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市中山路小學被評為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學校註重行為習慣的培養,建立了“仁愛之星”德育考核體系,加強家校合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成長。
江蘇省鎮江市中山路小學
發展張任教育傳承優秀文化
位於張任路北端的鎮江中山路小學,以三好學生評選為基礎,結合多元智能理論和教育部提出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建立了“張任之星”教育評價體系,致力於張任教育的發展。該體系圍繞“關愛情懷、規範行動、創造人生”的核心理念進行設計,體現評價的導向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教育環境,以學生個體為評價對象,力求對每壹個學生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有價值的人。讓學生具備健康生活、熱愛、學習、實踐、創新、承擔責任、合作等能力。,並由此形成習慣,用評價幫助學生發展。
“21天培訓計劃”是張任教育的具體體現之壹,也是中山路小學的壹大特色活動。“種下壹種行動,收獲壹種行動;種下壹種行為,收獲壹種習慣;種下壹種習慣,收獲壹種品格;種下壹種性格,收獲壹種命運”——鎮江市中山路小學根據心理學“21天理論”,在全校開展“21天整改行動”。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制定了適合初、中、高年級玩家的測評手冊,促進其行為習慣向“張任”轉化,列出了豐富詳細的測評內容和量化考核標準。包括自理、禮儀、關愛、讀書、智慧、活力、才藝、創造力、規範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實施多維度的品格提升工程,常態化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由優秀到優雅”的良好習慣。
中國的“詩教”傳統源遠流長。對於小學生來說,古典詩詞的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其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徑。鎮江中山路小學在註重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同時,也十分註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學校秉承“雅詞傳承文明,經典浸潤生活”的教育理念,突出詩歌文化的滲透,在全校範圍內開展“飛花”和“詩歌比賽”,打造“詩歌校園”。由全體語文老師編寫的經典詩詞讀本系列,成為中山路小學學生必讀背誦的校本教材。這本讀本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除了課堂上要求的75首古詩詞外,還包括大量學生能聽懂的古典詩詞和古文,並輔以白話文的講解。學生自學這些詩歌,在每周二、周五的閱讀課上背誦,老師也會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適當的講解。鎮江中山路小學副校長吳永平說,“學生在理解和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文章中,可以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不斷加深理解,提高文化素養。”
除了古詩詞,學校圖書館和班級圖書館角也收藏了大量書籍供學生閱讀。吳永平說,按照學校的計劃,每壹個從鎮江中山路小學畢業的學生,至少可以閱讀10萬字,這將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中充滿後勁。
建立家長學校,分享教育經驗。
雖然學校教育很重要,但家庭教育方式也不可忽視。在談到學生的教育時,吳永平提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但有些父母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因此,中山路小學不僅是壹所小學生的學校,更是聯合中國家庭教育網為學生家長打造的“家長學校”。
每個班級都會成立壹個由家長組成的“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在“家委會”的微信群裏,壹位家長每天閱讀中國家庭教育網推薦書目《家庭教育不要輸》,每位家長會定期在群裏分享100~200字的學習心得。“這本書由小案例組成,每個案例都不長。家長們每天只要抽出15分鐘,就可以學習壹個案例,”吳永平說。“而且壹起學習比單獨學習更容易堅持,大家可以在群裏分享更多的教育經驗。”在吳永平看來,除了讓家長學到更多實際的教育經驗,家長學校的作用還為學生樹立了榜樣。“看到父母也像自己壹樣在學習,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也不會感到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