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漆雕是如何形成的?

漆雕是如何形成的?

漆雕是“燕京八絕”中唯壹沒有流傳到世界其他國家的工藝形式。它和“燕京八絕”的所有工藝壹樣,都是從精湛的宮廷工藝中傳承下來的。所謂漆雕,就是把漆塗在器皿的底胎上,然後進行雕刻的藝術。唐宋時期就出現了,距今已經1300多年了。漆雕的工藝非常復雜,每壹道工序都是由不同的工匠完成的。與燕京八絕中的其他技法相比,漆雕恐怕是準備過程最長、最復雜的了。

據史料記載,北京漆雕始於唐代,盛於宋元,盛於明清。據我國僅存的歷史漆書《髯飾錄》記載,明代著名畫家黃、楊明佐註釋的《髯飾錄》記載,唐代已有“挑紅”之作,刀法快捷方便,簡單寫意。當時以“條紅”為主要品種。此外,還有黑色、黃色、綠色等。,都屬於漆雕範疇,只是色彩和表現手法不同。

宋元時期的漆雕技術在唐代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刀藏鋒,打磨圓滑的風格。宋代雕漆存世不多,不易見。元代有兩位著名的畫家,張成和楊卯。他們的作品是元代漆雕風格的代表,對後世的漆雕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宋元時期雕漆壹般為錫胎和金銀胎,主要品種為盒。刀法巧妙,刀身光滑,花紋多為“死花”(即無織錦紋的花),富有裝飾趣味,給人以豐富樸素的印象。

明代漆雕技術發展迅速,逐漸成熟,以明代永樂、宣德為最盛。當時,著名的畫家代代相傳,如張成的兒子張德剛,楊卯的後裔楊林,都成為熟練的工匠。明朝統治者為了取樂,在明朝永樂年間在北京設立了果園廠,是當時朝廷制造雕漆工藝品的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制作的手工藝品被朝廷大量使用,工藝在繼承宋元風格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當時的雕漆產品還多為紅色,或朱砂含紫,穩重從容。

明代建立的果園廠集中了全國各地的漆雕藝術家,為北京漆雕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此,北京漆雕作為壹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漆器興盛起來。據考證,除了當時果園廠的官方漆雕生產外,民間的漆雕生產業也有所發展,其中壹部分已作為壹般商品在民間銷售和流通。

清代漆雕工藝品多為乾隆、嘉慶年間制作。乾隆時期,由於皇帝本人喜愛雕漆制品,大力提倡生產,宮廷使用的雕漆種類繁多,使得雕漆生產在乾隆時期空前繁榮。當時的雕漆制品多種多樣,以木胎、錫胎為主,也有有用的,造型精美,變化豐富,色彩增多,也有結合玉石鑲嵌的制品。在圖案方面,除了花鳥人物,還有各種吉祥圖案。在構圖上,是密集的,多層的,對很多都是好的。與明代不同,它不講究打磨,但具有嚴謹、精致、華麗的特點。

然而,曾經繁榮壹時的北京漆雕在乾隆之後逐漸衰落,到光緒二十二年(1896),已經沒有正式的作坊,技藝幾乎失傳。後來由於清代需要修復漆雕工藝,北京民間漆雕又興起了。當時有小、等畫家,受清代損壞的漆品需要修復的啟發,共同創辦了漆雕作坊。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下半年,在北京尖子巷開業,取名“雞骨齋雕刻商會”。“繼古齋”意為延續中斷的古代漆雕事業。他們自己研究、制作、仿制清代雕漆,並招收學徒。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繼承並改進了清代雕漆的風格,技藝超過乾隆時期,具有明顯的北京地方色彩。刀法棱角分明,題材有花鳥龍蟲、山水人物、吉祥圖案。小、肖樂安、等人制作的《神仙生日快樂》大銀幕,於1914年在三藩市舉辦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壹等獎,受到國際友人的好評。從此,北京雕漆名揚海內外,再次出現了繁榮的局面。

民國時期,北京雕漆開始大發展。1920至1934之間,有數十家漆雕作坊,大多位於崇文門、前門、朝陽門壹帶。有500多名員工。產品以造型大方、胎形規整、漆色鮮艷、雕刻精細、織錦圖案多樣而著稱。當時的代表大作坊還在“追古齋”。

由於“濟古齋”生意興隆,其他壹些品牌也相繼發展起來,如“德成漆雕局”、“中和漆雕局”,壹次從事漆雕的作坊多達五六十家。德城漆雕局專業制作仿品,豐富了漆雕工藝。

  • 上一篇:越劇團簡介
  • 下一篇: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標誌設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