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道教經典有哪些?

道教經典有哪些?

道經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僅記載了道教的教義、戒律、實踐和儀式,還保存了中國古代哲學、文學、醫學、養生、化學、音樂、地理等學科的珍貴資料。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

主要經典《道德經》和?南華真經?石聞真鏡、徐沖真鏡、宣彤真鏡、杜仁苗晶、陰府經、經經、Xi聖經、心陰經、黃庭表經、黃庭內經、玉皇經、禦術》、《化書》、《重陽教育十五論》、《龍門心法》

經常背誦晨壇經典,如經書前韻、八卦咒、太上老君說我永遠清靜、太上洞淩軒寶妙經消災保命、太上靈寶天尊妙經消災解難、黃愚妙經印心、各種寶書信劄、中堂贊、秋祖告白等。,和小贊並結經。

玄門每日背誦晚壇功課:前經韻、太上洞淩軒保天尊妙法救苦拔罪經、元始天尊妙法生天經、太上道君妙法解冤拔罪經、中堂贊謝、小贊結經等。

道教/道教經典

道教藏書是指道教書籍的總稱,包括周秦以下的道教子書和六朝以來的道教典籍。它是道教典籍的匯集,是按照壹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對眾多典籍進行整理的大型道教叢書。

不同版本

北齊道藏

道教書籍的大規模編纂始於北周。周武帝時,道士王彥被召進京設道觀(即唐廟的前身),選了八個道士,嚴* * *弘宣旨。北周五年(570),道人出版的《諸子百家論》增編,卷***6363卷,較陸所收有較大增加。建德年間,周武帝命道士王彥“校對三孔經,封於殿中”。擴展為七卷《珍珠囊》,八千三卷經典全部在頻道視圖中播放存儲。

開元道藏

因為皇帝尊道教創始人李二為祖,所以非常重視道經的編撰。在唐高宗時期,所有的道經都在世界上出版了。開元年間(713—741),唐玄宗派使者尋找道經。開元年間,唐玄宗下詔尋道經。在此期間,玄宗撰寫了《瓊崗牧婧》,有7300卷。後來唐玄宗親自主持編纂和修訂《玉諱》,共九千多卷。天寶七年(748年),詔書流傳成文,廣為流傳。叫開元道藏。唐玄宗支持的兩部道教藏書,達到了整理歷代道教書籍的高峰。

鮑文桐廬

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兩京很多道教書籍都被燒毀,後來皇帝派人去尋找整理。在日歷年,有7000卷。晚唐五代之亂後,道教典籍被杜光庭、紀、梁文舉等收集和保存,使六朝道教典籍十有四三。宋朝建國後,道教書籍被收集、收藏。宋太宗得道經七千余卷,命常侍徐鉉、知府王玉成改正,刪重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北宋初年,真宗命道士校訂,命主事大臣王欽若在徐、王校訂的基礎上補充,卷***4359。與徐鉉等人修訂的《道藏》相比,增加了622卷,並寫成書名取得進步,賜名“鮑文路童”。

大宋天宮之寶

由於《鮑文路童》的大綱與瓊剛和魏昱的大綱不同,王欽若和齊倫又推薦張俊芳負責修改。按三孔綱錄四部,品詳於科閣,並比較異同,其後全,為4565卷;信以“千字文”開頭,最後以“宮”字結尾,收到466封,標題為“大宋天宮之寶”。天喜三年春(1019)寫成七寶。

政和萬壽道藏

北宋崇寧年間,惠宗聖旨在世界範圍內尋找道士遺書,並命令道士在書藝局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崇寧、大關年間,增至5387卷。鄭和在中國出版了壹部藏經集,兩封信到郡縣尋找道門遺書。他們得到的是壹套經局,經道士袁妙宗、王道鑒詳細修改後,送到龍圖閣壹位直學士中醫福州郡長黃裳處刻板。完了就進了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經板,540封,5481卷,叫鄭和萬壽道倉。道教書籍的雕刻始於五代,而整個印版的收藏則始於此。

偉大的金玄都寶藏

《政和萬壽道藏》的版本,在靖康之亂後,至金時已殘缺不全。金大定四年(1164),世宗詔南京(即宋代東京,河南開封)出錢修建中都十方天昌寺(舊址在北京白雲寺西)。金明昌元年(1190),提督沖與孫大師補位,印藏經書。後來,孫明道派黃冠遊歷世界收集佛經,並在兩年內完成了碑刻,佛經65,438+0074卷,增補265,438+0000卷,8,365,438+098卷。孫明道主張諸道夫婦,按三孔四輔,詳列科格與商派之異同,壹次說明,並以《大金玄都之寶》為題輯成6455卷。太和二年(1202),天長關被火燒毀,經板也被燒毀。

杜宣的寶藏

元初,道士宋倡導出版道經,並讓弟子秦掌管平陽玄都館。《馬奈珍後稱制》第三年(1244),全集出版,共7800余卷,又稱《杜宣寶藏》。這部佛經保存在平陽杜宣寺。宗族安定後,遷至平陽永樂鎮新建的春陽萬壽宮。因為參與修訂的都是全真道士,所以西藏有大量全真道教著作。在元憲宗和元世祖,道教在僧道關於老子胡靜的爭論中失敗,佛教徒則呼籲“宜學《道德經》外燒”。元十八年(1281)上諭,除《道德經》外,所有道教書籍、印版壹律焚毀。其中道教哲學的精華,歷代皇帝崇道的記載,道教與佛教爭論的書籍,大部分都是經過這次焚燒後不存在的。晉、唐、宋以來,大量珍貴的古籍、道書被隱士、道士精心積累和保存,都造成了“焚經至元”的災難;導致失蹤。留下來的大多是佛經。可以看出那些古籍的特色和珍貴。據考證,正統道藏《道藏目錄》中記載的許多道書,都是元代燒經後遺失的。元朝統治者的文化政策給道教文學和中國文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從此,歷代記載佛道之爭的古籍,都只是佛教單方面的記載。也是後世學習道教較多的原因。直到敦煌出土的《答道釋難》,我們才得以壹窺佛道之辯的真實面貌。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辨》說:“此本《闕經目錄》是明正統出版時元藏壹派所缺者。”據粗略統計,《闕* *》共有794種2500卷,相當於明朝正統道教藏書的壹半被燒毀。此後,正如明代《裏翁堆韻》所言,“天下名僧多,亦當留壹兩奇峰與我友居。”現象。

正統道經

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第43代石天張玉初整理編輯了道經。永樂四五年間,被反復催促。永樂八年,張雨初去世,第四十四代石天張雨晴奉命繼續主持編輯工作。直到正統九年(1444)才出板。英宗還命道士邵以正督校,但增不備。次年出版完成,定名為《正統道藏》。

到了明代,道教雖然逐漸失去了在社會和政府中的主導地位,勢力開始衰落,但明代是整理和修訂道教宗教典籍最重要的時期。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最完整、最大的道藏,就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

歷代道教經書幾經編纂,但由於歷史原因,都失傳了。於是在15世紀初,明朝永樂皇帝下令編纂道經。從1406-1445,歷經數十年,終於完成了明代第壹部道藏,是正統道藏。* * *有5305卷,480封。150多年後,萬歷皇帝再次下令編纂道經,在前壹部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內容,就是“萬歷續道經”。

明代這兩部藏書共510封,5485卷。正統道經共分十二部,包括三窟、四輔部,每部收書壹千四百三十種。洞穴有316種;有303種洞穴和奧秘;洞穴神有364種;太玄壹百壹十七種;太平系六十六種;臺青署二十四種;同壹本書有240種。但是正統道經的劃分很混亂。比如《道德經》等道教教義應該列在道經第壹欄,現在杜卻被錯誤地列在道經第壹欄。《上清經》是山洞的真實部分,現在大部分已經被誤入第壹部分;杜的學者們被關進了神秘的洞穴部,但現在他們卻誤入了真正的洞穴部。道家的詮釋應該進入太玄部,但他們也誤入了洞真部。這樣的案例很多。因此,上述部門收到的圖書數量已不能反映其圖書的真實數字;上面收到的書的數量只是個大概。這些書很多只是壹種,實際上包含了很多種。如《秀珍十書》收錄了南宗後裔所收的《然後大集》、《上清集》、《玉龍集》、《武夷集》等十余種詩文。《七日雲》是壹部集書,不是節選就是全文,集書的數量更是不計其數。因此,實際收到的圖書數量比上述數字要多。除了張玉初、、邵以正等人之外,參與編纂的道士還可考,如永樂年間的塗、道統年間的俞道淳、唐等。北京圖書館現存正統道教藏書3部半。另壹個在南洋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只有壹半。還有青島博物館收藏的萬歷出版物《道藏》。

萬歷繼續收集道經

在編纂正統道藏時,因搜索不暢,有許多疏漏。萬歷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國相命校刊《續道集》,亦以“千字文”為信,從杜至郢。每32封,180卷,稱為《萬歷續道集》。

韓粉大廈影印本

正道、徐道的佛經版傳到清朝,天天都有瑕疵。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全軍覆沒。到了明清時期,雖然有很多道觀收藏頒給各個寺廟,但是通過反復的軍事演習保存下來的卻很少。1923年6月至1926年4月,商務印書館以涵芬樓的名義,影印了北京白雲觀的道藏原作和續本,並縮減為六頁石版畫。每本梵天兩頁壹頁,1120卷。但白雲觀的藏品雖經王廷弼道光二十五年(1845)修復,仍不完整。完整目錄見《道藏藏經總目錄》4卷。該館從全書中精選了170種,印制了398冊道藏。明代《道藏目錄》有兩種詳註,各4卷,分別由白和李傑主編。都有壹點解決辦法。白的“詳細筆記”收入《四庫全書》。

道藏

清朝康熙年間,彭定康收集了200多種道教書籍,編成《道教書籍集》,按28家字號分為28集,200多卷。記載了重要的道教經典、先人著作、真人真事、科學儀器戒律、碑誌列傳等,其實都是道經的刪節本,包括明代道經以外的晚出書。嘉慶年間,江編纂了1卷《道藏目錄》。光緒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稀有,成都二仙庵道院再版,增編何龍祥主編的《道藏集解》五卷,並與世界同步刻制《道藏集解補》和《女旦集》。此外,閔壹德主編的《道藏1集》和小蕭公主編的《道藏精華》都是對《道藏》的補充。《道藏精華》收錄道經古籍、孤本、筆記800余種,註釋書1000余種。其藏書之廣、內容之精、版本之貴、選刊之精,堪稱四絕。由於藏書卷帙浩繁,查找起來很不方便。1953年7月,翁杜鑒根據《正統道藏》、《萬歷續道藏》、《道藏目錄》、《道藏集解》的內容,編了壹部《道藏副標題》壹書,分為分類、經典、作家、史傳。1949年,陳撰寫了《道教藏書源流考辨》(1963年更新再版),對三窟四輔經的源流、教學,歷代道教書目、道教藏書的編刻等作了大量考證。

  • 上一篇:貴州大學法學院科研成果
  • 下一篇:閩南傳統男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