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這個人好有氣質”“那個女生很漂亮,但是沒有氣質”。那麽,什麽是氣質?
“氣質”原本是壹個心理學概念,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時,更多的是在審美意義上使用。換句話說,審美意義上的氣質範疇更接近我們日常生活的範疇。與心理學把氣質看作“心理活動的動態刻板印象”有些不同。比如我們說壹個人氣質很好,就是說這個人很迷人,很有魅力。氣質是“魅力”,當然是美。魅力最初是在西方美學中與美區分開來的。從古羅馬的賀拉斯到康德都說,魅力和美是不壹樣的。他們可能會從形式的角度來看待人的五官和身體的結構比例。比如黃金分割的比例,讓人感覺很美很舒服。金星說是鬥雞眼,但是五官和身材的結構比例都不錯,表示美或者是美女。但在中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市民階層還是學院派,都普遍承認魅力就是美。沒人說這個人有魅力,但不漂亮。不要!所以氣質可以是我們審美意義上的,民間的審美評價。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既強調“加壹分太長,減壹分太短,粉畫太白,朱畫太紅”的壹般外在形式美,又強調楊貴妃“只要她壹回頭壹笑,就有百種符咒”的傳神美,通過外在的表現來傳達內在的神韻。
那麽,好的氣質是天生的嗎?壹個人的氣質是如何產生的?壹個大學新生,因為父母住在山裏,可能是偏遠的鄉村。因為環境地廣人稀,加上從小沒有受到足夠的文化環境的熏陶,他看起來很單純,很膽小。另外,穿迷彩服軍訓,軍訓被太陽曬得黑黑的,壹般遠沒有氣質的魅力。不過,畢竟它們很聰明,適應能力也很強。到了四年級,在城市和校園的熏陶下,他們的魅力開始顯現,很多人都有了過人的氣質。壹方面是城市生活,另壹方面是校園文化氛圍,老師,學長的潛移默化。可見後天環境對個人氣質有重要影響,氣質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比如通過讀書、藝術熏陶等方式改善個人的言談舉止,以提升自身的氣質。
日常生活中的“氣質”往往是指坐姿、走姿等舉手投足、談吐的優雅,讓人感覺很舒服。因為姿勢是心態的表現,能體現壹個人的涵養和氣質。關鍵在於內在的修養。美貌不是壹個人打動別人的唯壹條件,氣質也很重要。有些漂亮的女生往往看起來很平淡,讓人覺得缺少了點什麽,就是氣質。氣質是內在的,往往更重要。有些女生很漂亮,但如果妳仔細品味,會發現很多人不夠有氣質。如果妳張嘴說壹大堆臟話,那就更惡心了。壹個優秀的模特往往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它包括人的姿態、表情、舉止、儀態等等。作為模特,光有好的身材和五官是遠遠不夠的。有了好的氣質,才能襯托出美妙的時尚。所以模特要時刻關註自己的氣質,也就是內在的修養和外表,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會誇壹個看起來很普通,但是氣質很好的女生。她也很開心!
西方心理學中的氣質類型可以作為先天基礎的參考。古希臘人希波克拉底根據四種體液將人分為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郁質。西方心理學分類的氣質類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強調其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所以,當氣質這個詞的意思是品味和風格的時候,就說明有些人的本性是猥瑣的,但這並不是不可改變的。氣質有時意味著品味和風格。說這個人沒氣質,其實就是說這個人沒修養,包括天生猥瑣。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氣質主要是指通過後天的學習和染色而獲得的迷人的舉止和風度。北宋時,有壹位新儒家叫張載,他說:“為了從學習中獲益,我們正在尋求改變我們的性情。”(張子全書語錄)指的是原本的品質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來改變和提高。當然,這個研究只是壹個方面,或者說應該是廣義的。宋明理學分為天地之性和性情之性。天地之性是先天的,性情之性是後天的,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清代大學者顏淵說:“大家可以認為,堯舜之能事,與其精神,即性情,非性情,非性情也。”
在審美意義上,氣質是人的壹種感覺,難以表達,但也是線外表現精神。氣質應該是壹個人在身心素質的基礎上形成的獨特風格,包括風度、風格、氣勢、氣度等,體現在外在的舉止、眉宇、動作步伐、著裝等方面。氣質是通過風度表現出來的,風度也是氣質的壹種表現。人的氣質就像壹件作品的韻味和風格,優雅的氣質讓人看起來像壹件藝術品,廣義的氣質應該包括“品味”,說這個人有品味,有情趣。在表達方式和神態上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它是先天本能和後天培養相統壹的結果。氣質是“內涵”的外在表現。包括先天矩陣和後天熏陶。生活的經歷影響氣質的養成,氣質的形成是終身的。沈穩正直是氣質的表現,也是多年歷練的結果。眼睛裏的氣場,眉宇間閃耀的東西凸顯出來,都是氣質的壹種表現。
很多人的氣場是與生俱來的,而有些人是靠自我勤奮培養出來的。靈氣讓人感覺像光環,遙不可及,但想想還是能想出來的。前幾天去了上海植物園,看到了蘭園的盆景和對聯。突然,我覺得有壹個詞我很喜歡,那就是“回蘭芝心”。蕙蘭是壹種蘭花植物。什麽是物質?其實是壹種聰慧的氣質。什麽是“藍欣”?其實無非是壹種氣場,壹種通透善良美好的心靈和品質。我覺得壹個女人,尤其是中國的女孩子,如果真的能做到“有愛有關懷”,會很喜歡的。其實智力不是天生的。壹個比較單純,從小沒有邏輯思維的孩子,看起來並不是很世故,圓滑,博學,但是如果他喜歡文學,他就比較文學,這種東西久而久之就對妳起作用了。時間久了,這種東西就會沈澱在妳的身心裏,潛移默化的影響壹個人的修養和舉止。甚至包括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品德。所以壹個人要有所謂的先天氣場,人們看到他就會覺得他有吸引別人註意的東西。除了外貌,最重要的是學識,其次是興趣,最重要的是善良的天性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只要擁有這些東西,再醜的人也會留下難忘的好印象,也會有人願意靠近自己願意給他發揮機會的空間。
清代有個學者叫李漁,是著名的戲劇家,也是研究日常生活趣味的人。在聲量的《閑情物語》中,他的氣質被稱為“姿態”:“如今的女性,每壹個外貌和容貌都不盡如人意,卻能讓人孜孜不倦地思考,甚至那些為對方付出生命的人,姿態的壹言壹行都受人尊敬。”與其選擇姿勢,不如了解外貌和姿勢。狀態是天生的,不能強求。強大的國家不能用美麗來裝飾,只能增加它的醜陋。同樣的皺眉因而可愛,因東施而惡心,而且是天生的,造的不壹樣。相面、相面、相面、相面的方法都可以用語言來解釋,但如果是壹個人,妳可以用心去體會,但不能用嘴去說。嘴能說的也是事。不是尤物。嘿!能讓人知道,但能讓人難受。這是什麽?難道不是天地間的怪物,而是從古至今無法解釋的東西?”說明他所謂的“境界”,也就是氣質,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抓刀的人”是壹個眾所周知的成語。《世說新語·容止十四》載:“吳偉會匈奴使,貌窮,離國不遠,使崔玄寂代之,帝自立床。之後,間諜問:‘那王維呢?’匈奴使者回答說:‘魏王看起來很儒雅,但在床邊抓刀是英雄。’吳偉聽說了這件事,就來找這位特使。“不管是真是假,英雄都有英雄氣質。曹操有他的英雄氣質和王者氣質。中國還有句古話,有人“不像穿龍袍的王子”。龍袍只是壹個造型,它的內在魅力與它並不協調。
二、氣質的基本條件
首先要看到,氣質之美要建立在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我們現在有壹種病態的審美趣味,就是所謂的骨氣美,越瘦越美。我覺得女人的美需要適度豐滿,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太胖或太瘦都是病態。我們有些同學已經瘦到不能再瘦了,還覺得自己不夠瘦,需要減肥。把漂亮的曲線還原成直線,把堅挺飽滿的乳房還原成王耔小籠包,然後用餡料塞住做假貨,把標準漂亮的乳房變成了假貨。這是錯誤的品味和誤導時尚的結果。思維也是我們民族文化傳統。它無憂無慮,優雅而高超。是壹種病態的美,是壹種年輕女性的情調,延伸到對自然的文化評價。什麽是“綠肥”?有水有精神的姑娘,要擠青春活力的水。為什麽?瘦就瘦,太瘦就生病。現在時尚的瘦,可能是受t臺上的瘦模特影響。作為壹種藝術形式,瘦模特是可以的,但不能作為模特,不應該在生活中推廣。而且據說為了減肥,導致了很多精神厭食,並因此餓死。近年來,從英國到西班牙,全世界都禁止使用瘦模特,要求身高體重比例符合健康標準。所以要倡導健康的審美觀,人體的美必須建立在健康的身體上。
同時,氣質之美要以健康的心理為基礎,與善互補,要有壹顆誠實善良的心。善良、愛和同情是健康氣質的基礎。對於大學生來說,註重良好品質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壹個人可以長得不好看,甚至壹時看不到氣質之美,但善良、包容、熱情等優秀品質才是好氣質最好的基石。
其次,自信是氣質的基礎。自卑和敏感都不利於氣質的表現。而自信可以讓人看起來豁達,寬容,堅強。這其實是壹個心態好的問題,自信是基礎。其他的,比如樂觀,冷漠,隨和,對好的氣質也有影響。在復雜的世界裏浪漫,獨立,自信,寄生在強大的情婦身上,沒什麽。黛玉的氣質和很多人憂郁的眼神所傳達的氣質,作為具體情感的表達,也是壹個度的問題。
第三,氣質的特點
氣質可以與美麗的外表相得益彰,但氣質可以發光,不局限於外表。壹個半老的徐娘還能有魅力,這是氣質的表現。相反,漂亮的人不壹定有氣質。美麗的外表就像劃過夜空的流星,耀眼而閃耀,但時間短暫,而優雅的氣質就像陳年老酒,越久越醇。
首先,氣質主要包括性格和氣質。氣質與性格密切相關。氣質是人格的延伸,人格要讓人接受,可愛才有魅力。恰到好處的機智和幽默也是個性的壹種表現。優雅、飄逸是壹種氣質,剛毅、果斷、無畏的精神也是壹種值得欣賞的氣質。總的來說,雖然個性鮮明的人可能會有壹些缺點,但比沒有個性的人更有魅力。氣質中體現個性最重要的是講究“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但並不意味著個性就等於氣質,而是適度地體現自己獨特的個性,讓別人能夠接受和欣賞。這才能叫氣質好。有些人的性格就是喜歡表現自己。如果把這種性格和自己的職業結合起來,比如壹個演員在舞臺上表演的時候,她就是有氣質的。但有時候“過猶不及”,如果妳在生活中如此忸怩,就會讓人望而卻步。
其次,氣質具有社會性,這使它成為壹種文化符號。文化的創造是* * *,氣質可以看作是壹種藝術風格,是社會在個體母體的基礎上雕琢出來的。氣質是氣的品質,是壹種表現形式。現代人應該符合禮儀規範,標準和趨同。換句話說,它應該體現為壹種動態的交流,而不是靜態的。這種動態表現所體現的所謂氣質,必須要有最本質的東西來支撐,否則就會變成無源之水,流不了多遠。說到動態交流,就不能不提到社交場合。眾所周知,現代人生活中的各種社交場合都有自己儀式化的禮儀規範。我們離不開各種社交場合。出於人際交往的需要,必須遵守這些禮儀規範來滿足社交需要,強調的是儀式性和實用性的潛規則。氣質成了文明規範,帶著鐐銬跳舞。很難想象,壹個不守禮儀,不講究場合的人,還能叫氣質。相反,那些既能遵守各種場合的禮儀規範,又能體現個人魅力的人,往往被稱為氣質非凡。奧斯卡典禮紅毯上的明星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
儒家所提倡的獨立人格及其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恰恰是氣質的社會內涵。只有獨立不動,才能超凡脫俗,不隨波逐流。“三軍可奪帥位,匹夫不可奪誌”(《論語·子涵》),孔顏樂,不墮落,不懈怠,善於積累;德性是天生的,是超越世俗的。孔子稱贊顏回:“壹瓢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忍憂,回去不改享”(《論語·雍也》)。強調精神生活獨立於物質生活。在《孟子》中,這壹思想得到深化,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謂之君子”(《孟子·滕文公》)。這種獨立的人格體現了氣質的社會規定性。正是在此基礎上,主體從自然的生命本性中形成了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這種進取精神體現了主體無窮的創造力,即基於生理內部動機的心理動機,並在社會中執著地尋求實現,這是主體生命不斷進入新境界的基礎。“怒而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年將至”(《論語》),“學而不厭,教而不厭”(《論語》),“死而任重道遠”(《泰伯論語》),有了這種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社會規律和訴求就建立在主體天生的創造力之上。在適應性的自我意識的基礎上,我將永不滿足,我將每天尋求新的東西,以不斷超越物質和欲望的我,並與自然的方式相聯系。
第三,氣質體現自然的特點,反對矯揉造作。比如魏晉時期,崇尚自由、自由,這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坦率的。王羲之很灑脫,隨意,不修邊幅,壹般人很難接受,但是他的嶽父郗鑒喜歡他女婿的氣質。《世說新語·梁婭》載著郗鑒的得意門生到王家求婆媳,朱朗矜持,自命不凡,而東床的王羲之卻是“俯臥,若不聞”。自然的率真得到了公的回報:“這才剛剛好!”《世說任新雨旦》載王子猷夜遊大安路,他壹時興起,歡天喜地而歸。阮籍是壹個熱愛生活、追求自由的人,“外開內誠”。在舅舅和嫂子問不出問題的時候,他們和已經回家的嫂子告別了。“軍女有才,死而未婚”,所以阮籍“壹路哭,悲憤而歸。”這些都是在說阮籍不受禮法約束,追求自然通達的道家生活。當然,現在有些時尚不被認可了。
魏晉名士為了傳達自然人格的內在特征,常常將自己的人格與自然山水相比較。《世說新語·鑒賞》:“李媛莉,世人之眼,如勁松之驕。”“王公母,太尉,‘巖明壁立千裏’。”《世說新語·容止》:“有人在王戎說:‘紀延祖傑出如壹群雞中的野鶴’。”“人們看王右軍的時候:‘飄如浮雲,敏捷如龍’。”“有人嘆王公雄才大略,雲似春柳。”通過自然景物的風采,傳達人物的內在氣質,使對象的自然神韻和情趣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現。正是在人格與自然生命力的這種聯系中,人們認識到自然人格的豐富意蘊。
第四,氣質體現了壹種理想,具有超凡脫俗的特點。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往往能表現出不凡的氣質。大家可能都看過電影裏的江姐。面對酷刑,她冷靜而坦率。是什麽讓她如此震撼?這是壹個堅定的革命理想。氣質給人壹種精神享受。氣質只能看,與色情和實用無關。具體角色也有群體對角色的期待,這種角色期待也是人們長期以來對壹些崇高美好理想的認識和理解形成的。例如,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紅燭殘年,無私奉獻,誨人不倦,是壹個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保家衛國,果敢堅毅,是軍人的氣質。
第四,氣質的差異
雖然我們通常認為的好的氣質有很多特質,就像壹棵樹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壹樣,沒有兩個人的氣質是完全壹樣的。氣質也不壹樣。
首先是氣質具有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壹個人不能完全違背自己的性格特點去培養氣質,像學東學西,失去自己的本性。氣質首先是壹種個性和獨特性。氣質也是個人美麗和魅力的壹個方面。林黛玉有壹種敏感而憂郁的氣質。家庭經歷固然是壹個因素,但先天素質是壹個重要因素。
在先天人格差異的基礎上,氣質還包括性別差異、角色差異、民族差異、時代差異等等。就像男人和女人在瀟灑和美貌上有差異壹樣,男人和女人在氣質上也有差異。男人愛女人的美,女人愛男人的瀟灑,阿裏山的姑娘美如水,阿裏山的少年壯如山,主要講的是異性在美的形式上的差異。男女在氣質上也有性別差異,氣質的魅力在異性中特別有吸引力。壹般來說,男性的氣質更為堅毅、剛強、渾厚;女人是多麽溫柔體貼,多麽有耐心。男女的氣質魅力是相對的,互補的。細膩溫柔的女人容易被氣質豪放的男人愛;壹個冷靜、端莊、安靜的女人對壹個開朗、興奮的男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
還有職業、社會階層、社會階層等角色的差異。比如白領氣質,學生氣質。學生精神其實是壹種氣質。說某人有學生精神並不是壹個褒義詞。有時候是說學生幼稚、天真、純真、稚嫩,但也說明他們單純、不諳世事。天真有時候不能說是氣質,氣質往往是成熟的標誌。模特的氣質也是職場的需要。改革開放之初,看到模特走在舞臺上,很不習慣,覺得誇張,裝腔作勢。時間長了就習慣了,知道是為了增強表現力。就像器樂表演藝術家經常配合身體擺動甚至搖頭壹樣,也是為了加強所表達的感情。這是從儀式和表演的層面。在另壹個地方,模特不能在街上走秀。其他的,比如文人氣質,俠義氣質,人有壹個角色期待問題,是遵循社會規範培養出來的。
種族差異也是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造就的。氣質的培養是國民的。對我們黃種人來說。我們有我們的氣質,這種氣質建立在黃皮膚黑頭發的基礎上,符合我們種族的自然原則,不同於金發藍眼。這也是壹種引導。把頭發染成黃色是可以的,偶爾好奇也不是中國的天性。妳知道,我們的黃頭發是營養不良的表現。中西審美趣味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氣質相同,還有壹個民族差異的問題。所以在不同民族面前,對氣質的評價是不壹樣的。據說有個女模特說,如果在中國表演更酷,在日本表演會更甜。女模氣質的不同定位,有時會根據她面對的觀眾的審美要求進行調整,以使別人更好地接受她的表演。
氣質和年齡差異。就像魏晉喜歡美女的優雅外表,唐朝的人喜歡豐滿壹樣,他們的氣質也是如此。“君君、臣子、父子”等傳統“禮儀”在封建時代傷害了人們的靈魂,但並非所有的傳統都過時了。壹分為二地看待傳統,尊師重道是每個時代都需要的,是人性和人性的必然要求和體現。有些人把氣質等同於時尚。氣質的確帶有時代的烙印,但時尚不代表氣質。只有那些與自身特點相契合的時尚,才能為自己增添氣質。
另外,氣質上的地域差異也很明顯,比如北方人有多豪爽,南方人有多溫柔。
五、氣質的培養和提高
氣質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應該如何讓自己成為壹個氣質美女,壹個氣質紳士?比起整容改善外貌,氣質的改善是有益無害的。用刀整容有風險,有後遺癥。有的人死在手術臺上,有的人熱淚盈眶,有的人鼻子壹疼,生不如死。氣質不同,不傷筋骨。培養氣質可以給人舒服的感覺,也有助於溝通,提高人的自信心。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在順應自然的基礎上培養氣質。後天培養壹般應該符合先天矩陣,以我本色為基礎,因勢利導,但還是可變的。教導並將其轉化為現實,避免矯揉造作。
氣質要內外兼修。在關心品質的基礎上,還要有文化積澱和主動追求,包括禮儀和文化氛圍。增長見識和自信是培養氣質的基礎。個人修養和家庭教育,小家碧玉和大家閨秀也是環境自然形成的。氣質的培養,讀書看電影的藝術熏陶,儀式的表現都是學來模仿的。社交場合,人際交往,技巧,禮儀。現在氣質更多是外在賦予的,場合,環境,職業。環境的影響也是壹種修養。
李漁曾認為“態”即氣質“學則可學,教則不可教”,“使無態之人與有態之人遊戲,早晚陶冶之,或被其改造之;不幫自己直,鷹會變成鴿子,形似氣感。如果是,那就好了。要說的話,就是壹部《21歷史》。我們應該從哪裏開始?我害怕越說越強烈。我能怎麽辦?”
當然,氣質的培養是長期的、漸進的、潛移默化的、日積月累的,不是壹朝壹夕的。後天培養對氣質尤其重要。氣質可以通過氛圍的熏陶,藝術的熏陶,讀書來提升。但讀書絕對不是唯壹。在座的人絕對比那些不愛讀書的明星讀的書多。總的來說,他們更優雅。不壹定要精通各種琴棋書畫。學壹門學科,就能有奇妙的領悟,培養自己的精神氣度,魅力無限。除了氛圍,運動對氣質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比如瑜伽、舞蹈對身體的作用。氣質是壹種流動的狀態,體現在妳對人的舉止態度,妳的舉手投足,妳的壹言壹行。由內而外的流露過程,是氣質最自然的體現。所以我們現在說的氣質培養,可能更多的是學習如何將自己的知識外化為言行舉止的具體行動,需要時間的積累。
這種熏陶和培養要有自覺健康的意識。很多明星氣質都是模仿造型出來的。多元化的精英是榜樣,粉絲在學習別人的氣質。當然,它們沒有原來的好。現在裝腔作勢,擺架子不是培養氣質的正確方法。氣質很容易被潮流影響,打上時代的烙印,但潮流並不總是好的。至於頹廢風,在氣質面前吃搖頭丸,嘴裏叼根煙,實在是不能接受,尤其是女學生。
中國人應該有更多的民族文化素養,以培養他們的氣質。金庸主張中華民族要培養君子,要東方化,要優雅,要讀大量的詩詞書籍,要崇尚民族精神。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哈韓,哈日,哈妹,其實沒必要。不是說韓國日本美國的東西不好看沒有氣質,而是我們現在可能更需要有民族特色的東西。關註時尚的同學可能註意到了,很多西方人喜歡中國文化和中國東方氣質。我的中國心現在被外人同化了。中國珍惜他在海外的心。西部邊疆應體現民族氣質。如果有壹天我們的同胞站在異國的土地上,壹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壹眼就能看出這個人是東方人,是中國人,那麽中國人的氣質修養就真的達到了壹定的水平。
氣質的形成會受到服飾、禮儀等形式的影響,形式帶來特殊的感受,也就是我們文藝中常說的,形式本身也有審美內涵。形式的局限,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比如中國的旗袍,日本的和服,西方的比基尼等。,長期佩戴會影響氣質風格的形成。比如穿高跟鞋,壹定要擡頭挺胸,讓人看起來很自信。穿上正裝,肩膀和胳膊都不能動,讓人顯得莊重穩重。前段時間東方衛視形象總監謝麗君女士來華師大演講,說“中國男生的品味,往往是媽媽教出來的。”因為媽媽很可能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幫孩子挑選她認為漂亮的衣服,但是這些衣服不壹定代表現在年輕人的口味。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同學們不妨選擇壹些“氣質”的衣服,對自己的氣質培養也有好處。但這絕不能視為制勝法寶,因為最根本的氣質才是自己最本質的東西。
氣質確實和性格密切相關,是可以培養和完善的,但是性格中每個人都有壹些不好的成分,比如多愁善感,比如有點自我封閉,比如有些人太心計,比如有些人極度缺乏安全感...性格中的這些元素會影響妳的氣質。人要想變得成熟健康,就要逐漸了解自己性格中的缺陷或者需要彌補的地方,然後去糾正或者改善。雖然不可能完全去除,但至少它們能讓壹個人變得更豐富更完美,而不是別人壹提到妳就給妳下定義,說妳是個什麽氣質的人,比如林黛玉的氣質。這個描述贊不絕口,但肯定有點太清高,太悲哀,太悲哀了。所以,除了保持和培養氣質之外,也要從性格的缺點入手,多聽取別人的批評和意見,虛心改正和提高。這是壹個漫長的過程,畢竟艱難,但也能讓妳變得成熟美麗。
氣質和頭發、皮膚壹樣,也是要保持的。除了關心自己的外表,我們還需要保持自己的心態,修養和個性。總之,氣質的培養是多方面多渠道的,是壹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壹蹴而就。所有想讓自己的氣質為自己增光添彩的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從說壹句話做壹件事開始,從微笑點頭開始,從看壹本書,看壹部電影,聽壹段音樂開始。
壹切不可能完美,只有最好。這樣心裏沒有壓力,成績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