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
癌癥表現為臟腑異常腫塊(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白細胞系列的異常增生)。腫塊的發生,多是由於氣滯、痰凝、濕滯、血瘀、毒結相互交織,日積月累,成為有形的腫塊。癌癥患者體質虛寒,癌癥病變消耗氣血津液,中晚期患者常出現氣血兩虛、陰陽兩虛等病機變化。
九種癌癥中醫病機概述
主要發病機制如下:
1.氣滯:情緒不適、飲食失調、感外邪、痰濁、血瘀等原因均可導致氣滯。由於氣滯、氣血運行紊亂,使患病的臟器或部位出現脹滿、疼痛。
2.痰凝:由於外感或內傷等原因,肺失津液,脾失運化津液,腎失溫蒸餾水,均可導致內生痰。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病變部位不同。在本章中,咳嗽、咳痰、痰核和腫塊是其特征。
3.濕滯:由於外感或內傷等各種原因,肺、脾、腎功能失調,水液代謝受損,使津液停止聚集,患水濕。根據病變部位不同,有多種臨床表現。本章以水濕困於中焦引起的脾胃變化,如食欲不振、納差、腹脹、腹瀉等為其特點。
4.血瘀:多種原因,如情誌不適、飲食失調、感外邪、跌仆傷、久病等,均可導致血瘀。因為血液循環不暢,甚至靜脈不暢,堵塞了就疼,引起疼痛,或者抑制發燒,日積月累。在這壹章中,產品塊是其突出的特點。
5.毒邪聚集:由於外感熱邪,或內生痰凝、濕滯、血瘀等病理產物,窒氣活動,郁積日久而化為熱,或內外合邪,熱邪過度而成毒。熱邪過盛,故致發熱,迫血沖任出血,痰凝濕滯血瘀,故可結硬塊。
6.氣虛:主要是飲食失調,水谷不精,氣源不足;或因大病、年老、體弱、勞累,臟腑功能減弱,氣血不足。由於正氣不足,不能正常發揮行氣、固攝、溫守的作用,而表現為乏力、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冒等癥狀。
7.血虛:常因失血過多,脾胃虛弱,營養不良,久病不愈,血液化生所致。因營血不足,臟腑經絡得不到滋養,癥見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黃,唇甲不光彩。
8.陰虛:燥熱傷陰,或久病傷腎袁茵。由於陰精不足,失去了滋養臟腑經絡骨骼的功能,所以出現口幹唇燥、皮膚幹燥等癥狀,而陰虛則導致陽亢,所以出現五心煩熱、盜汗等癥狀。
9.陽虛:多為氣虛進壹步發展,氣陽失和所致。由於陽氣不足,失於溫熱,表現為神疲乏力、臥不起、氣虛懶動、形寒肢冷等虛寒癥狀。
五種抗癌中藥介紹
1.清熱解毒
熱證主要針對惡性腫瘤患者。這種中藥具有消炎、殺菌、抗癌、解熱、解毒和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如苦參(生物堿)具有抗癌活性;白花蛇舌草(含白花蛇舌草和三萜酸類)、半枝蓮(含黃酮類和生物堿類)都是直接殺死癌細胞;茜草(提取物)可預防小鼠白血病、腹水瘤、大腸癌的轉移;青黛(靛玉紅)抑制腫瘤組織;這類中藥包括黃芩、穿心蓮、金銀花、魚腥草、貫眾、金蕎麥、蒲公英、葡萄枝、山豆根、重樓、鳳尾草、楊梅根、龍葵子、青黛、牛黃、苦參、馬勃、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伸筋草!即白毛藤& amp;、蒼耳、黃耆、灰樹花、樹莓、紫草、粗榧、芙蓉、巴甲紮、杜鵑、冬淩草、白頭翁、茜草等。
2.活血化瘀
這類中藥的基本藥理作用有兩點:減弱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使癌細胞難以在血液中停留、聚集和種植(從而減少血液轉移)。
主要中藥有蜈蚣、蜂房、斑蝥、丹參、天龍、水蛭、八角蓮、大黃、石櫟、羊蹄、王不留行、鳳仙花、莪術、三棱、蘇葉、馬錢子、威靈仙、赤芍等。
3.扶正固表
扶正固本中藥:能增強或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這類中藥有:鱉甲、天冬、補骨脂、龜板、核桃枝、黃芪、人參、山藥、蟾蜍、冬蟲夏草、甘草、黨參、靈芝等。
4.化瘀解郁類
主要針對甲狀腺癌、乳腺癌、宮頸癌、肺癌。這類中藥包括:半夏、栝樓、天南星、山慈菇、牡蠣、穿山甲、昆布、海藻、貓爪草、香椿、長春花、喜樹、雷公藤。
杉木、杏仁、木鱉子。
5.利水滲濕類
主要作用(用於癌性胸腹水(可減輕水腫(減少癌細胞的轉移和擴散(或直接殺死癌細胞))。主要藥物有五倍子、豬苓、山葡萄根、石竹、澤瀉、“王戈、野鉑、石櫟、茯苓、車前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