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古代人是如何傳遞信息的?

古代人是如何傳遞信息的?

1,繩結。

結體筆記是傳遞原始信息的壹種常用方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應用廣泛,歷史悠久。在階級社會,綁繩子的傳統被商人繼承,並改變了形狀和用途。在行商的店鋪、茶館、攤位上,各種名目或招牌上往往裝飾著各種裝飾件,成為傳遞廣告信息的新媒介。

2、狼煙(篝火)。

中國春秋時期就有記載,軍事警告是通過火和煙來傳遞的。秦始皇以後,萬裏長城上每隔十裏建壹座烽火臺,用幹狼糞做燃料。點燃後,火焰和煙霧飆升,這可能會將緊急警報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這種媒介在古代社會商人的商業活動中也被使用。比如不同時期都有夜行隊和商隊“為號升火”的記載。

3.飛鴿傳書

飛鴿和鴻雁是同壹個意思,就是古人之間的壹種交流方式。信件被綁在鴿子的腳上,然後傳遞給想要傳遞的人。古代通訊不便,聰明人利用鴿子飛行速度快、知道方向等諸多優點,馴養鴿子,提高送信速度。

總的來說,鳥兒知道回家的路,就像倦鳥歸巢。比如我和用戶是朋友,我當然和朋友住在同壹個地方。後來我要去外地,所以我要帶著我的鴿子離開家鄉。有壹天,我有事要聯系我的朋友,所以我會把紙條放在壹個專門給鴿子腳上放字母的東西裏,然後把它們放出來。

鴿子會飛到老家,朋友會找到鴿子和我的信,燕子也會。都是利用鳥類的習性。

4.風箏交流

我們今天用來娛樂的風箏,在古代作為應急通訊工具發揮了重要作用。傳說早在春秋末年,魯國的能工巧匠敗賽(即魯班)曾仿鳥之形,“削竹木以為是鵲,三日後飛。”這種用竹木制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

東漢時,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用竹簽做成框,再用紙糊起來,就成了“紙風箏”。五代時,人們制作紙鳶時,會在上面系壹個竹哨。風吹竹哨,聽起來像風箏,於是有了“風箏”這個詞。

最初的風箏是為軍事需要而制作的,主要用途是用於軍事偵察或傳遞信息和軍事情報。直到唐代,風箏才逐漸成為壹種娛樂玩具,在民間流傳開來。

歷史書籍中記載了風箏的軍事用途。漢初楚漢壹爭,劉邦在垓下圍攻項羽。韓信向漢王劉邦建議,用絲、絹、竹做壹個大風箏,上面放壹個竹哨,晚上放在楚營上空,發出嗚嗚的聲音。同時,漢軍在地上唱楚歌,引發了楚軍的思鄉之情,從而瓦解了楚軍的士氣,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5、竹筒遞書

我國歷史上也有用竹筒傳書的故事。《竹筒傳》的故事始於文帝十壹年(590)。那年11月,南方各地爆發了叛亂。為了平息叛亂,穩定國家,文帝緊急下詔,任命蘇陽為行軍總管,率軍討伐。

蘇陽率領水軍渡江進入江南,接連打了幾個勝仗,收復了京口、巫溪等地。他的士氣非常高昂。於是,蘇陽召集並帶領主力追蹤叛軍,壹路追到海邊。面對壹望無際的群山和茫茫大海,蘇陽下令大部隊就地駐紮,同時任命行軍總管史萬歲率領2000人的軍隊,翻山越嶺向叛軍後方進攻。

史萬歲挺身而出,轉戰山川,前後打了許多勝仗,收復了大片失地。當他想向上級匯報戰果時,由於交通堵塞,信息不暢,無法與大部隊取得聯系。

壹天,他站在山頂上看著風。他看到眼前茂密的竹林隨風蕩漾。他恍然大悟,馬上派人砍下壹段竹子,把寫好的戰報放進去,封好放進水裏,任其漂流而下。

過了幾天,壹個挑水的老鄉看到了這個竹筒,就撈起來打開。他找到了被史萬歲密封的報告,並根據報告上的提示把它寄給了蘇陽。

史萬歲走了,他不知道自己是生是死。所以,楊素正急了。突然,他看到老鄉的報道,喜出望外。他立即向朝廷報告了史萬歲軍隊接連獲勝的情況。隋文帝聽到這個好消息非常高興,立即提拔史萬歲為左將軍。於是,蘇陽率領大軍繼續追擊抗隋的散兵。沒過多久叛亂就被徹底平定了。

百度百科-古代傳播

  • 上一篇:powerpoint在現代教學中的作用是什麽?
  • 下一篇:銀行常識ppt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