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青海經濟發展的情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青海經濟發展的情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壹、發展的新進展和主要成就

西部大開發戰略於2000年初啟動,但事實上,在九五期間的1998年,中國就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應對以普遍供過於求為特征的通縮趨勢,政府專註於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刺激經濟增長。根據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戰略設想,“十五”前期,西部地區的投資重點仍是改善基礎設施,以農村電力、水利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為核心。在城市中,交通樞紐、周邊高等級公路、通訊設施的建設是核心。現在西部的基礎設施條件明顯發生了變化。

目前,“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光纜通信等信息化建設,以及水資源大開發、鐵路、機場、高等級公路建設和壹系列環保工程進入大規模投資高潮,政策成效開始顯現,投資逐年增加,分別比東部和中部地區高6和3個百分點。

城市化發展的“集聚效應”明顯加快。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西部地區普遍出現了以城市新區建設和城市轉型中心外遷為特征的城市規模擴張。城市化發展趨勢具有明顯的資源集中特征,不僅基礎設施投資向城市集中,新興產業也向城市集中。

西部產業結構處於轉型變革階段,優勢產業不斷壯大,各省區各具特色。從目前的實際發展趨勢來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壹是資源優勢獨特、外部競爭少、市場前景廣闊、市場需求持續的行業。如各具特色的綠色畜牧業和農產品、稀有礦產和天然氣水電、特殊自然地貌和民族風情旅遊等。這些資源的規模在景區外沒有競爭力。第二,具有區域性壟斷市場資源的行業,由於地域廣闊,為壹些符合特定市場需求的行業提供了存在和發展的空間。如西部的鋼鐵、水泥、建材等行業,由於距離遠,外部競爭者很難在某壹地區參與競爭。同時,區域內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大規模需求,為這種本地生產、本地銷售提供了長期發展基礎和本地區域壟斷優勢。這些都將成為西部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第二,發展中的問題

1.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

首先是自然稟賦與歷史發展階段投資的不平衡。在自然稟賦的不平衡中,西南各省的區域水資源極其豐富,而土地資源卻很少被利用。西北省區部分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第二,制度資源配置不均衡。比如西部廣大農村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城市經濟和產業發展相脫離,城鄉差距很大。第三,歷史投資發展的基礎不平衡。比如內蒙古的鋼鐵、煉鋁、軍工,陜西的棉紡,甘肅的石化、軍工、有色金屬、棉毛紡,都是壹五、二五期間發展起來的。陜西、四川、貴州等省份在“三線建設”時期投資電子、航空、汽車制造、家電。青海、寧夏、雲南、廣西等地當時幾乎沒有戰略投資。雖然這些行業的生產能力在過去幾年中已經擴大和改造了許多次,但根本的技術和工藝並沒有偏離80年代的國際水平。按照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企業的經濟壽命已經結束。因此,面對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仍然存在更多的技術改造和產品更新的投資問題以及可持續發展問題。

2.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利用的基礎工作。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而西部地區地域遼闊,人口分散,民族眾多,教育機會不平等。成人文盲率高,成人文盲率與人均GDP水平負相關。特別是在廣大的貧困山區,人們的科技知識和文化素質太低,這是貧困地區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近年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原因是地方、縣、鄉財政分竈。在機構改革中,由於沒有財政轉移支付,基礎教育中很多中小學減少,很多偏遠居民的子女無法得到完整的義務教育,這將是西部農村未來發展的主要障礙。同時,在西部很多老工業基地,由於效益和條件較差,各級政府部門對落實人才這壹實質性問題重視不夠,現有人才都留不住,更談不上從外部吸引高素質人才。因此,行業的技術改造和創新還存在很多問題。

3.以人為本的社會的全面發展。

社會發展是指基本消除貧困、充分就業、更好的醫療保健、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健康的精神生活和更好的工作環境。壹切經濟發展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然而,西部地區的發展與貧困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農村貧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的西部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與此同時,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育、醫療、就業、生態環境、人均生活條件和飲水問題的生活條件更加困難。

三、未來發展中需要解決和研究的問題

西部大開發事關國家根本利益和長遠發展戰略目標,是實現全國各族人民進步、發展、繁榮的需要。因此,發展應與國家的總體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在發展中,既要分階段進行,又要註意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和未來的戰略問題。

1 .各省、自治區要認真研究自己的特點,發揮優勢,減少劣勢。

西部自然資源優勢不平衡。只有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才能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西部地區現在處於工業化初級階段,工業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個百分點。工業產值只占全國的1/10。西部大部分主要產業都是圍繞自然資源優勢逐步發展起來的。這種資源導向型產業在產業初期是合理的,可以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但是,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推進,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正在興起的現代經濟時代,自然資源和壹般勞動力資源相對下降,其局限性越來越明顯。獲得的技術、管理、信息、專利、品牌、網絡環境等資源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西部地區應培育和創造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的競爭優勢,改變過去高度依賴當地資源的狀況,逐步從資源導向型戰略向市場導向型戰略轉變,註重人才培養和引進。在企業投資方面,加強技術開發,強化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

2.加快西部人才戰略的研究和開發。

在西部地區,勞動力素質低、科技創新能力低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瓶頸。在西部大開發中,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和規劃教育培訓的發展和人力資源的開發,把潛在的優勢轉化為巨大的現實優勢。從世界經濟發展的先例來看,世界發展史上有三個落後國家趕超先進國家的成功例子。比如美國趕上英國,日本趕上美國,韓國趕上西歐國家。這些國家的發展不僅是人均GDP的快速增長,更是人力資源的加速積累。因此,西部大開發必須確立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壹資源,把人才培養目標從滿足傳統工業化需要轉變為滿足新型工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我們應該將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從學術標準轉變為能力標準,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在人才戰略實施中,中西部地區各級政府要加快多層次培養,建立促進優秀人才到西部基層和艱苦地方工作的政策機制。要尊重知識,鼓勵創新,實行公平競爭,完善激勵制度,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

3.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

貧窮是許多社會問題的重要根源,缺乏就業機會或就業不足是貧窮的主要根源。只有加快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西部地區,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仍然存在脫貧問題。但是,過去“壹五”、“二五”、“三線”時期建設的企業和城鎮居民的貧困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因此,政府應盡快改善欠發達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欠發達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國家應采取財政轉移支付手段,加強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和環境保護建設。積極實施以工代賑政策,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就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自身發展能力。政府應改善落後地區的軟硬投資環境,為落後地區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創造有利條件,緩解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縮小居民生活和福利的差距,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4.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西部開發是政府的政策行為,開發手段應遵循市場化原則。要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幹問題的決定》,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主要職責是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政府的任務應該是做好改革發展中的體制環境,建立良好的法律基礎,投資於基本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保護弱勢階層,保護自然環境。制定西部地區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和優惠政策,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培育市場投資者,建立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規範和維護市場秩序,樹立和培育地方政府、企業和公民的信用意識。建立和維護當地形象和知名度,吸引資金和人才。

  • 上一篇:3篇銷售學習總結
  • 下一篇:衛生間尺寸規格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