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鎂、鐵、硒、鉻對老年人有哪些保健作用?

鎂、鐵、硒、鉻對老年人有哪些保健作用?

礦物質:鈣、鎂、鋅、鐵、硒、鉻對人體的作用。

鈣英文名Calcium

結構或分子式(Ca2+)

發現過程

1808年5月,英國化學家大衛將石灰和氧化汞的混合物電解,得到鈣汞齊。蒸餾掉合金中的汞後,得到銀白色的金屬鈣。瑞典的Bethelius和法國的Ponting用汞陰極電解石灰,從陰極的汞齊中提取金屬鈣。

人體中的鈣

鈣在體內約占2%,成人總鈣含量約為1200g·g,約1%的鈣以遊離或結合離子狀態存在於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統稱為混溶鈣池。

飲食中的鈣主要吸收在pH值較低的小腸上部。鈣的吸收與年齡有關,其吸收率隨年齡增長而降低。嬰兒對鈣的吸收率在50%以上,兒童在40%左右,成人只有20%左右。壹般40歲以後,鈣吸收率逐年下降,與老年人骨質疏松有關。

影響鈣吸收的因素有谷類中的植酸和蔬菜中的草酸(部分);脂肪過多或消化不良等。;以及抗酸劑、四環素、肝素等。有利於鈣吸收的因素有維生素D、某些氨基酸、乳糖和適當的鈣磷比。

成年人每天通過腸上皮細胞的脫落和消化液的分泌來排泄鈣。腸道每天排出的鈣約為150 ~ 400mg;每天可通過汗液排出約100mg;100~300mg經乳汁排泄;100~350mg從尿中排出,這取決於膳食鈣的吸收和體內鈣穩態的維持。

讓我們來看看鈣在體內的作用和缺乏情況:

1.99%鈣分布在骨骼和牙齒中。

20歲之前,是骨骼的生長階段,正是妳長的時候。人有兩個生長高峰:1歲之前(兒童缺鈣會導致發育遲緩和發育不良。如出牙晚,學步晚,雞胸)和12-14歲(身材矮小,生長痛)。

20歲以後骨骼還在增加。

35-40歲時,骨密度達到峰值。

40歲以後,骨鈣逐漸流失(對於老年人來說,會加速骨鈣流失,導致身材變矮,骨質疏松,骨質增生)。

2.1%鈣分布在血液、細胞間液和軟組織中。維持血鈣濃度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人體有壹套維持血鈣濃度的機制。血鈣的來源有兩種:通過消化道吸收的鈣和骨骼中的鈣(大倉庫,其骨骼為人體鈣,鈣攝入不足時用倉庫應急),都是由甲狀旁腺分泌降鈣素和降鈣素調節的。

3.缺鈣會降低軟組織的彈性和韌性。皮膚缺乏彈性,看起來松弛老化;眼睛的晶狀體缺乏彈性,容易近視和老花眼;血管沒有彈性,容易硬化。

4.降低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所以鈣是天然的鎮靜劑。缺鈣會導致神經性偏頭痛(10%-20%女性),易怒,失眠。它會導致嬰兒夜驚、夜哭和盜汗。缺鈣也會誘發兒童多動癥。

5.加強神經系統的傳導功能。比如妳的手碰到壹杯水,會燙的不得了,很快就放下了。有壹個神經系統的運作過程:感受器(皮膚)——傳入神經——中樞神經——傳出神經——效應器(肌肉)。感覺和沖動是如何傳遞到神經細胞的,神經細胞又是如何傳遞出去的?有壹種物質叫神經遞質。鈣有助於神經遞質的產生和釋放。

6.維持肌肉和神經的正常興奮。比如血鈣的增加可以抑制肌肉和神經的興奮性;當血鈣低於70mg/L時,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增加,出現驚厥。腸易激綜合征,女生痛經,缺鈣是重要原因。

7.降低(調節)細胞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缺鈣容易導致過敏、水腫等。

8.促進體內各種酶的活性。缺鈣時,腺細胞分泌減弱。鈣也是酶的激活劑。

9.維持酸堿平衡。

10.參與血液凝固過程。血液的凝固是壹個復雜的過程,其中壹個步驟是:凝血酶原-活性凝血酶,需要鈣來激活。

根據2004年6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材料,2002年8月至2月,由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牽頭,共調查了27萬人。中國城鄉人均鈣攝入量僅為391mg,相當於推薦攝入量的41/%。

不同年齡段缺鈣的表現有:

人群缺鈣的表現

少年兒童有夜驚、夜啼、易怒、盜汗、厭食、頭蓋骨、佝僂病、骨骼發育不良、免疫力低下、易感染。

青少年有腿軟、抽筋、運動成績差、疲勞、易怒、註意力不集中、偏食、厭食、蛀牙、牙齒發育不良、易感冒、過敏等。

年輕人和中年人經常感到倦怠、疲勞、抽筋、背痛、感冒和過敏。

產婦小腿痙攣、腰酸背痛、關節痛、水腫、妊娠高血壓等。

腰痛、小腿痙攣、骨質疏松及骨質增生、骨軟化癥、各種骨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結石、腫瘤等。

人體缺鈣會導致什麽疾病?

日常生活中,如果鈣攝入不足,人體會出現生理性鈣透支,導致血鈣水平下降。當血鈣水平下降到壹定閾值時,甲狀旁腺就會分泌甲狀旁腺激素。甲狀旁腺激素有破骨細胞作用,即反向泵出骨骼中的鈣,維持血鈣水平。缺鈣早期,缺鈣程度較輕時,僅出現可逆性生理功能異常,如室性早搏、情緒不穩定、睡眠質量下降等。持續的低鈣血癥,尤其是中年以後,導致長期的鈣負平衡,導致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尤其是骨骼,由於骨鈣的持續釋放,導致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另壹方面,當甲狀旁腺持續上升時,甲狀旁腺激素可促進細胞膜上的鈣通道開放而不關閉,抑制鈣泵,使鈣泵功能減弱,導致細胞內鈣含量增加。持續的細胞內高鈣刺激細胞如同失控的野馬,導致細胞能量耗盡。同時,如果不及時排除代謝廢物,會造成自殘,導致細胞異常鈣化和死亡。由於缺鈣,會發生骨質疏松、骨質增生、小兒佝僂病、手足抽搐、高血壓、腎結石病、結腸癌、老年癡呆癥等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缺鈣會對人體造成生理障礙,從而導致壹系列嚴重疾病。這裏我們列舉壹些與缺鈣有關的主要疾病:

高血壓缺鈣會引起鈣內流異常,導致鈣在血管內壁細胞和平滑肌細胞中異常堆積,引起血管收縮,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壓異常升高。鈣的持續流入促進了血管壁中彈性纖維和內皮細胞的鈣化、變性,甚至損傷和斷裂。外周阻力進壹步增加,血壓持續升高。由於血管內壁受損,脂質的通透性增加,血脂滲入血管壁受損部分,導致膽固醇等脂質物質沈積在血管壁上。血管內皮細胞分泌內皮素和壹些活化因子,使血小板和白細胞在血管壁上粘附和聚集。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也激活了代償性生理反應,促使血管平滑肌和成纖維細胞異常增殖和內皮下移位,導致動脈壁增厚、硬化,於是形成層層重疊、大大小小的動脈粥樣硬化。研究表明,對於部分高血壓患者,增加鈣制劑而不是藥物的用量,有助於控制高血壓。南加州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副教授Jeames Dwell計算了美國國家統計中心13年的調查結果,發現每天使用1300毫克鈣的人的比例比每天使用300毫克鈣的人低12%。

許多關於冠心病的研究表明,鈣還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從而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觀察到讓膽固醇含量高的男性吃含鈣量低的食物10天(每天410毫克鈣),檢查其膽固醇含量;然後讓他們吃含鈣量高的食物(每天2200毫克鈣)。結果高鈣食物可使總膽固醇降低6%,其中低密度脂蛋白降低11%,而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量不變。專家認為,長期嚴重缺鈣會導致冠心病。

尿路結石多年來,醫生告訴腎結石患者要限制鈣的攝入,理由是鈣是結石的主要成分。然而,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學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這可能是人類認識上的壹大錯誤。他們建議,降低腎結石風險的方法是增加鈣的攝入。眾所周知,飲食中有大量的草酸鹽,尤其是蔬菜中。正常情況下,草酸在腸道內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隨糞便排出體外。如果飲食中鈣的攝入不足,多余的草酸會通過腸腔吸收進入血液,最終由腎臟升高。如果人體長期處於鈣負平衡狀態,腎細胞必然遭受異常的鈣內流損傷,腎臟吸收功能下降,尿鈣排泄增加。高鈣尿與尿中的草酸鹽結合,形成大大小小的草酸鈣結石。如果沒有避免補鈣,而是采取了補鈣措施,尤其是水溶性補鈣,那麽草酸鈣就會在胃腸道內與飲食中的草酸鹽結合,隨糞便排出體外。另外,充足的補鈣可以逆轉鈣的負平衡,腎臟吸收功能正常,尿鈣排泄減少,結石的可能性也降低。

大腸癌高脂飲食會過度刺激膽汁分泌,過多的脂肪酸和膽汁酸是大腸癌的誘因。研究證明,大腸癌患者血清膽汁酸含量比正常人高約1倍,而癌細胞的膽汁酸含量比正常細胞高3倍以上。如果給小白鼠餵食高膽汁酸飼料,大腸癌的發病率會明顯增加。如果補充足夠的碳酸鈣,鈣離子會與脂肪酸和膽汁酸結合,形成不溶性的脂肪酸鈣和膽汁酸鈣,隨糞便排出體外,從而消除癌變的觸發因素,使腸細胞的癌變得到抑制。

手足搐搦癥是壹種嬰兒因缺乏維生素D而阻礙腸道吸收鈣和磷的疾病。此外,由於甲狀旁腺不能及時分泌更多的甲狀旁腺激素,血鈣減少,導致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加,全身驚厥、手足痙攣、喉痙攣,常伴有陣發性呼吸暫停和短時窒息,造成缺血缺氧性腦損傷。據醫學觀察,腦神經對缺血缺氧最敏感。窒息10秒後,神經功能開始出現紊亂。幾分鐘的窒息會對血管和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影響孩子的智力,導致精力低下和癡呆。所以做好手足搐搦癥的預防非常重要,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的孩子都必須補充充足的鈣。除補鈣外,還應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和補充維生素D,預防手足搐搦癥。

骨質疏松是人體長期缺鈣導致鈣負平衡的另壹個嚴重後果——骨質疏松。許多研究表明,增加鈣的攝入量對減緩骨質流失和降低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率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吃鈣的同時服用維生素D。許多專家認為,補鈣應該從青春期開始,這時骨骼正在形成,效果會更好。

據華東醫院和上海市老年醫學研究所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上海市骨質疏松癥發病率男性為20.1%,女性為48.1%,其中60歲以上男性為24.9%,女性為75.7%。骨質疏松癥已經在上海悄然流行,已經成為上海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健康的壹大危害。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老年人越來越多,骨質疏松的危害會越來越突出。

骨質疏松癥在早期往往沒有任何癥狀和體征,x光檢查也不容易發現,所以長期被忽視。即使病情加重,主要表現為骨痛和骨質增生,往往不被醫生識別,常被誤診為腰肌勞損或關節炎。隨著病情的加重,當骨量丟失到峰值骨量的30%-50%時,骨骼變脆,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骨折。據介紹,上海老年人骨折累計發生率高達16.5%城市,6.9%農村。這種骨折往往難以愈合,常因長期平臥,並發褥瘡或墜肺炎,嚴重者甚至可能死亡。

僅靠日常飲食很難達到醫生推薦的鈣攝入量。

補鈣產品並不是越貴越好,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鈣產品質量相差不大。而且不同的補鈣產品適合不同的人。碳酸鈣的凈鈣含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的補鈣制劑,但不適合胃酸缺乏的人。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約1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壹。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於血液和軟組織中。人體是否缺鈣與兩個原因有關。壹是峰值骨量,即人體骨量在35歲左右達到人生最高骨量時的鈣含量,主要由遺傳因素、補鈣因素和運動因素決定;第二,鈣的流失是由鈣的補充、流失和生活習慣決定的。比如過量攝入煙、酒、咖啡、茶、可樂、鹽,少吃肉或吃肉過多都會導致鈣流失。針對中國人補鈣的實際情況,中消協告誡消費者,科學補鈣,才能永葆健康。

老年人缺鈣是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應從改善飲食結構和服用鈣制品兩方面加強鈣的攝入。

老年人在攝取含鈣食物時,應考慮自身的身體狀況,合理適度飲食,促進身體吸收;在服用補鈣產品時,要註意老年人腸道對鈣的吸收能力較弱,單純服用鈣制劑並不能從發病機理上有效預防骨質疏松。必須服用壹定劑量的維生素,防止鈣流失,提高腸道對鈣的吸收能力,促進骨代謝和骨形成。但特別需要註意的是,單純補鈣並不能全面防治骨質疏松。內分泌失調、維生素D活性降低、運動量減少、食鹽攝入過多,都可能導致老年人骨質疏松。

鎂/view/4779.htm?func = rettitle

缺鎂主要表現為情緒焦慮、易激動、手足抽搐、反射亢進等。正常情況下,由於腎臟的調節作用,口服過量鎂壹般不會發生鎂中毒。腎功能不全時,大量口服鎂可引起鎂中毒,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煩渴、疲乏無力,嚴重者呼吸困難、紫紺、瞳孔散大。

抽筋“多吃含鎂的食物。”

很多人晚上睡覺容易出現腿部“抽筋”,醫學上稱之為“抽搐”,尤其是晚上感冒的時候。很多人將其歸咎於缺鈣,但從人體對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需求來看,鎂缺乏時也會出現這種癥狀。

鎂在人體運動功能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是靠人體內壹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而活著的,需要成千上萬種酶(生物催化劑)來催化這些生化反應。國外科學家發現,鎂可以激活325種酶系統,稱鎂為生命活動的激活劑是當之無愧的。近年來,國外科學家指出,人到中年以後應該吃鎂。也就是多吃富含鎂的食物。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肌梗死、糖尿病等,多發生在中年以後,與體內鎂含量降低有關。

生理機能

1.活性鎂作為各種酶的激活劑,參與300多種酶促反應。

2.抑制鉀和鈣通道。

3.維持骨骼生長和神經肌肉興奮性。

4.維持胃腸道和激素的功能。

需要人群

酗酒的人通常缺鎂。經常喝酒、濃茶、濃咖啡的人最好多攝入鎂。

生理需求

成年人的適宜攝入量為350毫克/天,最大耐受攝入量(UL)為700毫克/天..

高鎂血癥可引起低鈣血癥,其部分機制可能是由於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減少或靶器官對激素的反應性降低。高鎂血癥會影響骨骼和血液凝固。尿毒癥時,骨骼中鎂的含量明顯增加。更重要的是,鎂攝入過多會導致骨骼異常。過量的鎂會幹擾血小板粘附和凝血酶原生成時間。尿毒癥凝血障礙的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慢性高鎂血癥。

鋅/view/5161.htm?func = rettitle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鋅的國家,中國在10~11世紀是最早大規模生產鋅的國家。明末,宋的《天工開物》壹書載有世界上最早的煉鋅技術的記載。

功能與應用:鋅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鋅可以維持男性正常的生理功能,促進兒童的正常發育,促進潰瘍的愈合。常用於厭食、營養不良、生長緩慢的兒童,還可治療脫發、皮疹、口腔潰瘍、胃炎等。

鋅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起著重要的作用。成人大約有2-2.5g的鋅。其中眼睛、毛發、骨骼、男性生殖器官等組織最高;腎、肝、肌肉中等。人體血液中75-85%的鋅存在於紅細胞中,3-5%存在於白細胞中,其余存在於血漿中。

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們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

1.是人體內100多種酶的成分。這些酶在組織呼吸和蛋白質、脂肪、糖和核酸的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2.鋅是DNA聚合酶的必要成分,當缺乏新穎性時,蛋白質的合成就會受到阻礙。它會導致侏儒癥、受損組織難以愈合和胎兒發育受損。

3.鋅參與唾液蛋白質組成,缺鋅會導致味覺遲鈍,食欲不振。

4.鋅參與維生素A還原酶和視黃醇結合蛋白的合成。

5.促進性器官的正常發育,維持正常的性功能。缺鋅導致性成熟延遲,性器官發育不全,性功能下降,精子減少,月經異常。

6.保護皮膚健康。缺鋅時,皮膚粗糙、幹燥、上皮角化、食管角化;傷口愈合緩慢,容易感染。

7.維持免疫功能。根據鋅在DNA合成中的作用,缺鋅導致免疫細胞增殖和胸腺活力下降。由於鋅在抗氧化生化酶中的作用,缺鋅導致細胞表面受體的變化。

8。其他功能:鋅有助於清除體內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鋅有助於抑制癌癥的發生。

(1)鋅是人體內200多種酶的成分。按功能分類的六種酶(氧化還原酶、轉移酶、水解酶、裂解酶、異構酶、合成酶)中,每壹種都有含鋅的酶。人體內重要的含鋅酶有碳酸酐酶、胰羧肽酶、DNA聚合酶、醛脫氫酶、谷氨酸脫氫酶、蘋果酸脫氫酶、乳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丙酮酸氧化酶等。它們在組織呼吸和蛋白質、脂肪、糖和核酸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2)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組織再生鋅是調節基因表達,即DNA復制、翻譯和轉錄的DNA聚合酶的必需部分。因此,缺鋅動物的突出癥狀是生長、蛋白質合成、DNA和RNA代謝等方面的障礙。在人體內,缺鋅兒童的生長發育受到了嚴重影響,出現了缺鋅性侏儒癥。成人和兒童缺鋅都會使創傷組織難以愈合。鋅不僅對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是必需的,而且對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也是必需的。因此,對於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期的嬰幼兒、兒童和青少年,以及組織創傷患者來說,鋅是更重要的營養素。

鋅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孕期缺鋅甚至短時間缺鋅也會造成大鼠後代先天畸形。包括骨骼、大腦、心臟、眼睛、胃腸道和肺。胎兒死亡率也增加了。

(3)促進食欲動物和人缺鋅時,就有厭食癥。當口服組氨酸引起人工缺鋅時(組氨酸可奪取體內與白蛋白結合的鋅並從尿中排出,引起體內缺鋅),還可引起食欲明顯下降。這證明了鋅在維持正常食欲方面的作用。

(4)缺鋅對味覺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味覺遲鈍。鋅可能通過參與壹種含鋅的蛋白質——唾液蛋白來促進味覺和食欲。

(5)正常缺鋅大鼠的前列腺和精囊發育不全、精子減少,給鋅後可恢復。睪丸退化的人無法恢復。在人體內,缺鋅可使性成熟延遲,性器官發育不全,性功能下降,精子減少,第二性征發育不全,月經異常或停止,如果及時補鋅。這些癥狀全部改善或消失。

(6)保護皮膚健康動物和人都會因缺鋅而影響皮膚健康,導致皮膚粗糙幹燥。組織學上可見上皮角質化和食管角質化(這可能部分與硫和粘多糖代謝異常有關,在缺鋅動物中已發現硫和粘多糖代謝異常)。此時皮膚外傷愈合緩慢,易感染程度增加。

(7)參與免疫功能鋅在維持免疫反應中的作用近年來備受關註。根據其在DNA合成中的作用,推測其在細胞復制中起重要作用,包括免疫反應細胞。缺鋅動物胸腺萎縮,胸腺和脾臟重量減輕。人和動物缺鋅時,T細胞功能受損,引起細胞介導的免疫變化,免疫力下降。同時,缺鋅還可能降低免疫細胞的增殖、胸腺因子的活性、DNA合成和細胞表面受體。因此,體內缺鋅會削弱免疫機制,降低抵抗力,使機體易受細菌感染。

缺鋅

人類缺鋅的體征是壹種或多種鋅的生物功能下降的結果,嚴重的先天性吸收不良已被證明是人類腸病所致的肢端皮炎。這種嚴重缺鋅導致的皮炎損害和免疫功能損害,目前並不常見。人體缺鋅的常見體征有生長緩慢、皮膚傷口愈合不良、味覺障礙、胃腸道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等。

Tie /view/4649.htm

壹、人類對鐵的認識

缺鐵性貧血是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四大營養缺乏癥之壹。

在18世紀,Menghini使用磁鐵來吸附幹燥血液中的顆粒,並註意到血液中含有鐵。

在1892中,Bunge註意到嬰兒容易缺鐵。

1928年,麥凱首次證明缺鐵是倫敦東部嬰兒貧血盛行的原因。她還認為提供鐵強化奶粉可以緩解貧血。

1932年,Castle和他的同事們證實了無機鐵可以用於血紅蛋白的合成。

第二,鐵的分布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中鐵的總量為4-5克,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全身都需要它。這種礦物質已經存在於向肌肉供氧的紅細胞中,它仍然需要許多酶和免疫系統化合物。人體從食物中攝取所需的大部分鐵,並小心控制鐵的含量。

第三,吸收和代謝

成人體內鐵的總量約為4-5g,其中血紅蛋白占72%,肌紅蛋白占3%,其他化合物占0.2%。其余為儲備鐵,以鐵蛋白的形式儲存在肝、脾、骨髓的網狀內皮系統中,約占總鐵的25%。

食物中的鐵主要以Fe(OH3)絡合物的形式存在,在胃酸的作用下被還原成亞鐵離子,然後與腸內容物中的維生素C、部分糖類和氨基酸形成絡合物,在十二指腸和空腸被吸收。

鐵在新陳代謝中可以被身體反復利用。壹般來說,除了腸道分泌物和皮膚、消化道、尿道的上皮脫落外,幾乎沒有其他流失途徑。

磷酸鹽、碳酸鹽、植酸、草酸、鞣酸等。存在於飲食中可與非血紅素鐵形成不溶性鐵鹽,阻止鐵的吸收。胃酸分泌減少也會影響鐵的吸收。

第三,人體每天的適當攝入量

孕婦的年齡、每日攝入量

0-0.5歲0.3mg早期15mg

0.5歲-1歲10mg中期25mg

1-4歲12mg後期35mg

4-7歲12mg哺乳期25mg

7歲-11歲12mg

11歲-14歲男16mg女18mg

14歲-18歲男20mg女25mg。

18-50歲男15mg女20mg

50歲15mg

第四,鐵的生理功能

1,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血紅蛋白的作用是向細胞輸送氧氣,將二氧化碳帶出細胞。血紅蛋白中四血紅素和四球蛋白的結構提供了壹個有效的機制,即它可以與氧結合而不被氧化,在氧從肺向組織轉運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2.肌紅蛋白由血紅素和球蛋白鏈組成,只存在於肌肉組織中。它的基本功能是在肌肉中運輸和儲存氧氣。

3.細胞色素是壹系列血紅素化合物。通過其在線粒體中的電子傳導,對呼吸和能量代謝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例如,細胞A、B和C是通過氧化磷酸化產生能量所必需的。

4.其他含鐵酶中的鐵可以是非血紅素鐵、NAP脫氫酶和琥珀脫氫酶,它們參與能量代謝,還有含血紅素鐵的氫過氧化物酶、聚氧化酶(參與三羥基酸循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糖生成途徑中的限速酶)和核苷酸還原酶(DNA合成所需的酶)。

5.鐵催化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嘌呤和膠原蛋白的合成,抗體的產生,血液中脂質的運輸和肝臟中藥物的解毒。鐵也與免疫力密切相關。研究表明,鐵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加中性粒細胞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同時增強機體的抗感染能力。

動詞 (verb的縮寫)缺乏癥狀和後果

1.貧血:嚴重時可增加兒童和母親的死亡率,明顯降低機體的工作能力。

2.行為和智力:缺鐵可引起心理活動和智力發育的損害和行為改變。缺鐵(貧血前缺乏)還會損害孩子的認知能力,以後補鐵後很難恢復。動物實驗表明,短期缺乏可使幼年動物大腦中的鐵含量降低。以後補鐵可以糾正體內的鐵儲存,但對大腦中的鐵沒有影響。長期缺鐵會明顯影響身體耐力。Finch等人進行的動物實驗表明,缺鐵對動物奔跑能力的損害與血紅蛋白的水平無關,而是由缺鐵引起的肌肉氧化代謝的損害引起的。

在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方面,人體和動物實驗都有記載,缺鐵的特征之壹是抗感染能力下降。

1.在體溫調節方面,缺鐵性貧血的另壹個特點是在寒冷環境下維持體溫的能力受損。

2.在鉛中毒方面,動物和人體實驗證明,缺鐵會增加鉛的吸收。

3、壹些妊娠後果,出汗腸病研究表明,妊娠早期貧血與早產、低出生體重兒、胎兒死亡有關。

4.缺鐵的癥狀包括皮膚蒼白、舌頭疼痛、疲勞或虛弱、食欲不振和惡心。

缺鐵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1.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減弱。

2.降低免疫細胞從靜止到戰爭的反應速度。

3.降低抗氧化生化酶的活性。

4.抗體的產生停止或以非常慢的速度進行。

5.缺鐵性貧血,細胞供氧不足。結果就是整天無精打采,疲憊不堪,倦怠不堪,更容易被感染。

  • 上一篇:金融創新的意義和作用
  • 下一篇:陳太吉傳的方法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