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會計體現了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倡導的科學發展觀,即不僅僅以GDP來衡量社會發展的績效,而是強調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福利也應該得到改善。
環境會計又稱綠色會計,是指將與經濟活動相關的環境和自然資源納入經濟核算體系,進行相關確認、計量和報告,並對環境資源的消耗提供有效補償[1]。隨著全球環境和自然資源問題的惡化以及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環境會計和研究正在興起。筆者將回顧新興環境會計研究的現狀,並指出未來重要的研究方向。
首先,環境會計的歷史背景。
65438-0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可以看作是國際上對環境問題反思的正式開始,從此環境問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註。1987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又稱《布倫特蘭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報告第二章“邁向可持續發展”開篇就提出,“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能力的發展”[2]到1992年6月,聯合國歷史上空前的“地球峰會”——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召開,壹致通過了《裏約宣言》、《21世紀議程》、《森林原則聲明》三個框架文件21世紀議程要求所有國家制定並組織實施相應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和政策,以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同樣挑戰。可以說,1992環境與發展峰會標誌著全球環境運動時代的到來。環境運動的興起使環境會計作為壹門學科應運而生。
二,建立環境會計標誌
任何壹個學科或研究領域都會經歷壹系列萌芽、確立、發展、穩定的過程。環境會計作為壹門學科或研究領域,目前處於起步階段,但其萌芽階段可以說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以1971發表在《會計學》雜誌上的畢萌的文章《汙染治理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1973的J.T .馬林的文章《汙染的會計問題》為代表,然而環境會計的思想根源卻可以追溯到福利經濟學的創始人A.C .庇古。他在1920出版的《福利經濟學》壹書中提出,應該根據汙染造成的危害向汙染者征稅,用稅收來彌補個人成本和社會成本的差距,使之相等。這種稅叫做庇古稅。可以說,這個稅是治理環境的第壹個經濟手段。
壹個學科或研究領域的建立,總有壹定的標誌。考慮到環境會計的特點,其建立不僅要有代表性的理論突破,還要有實際應用的進步,環境會計要貫穿宏觀和微觀兩個領域。它的建立應該在這兩個方面或者至少其中壹個方面有所突破。作者通過對近10年環境會計及相關學科的文獻檢索和文獻分析,提出環境會計作為壹門學科或研究領域是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形成的,其標誌有:
環境會計1編輯。H.T.Odum發布於1996。這本書的內容是環境會計和計量[5]。在本書中,首次提出能值作為衡量環境資源價值的標準,並針對各種環境資源的衡量提出了壹系列數學模型。由於會計計量是會計的核心,研究和實施環境會計的最大困難是對非市場價值環境資源的計量和核算,但它涉及復雜的理論、模型和會計。H.T.Odum首次以專著的形式對此進行了系統的論述。雖然是理論性的,不討論微觀會計實務,但具有超前性。畢竟這是第壹部關於環境會計的標誌性著作,可以作為環境會計建立的標誌。
2.第壹部國際環境會計指南正式發布。1998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準則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計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立場公告》,這是壹份系統完整的環境會計和報告國際指南[6]。可以說,這是環境會計在微觀層面上的重要進展,為企業處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會計問題提供了基本指導。因此,筆者將其視為環境會計建立的標誌。
3.聯合國綜合環境和經濟核算體系(SEEA)的提議和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頒布。聯合國“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是在1992 [7]中提出的,代表了目前經濟核算與環境核算壹體化的最高水平。1993頒布的《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增加了環境核算的附屬框架——該書第21章:附屬分析和附屬賬戶,使' 93SNA形成了“國民經濟核算核心賬戶+衛星(附屬)賬戶”的格局[8]。這是目前環境會計宏觀領域的最大進展,其提出的壹套理念和方法將推動環境會計在微觀領域的研究和實施。可以說,SEEA和1993年建立了初步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這是20世紀90年代環境會計建立的重要標誌。
三、環境會計的研究現狀分析
目前,環境會計的研究包含相關學科,其中宏觀社會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環境經濟學和作為理論基礎的可持續發展理論聯系尤為緊密。筆者僅對環境會計及其相關方面的研究現狀進行實證分析。
利用中國期刊網,以“環境會計”為關鍵詞,從1994到2004年4月8日,* * *共檢出論文492篇,涉及出版物134篇。本文討論的內容包括多個方面,包括307篇關於環境會計內涵和實施意義的壹般性文章;42國外環境會計介紹;23篇關於環境會計計量的文章;環境會計信息披露19;33篇關於環境管理的文章;31環境審計;其他37條。利用SDOS Elsevler的英文電子期刊數據庫,並以環境會計為關鍵詞,* * *檢索到679篇合格論文,涉及95種出版物,包括會計出版物《國際會計雜誌》。《會計》、《組織與社會》、《會計與公共政策雜誌》、《國際會計雜誌》、《審計與稅務》、《管理會計研究》、《英國會計評論》等。環境管理、生態學和環境經濟學,如生態經濟學、環境影響評價綜述等等。論文的內容非常廣泛,而且論文壹般比較長,研究的主體壹般論述比較深入透徹。
對比國內外環境會計研究文獻可以看出,國外環境會計研究既有理論研究也有實踐研究,研究範圍非常廣泛,包括環境會計計量與核算、可持續發展理論與福利計量、企業環境績效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案例研究、資源產品價值量化理論與方法、環境會計報告等。然而,國內大多數環境會計論文主要集中在論證環境會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國實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案例研究較少,處於跟蹤國外研究的階段。國外環境會計研究不僅課題廣泛,而且是實證分析研究;然而,國內環境會計研究總體上是規範性研究。
目前,環境會計的熱點研究領域,如具有非市場價值的生態環境的計量、環境資源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宏觀社會核算)、可持續發展理論等,主要集中在環境生態學家、環境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壹方面說明環境會計作為壹門學科還不成熟,其研究還沒有廣泛延伸到會計實踐中。另壹方面,對傳統會計和研究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關註經濟增長,又要關註經濟與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這也印證了作者關於環境會計處於初級階段的判斷。
四、環境會計的熱點問題和未來研究方向
建立環境會計有效反饋的環境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將保證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實踐研究將為環境會計的實施提供條件。成熟的理論研究將降低環境會計的實施成本。根據環境會計的研究現狀和趨勢以及我國的特點,以下四個方面將成為環境會計的研究重點:
1.微觀環境會計研究。微觀會計體系包括環境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會計程序的理論和技術問題。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很少,但它是關系到環境會計能否在微觀主體中實現的核心問題,因此將成為未來的研究熱點。
2.環境資源現狀及動態環境會計標準體系研究。環境會計準則是實施環境會計的制度保障。它包括三個方面:法律規範體系、標準規範體系和道德規範體系。
3.特定資源產品環境成本內部化研究。環境成本內部化是環境會計的基本特征。只有將環境成本內部化,消除外部不經濟,有效補償資源消耗,可持續發展才有可能。但是,環境成本內部化涉及到整個國家許多資源性產品和服務價格體系的變化,關系到許多行業和家庭。例如,水資源環境成本的內部化將使價格體系發生巨大變化。目前,許多地區已經適度提高了水價,將超定額用水的部分環境成本納入水價。因為人們的收入水平也在穩步上升,對民生的影響不是太大。但總體而言,環境成本內部化要穩步進行,宜選擇壹些資源性產品進行實驗,取得經驗後再推廣,這需要先進行研究。目前,這壹領域的研究方興未艾,在未來仍將是壹個熱點研究領域。
4.各國環境會計的比較研究。不同國家環境會計研究現狀的比較,環境事項在會計和報告中的要求,企業環境報告和環境審計的理論和實踐對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和實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這方面的研究也將成為熱點。
[參考文獻]
[1]何少娟。宋·鐘弦。環境會計及相關問題探討[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經濟論壇),2003,(5):84-87。
[2]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王誌佳。柯全良譯。我們的未來是壹樣的[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3]朱彤。論綠色會計[J].會計之友. 1997,(4): 6-7
[4]張帆。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 ODUM HT。環境會計-能源和環境決策。紐約:約翰·威利& amp兒子公司1996
[6]陳毓圭。第壹部國際環境會計和報告指南——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準則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議記錄[J]。會計研究. 1998,(5): 1-8。
[7]聯合國綜合環境和經濟核算。載於:國民核算手冊,臨時版本(草稿)。紐約:聯合國出版物。1992.
[8]聯合國/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翻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1993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