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同仁學院簡介
銅仁學院位於中國西部名城貴州省銅仁市。它坐落在範靜山腳下,錦江之畔的川東教育園區。校園雄偉莊嚴,氣象萬千。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項目,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獲獎高校,教育部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建設院校,“貴州省”。在“軟科學2019中國最佳大學”排名中,學校排名第520位,在貴州綜合性本科高校中排名第六,市州第壹。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湧現出壹大批學術精英、行業領軍人物、黨政幹部和名師,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源於1920創辦的明德學校,幾經傳承演變,於2006年升格為全日制本科院校。2010通過學士學位授予單位評估;2013通過本科教學合格評估;2015,學校整體搬遷至川東教育園區,實現了“壹校壹址”的目標,開啟了學校轉型發展的新篇章。
百年風雨兼程,弦歌不絕,鑄就了“明德經世”的校訓,培育了“勵精圖治、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凝聚了“銅仁需要、國家標準”、“依托範靜服務發展”的辦學思想和“靠山吃山、服務地方”的辦學特色,確立了“小而精”
學校占地面積910畝,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實驗實訓中心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54.38+0.5億元。圖書館擁有紙質文獻99.2萬冊,電子圖書283.3萬冊。
有65,438+00所學院,2所特色學院——吳江學院(CPPCC辦學示範學院)和邱天寫作學院(專門從事寫作與傳播的特色學院),65,438+0所研究生院和65,438+0所繼續教育學院。本科招生專業33個,涵蓋教育、工程、科學、文學、管理、藝術、農業等學科;全日制本科生7938人,預科生527人,國際生668人(其中學術生259人,語言生409人)。共聯合培養全日制研究生133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1007人,其中專任教師530人,博士146人,碩士337人。高級職稱131人(二級教授2人,三級教授7人);“雙師型”教師329人;碩士生導師79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863計劃1首席專家;貴州省核心專家1人,省管專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帶頭人6人,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貴州省“千”級人才9人,貴州省千人計劃創新人才1人,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人才1人。銅仁市城市管理專家6人;哲學社會科學省級創新團隊2個,省屬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2個;省級教學團隊1,省級教學管理團隊1。
學校堅持人才培養中心的定位,努力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格健全、專業知識紮實、技術技能強、智慧靈性高、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三年來,學校承擔省級教改項目40項,國家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73項,省級126項。國家優秀農林人才教育培訓計劃(農村區域發展)1,國家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計劃(視覺傳達設計)1;有1個區域壹流培養專業(風景園林),4個貴州省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6個貴州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貴州省特色專業。貴州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輔導員工作室(貴州輔導員工作室)1個。
學校積極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貴州省有1個區域壹級培養學科(教育學),7個省級重點建設(含支持)學科。院士工作站、分站1,博士後研究中心1,貴州省協同創新中心1,國家民委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1,貴州大學科技園1,省級科普示範基地1。貴州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3個,貴州高校工程中心3個,貴州高校產學研基地5個,貴州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個,省級專業技術基地1個,貴州省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1個,市級人文社科示範基地1個,範靜教育研究院、範靜民族文化研究院、範靜生態研究院、銅仁,三年來,學校共獲得科研經費654.38+059.906萬元;承擔各級項目1,0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8項,省部級項目1,88項;發表學術論文2498篇,其中SCI、SSCI、CSSCI論文170篇;獲得授權專利733項,出版專著65438部,教材70部;獲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成果獎26項,其中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7項,貴州省科技進步獎5項。
學校進壹步推進產教融合和校政合作,成立了產教融合創新發展聯盟。與德江、沿河、大龍經濟開發區、大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縣區政府建立了合作關系,與銅仁市委宣傳部、銅仁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銅仁市大數據管理局、達內集團、威頓化工、紅星錳業、華豐農投等200多家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開展了有效的項目合作,形成了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壹體化模式,引社會服務之水,灌溉人才培養領域。人才培養質量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學校堅持國際化戰略,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有來自泰國、俄羅斯、蒙古、印尼等16個國家的668名留學生。三年來,與國外80多所大學及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300多名學生和90名教師被派往國外大學進行交流和學習。與柬埔寨共建的“柬埔寨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是貴州省唯壹壹所與柬埔寨教育部建立合作夥伴關系的高校。
學校始終重視校風學風建設,堅持以意蘊育人,註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明德印”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錘煉了“厚重、靈性、責任”的大山品格,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攀升。材料與化學研究團隊黨支部入選教育部“全國黨建示範支部”創建單位;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的學生張磊,獲得全國紅十字會“愛心大使”、貴州省“感動校園十大人物”稱號的教師李怡靜,貴州最美警察嫂子田仁碧,“全國優秀學生幹部”王世江,明德學生最高獎獲得者何林霞,不顧傷痛勇敢救死扶傷的90後女孩等壹批又壹批優秀學生相繼湧現,足見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直到退潮時河岸變寬,沒有風吹動我孤獨的帆."展望未來,銅仁大學將以“辦好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主線,以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為行動綱領,堅持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立足黔東,面向全省,輻射武陵,堅定不移地推進內涵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努力早日把學校全面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同仁學院在哪裏?
銅仁學院教務處電話
銅仁學院是公立還是私立?
銅仁學院錄取通知書什麽時候發-快速查詢入口
銅仁學院有幾個校區?
銅仁學院專業排名,招生專業目錄(10篇)
銅仁學院錄取結果什麽時候出來?查詢時間請參考網站入口。
銅仁學院招生辦電話
銅仁學院有哪些特色重點專業列表的專業?
銅仁學院是多少老師評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