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但道,非恒。”
“道”的含義:說、做、路、軌、法。此外,還有壹種玄學的“道”,從感性上理解世界。
無獨有偶,語言和直立行走是人類智力發展的兩大因素。為什麽“說”和“做”都被賦予了壹個“道”的含義?我真的不得不佩服,壹個智者不用現代自然科學也能如此有見地。
僅僅從定義就可以看出,“道”是人可以使用的“工具”。說話和直立行走是人類溝通和解放雙手的“工具”,道路軌道是到達目的地的工具,規律是認識事物和走向科學的工具。
沒有這些工具,人也可以做事,但是做事的效率會大打折扣。就像有些人不用語言,用手勢交流,不用腿,用四肢爬行,有些人走在荊棘草叢中,而不是走大路。
現實生活中似乎看不到這樣的人,但這在我們看來也是顯而易見的事情。當我們搬到壹個新的地方,很多人會像上壹段描述的那樣可笑而不自知。做到以上看似容易,用語言交流,用雙腳行走,在已經成型的道路上到達目的地,但真的容易嗎?如果很容易,為什麽其他動物做不到?
在人類中,也有像動物壹樣固執、迷茫的人。終其壹生,他們只能無所事事,卻有幸披上壹張人皮。最終,只有真正掌握和傳承智慧的“人”,才能體會到做“人”的真正樂趣。
值得壹提的是,其他國家的傳統醫學已經被現代醫學取消了,但中醫由於與特色傳統文化緊密結合,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我先用武功做個比喻。
無論哪種武術,最重要的是身法和步法。說壹個人武功好,就是他的技術過硬,“身”排在“手”前面。
躲閃,後退,進攻,這是用全身的力量,用身體動手,拳頭才有力量。
如果把拳頭比作壹個人,那麽“道”就是身體,人與人聯手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力量。(最後壹節《道德經》的文學價值是非常了不起的。)
拳王泰森在重量級選手中個頭比較小,身高1.80米,體重99公斤。如果比拼絕對實力,泰森肯定會落後,但是說到拳法,泰森的技術很到位,在攻防之間,進退之間的空隙都能跟上,拳法的力量很有爆發力。泰森在前進的瞬間能夠踢腿、扭腰、揮拳。
全身的力量是連在壹起的,這是中國武術定義的內力。泰森不是中國人,美國也沒有“內力”這個詞,但是泰森真的有內力。
李小龍身高1.73米,體重64公斤..如果沒有限制的巷戰,即使是泰森也可能失敗。如果允許使用武器,那麽泰森肯定會被徹底打敗。以泰森的速度,是不可能跟上李小龍的節奏的。
李小龍的動作更加流暢連貫。武術練到這個地步,就不再是簡單的力量和動作技巧的訓練,而是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這需要不斷的冥想和內在練習。
“道”的類比旁路
明白了道,就可以修身、治國、發展科學。其實修身、治國、平天下都是壹樣的,只是要求不同而已。能力低的人免疫,能力高有背景的人可以管理國家,喜歡學習的人可以學習科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愛好和稟賦,所以在理解同壹個道理的基礎上,表現出不同的特長。
身體好的人可以在養生修道方面走的更遠,喜歡人際交往的人可以做好企業管理,喜歡讀書學習的人適合寫作或者科研。至於去哪裏,跟每個人的天賦和愛好有關。
比如“自信和愛”對人來說很重要,但很多人就是做不到,有時候也做不到長久。他們不太明白自信和愛有多重要,甚至認為這是壹種自我安慰或者自我催眠的雞湯,是壹種可笑的宗教信仰。現在想象壹支軍隊。如果它沒有士氣,它就不能發號施令,不能言出必行。它還有戰鬥力嗎?其實個人和軍隊是壹樣的。個人要想身心統壹,就要像軍隊壹樣有紀律有名氣,而“愛與自信”就是統壹身體的紀律與法律。
壹個人只有能控制自己的身體,才能把軍隊或者國家交給他來管理。壹個能夠管理軍隊和國家的人,必然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如果壹個統帥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欲望,這樣的統帥能打勝仗嗎?重用這樣的統帥的君主會是英明的君主嗎?
春秋戰國時期,孫臏因為師兄龐涓的嫉妒,被判滿獄,雙腿不能行走。為了生存,孫臏交出了自己的兵法秘籍,同時開始裝傻,住豬圈,和豬壹起吃飯。最後,孫臏被前來拜訪魏國的齊國使臣所救。沒有對身體和情緒的絕對控制,孫臏能活下來嗎?
壹個人對身體控制的寬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壹個人對智慧的理解,壹個人對身體的控制決定了壹個人的修煉深度。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麽有些人明明對自己的身體有很高的控制力,卻這麽傻?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天賦和愛好不同。天賦低的人掌握了智慧,但智商還是很低,但靈巧性必須提高。雖然他們的整體成績還是很低,但是他們已經超越了自己。有些人雖然不怕痛,但不壹定說明那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很高,也很有可能這個人麻木了。)
“天地之法,自然之法”,所有的道理,都是舉壹反三。我們要了解道,壹方面是為了發展智慧,另壹方面是為了指導我們從宇宙的宏觀角度看不清楚的宏觀決策。個人修養需要足夠的休閑娛樂,國家發展也需要無為。西方文明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強烈的宗教觀念和足夠的自由民主。
重點:《道德經》是哲學的,也是科學的。現代科學建立在哲學的文化基礎之上。不同的是,西方是壹個宗教國家,培養壹批人是為了學習知識。即使學的知識“沒用”,但這些“沒用”的追求,是有金錢支撐的。任何題材壹開始都是燒錢的交易。在東方,皇權當道,講究學以致用,以道載道。學者無用。種田打不過農民,武力打不過士兵,技術打不過工匠。偶爾有壹個有才華有學問的人招不到學生,政府也不撥款。別無選擇,只能成為國家機器的壹顆螺絲釘。科學是如何發展的?
《道德經》在這方面也有詳細的記述,說“世間萬物生而有之,生而無之”,“無是萬物之始”,“無為而無不為”,“無是同樞紐,故車有用。做工具沒用,但是沒用。鑿家,當它壹無所有時,還有它的空間。所以,有利無弊。”
輪轂上有三十根直桿。正是因為車輪的中心是空心的,所以輻條可以插入,汽車可以轉彎。陶器可以用來裝東西,因為它中間是空的。制作窗戶使居住成為可能,因為房子的中心是空的。
最後兩句總結的很清楚,很精辟。表現出來的是興趣,沒有表現出來的是有用。壹個碗,“有”的部分是碗的效益值,“無”的部分是真正用的地方。
可惜《道德經》雖然名聲最高,卻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和應用。其中,世事無常,民重於君,帝望萬代。最後這種違背自己心意的做法,反過來也會不愉快。沒有壹個朝代能做到幾千代,社會發展停滯落後。
愛因斯坦和牛頓的主要成就是在青年時代取得的。也就是26歲之前!
這是什麽意思?
達爾文在中年取得了成就,但他的理論是在青年時期完成的,是在中年被發現的,是在中年被旅遊證實的。
說明科學成果,創意,非經驗積累,需要壹個充滿激情的年輕身體。這說明對身體的理解和感知,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智商的重要性。
有必要說壹下,牛頓的父母和牛頓本人都屬於神職人員。同時,我沒有宗教信仰。
牛頓的引力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難嗎?萬有引力,牛頓力學,初中生高中生都能學完。相對論是壹種理論,即使沒有堅實的科學基礎,這個理論也可以提出來。它們的成功是建立在現有的科學基礎之上的,它們的使用離不開理解。
可以說智商達到牛頓、愛因斯坦水平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只會算公式,缺乏創造的激情和悟性,這需要自我修養。
“心”論的倡導者王陽明,以“從物知,知行合壹”為金句,將“道”的應用推向極致,被稱為實用主義心理學。知道就是行為。如果妳不能真正做到,妳就不能真正理解它。
所謂知行合壹,其實是對“道可道”的進壹步推導和總結。“道”可行,行可入“道”,道可知行合壹。
精品《道德經》好玩又有用!
道是不斷變化的。
“道,但道,非恒。”
非恒常道是指真理是不斷變化的。
這個很好理解。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如果我們按照固定的答案或者按照圖來,就會鬧笑話。
比如這幾年的家庭矛盾,大部分都是因為社會變化太快,有些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出相應的改變。夫妻矛盾、婆媳矛盾都屬於這壹類。
現在社會變了,封建社會變成了社會主義,經濟、法律、風氣都變了,但是壹些風俗習慣還在,帶來了沖突和矛盾。
以前結婚給彩禮相當於買斷壹個女人的生命,所以很多男人都願意。現在結婚給彩禮,壹定要做好各方面的調查,不然容易殺雞儆猴。結婚後馬上離婚並不稀奇。由於現代男女關系的變化,政府也相應地出臺了新的婚姻法。
以前,男人把自己的工資和所有的財產都給女人,是壹種家庭關懷的表現,因為那時候女人跑不了,而現在,必須三思。以前男人哄女人,拼命哄,叫溫柔體貼,現在叫舔狗。如何恰當地溝通是壹種技巧。
婆媳矛盾也很常見。現在女性比較獨立,而有些婆婆還是想管,就產生了矛盾。
在父親、兒子和母親之間,教育模式和親子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兒童的人權日益受到尊重。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有維護自尊和人權的意識。如果父母不合理的控制,很可能會造成自殺或者傷害父母。
再比如有的人學習很好,幾乎不玩遊戲。但是這種人值得學習嗎?大多數人如果壹直學習,不玩遊戲,幾乎會崩潰,最後會精疲力盡,變成壹個書呆子。認真學習的精神值得提倡,但具體努力到什麽程度,只能由個人掌握。壹個人怎麽活?應該是根據自己的特點。如果妳累了,妳應該休息和娛樂。只要不是刻意放縱,就是正確的。有的人能堅持學習,是因為那個人擅長做那件事,全靠抄襲學習會導致不和諧。不和諧會導致無序,無序會導致焦慮,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