責他“蔑視人人平等的現代價值理念”。但也有少數同情者認為,既然大家都提到了平等這壹現代價值理念,是不是也應該把“自由”作為壹種現代價值理念來談?

自由主義者認為,野夫的門徒有向他們的老師低頭的自由,野夫也有接受他們的自由。這本來就是壹場心甘情願的戰鬥,並沒有傷害到第三者。有什麽不好?

正義勝於邪惡,美勝於醜,正確勝於錯誤...這些是普遍的公理。但是壹旦平等和自由同時出現在我們面前,魚和熊掌,妳會選擇哪個?要知道,多少英雄在媳婦和母親同時掉進河裏的時候,被先救誰的選擇難住了。

關於上述問題,中國的男性壹代又壹代都在不遺余力地尋求最優解,但仍然沒有沒有瑕疵的解。同樣的道理,自由和平等這兩種普世價值,即使在高舉民主大旗的美國,也經常發生沖突。

真的有必要磕頭跪拜嗎?別人收徒弟或者家裏晚輩的禮物,這是私事。只要雙方不是作秀,磕頭者心中充滿虔誠,受禮者能虛懷若谷,跪拜儀式就不是洪水猛獸。那些見了權貴就跪拜的行為,不分場合,不分時間,都是奴性的表現,比如“暴風雨中為領導撐傘”、“遇火讓領導先走”。

民國時期,壹代宗師辜鴻銘拖著辮子走進北大報告廳,引得學生哄堂大笑。笑聲過去後,辜鴻銘緩緩拋出壹句話,“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但妳心裏的辮子是無形的。”此語壹出,學生們立刻陷入沈默,感到羞愧。

說到磕頭,我也想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在我的家鄉山東,當地政府目前正在提倡婚喪嫁娶中的節儉新風尚。以前村裏死了壹個人,壹定要有嗩吶機關,壹襲白喪服,壹間蓋房。葬禮上晚學的晚輩要進靈堂,9981鞠躬也是合理的。儀式結束後,孝順的兒子和孫子將鞠躬回禮。現在這些禮儀都簡化了:晚輩只需要三鞠躬行禮;家人只需要點頭作為回報。壹年後,村民們對新規定拍手稱快。

記得小時候大年初壹會給同家的老人拜年,見到他們第壹件事就是磕頭。爺爺奶奶早早起床,穿著新衣服坐在大廳裏等晚輩過來行禮。這是農村最重要的儀式之壹。但是現在,拍馬屁之風漸漸過去了。晚輩進長輩家,磕頭是理所應當的,但老人往往在妳真正跪下之前就把妳扶起來。磕頭已經是壹個“必要但不完全”的儀式。

在遙遠的地方,這種事情,在三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短短30年,大部分農村人都自覺摒棄了磕頭的陋習。這既是上層文明之風的落實,也是農村人自覺實踐的結果。從上面兩個故事可以看出,農村人心裏是不喜歡磕頭的。當大家集體不願意的時候,其他人帶頭抵制,這種惡俗很快就會失去市場。

當然,磕頭和編辮子壹樣,有兩面性,不能壹概而論。沒必要看到毒蛇就打死。她可能是來報恩的白娘娘。看到腰圓的女生沒必要讓座。人可能只是有點胖。同樣的,也不用見磕頭的,壹竿子打死他就行了,其他的可能就是個形式。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肯定有很多糟粕。但妳千萬不要誤以為“新的是好的,舊的是壞的”。磕頭的儀式確實讓有正義感的人感到不舒服,但我們不需要過多解讀。在我看來,磕頭確實是封建習俗,但也是個人自由。

中國人不是抵制文明,而是太喜歡裝文明了。那些稱野夫野蠻無知的人不壹定是文明和有知識的。中國文明教育和普世價值的盛行,需要時間的積澱,氣質的積澱,需要“隨風潛入夜”的德性的養成。

看看我們身邊的這些人,玩世不恭的忙著裝孫子,網上的噴子忙著裝爺爺。與其肆無忌憚地發泄自己內心的戾氣,不如踏踏實實地接受文明的洗禮。壹個心裏有“主人”的人,任何時候都不會有獨立健全的人格。當然,在這個時代,“大師”不壹定是特定的人。可能是體制內的鐵飯碗,政府部門的批文,商人眼中的重要訂單...

自由和平等這些大詞很容易讓人混淆。也許這只是壹個口號。只有我們心中真正有了現代價值觀,把自由平等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真正與現代社會融為壹體,才能真正告別奴性觀念,才是真正的現代人。

  • 上一篇:財務用品和辦公用品的清單包括什麽?
  • 下一篇:這是什麽鼓?苗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