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運營的壹般原則。
綱要:產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和采用的三種職能形式。產業資本循環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資金周轉。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技術進步與固定資本折舊。資金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制約資本流動速度的因素。資金周轉速度對商品生產和價值增殖的影響。
綱要:產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和采用的三種職能形式。產業資本循環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資金周轉。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技術進步與固定資本折舊。資金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影響資金周轉速度的因素。資本周轉速度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2、06大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保障體系
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性。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綱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
2007年新大綱解讀:2006年與2007年政治大綱哲學內容比較
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06大綱:
接觸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聯系人和系統。發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發展的本質。唯物辯證法過程理論的內容和意義。法律及其客觀性。現象與本質。必然性和偶然性。因果。可能性和現實性。
07大綱:
接觸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聯系人和系統。發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發展的本質。發展的過程。法律及其客觀性。現象與本質。必然性和偶然性。因果。可能性和現實性。
對立統壹規律
06大綱:
對立統壹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本質和核心。矛盾同壹性和鬥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矛盾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矛盾及其現代意義。
07大綱:
對立統壹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本質和核心。矛盾同壹性和鬥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矛盾的同壹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矛盾及其現代意義。
堅持唯物辯證法,防止形而上學。科學發展觀與唯物辯證法。
認知的發生和本質
06大綱:
認識的現實基礎。認知的本質。主體在認知中的作用。認識中的反思與信息、選擇和重建的關系。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和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觀及其現代意義。
07大綱:
認識的現實基礎。認知的本質和結構。主體在認知中的作用。認識中的反思與信息、選擇和重建的關系。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和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觀及其現代意義。
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和本質
06大綱: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在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作用。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社會的實用性。
07大綱: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在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作用。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社會的實用性。
大綱:社會的概念結構
社會的概念結構和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和社會功能。文化的本質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諧發展。
大綱:社會的文化結構
意識形態和文化結構。意識形態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和社會功能。文化的本質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協調發展。
-
2007年新大綱解讀:毛澤東思想概論2006年與2007年比較。
1,06大綱:武裝鬥爭與農村包圍城市
中國* * *生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大法寶。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中國武裝鬥爭的本質。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理論。建設人民軍隊的原則。
綱要:農村包圍城市與武裝奪取政權理論
中國* * *生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大法寶。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中國武裝鬥爭的本質。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建設人民軍隊的原則。
2、06版大綱
(六)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政策
4.執政條件下的黨建
加強執政黨建設提出“兩個務必”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壹切工作的生命線。人為什麽的問題是壹個根本問題,是壹個原則問題。
07版大綱
(五)探索社會主義壹些重大理論問題的成果。
4.執政條件下的黨建
加強執政黨建設提出“兩個務必”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壹切工作的生命線。
《毛澤東思想概論》中的新知識點
(五)探索社會主義壹些重大理論問題的成果。
5.探索社會主義若幹重大理論問題的意義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2006年與2007年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思想內容比較
1,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提綱: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背景、理論基礎和社會歷史條件。
07大綱: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背景、理論基礎和社會歷史條件。
2.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提綱: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它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水平,對當今時代特征和國際大局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的科學體系。鄧小平理論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堅持、發展和創新。
提綱: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理論,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
06大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
07大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4.三個代表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提綱:“三個代表”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壹脈相承的科學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中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提綱:“三個代表”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壹脈相承的科學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中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5.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綱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鄧小平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和意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市化進程。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和速度、結構、效益、質量的統壹。
綱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鄧小平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和速度、結構、效益、質量的統壹。
6.06綱要: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科教興國戰略的內涵。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實現科技跨越式發展。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培養、吸引和用好各類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實施這壹戰略的意義。
綱要: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強國戰略。
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科教興國戰略的內涵。加快科技創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實施這壹戰略的意義。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培養、吸引和用好各類人才。
7.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提綱: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也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緊迫性和長期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壹起來。
提綱: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也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緊迫性和長期性。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壹起來。尊重和保護人權。
8.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戰略地位。
綱要:社會主義文化,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地位。正確認識和處理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的關系。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
綱要:社會主義文化,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地位。正確認識和處理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的關系。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社會主義榮辱觀。
-
2006年與2007年當代世界經濟政治內容比較
冷戰後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和特點
06大綱:
世界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國際形勢總體和平,局部戰爭時有發生。主要熱點地區的和平努力。大國關系。冷戰後,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作用得到了加強,同時也遇到了挑戰。經濟文化因素對世界政治的影響。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新表現。
07大綱:
世界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國際形勢總體和平,局部戰爭時有發生。熱點地區的和平努力。大國關系。冷戰後,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作用得到了加強,同時也遇到了挑戰。經濟文化因素對世界政治的影響。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新表現。
2.第三世界的興起和發展
概述:第三世界的形成和發展。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
概述:第三世界的形成和發展及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
3.發展中國家的對外關系
綱要:發展中國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南北關系。南南合作。
綱要:和平、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南北關系。南南合作。
4.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探索
大綱: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體制的改革與探索。戰後蘇聯外交政策的變化。
大綱: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體制的改革與探索。戰後蘇聯的外交政策。
5.冷戰後獨聯體成員國和東歐國家概述。
概要:獨聯體成員國和東歐國家之間的經濟和政治轉型。獨聯體和東歐國家的外交政策。
概要:獨聯體成員國和東歐國家之間的經濟和政治轉型。獨聯體和東歐國家外交政策的發展與演變。
6.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與調整
提綱: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歷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調整和對外關系的新形勢。
概述:中國對外關系的發展歷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
7.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則與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及其新發展。
綱要: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標。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中國處理與所有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中國外交政策的立足點。鄧小平的國際戰略思想。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國際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綱要: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標。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中國處理與所有國家關系的基本原則。中國外交政策的立足點。鄧小平的國際戰略思想及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