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是壹項比賽滑冰速度的冰上運動。從事速滑運動有助於增進身心健康,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心肺功能,增強抗寒能力,培養頑強的意誌品質。根據國際滑冰聯盟的規則,速度滑冰項目分為短距離、中距離、長距離和全能,每個項目又分為男史。
滑冰在世界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生活在寒冷地區的人們冬天在冰凍的河流和湖泊中用滑冰作為交通工具。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漸發展成為壹種滑冰遊戲,直到現代速滑。從滑冰工具的改進可以看出滑冰的發展。從10世紀開始,出現了用骨溜冰鞋滑冰。大約到1250年,釘在木板上的鐵溜冰鞋在荷蘭流行起來,綁在鞋上,在冰上滑行。17世紀,鐵溜冰鞋得到改進,有人發明了管狀鐵溜冰鞋,使速滑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國際速滑比賽於19年底開始。1889年,1國際速滑比賽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參賽國家為荷蘭、挪威等13國家,約定每年舉辦壹次世界大賽。1892年,國際滑冰聯合會正式成立。負責組織包括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在內的比賽,規定每年舉辦1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1893年,舉辦1世界男子速滑錦標賽;1936年,1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舉行。1924年冬奧會為1時間舉辦,僅設置男子速滑項目;1960增加了女子速滑項目。國際速度滑冰的發展促進了速度滑冰成績的不斷提高。20世紀50年代以前,挪威和芬蘭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被稱為“北歐學派”。20世紀50年代,蘇聯速滑運動興起,蘇聯在第7、8、9屆冬奧會上獲得的金牌數最多,占據絕對優勢。在20世紀60年代,來自挪威、瑞典和蘇聯的運動員為他們的實力而競爭。中國運動員王金玉和羅誌煥曾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紀錄,羅誌煥在世錦賽上獲得1枚金牌。20世紀70年代初,荷蘭的壹個。申克多年來壹直保持著世界紀錄。20世紀80年代,13冬奧會標誌著現代速度滑冰的高水平。男女9個項目,63人* * *打破106奧運會紀錄,1世界紀錄。歐美競爭激烈。當年挪威和蘇聯在威震天冰場的成績下滑,而美國的E·海登獨得五枚金牌,成為壹時英雄。
滑冰運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宋代就出現了由滑雪發展而來的“冰戲”。元朝以後,“溜冰”更加普及,規模更大。明代就有“冰床冰磨”的記載,清朝乾隆年間就有“技勇滑營”,有壹套管理制度和訓練方法。這個管理機構被稱為“冰之所”。據清文獻總考,速滑“每年十月,各族選二百人為善滑者,內務府備有溜冰鞋、服飾等物品。冬天至日後,皇帝去瀛臺等地看滑冰。”
19年底,歐洲滑冰傳入中國,速度滑冰逐漸成為北方人民喜愛的冬季運動。1935年,北京舉辦了1場滑冰比賽。1943年2月,在延安舉行的冰上運動會包括男女100m速滑和各種表演。
建國後,青少年參加速滑的人數逐年增加,尤其是哈爾濱、長春、齊齊哈爾、吉林等城市。1953年2月,1全國冰上運動會在哈爾濱舉行,6個單位參加速度滑冰比賽,創下了我國1速度滑冰紀錄。65438-0955,第二屆全國冰上運動會在哈爾濱舉行,72人打破全國紀錄。1959年,舉辦了1全國冬季運動會。同年,中國速度滑冰運動員王金玉在蘇聯阿拉木圖舉行的六國國際邀請賽中獲得男子全能冠軍,並在5000米比賽中擊敗世界紀錄保持者希爾科夫。同年,在第53屆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上,楊以42”4(1並列)的成績獲得500米第二名。1961年,在世界女子速滑錦標賽上,劉獲得全能第四名;在男子錦標賽中,王金玉獲得全能第八名,同年在9國國際邀請賽中獲得全能冠軍。1962年,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錦標賽中,王金玉和羅誌煥分別獲得全能第5名和第6名;王金玉還獲得了1500米比賽的第三名;劉再次獲得全能第四名。在1963世界男女錦標賽中,王金玉和羅誌煥雙雙打破世界男子全能紀錄,羅誌煥以2'09"2的成績獲得1500m比賽金牌,刷新了冠軍紀錄。女運動員王淑媛獲得1000米第二名,全能第六名。65438-0975在挪威舉行的世錦賽上,趙偉昌以40”93的成績獲得500米第二名。1976期間,第三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速度滑冰比賽中,少年組成績大幅提升。1979年,32人60次打破第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速滑比賽男女14項全國紀錄。1980年,中國速滑隊參加了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的13冬奧會。
[編輯本段]技術和培訓
速度滑冰的合理技術是運動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規定距離所采用的協調省力的全身動作。滑行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是鑒定滑行技術合理性的主要標誌。它要求運動員在滑冰時身體前傾,腿深深彎曲,身體呈流線型。他們的腳交替循環三個階段:單腳支撐慣性滑行,單腳支撐推冰,雙腳支撐推冰。每個動作結構嚴謹,協調自如,節奏自然流暢。運動員要有較高的平衡能力和較強的腿部力量,才能做出合理的技術動作。
直線滑道
直滑姿勢是速度滑冰的基本技術。合理的滑行姿勢應該是:上身放松前傾,自然質量與冰面平行或略高於手臂,雙腿深彎,膝關節呈90° ~ 110°角,踝關節呈50° ~ 70°角,手臂放松後放,頭微擡。滑行姿勢要根據個人體質、滑行距離、溜冰場條件、天氣情況等特點。直滑的關鍵是掌握適當的推冰時機。冰刀切入冰面是為了獲得穩固的支點,同時要開始推冰,最大的力要在腿交出重量的瞬間完成。為了利用重物推冰,傾倒時重物要牢牢壓在支撐腿上,不能過早交出重物。在收腿動作中,應利用踢冰後的彈力,立即放松後腿,並主動移近支撐雙腿。不應有停頓或退縮。切割時要註意膝關節的領先位置,與前進方向壹致。快速向前拉,觸冰後輕點移動。
曲線滑行
基本姿勢和直滑差不多,但是由於向心力的原因,轉彎和直滑的動作差別很大。當妳以曲線滑行時,妳的身體總是向左傾斜,妳用左腳的外緣和右腳的內緣推冰。彎道滑行中慣性滑行階段很短,特別是右腳,短距離滑行幾乎沒有慣性滑行階段。主要動作要求是進入彎道時右腳最後1步要進入直道和彎道的交界處,深度視天氣、冰、風向、項目而定。左腿靠近右腳,指向切線方向。當接觸到冰時,腳趾開始逐漸進食。用外緣緊緊咬住冰面,左肩與新切線同向。不要扭腰扭臀。踢冰後放松收腿動作,向支撐腿方向主動拉,以膝關節為主導,形成前弓角。在回收浮腿的過程中,推動身體向左下落,邊回收邊推腿。踢冰方向,腳要有“側推”的感覺,上身縱軸與浮腳觸冰方向壹致。
啟動技術
主要有兩種:壹種是前前腳冰起動法,壹種是側起動法。優秀運動員常用1法。其主要動作是從靜止狀態,運用合理的技術,迅速轉變為快速滑行的技術動作。起跑技術對提高中短距離項目的成績尤為重要。前腳冰起的技術要領是前腳腳尖為支點,後腳覆冰。兩把刀之間的距離略寬於肩部,面向前方。下蹲姿勢比其他出發姿勢略高,重心在兩腳之間或略靠前。起跑時,大腿高高擡起,身體前傾。冰刀碰到冰面的時候,把冰面割緊,前幾步不要滑。
擺臂動作
主要用於中短距離滑冰,可以協調和增加推冰的力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長距離滑行中使用單臂擺動,擺臂受力較小,擺動方向要與滑行方向壹致。無論短中距離使用雙擺臂還是單擺臂,都要發力,特別要註意側擺和前擺的速度和力度。
[編輯此段]速滑訓練
速度滑冰的技術水平是隨著訓練的不斷提高而提高的。起初,人們參加速度滑冰,只在冬天在冰上練習。後來有人在無冰期增加體能訓練內容,促進了速滑成績的提高。到了20世紀50年代,世界著名運動員開始進行比較完整的年度訓練計劃。近20年來,隨著速度滑冰訓練理論的不斷完善,以及通過吸收其他項目的訓練經驗和改進訓練器材,運動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速滑是在低溫環境下進行的具有特定速度的周期性運動,所以速滑訓練要把綜合體能訓練與專項體能訓練、有氧代謝與無氧代謝訓練、心肺系統與肌肉系統訓練、動靜態力量訓練緊密結合起來,實施綜合訓練。培養高水平的速滑運動員,要從小進行多年的系統訓練。根據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壹般情況下,壹個訓練周期在3年左右,培養壹名優秀的速滑運動員需要3 ~ 4個周期。在全年和多年訓練中,要科學系統地制定全年和多年訓練計劃。訓練期應根據訓練的主要目的和參加的重大比賽任務,結合兒童或運動員的不同情況,科學劃分。訓練期根據年份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期:準備期,為參加比賽做好身體和心理上的準備;比賽期(比賽期),讓身心達到最佳競技狀態,參與比賽;過渡期(休息期),消除激烈比賽帶來的身心疲勞;也可以根據季節或陸地(無冰)訓練和冰上(無冰)訓練來分時段。無論如何劃分時期,都要從實際出發,遵循人的生理機能,根據訓練和比賽任務來確定,不能把階段絕對化。
速滑訓練有多種方法,如重復、變條件、綜合訓練、間歇訓練等。間歇訓練是利用某種手段,中間間隔壹定時間做壹項運動的訓練方法。綜合訓練規則使用不同的手段和各種練習進行訓練。利用這兩種方法,可以選擇以下訓練方法:各種跑步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在復雜地形上跑步也可以增強腿部力量;騎行練習——不僅有跑步的效果,還能提高運動員的專項素質;山地和沙地訓練——可以提高強度和難度,對提高腿部肌肉力量有很好的作用;各種高質量的屈膝行走——能對心肺系統和肌肉系統產生強烈刺激,是現在最常用的手段之壹;各種模仿跳躍練習——主要是提高特殊肌肉群的能力;輪滑練習可以提高速度滑冰技術,提高專項能力;滾動跑臺、模仿動作滑臺和滑板練習——對提高專項能力有明顯效果;各種負重練習是提高絕對力量、力量耐力和靜力的主要手段;全面發展的力量練習和橡皮筋練習——能協調和發展全身力量;各種柔韌性練習——對發展各種素質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對預防運動損傷有積極作用。
70年代初增加了“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80年代初增加了“短道速滑比賽”。由於男子全能和短距離比賽對運動員素質和機能的要求有很大不同,男子全能和短距離項目訓練和比賽的趨勢逐漸明顯:前者側重於耐力和速度耐力,後者側重於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女子全能比賽距離較短,功能要求與短距離相差不大,單項訓練特點不明顯。
[編輯本段]場館、設備和比賽
賽道
標準速滑賽道最大周長400米,最小周長333米。33米,內曲線半徑不得小於25米或大於26米,每條跑道寬5米,窄4米。短道速滑跑道周長111。12m,內彎半徑為8。25米,直線長度為128。07米。
連衣裙
速滑運動員穿尼龍緊身衣(衣服、褲子、帽子、襪子、手套連在壹起)。由於尼龍服裝保暖性能差,運動員在低溫氣候下需要穿貼身的棉、毛內衣。男運動員也需要穿三角褲或者保護。天氣極寒時,應在膝蓋、胸部等部位墊上防風紙或其他物品。做熱身活動時,溜冰鞋要套上隔熱好的鞋套,防止腳部凍傷。練習時穿上保暖的衣服,褲子兩邊縫上拉鏈,方便穿脫。
溜冰鞋,溜冰鞋
速滑刀狹長,由光滑度好、耐磨、硬度適宜的輕合金材料制成,冰刀用優質厚牛皮縫制,冰刀的刀身厚度要均勻,兩刃高度要壹致,刀身平直無凹凸不平。溜冰鞋和鞋子壹樣大,或者比鞋子大壹號。鞋子穿在腳上要舒服,貼近腳,不要太緊。刀尖比鞋尖長8 ~ 9厘米,鞋跟比鞋跟長5 ~ 6厘米。左腳的刀片與鞋的縱向中心線重合,右腳尖略偏左。
[編輯此段]競賽項目
世錦賽的項目有男子500、1500、5000、10000米;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世界短距離錦標賽男女比賽項目為500米、1000米,世界青年速滑錦標賽男子比賽項目為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冬奧會項目,男子500、1000、1500、5000、10000米;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在各類比賽中,除奧運會項目男子按照500、5000、1000、1500、10000米和女子按照1500、500、1000、3000米的程序進行外,在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允許進行其他比賽。
【編輯此段】競賽總規則(短道速滑比賽除外)
運動員必須逆時針跑。從內車道出發的運動員在滑行到變道區時應換到外車道,外車道運動員應換到內車道。在變道區爭道時,出內彎的運動員要主動讓道。起跑時,“各就各位”口令發出後,運動員要在起跑線和預備線之間站好;發出“準備”口令後,立即做好出發姿勢,發炮前不要動,保持靜止,發炮後立即出發。在彎道滑冰中,冰鞋是不允許切入雪線的。兩名或兩名以上運動員在同壹跑道上跑步時,後壹名運動員必須與前壹名運動員保持5米的距離,在不影響前壹名運動員正常跑步的情況下可以超車。運動員的溜冰鞋在到達終點線之前會碰到終點線。運動員因非自身原因影響正常跑步或摔倒時,經裁判允許可以休息30分鐘,但因冰場不幹凈或冰刀破損不能再次參加比賽。
全能冠軍應該是獲得過3次以上單項冠軍的運動員(1)。如果沒有人達到這壹要求,全能冠軍將是四項成績最好(得分最少)的壹項。在三個單項中獲得1,但在1項中被取消比賽資格或因個人原因未能完成第四項的運動員,不能授予全能冠軍,也不能計入全能排名。全能成績規定如下:500米成績秒為該項成績;1000m的1/2數字是本項得分;1500m的1/3數字是本項得分;3000m的1/6這個數字就是這個項目的分數;5000米成績的數字1/10為該項得分;10000m的1/20這個數字就是該項目的得分,總分只計算到小數點後三位。如果幾名選手的總成績略有差異,應考慮小數點後四位。
[編輯此段]重大國際比賽
大多數重大國際比賽都是由國際滑冰聯盟或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組織的。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1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於1893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1980 * *共舉辦74次,項目有500m、1500m、5000m、10000。世界女子速度滑冰錦標賽——1世界女子速度滑冰錦標賽於1936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1956之前的項目是500m,1500m,3000m,5000m,後改為500m,65438+。世界男女短距離速滑錦標賽——1世界男女短距離速滑錦標賽在瑞典埃斯基爾斯蒂舉行。1日的項目為500m和1000m,第二天與1日相同。世界青少年速度滑冰錦標賽-1世界青少年速度滑冰錦標賽於1974年在科蒂納特舉行。這些項目包括男子5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女子500米、1000米和150米。從1981年開始,參與者的要求年齡從20歲以下更改為18歲以下。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這種比賽在冰球場上劃出的橢圓形單軌上進行。與其他速滑比賽不同的是場地小,競爭激烈。要求運動員戴安全帽,冰場板墻要有安全措施。1976和1977國際滑冰聯盟分別在美國香檳和法國格勒諾布爾舉辦了兩次國際短道速滑錦標賽。比賽結束後,對比賽規則進行了修改。1978年4月,1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在英國正式舉行。短道速滑比賽分為個人項目(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和團體項目(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個人全能成績以最終排名得分之和評定(見評分表所示圖片)。歐洲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這個錦標賽從1891開始,規則和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錦標賽壹樣。歐洲女子速度滑冰錦標賽——1歐洲女子速度滑冰錦標賽於1970年在荷蘭海倫芬舉行,規則與世界女子速度滑冰錦標賽相同。冬奧會速滑比賽——1冬奧會於10月26日至2月4日在沙摩尼舉行。當時男子速滑比賽只有500米、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從1976的12屆開始,增加了1000m賽事。從1960開始,冬奧會速滑比賽增加了女子項目(500m、1000m、1500m、3000m)。
除了上述主要的世界比賽外,還有壹些傳統的國際比賽,如壹年壹度的“黃金滑冰”比賽和“北歐速度滑冰比賽”。
[編輯此段]中國的全國性比賽
全國冰上運動會-1960之前,本次綜合賽(速滑、花樣滑冰、冰球等。)大多被采用。速度滑冰成年男子團體項目包括500米、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成年女子項目包括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全國優秀運動員測試賽、壹級大師速滑賽——賽事與全國冰上運動會相同。以上項目和規則均按國際滑聯規定執行。
全國速度滑冰大賽——這是壹年壹度的全國性大型速度滑冰比賽,規則與世界滑冰大賽相同。
全國速度滑冰錦標賽——1966之前叫全國速度滑冰錦標賽,1979更名為現名。賽事分為成年男女全能組、青年男女全能組、短距離男女組。全國青少年速度滑冰比賽是18歲以下運動員參加的比賽。分為兩個年齡組:A組為18歲以下,項目有男子500m、1500m、3,000m、5000m,女生和成年女子相同;B組1.5歲以下,男女均為500m、1.000m、1.500m的項目。從1981起,增加青少年組(20歲以下),比賽名稱改為“全國青少年速度滑冰比賽”。
全國短距離速滑比賽-男女項目均為500m,65,438+0,000m,65,438+0,975 ~ 65,438+0,979。只是全國速度滑冰大賽的壹個項目,1980年從全國速度滑冰大賽中分離出來,單獨舉辦。
全運會速滑比賽——全運會的壹大賽事,每四年舉辦1次。分為男女全能項目和男女短距離項目。算上團體總分,是目前國內最重要的速度滑冰比賽,1979年已經舉辦了四屆。
短道速滑是冬季奧運會的壹個項目。比賽場地尺寸為30× 60m,跑道每圈長度為111.12m..
短道速滑19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加拿大。當時加拿大的壹些速度滑冰愛好者經常去室內冰球場練習,於是就有了室內速度滑冰比賽。20世紀初,這項比賽逐漸在歐美國家廣泛開展。1992被列為冬奧會。
65438+上世紀80年代,加拿大修建了室內溜冰場,壹些速滑運動員經常去室內溜冰場練習。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魁北克和溫尼伯出現了室內速度滑冰比賽。1905年,加拿大首次舉辦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之後逐漸在歐美國家廣泛開展。1969年,加拿大在國際滑冰聯盟第33屆代表大會上向代表們分發了短道速滑規則,1975年,國際滑冰聯盟成立了短道速滑技術委員會。1976年,國際短道速滑比賽首次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尚普斯舉行。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將於1981舉行。
1992被列為冬奧會,男子500米(1994),1000米(1992),5000米接力(1992),女子500米(65438)。
短道速滑於1981引入中國。1982年2月,首屆全國短道速滑訓練賽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行。從1983開始,被國家體委列為年度全國比賽和全國冬季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在1987的第六屆全國冬季運動會上,李超越女子3000米世界紀錄,給在艱苦條件下長期拼搏的冰和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65438-0988年在加拿大卡爾加裏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上,短道速滑被列為表演項目。李燕獲得了1000米的金牌,打破了1000米和1500米的世界紀錄。在1989世錦賽上,郭鴻儒獲得3000米第壹名,成為時隔26年後冰雪項目的首位世界冠軍。1995世錦賽,中國在團體項目女子3000米接力中獲得首枚金牌;在1996世錦賽上,李佳俊奪得1000米項目金牌,使中國在短道速滑項目上獲得第壹個男子世錦賽冠軍。
65438-0997在日本長野舉行的世錦賽上,楊洋獲得了中國第壹個全能世錦賽冠軍,2002年她獲得了六個全能世錦賽冠軍。2002年,在美國鹽湖城舉行的第19屆冬奧會上,楊洋獲得500米和1000米兩枚金牌,實現了中國在冬奧會上的“零”金牌突破。2006年都靈第20屆冬奧會上,王蒙獲得500米金牌。
截至目前,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短道速滑隊在冬奧會、世錦賽、世界杯綜合排名中有23名優秀運動員,20次打破世界紀錄,獲得103個世界冠軍,在歷屆冬奧會上獲得3枚金牌、9枚銀牌、4枚銅牌,為我國體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除了北京和長春、哈爾濱、沈陽、齊齊哈爾等多個東北城市,西南的昆明、西北的蘭州、華東的南京、杭州等地都建有標準的溜冰場。其中,自1998以來,北京、長春、哈爾濱、杭州先後承辦了國際滑冰聯合會世錦賽、世界杯等國際頂級賽事。我們相信短道速滑在中國會有更好的未來。[編輯此段]短道速滑的起源
速度滑冰成為國際運動後不久,短道速度滑冰開始在歐洲出現。1889年舉辦了第壹屆世界長道速滑錦標賽。三年後,1982國際滑冰聯盟(ISU)成立。
但直到20世紀初,短道速滑才在北美舉行。1906年美國和加拿大聯合舉辦國際短道速滑比賽,1921年舉辦壹年壹度的國際短道速滑錦標賽。
1920-1940期間,短道速滑在北美迅速普及。1932冬奧會主辦方甚至將長道速滑改成了類似短道速滑的形式,其精彩程度大大增加。
前兩屆短道速滑世錦賽分別在1976和1977舉行,但都沒有得到國際滑聯的官方認可。國際滑聯正式主辦的短道速滑錦標賽始於1978,但第壹屆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錦賽直到1981才在法國默頓舉行。
早在1932年,普萊西德湖冬奧會就出現了類似於現在的短道速滑的短道滑冰比賽。當時壹些短道速滑運動員對短道比賽不滿,拒絕參加這種形式的比賽。著名的五屆冬奧會金牌得主克勞斯·桑德伯格事先沒有配合。
1988年卡爾加裏冬奧會短道速滑表演有10場。直到1992年艾伯特維爾冬奧會,才正式確立為比賽項目。這壹亮相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短道速滑成為奧運會項目之前,滑冰運動員經常在短道和長道上比賽。短道溜冰場可全年鋪設,隨時為運動員提供訓練和比賽場地。許多長道滑冰運動員利用短道溜冰場練習和提高技術,他們中的壹些人甚至參加短道速滑比賽。
隨著室內長跑道設施的出現,這種混合兩條跑道的訓練方式逐漸被淘汰。此外,由於短道速滑已經成為冬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運動員要想在這個項目上取得成功,就必須專註於短道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