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陶瓷的形成和種類

陶瓷的形成和種類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中國人早在大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陶瓷材料主要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材料壹般硬度高,但可塑性差。除了器皿和裝飾品的使用,它在科技發展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陶瓷原料是地球原始的大量資源,粘土,這是由淬火。粘土堅韌,常溫遇水可塑,稍幹,可磨;燒到700度,陶器能盛水;燒到1230度就瓷了,完全不吸水,耐高溫,耐腐蝕。在今天的文化和技術中,其使用的靈活性仍然有各種創造性的應用。

陶瓷成分陶瓷是以粘土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天然礦物,經粉碎、混合、成型、煆燒而成的材料及各種制品。陶器和瓷器。傳統概念的陶瓷是指壹切以粘土等無機非金屬礦物為原料的人造工業產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粘土的混合物經混合、成型和煆燒制成的各種產品。從最粗糙的土陶到最精細的精美陶瓷,都屬於它的範圍。其主要原料是矽酸鹽礦物(如粘土、應時等)。)取自自然界,所以它和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行業壹起屬於“矽酸鹽工業”的範疇。

陶瓷制造工藝流程

1.陶泥高嶺土是燒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幾千年來,許多精美的陶瓷都是由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變而來的。制瓷第壹道工序:陶泥就是把瓷泥做成能用的瓷泥。

第二,那堆泥沖出來的瓷土,不能馬上用。應該分開堆成列存放和繪圖。

第三,畫空白。把疊好的瓷土放到壹個大轉盤裏。通過旋轉轉盤,用手和拉坯工具將瓷泥拉成瓷坯。

第四,打印出來的瓷坯只是壹個原型,需要根據要制作的形狀選擇不同的模具將瓷坯打印成各種形狀。

第五,剛印好的毛坯厚度不均勻。需要通過切邊的過程,將印刷好的坯料整齊對稱的切邊、刮邊。

6.擠水是必不可少的壹道工序,就是用清水洗掉坯體上的灰塵,為接下來的拉坯、上釉等工序做準備。

七、在坯上畫坯是陶瓷藝術的壹大特色,坯畫有很多種,有的是寫意的,有的是用好的畫紙勾畫的。不管怎麽畫坯,都是陶瓷工藝的點睛之筆。

八、上釉的瓷坯粗糙、暗沈,上釉後卻完全不同,光滑、光亮:不同的上釉工藝,效果完全不同。

九、窯火千年,生生不息,經過數十種工具精心雕琢的瓷坯,在窯中經受上千度的高溫燒制,就像壹只醜小鴨會變成壹只美麗的天鵝。

經過幾天的燒制,窯裏的瓷坯已經變成了精美的瓷器碎片,迫不及待地從敞開的窯門裏脫穎而出。

Xi。成品瓷缺陷的修復。壹件完美的瓷器在燒制時有時會有壹點瑕疵。修補可以使成品瓷更加完美。

陶瓷的發展

陶器的發明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

在中國,發現了大約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陶器遺跡。河北省徐水縣南莊頭遺址發現的陶器碎片,經鑒定為10800至9700年間的遺物。此外,在江西萬年縣、廣西桂林品皮巖、廣東英德清塘等地也發現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殘片。

磁山文化,因1973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發現而得名,據放射性碳測定距今7900多年。1977期間,考古人員在河南新鄭裴李崗發現壹處文物,相當於磁山文化時代,內容相似,故統稱為“磁山裴李崗文化”。

磁山裴李崗文化早於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該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鼎、罐、盤、豆、三足壺、三足壺、雙耳壺等。大部分器皿都是素色無文字的,也有壹些用沙子做成的陶器上有花紋裝飾。

1973浙江余姚河姆渡首次發掘的河姆渡文化,命名距今約7000年,該文化遺址也出土了大量陶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是黑陶,造型簡單,早期流行描繪圖案。

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陜西Xi郊區半坡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工藝精湛、圖案精美的彩陶。這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屬於母系社會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陶器的質量也逐漸提高。到了商周時期,已經有了專門從事陶器生產的職業。戰國時期,陶器上出現了各種精美的圖案和花鳥。這時陶器開始使用鉛釉,使陶器表面更光滑,有壹定的色彩。

西漢時期,釉陶技術開始廣泛傳播。漢代也開始出現各種顏色的釉料。有壹種陶器盛行於唐代,以黃、棕、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稱這種陶器為“唐三彩”。唐三彩是壹種低溫釉陶。在彩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燒制後形成淺黃、赭石黃、淺綠、墨綠、天藍、棕紅、茄紫等各種顏色,但多為黃、棕、綠。唐三彩的出現,標誌著陶器的種類和顏色開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瓷器的發展舉世公認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基於陶器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商代白陶以瓷土(高嶺土)為原料,燒制溫度在1000℃以上,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白陶的成功燒制在陶器向瓷器的過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明顯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們的質地比陶器更細更硬,胎色多為灰色。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弱。在裝置的表面塗上壹層石灰釉。但它們與瓷器並不完全相同。被稱為“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器在商代出現後,歷經西周、春秋戰國、東漢,在1600-1700年間經歷了變化和發展,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東漢至魏晉時期制作的瓷器,從出土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加工精細,堅硬不吸水,表面塗有壹層青色玻璃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誌著中國瓷器生產進入了壹個新時代。

中國的白釉瓷器萌芽於南北朝時期,到隋代達到成熟階段。唐朝有了新的發展。瓷器燒成溫度達到1200℃,瓷白度達到70%以上,接近現代細瓷標準。這壹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宋代瓷器在胚質、釉色和制作工藝上都有所提高,瓷器燒制技術達到了完全成熟的水平。在技術上,有明確的分工,這是中國瓷器發展的重要階段。宋代名窯眾多,有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建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等產品,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耀州窯(陜西銅川)產品精美,胎骨薄,釉色均勻;磁州窯(河北彭城)以磁泥為坯,所以瓷器也叫瓷器。磁州窯多生產帶黑花的白瓷;景德鎮窯的產品薄,有光澤,精致的光誘導,並有很高的白度和透明度,這是促進作為宋代瓷器的代表作品之壹。龍泉窯的產品多為粉紅色或青綠色,釉色艷麗明亮;越窯燒制的瓷器薄、細膩、美觀。簡瑤生產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壹,其黑釉亮如漆。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冠,瓷器釉色以淡藍色為主,色澤清潤。官窯是否存在壹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壹般學者認為,官窯就是汴京的官窯,窯址在汴京是為了給朝廷燒瓷器。哥窯在哪裏燒制壹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綜合各種資料分析,葛窯最有可能的燒制地點是與北宋官窯同產;鈞窯燒的彩瓷很多,胭脂、青、墨色的瓷器也不錯。定窯生產的瓷器薄而薄,有光澤,瓷色潤澤,釉色白如粉,稱為粉定或白定。

我國古代陶瓷釉色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從單色釉到五彩釉,再從釉下彩到釉上彩,逐漸發展到釉下和釉上彩的多色和鬥彩。

彩瓷壹般分為釉下彩、釉下彩、釉下彩三大類。上釉後塗在青胎上並在窯中燒制的彩瓷稱為釉下彩(溫度1100-1340℃)。在窯中燒制的上釉瓷器,重新上釉,然後在1100-1340℃下燒制,作為釉中的顏色。在窯中燒制的釉瓷,重新上漆,然後在火中(600-800℃)燒制,稱為釉瓷。明代著名的青花瓷是壹種釉下彩。

陶瓷的分類陶瓷制品種類繁多,其化學成分、礦物成分、物理性能和制造方法往往相互接近,沒有明顯的界限,但在應用上卻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很難概括成幾個系統,詳細分類眾說紛紜。到目前為止,國際上還沒有統壹的分類方法。常用的分類從不同角度有兩種:(1)按不同用途分類1。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罐、壺、罐、盤、碟、碗等。

2.藝術(工藝)陶瓷:如花瓶、雕塑、園林陶瓷、器皿、陳設品等。

3.工業陶瓷:指用於各種行業的陶瓷制品。又分為以下六個方面:①建築衛生陶瓷:如磚、排水管、瓷磚、外墻磚,衛生潔凈;②化工(化工)陶瓷:各種化工用耐酸容器、管道、塔、泵、閥門及耐酸磚、灰;③電瓷:電力工業中用作高低壓輸電線路上的絕緣子。電機套管、低壓電器和照明設備的支柱絕緣絕緣體、電信絕緣體、無線電絕緣體等。④特種陶瓷:用於各種現代工業和尖端科學技術的特種陶瓷制品,包括高鋁瓷、鎂質瓷、鈦鎂瓷、鋯英石瓷、鋰瓷、磁性瓷和金屬陶瓷。(2)根據所用原料和坯體的密度,可分為磚瓦或赤陶、陶土、石制品、半瓷(130接力),原料由粗到細,坯體由粗到多孔。

粗陶是最原始、最低級的陶瓷器皿,壹般由易熔粘土制成。在某些情況下,熟料或沙子可以添加到粘土,以減少收縮。這些產品的燒制溫度變化很大,取決於粘土化學成分中所含雜質的性質和數量。用其制成的磚瓦,如果氣孔率過高,坯體抗凍性不好,過低,砂漿不易掛叉,所以吸水率壹般應保持在5 ~ 15%之間。燒制後生坯的顏色取決於粘土中有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燒制氣氛,當在氧化焰中燒制時,主要是黃色或紅色,當在還原焰中燒制時,主要是青色或黑色。

我國建築材料中的青磚是用含有Fe2O3的黃色或紅色粘土,在火近時用還原焰煆燒,使fe2o 3還原為FeO,變成青色。陶器可分為普通陶器和精美陶器。普通陶器是指陶罐、罐、壇、甕、耐火磚等有多孔著色體的產品。精陶的坯體吸水率還是4 ~ 12%,所以是通透而不透亮的,壹般是白色帶色的。釉料多為含鉛、硼的易熔釉。與炻器相比,熔劑較少,燒結溫度不超過1300℃,坯體燒結不充分;與瓷器相比,對原料要求較低,坯體可塑性較大,燒成溫度較低。不易變形,可以簡化產品的成型、填充等工藝。但精陶的機械強度和沖擊強度小於瓷器和炻器,其釉面也比上述產品柔和。當其釉層破損時,多孔體容易被汙染,影響衛生。

細陶器按坯體成分不同可分為粘土、石灰質、長石和熟料。粘土陶器接近普通陶器。石灰精陶以石灰石為熔劑,制作工藝與長石精陶相似,但質量不如長石精陶,所以近年來已很少生產,被長石精陶取代。長石精陶又稱硬精陶,以長石為熔劑。它是最完美和應用最廣泛的壹種陶器。在近代,許多國家已經用它來大規模生產日常餐具(杯子、盤子等。)和衛生陶器代替昂貴的瓷器。熱料精陶是在精陶坯中加入壹定量的熟料,以減少收縮,避免浪費。這種毛坯多用於大而厚的輪胎制品(如浴缸、臉盆等。).中國古籍中把炻器稱為“石胎瓷”。它的坯體致密,已經完全燒結,非常接近瓷器。但沒有玻璃化,吸水率仍在2%以下。坯體不透明,呈白色,燒制後大多允許顯色。所以對原料純度的要求沒有瓷器高,原料容易得到。炻器強度高,熱穩定性好,非常適合現代機械化洗滌,從冰箱到烤箱都能順利度過溫度突變。在國際市場上,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和飲食的社會化,炻器的銷量比陶器大。

半瓷的坯體接近瓷器,但燒成後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的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使用性能不如瓷器,但優於精陶。

瓷器是陶瓷發展的更高階段。其特點是生坯已經完全燒結和玻璃化,所以致密,不透液體和氣體。輪胎薄的部分是半透明的,橫截面呈貝殼狀。用舌頭舔的時候感覺很滑,不粘手。硬瓷是陶瓷中性能最好的。用於制作高檔日用器皿、電瓷、化學瓷等。

軟瓷助熔劑較多,燒成溫度較低,機械強度不如硬瓷,熱穩定性也較低,但透明度高,裝飾性豐富,多用於制作藝術展示瓷。至於燒結瓷和骨瓷,它們的燒成溫度和軟瓷差不多,優缺點也和軟瓷差不多,應該屬於軟瓷的範圍。這兩種瓷器生產難度大(坯體可塑性和幹燥強度差,燒成時變形嚴重),成本高,所以生產不具有普遍性。英國是著名的骨灰瓷生產國,中國唐山也生產骨灰瓷。

特種陶瓷是隨著現代電器、無線電、航空、原子能、冶金、機械、化學等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新能源開發等尖端科學技術而發展起來的。這些陶瓷使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長石和應時,有些坯體還使用壹些粘土或長石。但使用的是純氧化物和特殊性質的原料,其制造工藝和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

陶瓷術語藍色和白色:

瓷釉名稱。白瓷和青瓷的專有名稱。典型的青花器是在瓷坯上塗鈷,然後施透明釉,高溫壹次燒成。青花在釉下,所以屬於釉下彩。青花瓷的特點是鮮艷、清新、典雅、大方、裝飾性強,壹直為國內外人們所珍愛。而且在世界制瓷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鬥彩:是釉下青花、釉下紅和釉下多色的結合。鬥彩創制於明代成化年間,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下彩相結合的裝飾品種。鬥彩的特點是動靜存,對比鮮明,既優雅又華麗。這種裝飾表現出了豐富的表現力及其特點。釉下紅:又稱釉下紅,源於宋代鈞窯的紫紅斑釉。可以單獨裝飾,也可以與藍、紅料搭配使用(這種裝飾叫青花釉下紅),釉下紅顏色穩定、厚重。傳統上,在中國,紅色往往代表著吉祥和財富,釉下紅的顏色穩重、淳樸、瑰麗、質樸,這些都是人們喜歡的因素。燒制後的特點是冷靜,熱情。粉彩:又稱“古彩”,是釉色的壹個品種。所謂釉彩,是在燒制好的素坯釉面上繪畫,在600 -900攝氏度的窯中燒制而成。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我國傳統釉色受到琺瑯彩的啟發和影響,引進了銅琺瑯彩的不透明白色料,並在工藝上借鑒了琺瑯彩的多層次配制技術,創造了“粉彩”釉色新品種。這種白色物質俗稱“玻璃白”。由於玻璃白和五彩材料的融合,各種顏色被“粉化”了。紅色變成粉紅色,綠色變成淺綠色,黃色變成淺黃色,其他顏色也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通過控制其加入量可以得到壹系列不同的深淺,給人壹種粉紅色和柔和的感覺,所以這種釉色稱為“粉彩”,其表現手法從平填發展到明暗洗染;在風格上,它的布局和筆法都具有國畫的特點。從裝飾的藝術效果來看,它具有美觀、典雅、審慎、樸素、宏偉的特點。凡是可以用繪畫表達的東西,不管是工筆還是寫意,都可以用粉彩來表達。用此法繪制的人物、花鳥、山水等,分明暗、深淺、陰陽,增加了層次和立體感,從而形成飄逸、精細、填色、洗染、燒制等工藝步驟。釉上彩是壹種古老的顏色,由紅、黃、綠、藍、紫等多種玻璃色組成。,根據花紋裝飾的需要施於釉面,用原料和釩紅在瓷胎上勾線,采用單線平塗的方法,再在“彩爐”中二次燒成(燒成溫度800-900℃)。因其紅綠分明,層次少,顏色清晰,故稱硬色。古色的色彩鮮艷晶瑩,色調對比強烈,形象誇張,線條剛勁有力,具有濃郁的民族藝術風格。古畫中描繪的對象很多,有人物、山水、龍、鴛鴦、松柏、靈芝、花草等。古代彩瓷在歷屆世博會上廣受好評。是景德鎮陶瓷工藝的優秀傳統之壹。從年代上看,包括大明蔡和康熙蔡;就顏色而言,有三色、五色、紅綠三色。其技法特點是線平面單壹,線條強烈,筆觸簡潔生動,色彩對比強烈,形象概括誇張,民間風格濃厚,裝飾性強。新彩:原名外采,出現於清末,是從國外傳入的壹種陶瓷裝飾方法。先用五彩顏料在白瓷表面畫出各種圖畫或圖案,然後在彩爐中烘烤。這種瓷器叫新彩瓷。新彩瓷是清末民初逐漸發展起來的新品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幾次改進,新的色彩裝飾技法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並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成為壹種廣泛應用的裝飾形式。目前景德鎮流行的新色中,既有具有中國寫意風格的平筆新色,也有鮮艷明亮的毛筆花和噴彩、規整美觀的平印和絲印貼花。經過壹系列的改革和創新,裝飾風格形成了景德鎮陶瓷藝術的地方特色。新的顏色包括貼花,繪畫,刷花,噴花,印刷,薄膜轉移,黃金繪畫和顏色添加,彩色印刷,黃金顏色的腐蝕和各種顏色的電子光澤。其特點是色彩豐富,裝飾多樣,坯形美觀,圖案生動,樣式新穎。彩釉:由含有有色金屬元素的原料制成的美麗的彩色釉料。在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壹定的溫度和氣氛下燒制,就會呈現出不同顏色的釉,成為彩色釉。有三種分類方式:壹是按燒制溫度分為高溫琉璃(約1300℃)、中溫琉璃(約1200℃)和低溫琉璃(約1000℃)。若以1250℃為界,則可分為高低。二、根據燒成火焰的性質,可分為氧化焰色釉和還原焰色釉兩種。三、按燒制後的外觀特征,可分為單色釉、多色釉(花釉)、裂紋釉、亞光釉、結晶釉等。琉璃與普通琉璃的區別在於琉璃特殊的燒制工藝和配方。彩釉的釉料必須經過1250℃以上的高溫煆燒,才能顯示其獨特的魅力,如亮油、彩霞、瀑布等。琉璃色彩斑斕,變化多端。青色,如:豆綠、影綠、粉綠、龍泉天青等。紅色和紫色,如:祭祀紅、郎窯紅、軍紅、玫瑰紫、美人醉、釉紅、火紅等。黃色,如鈦黃、象牙黃、魚黃、粉黃等。綠色,如:綠色、孔雀綠、金星綠、哥哥綠等。黑色,如:黑金、鐵銹、啞光黑。其他還有結晶釉、瑤邊花釉、茶粉、鈦花釉、裂紋釉、唐三彩、龍泉釉、蠟釉、金沙釉、變色釉、“開泰三種”、嵇藍釉。此外,還有低溫色釉如:西洋紅、胭脂紅、娃娃面、粉紅、辣椒紅;鸚哥綠、蘋果綠、淺綠、魚子醬綠、瓜皮綠、爐綠、苦綠、水綠;黃色、黃色、淺黃色、魚子醬青銅色、黑底紫色等。綜合色彩:是壹種融合多種技法的新型裝飾形式。它根據作品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原料(釉上和釉下顏料)、不同的表現手法(雕塑、繪畫、彩釉)和不同的燒成工藝(高低溫)來達到整體的設計效果,使瓷器裝飾更加完美。綜合色彩作品可以充分發揮各種技法的特點和技術操作的長處,充分實現創作意圖。所以是壹種比較理想的裝修方式。其特點是靈活多彩,各種裝飾形式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爭奇鬥艷,豐富了陶瓷的藝術語言。現代陶藝:創作成為創作主體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和實現個體精神價值的媒介。讓陶瓷藝術這門古老的藝術成為現代人的精神居所。所以,與傳統陶藝不同,現代陶藝只是以粘土為物質載體,體現了壹種現代藝術精神。它提倡自由創作和個性,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著容器的形式。但不再是為了實用目的。並突破了原有的技術規範,揚棄了傳統陶瓷細膩、規整、對稱的古典審美趣味,向自由、想象、人文精神的方向發展。現代陶瓷藝術創造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藝術“瓶瓶罐罐”,甚至“瓶瓶罐罐”也以“瓶瓶罐罐就是藝術”的理念,自由表達陶藝家的生存體驗。因此,現代陶藝屬於個體藝術家面向內心的藝術創作。它從古代陶瓷母體中分離出來,形成壹個獨立的整體,具有純藝術的特點。瓷雕——瓷雕:是陶瓷的壹種裝飾。壹般來說,是指壹件獨立的立體陶瓷雕塑品,需要經過模具印刷、鑲嵌、手工雕刻、揉捏、堆砌、塑料成型、雕刻等工藝操作,並經高溫燒制而成。由於操作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圓雕、浮雕、堆雕、雕、嵌雕、雕等。景德鎮瓷雕的制作可以追溯到1000年“獅子”和“大象”的制作。當代景德鎮瓷雕技藝精湛,技法齊全,有園雕、捏雕、雕、浮雕等。產品多樣,有佛像、花卉、魚蟲、亭臺樓閣、動物玩具等。造型優美,形神兼備,變化多端,栩栩如生;裝飾豐富,包括高溫琉璃和釉下多色;強烈的藝術表現力,有的莊重渾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華麗耀眼。

  • 上一篇:長溪鄉村文化
  • 下一篇:革命英雄的事跡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