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東營印象

東營印象

推薦編輯:穆建安

推薦理由:全文記敘文寫作,結構清晰明了,內容自始至終條理清晰,作者敘述之間有壹種清晰感。順著作者的話說,有成長的痕跡,也會跟著父輩的腳步,關系到石油城、黃河水城、東方濕地城、吃貨城,最後落腳在家鄉城市。

東營印象,壹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穆建安推薦分享。

也許每個繁華的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景。現在有這樣壹座城市,遠談不上繁華,但在我看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景。

春秋戰國時期,東營是齊國之地。漢高祖建縣,隋朝改稱黔城。目前這裏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窯群遺址。明清時期也是鹽運、水運的重要場所和著名的商埠。

東營位於黃河的末端和三角洲的頂端,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基地。成立於6月5438+0983 65438+10月15。是山東省的壹個地級市,被稱為“中國最年輕的土地”。

1961年4月6日,探險者在東營鉆出第壹口工業油流井——花八井,日產油8.1噸,標誌著勝利油田的發現,隨後又壹場繼大慶石油會戰之後的華北大規模石油勘探戰在此展開。

9月23日,1962,在東營鉆探的英2井實現了日產555噸的高油流,成為當時國內最高的油井。正因為如此,勝利油田早期被稱為“923廠”。直到6月1971,“923廠”才正式更名為“勝利油田”。

勝利油田素有“石油地質大觀園”之稱,地質構造復雜,斷層密集,落差大,所以有人說它就像“壹個盤子掉在地上,砸了又踢”。成功者不畏艱難,找出斷層,分析斷層和油藏特征,打破“斷層有害”的理論,相繼開發出東辛、河口、潘麟、濱南等幾個復雜斷塊油田。

隨著勝利油田另壹大油田孤島油田的發現,開創了我國石油勘探史上“凸起探油”的先河,打破了“無油凸起”的禁區。

從1981開始,國家對勝利油田實行原油生產合同政策,把勝利油田推向了新的勝利。艱苦奮鬥的老壹輩勝利人士經過多年的頑強拼搏,在這裏立下了豐功偉績。

在我對東營的印象中,似乎每個角落都烙上了油田的印記:很多公交站名都是油田單位的名字,我小時候上的幼兒園和中小學都是“勝利”壹代;甚至更早在城市裏就能看到“磕頭機”,它們迎著朝陽,披著晚霞,不知疲倦地工作著。

父輩們把青春獻給了這裏,把汗水灑在了這裏。今天,我們有些人選擇回到這裏,繼續追隨父輩的腳步,耕耘這份平凡的事業;其他人選擇離開。離開的孩子,往往會懷念這個地方,懷念的未必是它的全部。他們懷念親人,懷念熟悉的歲月,懷念有限的記憶。

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流入大海。她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北麓,壹路蜿蜒奔流。有詩說,“龍下雪原雷,壹路浪狂;破墻吞沙震大地,雲開雨吼天。"

由於黃河中段流經我國黃土高原,含沙量巨大,河道經常淤塞,歷史上不斷改道。這條河的下遊是不可預測的。哪裏地勢低窪,她就奔向哪裏,不斷給華北平原帶來養分,填平大片海域,從而塑造了中國最年輕的土地——黃河三角洲。

東營是被母親河“圍墾”沖刷出來的城市。據說這個城市的面積每年自然增加25-30平方公裏左右,真的很神奇。

想親眼看看黃河入海的壯美?

想真正感受壹下“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入滄海,壹去不復返”的磅礴大氣?

可以去黃河口生態旅遊區。

秋天是開車去那裏的好時候。從市區出發,大概60公裏的車程。沿途道路寬闊平坦,兩側自然風光紅綠相間,舒適宜人。“黃河入海,我們就回家”——這是該市“打造黃河入海處文化旅遊目的地”的新名片。想象壹下,橙色和藍色交織在壹起,互相碰撞,互相接納。如此獨特震撼的美,只有在這裏才能看到。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乘坐觀光船出海,親眼看看河流與大海交匯時出現的黃藍色分界線。每年7月-10是黃河汛期的理想觀賞時間。雖然江海的交匯每天都在重復,但要清晰地捕捉到並不容易。因為這個場景受到水量、含沙量、潮汐等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在我的印象中,並不是每個去過的人都有幸看到壹條清晰的分界線。但我每次都能充分感受到大家的期待。尤其是快到邊界線的時候,會有人喊,然後船上的遊客就會聚集在甲板上,等著扶扶手。然後遠遠的盯著黃藍色的分界線,從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最後逐漸消失在遠方。

母親河中的泥沙不斷沈積在河口,使黃河三角洲成為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新生濕地,進而使東營成為全國少有的土地面積每年無償增加的城市之壹。

在這片鹽堿濕地上,妳總能欣賞到獨特的風景:壹望無際的蘆葦隨風輕輕搖曳,到了深秋,它們會漸漸變成飛舞如飛雪的蘆葦;壹簇簇倔強的堿蓬(Suaeda salsa)隨意纏繞在壹起,遠看像壹條紅地毯;走到棧道,在欄桿處可以看到黃河故道上的天然柳林,寧靜祥和;在遠處“磕頭機”的映襯下,日出如此動人,日落如此美麗。

在這片廣闊的濕地上,聚集了各種鳥類,丹頂鶴、東方鸛、灰鶴、天鵝、白枕鶴、蓑羽鶴、海鷗、蒼鷺、天鵝等。每年的遷徙季節,鳥兒都在這裏生活、捕食、繁衍、翺翔。因此,它也被稱為“鳥類的國際機場”,成為鳥類遷徙的棲息地、繁殖地和中轉站。

在這片美麗的鹽堿地上,也創造了壹個奇跡。

能想到鹽堿地種海水稻嗎?妳能想象水稻平均畝產600斤(甚至最高產量超過800斤)嗎?是的,都在這裏實現了。這是袁隆平團隊創造的奇跡!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解釋了“昨天的大海,今天的桑田”的變化。正如他所說:“這是壹個奇跡!”

妳看,秋風習習,稻穗翩翩起舞。在墾利永安鎮的萬畝水田裏,壹系列以農田為畫布、以稻秧為畫筆的特色水田畫映入眼簾,猶如“稻夢空間”。

東營地理位置優越,盛產海鮮,油城人口結構復雜,匯聚了祖國各地菜肴的精華,堪稱美食家的天堂。

黃河口旗魚

箭魚產於黃河口。每年春季三月,黃河口的箭魚沿著黃河口逆流而上,洄遊到東平湖產卵。卵孵化成魚,然後育肥後沿黃河順流而下,進入渤海生長越冬。該魚長約30 ~ 40厘米,背金,腹銀,鱗肥,多刺,肉質細嫩,可炒幹或鹽烤。但是這種旗魚現在基本不能吃了,已經成為了食品界的傳奇。

黃河口大閘蟹

黃河三角洲優質豐富的黃河水,蘊含著大量的營養物質和豐富的蘆葦資源,為黃河口大閘蟹的繁殖和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這裏的蟹膏肥黃,適合清蒸,色澤橙黃,肉甜,正應了“螃蟹上桌無味”的說法黃河口的大閘蟹是這裏的特產,也是著名的農產品地理標誌。

石口燒雞

石口燒雞起源於東營市石口鎮,是魯北名吃之壹。它的做法繼承了魯菜的傳統工藝,充分吸收了地方菜肴的獨特風味。選用當地的土雞品種,用料考究,各種工藝精制而成。因其“醇厚、微鹹、重而不膩、營養齊全、南北皆宜”的風味特點,深受食客喜愛。

龍居月餅

這是傳統的五仁月餅,外皮酥脆,是90年代龍駒流行的名吃之壹。據說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月餅裏的餡料真的很豐富:青紅絲,各種果脯,晶瑩剔透的冰糖,醇厚的瓜子,花生核桃等等。咬壹口,掉渣。吃起來又脆又甜,越嚼越香。

李進水煎包

這種鍋貼是利津縣的名菜。據說始於清朝,民國時期成名。它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用面粉、韭菜、豬肉餡包裹最好,制作過程經過煮、蒸、炒三個步驟。剛出鍋,包子就像壹個身披金甲的勇士,同時散發出壹股淳樸的香氣混合著濃郁的餡料,極其誘人。吃起來脆而不硬,餡薄,香而不膩,老少皆宜。

廣饒瑤驢肉

“天上有龍肉,地上有驢肉”,驢肉是廣饒縣著名的地方美食。麽驢肉是涼菜。肉片裝在盤子裏,堆成小山形狀。暗紅色似雞血石,肉纖維中有透明筋。口感微有彈性,細細咀嚼,獨特的香味彌漫口腔,回味無窮。

當然,作為我印象中的“吃貨之城”,美食遠不止這些。還有我熟悉的街頭小吃,涼皮、餛飩、鹽水鴨、爆炒牛肉,還有當地的特色餐廳,都有讓我終生難忘的“媽媽飯”的味道。......

我熟悉這個城市,因為我在這裏出生和長大。我在這裏是壹個陌生人,因為我對她的前世知之甚少,對她的整體發展和未來變化更是不了解。就像管中窺豹,又像瞎子摸象。

查閱相關資料後,我鼓足勇氣,有些膽怯地寫下了上面的文字。或許以上對這座城市的安排和描述有點不成熟和主觀,希望各位坦誠。

註:本文引用的文字來源於《光明日報》2009年第4版165438+10月9日原載《東瀛賦》壹文。※

(網絡圖侵刪)

  • 上一篇:壹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 下一篇:過年吃的寓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