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藝術教育的加強,藝術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目前,我國的器樂教育在師資隊伍建設和非器樂學生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傳統器樂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的器樂教學實踐仍然是“師徒制”教學。因此,現階段的器樂教師大多采用“體驗式教學”(即基於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和“回憶式教學”(即基於教師個人的學習經驗)。器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於中心地位,而學生總是跟著老師的指揮棒學習和練習器樂演奏技法,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傳統器樂教學的特點,即重技術輕理論。
音樂教育的理念恰恰相反。它從哲學的角度,特別是從藝術教育的角度,研究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根本原則和指導原則。本研究主要探討音樂教育的價值、功能、任務和教育目的。誠然,音樂教育哲學是音樂教育實踐的理論基礎,從理論高度引領著實踐工作的發展。就音樂教育哲學而言,其學科價值對現階段中國器樂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其主要思想和主要內容對器樂教育都具有啟發意義,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對器樂教育實踐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麽,如何在器樂教學過程中借鑒大教育體系中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如何在器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貫穿和運用?
筆者認為,從音樂教育的理念、器樂教學的特點以及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特點出發,分析和研究現階段器樂教學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將有利於器樂教學的發展。原因在於:
1.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成果為器樂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闡釋了器樂教學的意義。
目前很多器樂學習者,尤其是器樂專業的學生,甚至老師都不清楚自己專業的學習目的,在選擇專業時猶豫不決。他們潛意識裏並不清楚器樂教育的目的是教授(或學習)器樂演奏技巧,還是灌輸壹種音樂審美觀念或標準。有些老師或學生從事音樂並在多次比賽中獲獎,或舉辦過多次個人演唱會,但對自己的器樂演奏或教學工作仍沒有準確定位,內心世界仍向往社會各界對器樂演奏或教學工作價值的肯定和尊重。很多老師對器樂教育缺乏清晰的認識,所以很多老師只能靠個人的預感來指引自己的工作方向,支撐自己的工作信念。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正是因為現階段器樂教育過程中缺乏音樂教育的哲學支撐。
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器樂教育的意義在於其深厚的人文價值和對豐富人類社會音樂文化的巨大貢獻。器樂工作者必須認識到,他們不是簡單的音樂演奏技師,而是創造這個時代精神文明成果的貢獻者。可見,器樂教育不是社會其他領域的附屬品,而是必需品。本研究為器樂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力地肯定了器樂教育的意義。
第二,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成果引導了器樂教學的發展方向。
目前,在很多器樂教學課堂上,器樂老師經常用自己的演奏向學生展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學生也把老師的演奏風格作為模仿的對象。學生模仿得越多,老師就越滿意。如果學生跟不上老師的要求,就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應該說這種教學方式在壹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演奏技能的提高。然而,學生音樂理解能力的發展卻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成果認為,語言是器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手段,教師應利用這壹手段向學生傳授器樂演奏技巧,啟發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從而幫助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因為同壹個器樂作品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器樂家沒有必要反復揣測作曲家幾十年甚至壹百年前的創作初衷,去復制與作品創作之初完全相同的演奏風格,也不應該基於壹個演奏大師去模仿。此舉的結果是,同樣的器樂作品,會發出機器壹樣的聲音,使器樂作品失去時代性。
顯然,器樂老師的工作不是反復向學生演示某些段落,告訴他們如何理解音樂作品,而是“啟發”學生對音樂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同時,器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借助器樂演奏技巧,恰當地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綜上所述,在器樂教學過程中,在制定器樂教育專業發展政策的過程中,借鑒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對教育主管部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從長遠來看,為了全面提高器樂教學質量,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還需要借鑒音樂教育哲學的理論研究成果。
參考資料:
【1】管建華。21世紀音樂教育學科研究展望[J].交響樂,2001(1)。
[2]屈。用雷莫的音樂教育哲學解讀中小學音樂教育新課程標準[J]。江蘇社會科學,2008(1)。
[3]蔣玲玲。論音樂教育哲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戲劇之家,2012(7)。
[4]本尼特賴默.音樂教育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5]郭生建。音樂教育新概念[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
[6]余,謝家興。音樂教育與教學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鄒愛民,馬東風。音樂教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