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節征文1只靠風,不靠假羽毛。紅線飛揚,青雲有路。風箏,古稱“瑤”,北稱“雲”,利用空氣動力飛行,在中國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相傳,翟墨用木頭制成的木鳥是風箏的最早起源。墨子是個木鷂,三年做出來,壹天就失敗了。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了風箏的材質。東漢造紙業發達時,人們開始用紙糊風箏,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風箏。據說南北朝時風箏也被用作傳遞信息的工具。風箏跨越時空20xx多年,傳播多彩文化至今。
江南北低,長線短高。桃花開,櫻花開,柳絮飛,萬物復蘇。每次走過公園、廣場或者某個空地,都會看到很多人排著長隊,擡頭迎風放風箏。我忍不住停下來仰望天空。透過溫暖的陽光,我可以欣賞形狀各異、自由自在、上下飛舞的彩色風箏。它們華麗的外衣和婀娜的身姿與遠處的白雲遙相呼應,讓藍天更加生動美麗。小風箏在風中翩翩起舞,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古老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生命力。感受古人的偉大探索和不懈實踐,他們的聰明才智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風箏文化。我的心情不自禁地飄了起來,我真想放壹只屬於自己的風箏!
讓我無比激動的是,在這個美好的季節,石大風箏節即將開始,活動主題是感受傳統放飛夢想。親手畫風箏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勇敢地放風箏去向往偉大的夢想,這對於我們初壹的學生來說真是太激動了,我迫不及待地想參與到活動中來。
通過對構圖中風箏文化的學習,了解到風箏按形狀主要有六種,分別是線狀、筒狀、板狀、硬翼狀、軟翼狀、自由翼狀;硬翼風箏,顧名思義,翅膀是固定的。上下橫竹篾做成翅膀的形狀,兩邊高,中間凹,形成通風管道,翅膀兩端向後傾斜。北京的沙燕兒風箏是這種風箏的典型代表。它僅由五根竹條組成,翅膀由上下竹條彎曲而成,形成獨特的袖孔,便於沙燕兒在風輕時起飛,風大時更穩。我選擇了用大字做壹個沙燕,燕子頭,蝙蝠,牡丹,桃子,用小花邊裝飾。我沈浸在畫畫的每壹個細節和過程中,壹股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在風箏節的表演中,我們高壹(1)班表演了兩只風箏的放飛,1號是獨立畫風箏班徽,2號是自由買風箏——壹只超大的彩色巨型章魚。
壹號風箏上繪有班徽,在放風箏的學生李丹陽的控制下,翺翔天空。風箏的主體是壹個大馬頭,頭戴皇冠,嘴微微張開,背後有四個大翅膀,整體形成壹個永恒的字。旁邊的兩只海豹從不放棄。象征著我們51壹班同學永不放棄,努力拼搏的精神。馬頭在空中特別顯眼,馬插著翅膀在風中飛翔。太帥了!全班同學為之歡呼吶喊,越來越高。風箏似乎聽到了我們的叫聲,果然,它乘著風,越飛越高。
看著藍天下的風箏,像新生的馬,穿梭在白雲之間,充滿活力,自由奔放,就像我們這些躍躍欲試,積蓄力量的人。希望我們能像風箏和馬壹樣在師大揚帆起航,奔向未知的美好前方。
風箏節隨筆2首屆濰坊國際風箏節以來1984。每年4月中旬舉辦壹年壹度的國際風箏節,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第26屆風箏節,每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
濰坊國際風箏節不僅是壹個交流風箏技藝的節日,也是壹個了解風箏民俗文化的好機會。整個濰坊風箏節伴隨著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藝術活動。傳統的民族燈展在晚上生動多樣。民族煙花,以其精彩的燃放技巧,展現歷史劇的故事場景,讓人熱血沸騰,嘆為觀止。
濰坊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造型美觀,飛行流暢,易於起飛。風箏以其精致的工藝,精細的繪制和高起飛而聞名。分為弦、板、立體、軟翼、硬翼、自由式等六大系列,60多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