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腸粉是壹種由米糊制成的小吃。雖然腸粉是壹種小吃,但在香港的酒樓、大排檔、茶餐廳等大大小小的店鋪都有賣,在香港很常見。米漿放在蒸籠上蒸成薄皮,再裹上各種餡料,如牛肉末、魚片、鮮蝦等。蒸後的腸粉香皮薄肉軟,餡料鮮香。卷成長條再切成段,撒上蝦仁、蔥花等食材,讓人垂涎欲滴。
3.牛腩是香港人最愛吃的牛肉部位,所以所有面館都有牛腩菜。牛腩粉的主要成分是牛腩肉和米粉,然後按照各個面店的秘制方法添加配料。這種便宜的食物看起來很平淡,但每家店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湯底甜而不膩,有的牛腩爽口綿軟,適合每家面店品嘗。
4.蝦餃的起源被指出來自廣東順德。廣東人中午前不愛吃油膩的東西,蝦餃清淡就好。隨著香港新小吃的不斷變化,蝦餃也逐漸有了全新食材的驚喜。傳統餡料以蝦為主,配以少量冬筍和豬肉,尤其是皮薄肉多的,半月形餃子,顏色鮮紅。
5.雲吞面,又稱餛飩面(福建也叫扁面),是香港代表性的面食。香港的雲吞面,不管是餛飩還是面條,都和北方的餛飩很不壹樣。在香港的雲吞面,傳統的餡料配比是鮮蝦七份,肉三份,面是有彈性有嚼勁的全蛋面。現在壹些商店仍然保留傳統的面條制作方法來制作手工竹絲面。
6.燒鵝是壹種烤的味道。壹般的制作方法是將塗有調料的鵝肉掛在特制的炭爐中,用木炭高溫燒烤,壹般配以酸梅醬。炭爐烤的鵝皮酥脆有光澤,肉汁濃郁無腥味,入口甜而不膩。香港大部分以燒鵝聞名的店鋪都在中環的崇基和新界的深井壹帶。有些餐廳還可以買燒鵝當禮物,讓妳把好吃的燒鵝帶回家品嘗!
7.油炸三寶是香港常見的傳統街頭小吃。雖然名字叫“三寶”,但種類沒有三種多。從壹堆油炸食品中選三塊,茄子,青椒,豆腐都很受歡迎。“油炸三寶”是新鮮的鯪魚肉,用茄子,青椒,油豆腐和其他不同的配料釀造而成。鐵板煎好後,撒上醬油或辣椒油,也可以用竹簽蘸著吃。是香港街頭的美味。
8.“碗”在香港是小碗的意思,“魚翅”湯是指小碗,但“魚翅”被粉條代替,成為香港的廉價小吃。碗形翅膀的主要材料是粉條和湯。用澱粉熬煮至濃稠,再加入醬油變色,還會加入其他菜肴,讓湯的味道更豐富。最後根據每種口味加入調料,就成了壹碗香噴噴的仿魚翅湯,味道絲毫不亞於真品。
9.車制面條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香港。“車制面”是指小木車。以前香港很多攤販推著木車載著面和食材來經營,因此得名。車仔面的特點是允許食客自己選擇面條、湯底和配料,可以選擇油面、全蛋面、方便面、拉面或烏龍面,以及其他河粉米粉,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搭配!
10.雞蛋是香港的街邊小吃,很多街邊小店必備。它的特點是內部中空,口感酥脆,而另壹方面又呈現出蛋糕的柔軟口感,散發著雞蛋的清香。有的店還會用傳統工藝,在爐子上用鐵模具烤出外酥內軟的小球形蛋糕,還有巧克力、草莓、椰絲等多種口味可供選擇。
11,香港人愛在下午茶時間來個蛋撻配杯奶茶。港式蛋撻起源於英式甜點custardtart。但香港的制作方法與蛋撻不同,分為餅皮蛋撻和脆皮蛋撻兩種。牛油餅的外皮和西點的餡餅差不多,口感有點硬。酥皮酥脆,所以酥皮蛋撻的餡料量比黃油蛋撻少。兩種口味都深受市民喜愛,是香港地道的小吃。
12.雙皮奶是香港常見的甜品。它起源於中國廣東順德。據說是1850年代在順德大良發明的。香港很多甜品店都以雙皮奶出名。“雙皮奶”是指牛奶在煮沸過程中產生的兩層奶皮。奶皮上層是甜的,下層是香的嫩的。吃起來爽滑清香,讓人流連忘返。
13.菠蘿油是由香港的特色食品菠蘿包演變而來的。早年香港人認為面包口味單壹,於是在面包上加了壹層由雞蛋、糖、面粉和豬油做成的酥皮,使口感和味道更加豐富。而菠蘿油則是香港的壹種特色小吃,做法是將壹個熱菠蘿包從烤箱裏橫著切出來,放上壹塊冷黃油。
14.避風塘炸蟹屬於粵菜,是香港十大經典名菜之壹,所以這道菜在香港的粵菜館很常見。香港歷史悠久的避風塘是銅鑼灣避風塘。雖然近年來避風塘的面積在逐漸減少,但“避風塘風味”的食物卻流傳至今,甚至遠渡重洋傳到了其他地方。避風塘炸蟹就是這種來自水鄉漁村美食的代表。炒出來的螃蟹好吃又開胃,值得細細品味。
15,港式飲品——楊誌甘露,起源於1980年代香港的壹家粵菜館。楊枝甘露是香港獨特的夏季甜點之壹。相傳以前的制作方法是將冰糖水、奶油牛奶、西米露與芒果、柚子肉混合,口感爽滑,香甜爽口。因為芒果和柚子肉的加入,整個飲品散發出壹股清新的味道,加上冰涼的口感,夏天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