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鈾礦開采史

鈾礦開采史

1.我國鈾礦開采前景如何?截至目前,我國已探明大小鈾礦200多處,探明了相當數量的鈾儲量。礦石以中低品位為主,0.05%~0.3%品位的礦石占總資源量的絕大部分。礦石成分較為簡單,主要為單壹鈾礦石、

只有在少數礦床中,其他金屬元素才會形成鈾?鉬和鈾?水銀和鈾?銅和鈾?多金屬,鈾?釷?稀土礦床。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在某些礦田,礦床往往成群出現,有的幾個,有的幾十個,往往有1~2個主礦床。已探明的鈾礦體埋深大多在500米以內。鈾礦床有四種類型:花崗巖型、火山巖型、砂巖型和碳矽泥巖型。其儲量分別占全國總儲量的38%、22%、19.5%和16%。含煤地層、堿性巖及其他類型鈾礦床占探明儲量的比例較小,但具有找礦潛力。

中國鈾資源分布不均。23個省(區)已發現鈾礦床,但主要分布在江西、廣東、貴州、湖南、廣西、新西蘭、遼寧、雲南、河北、蒙古、浙江和甘肅等省(區),尤其是江西、湖南、廣東和廣西,占已探明工業儲量的74%。

中國鈾礦床的成礦期以中、新生代為主,主要集中在87~45Ma。礦化順序為:混合巖型、偉晶巖型、花崗巖型、火山巖型、碳矽質泥巖型和砂巖型。根據鈾礦床的成礦類型、成礦時代和在大地構造單元中的分布特征,劃分了東部鈾成礦省、天山和天山山脈。祁連山鈾成礦省和滇西鈾成礦省。根據礦床成因、容礦巖石及成礦特征,將中國主要鈾礦床分為內生鈾礦床(巖漿型、熱液型)、外生鈾礦床(成巖型、後生淋積型)和多因鈾礦床。

中國是壹個鈾資源不豐富的國家。根據近年來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的壹批鈾礦田的儲量計算,我國已探明的鈾儲量在世界上排名10,不能滿足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礦石品位低,通常伴有磷、硫、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鈾礦床有四種類型:花崗巖型、火山巖型、砂巖型和碳矽泥巖型。其儲量分別占全國總儲量的38%、22%、19.5%和16%。含煤地層、堿性巖及其他類型鈾礦床占探明儲量的比例較小,但具有找礦潛力。中國鈾礦化的時間跨度為1900~3Ma,即古元古代至第三紀,礦化最集中在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中國鈾礦床的空間分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北部鈾礦以火山巖為主,南部為花崗巖。

中國鈾礦分布

鈾礦床我國有大大小小的鈾礦床(田)200多處,主要分布在江西、廣東、湖南、廣西、新疆、遼寧、雲南、河北、內蒙古、浙江、甘肅等省(區)。

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其中主要鈾礦有:象山鈾礦、陳縣鈾礦、下莊鈾礦、產子坪鈾礦、青龍鈾礦、騰沖鈾礦、桃山鈾礦、小邱園鈾礦、黃村鈾礦、連山關鈾礦、藍田鈾礦、若爾蓋鈾礦、高嶺鈾礦、伊犁鈾礦、白楊河鈾礦。已建和新建的廠礦有衡陽鈾礦、郴州鈾礦、大普街鈾礦、上饒鈾礦、撫州鈾礦、貧礦、翁源鈾礦、衢州鈾礦、何藍鈾礦、仁化鈾礦、本溪鈾礦、藍田鈾礦、伊犁鈾礦。

在先進技術和優秀勘探隊伍的支持下,我國鈾礦資源的潛在前景也十分可觀。目前,我國有十余個鈾成礦帶和大型勘查空白區需要系統勘查評價,找礦前景十分廣闊。到2007年底,新壹輪全國鈾資源潛力預測評價正在進行,預計中國鈾資源潛力將超過幾百萬噸。目前,中國的鈾資源完全可以滿足國內核電發展的需要。

廣西鈾礦床集中在桂林興安資源縣,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鈾礦床。

但在我看來,這可能需要壹段關系來挖掘。這種關於核技術的稀有資源,不是隨便能挖的。

2.鈾礦開采應該如何減少放射性核能的開發利用現狀和對環境的汙染?唐浩關鍵詞:能源危機、核能開發利用現狀、核電環境汙染摘要:面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以及化石能源利用帶來的溫室效應和環境汙染,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能源發展決策。

核能是壹種清潔、安全、技術成熟的能源,開發利用核能已經成為人類在能源危機下做出的理性選擇。本文重點介紹了核能的發展、開發利用現狀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分析了核能相對於傳統能源的明顯優勢,指出大力開發利用核能是實現人類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清潔高效的核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能源是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保障資源,能源問題也是壹個世界性的問題。目前人類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自20世紀70年代工業革命以來,從65438年到2009年,化石燃料的消費量壹直保持急劇增長,世界經濟活動所需能源的90%以上依賴於化石能源。由於大量消耗,這種資源正趨於枯竭。同時,化石燃料的大規模利用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導致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等壹系列環境問題。

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日益緊迫,尋找清潔、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是人類面臨的共同任務。在現代社會中,除了煤、石油、天然氣和水力資源之外,還有許多可利用的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等。然而,由於技術問題和開發成本,很難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這些能源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和利用。核能是壹種經濟、安全、可靠的清潔能源。與各種化石能源相比,核能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較小。這些明顯的優點使核能成為新世紀可以大規模利用的安全、經濟的工業能源。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前蘇聯、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建設了大量核電站。由於核電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利用前景,和平開發利用核能將成為未來相當長壹段時間內能源工業的發展方向。1能源危機與發展核能的必要性由於人類對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可開采的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約占世界壹次能源供應量的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氣占23.9%。

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雖然發展較快,但仍保持較低的比重,約為12.3%。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4》,到2003年底,世界剩余油探明可采儲量為654.38+056.58億噸,2003年世界石油產量為36.79億噸,也就是說可以開采42年左右。

煤炭剩余可采儲量9844.5億噸,可供192使用,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175.78萬億立方米,可供67年使用。化石燃料的使用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溫室效應、酸雨、全球變暖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加劇,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受到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的制約和挑戰。

在已知的可再生新能源中,由於技術難度和經濟因素,已開發的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沒有被大規模利用,只有水能資源被大規模開發利用。雖然可以繼續開發,但僅靠水電資源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從這壹點來看,可再生能源要達到全面應用並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足夠支持的水平,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為新型可再生清潔能源目前面臨技術和成本問題,只有核能才是最現實的清潔、安全、可靠、經濟上有競爭力的替代能源。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壹位專家發表的報告,壹個裝機容量為654.38+0萬千瓦的燃煤電廠,每年要消耗250萬噸煤,排放的廢物有:二氧化碳650萬噸(含碳200萬噸),二氧化硫1.7萬噸, 4000噸氮氧化物和28萬噸煤灰(含約400噸有毒重金屬)壹座同等規模的壓水堆核電站每年僅消耗25噸低濃鈾(相當於150噸天然鈾),排放的廢物為:9噸高放射性廢物(體積約3立方米)將儲存在與環境隔絕的地下深井中,200噸中放射性廢物和400噸

核電站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kgU-235裂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200噸標準煤。據相關報道,全球每年因燃燒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已達55億噸之多(以碳計),到1993年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因使用核能發電而減少了8%。

因此,在未來相當長的壹段時期內,核能的開發利用將成為21世紀人類應對能源危機、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2.1核能的發展歷程和開發利用現狀。核能發展的簡單歷程。人類對核能的實際利用是從戰爭開始的。

核能的戰爭目的是通過原子彈的巨大威力,破壞敵方人員和物資,從而達到贏得或結束戰爭的目的。目前,核能的開發利用主要是核能的發展,它比其他能源有明顯的優勢。核電站的開發建設始於20世紀50年代,1954,前蘇聯建成了電功率為5000kW的實驗核電站。1957年,美國在石屏港建造了原型核電站,電功率9萬千瓦。這些成就證明了利用核能發電的技術可行性。

國際上把上述實驗型和原型核電機組稱為第壹代核電機組。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在實驗性和原型核電機組的基礎上,陸續建成了電功率30萬千瓦以上的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電機組,進壹步證明了核能發電技術的可行性和核電的經濟性,可以與火電、水電相抗衡。

20世紀。

3.據史料記載,從最原始的石器時代到現在的高度文明,我們用了不到壹萬年的時間。顯然,這些文明古跡不是我們這次創造的。事實上,很多文明古跡是人類現在的科技無法建造的。根據這些確鑿的證據,壹些學者提出了史前文明理論。是指在我們現在的人類文明之前,地球上已經存在人類文明。同時,許多發現的文物跨越了很長的時間。從今天發現和發掘的各種史前人類文明遺跡來看,從非常久遠的古代開始,我們的地球上就已經有了人類,高度發達的文明已經展出。比如在三葉蟲化石上發現的6億年至2.5億年前的人類帶鞋腳印,難以想象的20億年前在加蓬、非洲和中國發現的大型鏈式核反應堆,28億年前在南非發現的金屬球,不同時期的石器等等。屬於同壹時期的人類文明。因此,科學家們多次提出史前文明理論,認為地球上已經出現了許多史前人類和文明。人類的發展並不是像之前預想的那樣,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時期地球上有不同的文明。現代。動植物也有生老病死;社會的發展是周期性的,就像人類的發展很可能是周期性的壹樣。這可以從今天挖掘發現的各種史前人類文明遺跡和石器時代不同史前人類留下的工具中找到。

4.中國有鈾礦嗎?中國是壹個鈾資源不豐富的國家。

根據近年來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的壹批鈾礦田的儲量計算,我國已探明的鈾儲量在世界上排名10,不能滿足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

礦石品位低,通常伴有磷、硫及有色和稀有金屬礦物。鈾礦床有四種類型:花崗巖型、火山巖型、砂巖型和碳矽泥巖型。其儲量分別占全國總儲量的38%、22%、19.5%和16%。

含煤地層、堿性巖及其他類型鈾礦床占探明儲量的比例較小,但具有找礦潛力。中國鈾礦化的時間跨度為古元古代至第三紀,最集中的礦化期為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

從空間分布上看,中國鈾礦床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北部鈾礦以火山巖為主,南部以花崗巖為主。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對能源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專家指出,單純依靠石油、煤炭、天然氣、水電等傳統能源不可能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發展核能是必然選擇。目前,中國計劃擴建核電站,並在2020年前將核能發電能力翻兩番。

澳大利亞擁有全球40%容易開采的鈾儲量。澳大利亞鈾礦石的出口每年為該國帶來約3億美元的收入。目前,最大的買家是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國家。

為滿足發展核電的長遠需求,中國應在澳大利亞勘探開采鈾礦,以滿足其核能發電行業對鈾日益增長的需求。

  • 上一篇:跆拳道分級標準
  • 下一篇: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嗎?有什麽對策可以解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