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以來,低碳經濟的概念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低碳是指較低(較低)的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低碳地產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非常低的地產。目前,我國建築相關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的比重較大,房地產和建築業的碳排放比重達到50% ~ 60%。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建造1平方米的房屋,大約釋放0.8噸碳。要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必須大力推廣低碳房地產。
西方發達國家正在努力探索低碳房地產的發展道路。英國政府為安裝小型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家庭和社區買單;日本有嚴格的措施保護生態環境,從材料開采、加工運輸、建設、使用維護、改造拆除。丹麥的低碳地產是“低能耗和高舒適度”的完美結合。在中國,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和產業鏈上的行業來說,生產、采購、使用和推廣低碳節能建材產品,建設更加高效低碳的房地產是大勢所趨。
低碳房地產是壹個系統工程
低碳房地產是壹個系統工程。低碳地產是由低碳理念、低碳技術、低碳運營、低碳引導構成的系統工程,並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實現低碳。壹個項目在技術上是低碳的。如果業主沒有低碳的概念,那麽項目為實現低碳所付出的壹切成本都將付之東流。因此,應從房地產開發、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營銷推廣、媒體傳播等各個方面踐行低碳發展理念,建立低碳發展機制。
低碳地產更節能節水。與綠色地產、可持續地產等其他環保地產概念相比,低碳地產更強調能源消耗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因此,低碳房地產通過減少建築材料的總量和品類選擇來減少碳排放。比如,木材比鋼鐵更能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水的節約和利用,如自來水生產和廢水處理,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導節約用水和循環利用;小區的綠化建設也要以低排放為導向,不能片面追求綠化效果。還應選擇二氧化碳吸附能力強的喬木和灌木,盡量避免人工草坪等吸附能力基本為零的綠化方式。
低碳房地產設計更合理。低碳地產應特別考慮“鄰裏結構”,根據人們的步行距離設定鄰裏單元的空間尺度,以降低機動車的使用率。不用機動車就可以輕松滿足購物休閑的要求;適當增加建築高度,降低建築密度;合理開發地下空間,節約土地資源;利用高科技手段模擬居住環境,降低能耗:通過軟件模擬優化室內外小氣候環境,通過合理的整體布局調整建築朝向和建築之間的相互錯位,使每棟建築都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風效果;在增加居民舒適度的同時,也要降低供暖和空調的能耗。
低碳房地產已經成為房地產發展的方向,但在中國,有很多因素制約著低碳房地產的發展:
低碳建築的成本增加了。無論是能源利用上的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能,還是建築技術上的建築保溫技術、雨水收集技術、垃圾回收技術,都需要付出比傳統建築更高的成本。據壹些開發商的統計,與沒有節能減排技術的樓盤相比,低碳樓盤可節電50%,節水20%以上,但成本增加約5% ~ 8%。對於開發商來說,由於現階段低碳地產的規模效應尚未形成,成本相對較高,利潤空間有限,開發商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在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大多數房地產開發商在賣方市場結構的主導下,更註重短期收益,對提高房地產質量的認識不足,對推廣低碳房地產的動力嚴重不足。甚至有的開發商打著低碳地產的幌子,其實只是對建築做簡單的生態處理,賣的時候價格上漲20%。
工業相關技術標準不完善。目前綠色建築標準是2006年建設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廣西、江蘇、重慶等地都制定了地方標準,低碳地產發展也從示範階段逐步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然而,由於我國低碳房地產起步較晚,缺乏實踐經驗和基礎數據,現有的評價標準往往側重於指導設計和施工過程,大大降低了評價結果的權威性、科學性和可靠性。壹方面,評價體系中定性術語多,定量數據少,過多的主觀判斷極大地影響了評價質量;另壹方面,在標準設定上,評價體系側重於建築環境質量的評價,忽視了建築本身的經濟性和舒適性,影響了低碳房地產的推廣。同時,建築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綜合標準體系尚未建立,運營過程中對技術應用的過度重視和對整體節能減排效果的評估不足,也在壹定程度上誤導了市場和公眾。
低碳技術不足。目前,我國房地產行業低碳技術存在研究經費不足、起步晚、技術不成熟等問題。2009年,上海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站抽查了112組節能材料,抽樣不合格率高達19.6%。其中,在某房地產項目中,某塗料公司提供的兩種外墻保溫產品不合格。此外,太陽能技術也不成熟。如果壹棟建築完全采用太陽能技術,將很難滿足其冬季居住需求。目前我國居民的建築節能意識比較薄弱,在節能和低價面前往往選擇低價,間接導致開發商對低碳技術的發展不太重視,低碳地產難以推廣。技術研發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問題要克服。
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和產業技術要素。由於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在低碳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各方積極性低,開發商責任心弱,設計機構低碳房地產設計能力欠缺。這些因素制約了低碳房地產的發展。低碳住宅不等於高房價,低碳地產的主要目標之壹是降低使用成本。改造過程雖然確實增加了壹定的成本,但也可以通過規劃設計達到相對低碳的目的,這方面的成本並不高。
低碳建築項目相關融資平臺缺乏。政府在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和為壹些低碳房地產項目提供信用擔保方面還缺乏經驗。據專家介紹,雖然全國各地都在嘗試探索低碳房地產的融資模式,但大多是“零敲碎打”,尚未形成有效的投融資機制。同時,中央財政資金以“以獎代補”的形式支出,主要是在事後,難以用於項目啟動。地方財政和企業的配套資金仍然是最主要的部分,對於壹些轉型資金不足的企業來說,資金壓力更大。
買家不積極配合。由於低碳地產的建造成本通常高於普通建築,而這種額外的成本往往會轉化為使用者的負擔,當相關稅收優惠不足以抵消購房成本的增加時,低碳地產往往只能成為高檔地產的壹種嘗試,難以贏得絕大多數市場。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需要低碳,也需要低價。所以大部分消費者在節能和低價面前都會選擇低價產品。隨著低碳技術應用的成熟,低碳地產必然會走上產業化的道路,低碳地產的價格也會更加平民化,但顯然這是壹個長期的過程。
雖然低碳地產的發展還有很多障礙,但仍是未來城市地產的發展方向。為了其健康發展,筆者有以下建議:
政府應該通過更多的強制性規範和鼓勵性政策來促進低碳房地產的發展。從英美等成功實施低碳房地產的發達國家來看,政府的推動和支持是低碳房地產發展初期的重要手段。為了支持低碳房地產的發展,英美政府為低碳房地產的評估和實踐提供了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減少了開發商和住戶的額外支出,促進了低碳房地產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只要政策得當,低碳房地產的發展不僅會擡高房價,還會把房價降下來。因此,建議政府盡快制定鼓勵科技創新、節能減排、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出臺稅費減免、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綠色信貸等措施。
加快建立低碳房地產行業標準體系。從英國、美國、日本等成功實施低碳房地產的國家來看,他們都有壹套科學完整的低碳房地產評價體系,適用於本國乃至世界。雖然我國也出臺了壹些標準和技術規則,但還是有壹些項目是為了評級和星級而建的。在評價體系的標準制定上,要堅持強制性與指導性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國家層面應規定低碳房地產應滿足的總體要求,完善相關節能技術標準,嚴格執行最高能耗標準;在實施層面,結合當地氣候、資源、經濟和社會文化特點,由地方管理部門因地制宜制定評價標準,中央管理部門進行論證和評價。
開發商應積極建設低碳房地產。從目前影響低碳房地產推廣的原因來看,房地產企業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在房地產開發建設中,開發商應主動使用低能耗、低排放的建築材料和太陽能光、熱、電等新能源,加強再生水利用,做好建築物內外墻的保溫、通風和采光。目前低碳地產的開發成本僅比傳統地產每平方米增加200元~300元,僅占開發成本的壹小部分。如果企業擔心成本,可以從低成本的方法入手。只要設計合理,低碳不壹定意味著貴。
解決技術問題,讓低碳地產向平民化發展。北京、江蘇、安徽等地的節能實踐表明,低碳房地產和節能技術走向平民是完全可行的。如果開發商嚴格選材,設計采光通風,業主就不需要過多裝修。通過減少裝修活動,減少了碳排放。20世紀90年代,日本提出了“與環境壹起生活”的概念,提倡使用太陽能供電系統、區域空調系統、智能照明系統、水循環系統等與環境和諧的裝置,成本低廉。
房地產建設產業化減少碳排放。房地產產業化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流行的住宅開發方式。樓梯、墻壁、外墻磚、窗框、衛生間都可以標準化批量生產,然後現場組裝。實施“工業化地產”後,建築垃圾減少83%,材料損耗減少60%,建築能耗碳排放減少50%以上。因此,必須實現房地產的產業化,大力推廣太陽能和地熱能,利用節能墻體材料,通過房地產零部件的標準化和工業化生產,促進房地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