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近代中國的經濟結構是如何變化的?(共5分)

近代中國的經濟結構是如何變化的?(共5分)

現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江蘇松江、太倉是中國棉紡織業的中心,素有“衣棉被天下第壹”的美譽。鴉片戰爭後,由於洋布充斥市場,松江、太倉等地的布匹市場迅速蕭條。壹些專門經營紡織品的當地村莊沒有紗線可紡。雖然這種現象只出現在當時東南沿海的部分地區,但卻是中國社會自然經濟解體的標誌。

◎自然經濟的逐漸瓦解

鴉片戰爭後,洋紗首先湧入中國東南沿海市場。因其質優價廉,替代了原生紗,使中國家用棉紡織行業“紡”與“織”分離。隨後,引進洋布代替土布,將中國農民的“織”和“耕”分開。這樣,越來越多的農民購買洋紗、洋布,自然經濟開始瓦解。但在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自然經濟仍然占主導地位。

歷史視野

1845,福州官方稱洋貨“堆積在峽口”。洋棉洋布,“其質美,其價便宜,買洋布洋棉者十房九房。”因此,“江浙的棉布不再流行”和“福建產的土布土布棉”...無法導出”。

列強購買了中國的大量農副產品,其中絲綢和茶葉是大宗。他們操縱絲綢和茶葉市場,使中國的絲綢和茶葉生產服從於國際市場的需求,並日益商業化。絲綢、茶葉和其他農產品大量出口,降低了它們在農業經濟中的自給自足程度。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瓦解了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

轉型:外國列強的入侵是中國經濟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型,客觀上有利於中國社會的進步。此後,出現了許多與“洋務”有關的日用品和政治事件:洋布、洋油、洋箱火、洋務、洋務運動等等。

洋務運動

1.目的和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壹些比較開明的官員認為,方式和目的是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情況下,利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來維持清朝的統治。這些官員被稱為“洋務派”。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劻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張之洞為代表。從60年代到90年代的19,他們開始了洋務運動。

2。主要活動:(1)65438+20世紀60年代,洋務派以“自強不息”為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壹批近代軍事工業。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左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滿清貴族崇厚創辦的天津機器制造局等。由於缺乏財政資源,

(2)從19的70年代開始,洋務派打著“求財”的旗號,開辦了壹批近代民用工業,以解決軍事工業在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其中主要有李鴻章創辦的船商和開平煤礦、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造布局。

(3)從19年70年代中期洋務派開始籌劃海防,到10年期間,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為適應洋務運動的需要,洋務派還創辦了史靜文同博物館等壹批新式學堂,培養翻譯、軍事和科學人才;他還派留學生出國深造,開創了現代教育的先河。

3。結果:甲午戰爭中清軍在甲午戰爭中大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4.評價:但洋務派引進了西方壹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壹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第壹批近代企業是在洋務派的倡導下出現的,對抵禦外國經濟侵略,促進中國封建經濟的解體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指南8:“現代企業”的含義是什麽?現代軍工企業和現代民企有什麽區別?(從生產目的、生產方式、產品去向、機構性質等方面進行比較)

比較項目生產目的、生產方式、產品去向和組織性質

現代軍工企業壯大自己,抵禦外敵入侵,壓制人民自給自足的機器生產,不面向市場,辦封建企業。

現代民企尋求財富是為了解決軍工的資金、燃料、運輸等困難。機器生產追求利潤。現代官僚資本主義企業是市場化的,官辦的,政府辦的,企業辦的。

導讀9:洋務運動已經進行了30多年。中國真的變得富強了嗎?指出妳判斷的依據。

答:不是,根據甲午戰爭清軍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但洋務派引進了壹些近代西方科學技術,培養了壹批科技人才,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第壹批近代企業是在洋務派的倡導下出現的,對抵禦外國經濟侵略,促進中國封建經濟的解體起到了壹定的作用。

學習指導10: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答:洋務派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封建傳統文化,沒有與先進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是根本原因。;“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用封建官僚衙門的習慣來經營企業的落後管理模式。

學習指導11:如何評價洋務運動的作用?

答:評價歷史事件的原則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透過現象看本質;用辯證的原理去評價;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從背景看,民族危機深重,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壯大自己無疑是進步的;

從目的上說,是為了挽救封建落後統治的反動和倒退;

從功能上看,它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誘發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邁出了中國現代化的第壹步,是進步的。

學習和思考的窗口

鄭是晚清時期的壹位維新思想家,他對洋務運動進行了批判。他說:“西方人建立了這個國家...議政在殿,君民壹體,上下同心,務實玄奧,動前深思。事實也是如此。船只、大炮、槍炮、地雷、鐵路和電線也很有用。中國離了他的身,求其用,無論他怎麽努力,往往都合不來;讓鐵船成行,鐵路達到四條。靠它就夠了嗎?”(1)循序漸進,意思是硬著頭皮勉強跟著。

思考◎妳認為鄭對的批評是否合理?為什麽?

答:它認為只學西方技術不學西方制度是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但這也是事實。關鍵是徹底改變舊的封建制度,實現民族解放,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盲目照搬西方制度未必適應中國國情。

  • 上一篇:豆腐的價值
  • 下一篇:金庸小說中武術套路命名的文化意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