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鑒賞通論
描述:
本專題復習教案由三個子教案組成,每個子教案壹課:專題總教案;如何把握詩歌的意象;如何品味詩歌的語言,欣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壹、古典詩詞鑒賞總論教案
教學目標:
a、明確考試大綱要求,明確區分復習重點;
b、構建與古典詩詞相關的知識網絡,培養和強化學生的鑒賞基礎;
c、總結高考題型規律,預測2003年古典詩詞鑒賞題走勢,提出有針對性的備考策略。
教學重點:構建古典詩詞鑒賞及相關知識的網絡和系統。
教學難點:總結規律,預測趨勢;
教學方法:以感性材料為基礎,以理性升華為支點,以大量材料為支撐,討論、評價、鏈接、總結;
預診斷:
問題:歷年高考古典詩詞鑒賞有什麽特點?
近十年高考古典詩詞鑒賞題總盤點
1994是元稹的菊花;
1995是李清照的夢;
1996是歌頌歷史,表達野心的松源;
1997是劉禹錫的王洞庭和陶勇的提君山,是以比較閱讀的形式出現的。
1998是賈島的《李寧隱居的故事》;
1999考查杜甫《滿城義》;
2000年高考題是北宋詩人趙師秀寫的《客》。
2001是魏的《夜雨中送別李洲》;
2002年高考考李白《春夜洛杉磯聞笛》。
清除:庫存1。歷年古典詩詞高考題均選自唐宋詩詞,具有經典、規範的特點;考試形式主要有客觀題和主觀題,由客觀題轉化為主觀題;
庫存2。歷年高考題都是近體詩,而且大多是短小精悍的絕句,沒有壹年選古詩或其他形式的詩;
庫存3。選材應力避免兩點:1。不要選擇知名作品,以免提供猜測和下註的機會;2.難相處、默默無聞的人不會被考慮;
庫存4。欣賞的詩歌選自課外活動。所以,閱讀相當數量的課外古典詩詞是做好鑒賞的前提。
教學過程:
壹、明確考試大綱要求:(板書)
1,欣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二,建立知識網絡
(1)問題:鑒賞常識有哪些,如何提煉和解讀大綱?
板書:術語、提煉和解釋
撥號:
1.文學作品的形象對於小說來說是“人物形象”,對於散文和詩歌來說是意境,對於戲劇來說是戲劇人物反映的戲劇沖突。其中,對於敘事詩來說,“人”和“物”都是意象;對於抒情詩來說,意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對於寫風景的詩歌來說,詩中的“風景”和“物”就是詩歌的意象。
2.文學欣賞作品的表達技巧
歸納:文學作品的表現技巧有三個層次:
(1)修辭方法(板書):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句、借代、對偶、誇張、對比、典故、改編、互文、重復等。
(2)表達手法:(板書):
表情(板書):
敘事,討論,描寫,抒情。
歌詞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場景融合)。
描述: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面與側面結合、粗繪與工筆結合;樂靜為寫樂寫悼與哀;
文學表達法(板書):
賦、比、興;抑制變化,精心描述,象征聯想。
⑶.課文結構(板書):第壹句話瞄準目標,直奔主題,文筆聚焦主題,篇章表明誌向,感情與景物捆綁,總分恰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化,照顧過渡,做好鋪墊。
3.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包括兩個層面:
板書:思想內容
1寫個人經歷,呈現即興內容(板書)。
主要的表達和表情如下:
借吟詠物言誌,抒發對物之情,作壹次客心之旅,傷春惜春,自傷,遊子思鄉,總在心頭怪樹,情詩;
(2)描寫國家興亡,人民疾苦(板書)
愛國主義邊塞詩,追憶往事,抒發憂國憂民之情。
* *作者的觀點和態度也包括兩個層面:
①態度:同情、贊美、欽佩;鄙視,厭惡,冷漠
②傾向:人民、封建、民主、專制。
歷史性: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
提示:這個過程極其重要,它起著指揮整個欣賞過程的作用。否則學生在做這類題時會覺得虎頭蛇尾,無從下手。
比如下面是王昌齡的《長信秋詩五首》(上)。看完回答這個問題。
金靖邊梧桐葉黃,夜明珠簾未鋪開見霜。
玉枕玉枕似枯槁容顏,仰臥愁聽南寺式漏面聲長。
a、詩的題目是《秋詞》,那麽,作者在詩中寫了哪些場景呢?功能是什麽?
b、詩歌塑造了什麽樣的人物,請分析壹下。
C.這首詩在構思、立意、表達上有什麽不同?
從這首詩的標題可以看出,它分別考察了詩的意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態度,題肢設計嚴謹科學,具有良好的檢測功能。並且明確考點的具體內容,對於正確回答詩歌鑒賞題有很強的導向和定位作用。這也從另壹個角度印證了考點解讀的重要性。
【附:簡要分析】這首描寫宮怨的詩,以深邃含蓄的筆觸,用以景抒情的方法,寫了壹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獨自躺在荒涼寂寞的宮中,聽著宮漏的情景。前三句說的是風景,最後壹句說的是人。布景起到渲染色彩、烘托氣氛的作用。全詩沒有壹個怨念的字,全詩處處都是委屈。
(2)、高考試題分類及命題趨勢分析,
問題設計:高考題的分類是什麽?
明確:縱觀十幾年的高考題,根據詩歌表現的內容,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吟詩。(板書)1994高考題目元稹的《菊花》;余世南的《蟬》是2000年春季高考的考題。通過兩首詩,可以從宏觀上把握詠物詩的特點,掌握閱讀此類詩歌的規律和方法;為了舉壹反三,更好的指導高三語文的復習備考。請看作品:
菊花元稹
秋天的灌木叢像道士壹樣,越來越向圍墻四周傾斜。
不是說菊花在花中受寵,而是這花更無花。
蟬於市南
垂咎飲清露,流將聲如疏桐。蟬離蟬遠是因為蟬在高樹上,不靠秋風。
問題:(1)兩首詩分別是關於“菊花”和“蟬”的,那麽作者描寫情況的意圖是什麽呢?
摟抱:雖然兩首詩的題目是《菊花》和《蟬》,但酒鬼的意思不是酒,這裏說的是另壹個。是“別有所寄”,有其他寄托。比如《菊花》,通過菊花的高貴品質,表達詩人自身高貴無瑕的品格。在《蟬》中,余士南用“飲露高”的蟬來表達他那種“善史不虛言”的情懷,而不是靠“東風之力”,用他那“飲死露”的不凡形象向世人展示:站得高、幹得凈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幫助,也能享得聲名遠播。
(2)作者的形象在兩首詩中是如何揭示的?
點評:在詩中,作者看似超脫了詩中“菊”“蟬”的意象,實則在“此花更無花”;在《蟬鳴》中,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作者“自敘、自喻、自比”的崇高氣節。
同樣,1994和2000高考題在設置選項時,也緊扣“吟誦事物”的風格,從形象、技巧等方面進行命題。
概括起來,詠物詩有兩個特點:
①就是借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或寄其民之憂,寄其國之憂;或者寫他的無能和秋日雕零的感受。
②借用的不僅是作者理想、旨趣、節操的體現,也是作品主題和形象的載體。復習的時候,如果能針對類似的詩詞,從“詠物”的特點入手,會事半功倍。
2.吟詩(寫在黑板上)。
請看杜牧的《博秦淮》。
煙籠冷水月籠沙,秦淮酒樓附近夜泊。
商界女強人不知亡國之恨,姜戈還在唱《後庭花》。
1996全國高考“水龍隱”
誰是世界上的英雄?近江有酒,橫於曹公。紫蓋黃旗,更應借,赤壁東風。
更震驚於南陽臥龍,在八陣圖中壹舉成名,三分天下,壹分西蜀,壹分江東。
問:請談談關於這兩首詩的史詩特點。
清晰:吟詩有以下特點:(板書:特點)
(1)、借古傷今,借古諷刺今;
(2)詩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⑶詩中的“人、事、景、物”正是作者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自己對歷史的思考的“媒介”和宣泄。因此,史詩中的景物或其他人和事與現實中的人和事是有壹定距離的,都是“與我同在的景物”,用來傳達作者的某種觀念和情感。
下面我們結合這兩首詩來分析壹下。
點評:字面上寫的是“夜眠秦淮”,表面上看作者似乎是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不知“亡國恨”的“商女”,但這其實是壹段旋律。因為女商人唱什麽是由達官貴人決定的。所以《依然歌唱》這個詞把歷史、現實、想象的未來帶入讀者的視野,充滿了苦澀的諷刺、深沈的悲愴和無限的感慨,更有對憂國憂民的清醒。這樣,讀者可以通過閱讀詩歌對晚唐政治腐敗有壹個真實的感受。同樣,對水龍隱(1996)的考查,也通過幹擾項的設置,體現了作者對三國時期英雄人物的感情和思考。可見,史詩的檢測重點也是在“借古”和“諷今”、“傷今”上。
3、即興創作(板書)。
摟抱:我們先來看看這種詩詞在高考中的出現頻率:
1995李清照的《如夢》描寫了壹個深春的閨閣女子的憂傷心情;1997高考題以劉禹錫和陶勇比較欣賞的形式考察了洞庭湖和君山的美。1998高考的題目是賈島的《李寧隱居》,通過描寫李寧的隱居環境,表達了他對隱居的向往;1999杜甫《滿城盡意》測試考生對詩中所描寫的江上月夜寧靜祥和意境的領悟能力。2000年,北宋詩人趙師秀寫《客》,是考察考生對“亂敲棋子,落於鼻煙”這壹經典細節的鑒賞,進而測試考生對含蓄蘊藉的詩風理解的素養;魏2001《夜雨裏送別李洲》考察了離別的情景和送別的感覺;2002年主觀題是李白的《春夜洛杉磯聞笛》。
可以看出,這類詩詞在高考題中出現頻率最高。
問題:高考題中的即興詩有什麽特點?
明確:有兩個突出的點:壹是唐宋時期的大部分名家名作,如李白、杜甫、賈島、魏、劉禹錫等。,都是考查,鑒賞的四肢是從語言、形象、技巧、主題等方面全方位的檢驗,編劇作品不重復;二、選材原則不避俗。夢是壹場夢,永遠在我心中,壹個被春天傷害的女孩;杜甫筆下的王洞庭、提君山、滿城驛,都是秀美山川;比較莊重的有《春夜洛杉磯聞笛》《夜雨送別李洲》《鐵力寧隱居》。至於《過客》,寫了所有隱居的細節。但在高三備考中,大多數師生關註的愛國“強詞奪理”始終沒有出現。這也給了我們今年高三備考的有益啟示。在2003年的復習準備中,還是要驅寒避熱。
三、高考古典詩詞鑒賞考試形式及預測
問題:
(1)高考古典詩詞鑒賞的主要檢測形式有哪些?:
歸納澄清:近十年高考古典詩詞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種:
1,古典詩詞中詞和詞組意義的判斷;1997和1998的試題是關於詩詞翻譯能力和詩詞理解能力。
2.選擇命題人作為第三方的審美判斷,因為高考題的肢選不是考生的審美體驗和情感驗證,只是作為冷眼旁觀的“法官”來選擇對錯。除了2002年,其余幾乎都是這種方式。
3.以主觀的方式考察考生對古典詩詞的審美判斷水平和能力。2002年和2003年高考形式。
(2)、對2004年高考古典詩歌鑒賞題的形式預測:
問題:今年高考古典詩詞鑒賞題會以什麽方式出現?
清除:
1,試題不會像新詩鑒賞那樣再來壹遍,2002年之前客觀題形式出現的可能性不大。
2.2004年古典詩詞鑒賞試題可能以以下兩種方式出現:
a、2002年以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為主要目的的形式檢測;
b、2004年的高考也可能采取新的形式,就是寫鑒賞作文。
例:讀下面這首唐詩,寫壹段100左右的文字,描述壹個閨房的心理活動。
永遠在我心中沈如軍
送書給鵝很難,做夢也很難。願孤獨的月亮照耀富博營地。
註:“富博”指後漢大將馬援。他為南方做出了貢獻,被封為侯。在唐詩中,“富博營”常用來指征兵人員所在的軍營。
晴:夜晚,明月當空。壹個人生活,她想象著在壹只大雁的腳邊給丈夫寫壹封深情的信;然而卻無人傳書,更添無限悲涼。這種憂郁難以入眠,所以無法通過夢境與親人團聚。她站起來,在窗前徘徊,心想:我希望能像月光壹樣灑在我在富博營地的親戚身上。詩歌鑒賞與閱讀掃描,延邊大學出版社。
四、復習古典詩詞題目應註意的問題及復習建議:
問題:復習古典詩詞要註意哪些問題?
明確:1,註重詩意感性素材的積累。
背誦教學大綱規定的詩歌部分***30篇,逐條落實;新編教材中的詩詞要分類。熟悉閱讀和背誦;將是唐詩宋詞中重要流派的代表作品。
2.在認識人和討論世界上下功夫。所以壹定要加強文學常識的復習。文學常識雖然不在考查範圍之內,但文學常識基礎不牢,談不上“知人論世”。
3.我們應該熟悉唐宋代表作家的個人風格:杜甫的沈郁頓挫,李白的清新典雅,白居易的通情達理,杜牧的淳樸俊朗等等。
4,要明確做鑒賞題的壹般步驟和程序。1,整體感知,識別類別;2.對語言進行評價,提煉詞句;3.體驗意境,觀察形象;4.突出技能,區分特色。5.註意輔助條件,如詩名、作者、時間、地點、小筆記等隱性條件和顯性條件。
5.在已知鑒賞知識的基礎上,借助聯想和想象,通過比較、交流、重構,提高我們的文學鑒賞自覺意識。平時的每壹次訓練都要著重培養這種意識。
五、課堂反饋:
讀下面王維的兩首詩,回答問題。
柴璐
寂靜的山谷裏看不到人,只聽到說話的聲音。夕陽的影子照進了森林深處,苔蘚上的景色令人愉悅。
山裏的壹個秋夜
空曠的群山沐浴在壹場新雨裏,夜晚來感受初秋。皎潔的月亮從縫隙中灑下清亮的光線,將噴泉清在巖石上。
竹林鏗鏘,洗衣女歸來,荷葉輕搖欲上輕舟。春天的春天不妨讓它休息壹下,秋天的太陽可以在山丘上停留很久。
問題:
(1)兩首詩的意境有何相似之處?
(2)請分別說說兩首詩的表達技巧的特點?、
(3)找出兩首詩中妳認為最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清除:
(1)兩首詩都是以“空山”為背景,寫出了壹種寧靜優美的意境。是壹幅色彩淡化的山水畫,畫面感鮮明。
(2)柴璐的表現以“對比”為特征,以“人語”對比其靜,以“歸景”對比其暗。而《深山秋夜》則運用了對比和隱喻。
⑶、;稍微,只要說得通。
六、鞏固練習:
1.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
賽夏曲李白
五月的山依然滿是雪,只有寒冷,草看不到草。只有在笛子《折柳》中才能想象到春天,但現實中從未見過春天。
與金鼓鬥,夜眠抱玉鞍。我希望掛在腰間的劍,能迅速平定邊境,為國效力。
問題:(1)詩歌表現了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2)簡述這首詩的表達?
2.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春蟬孟浩然
春日的昏睡病不知不覺打破了清晨,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打擾了我的睡眠。壹夜風雨,落花多少。
田園音樂王偉
紅桃也包含了壹夜之間的新雨,綠柳,更帶著淡淡的春煙。家中的孩子沒有被趕走,唱著閑散之歌的黃鸝還在沈睡。
①兩個大寫都寫了“春眠”。請指出它們的區別?
《春曉》:
田園音樂:
在《春曉》中,詩人留下了壹大塊空白,請解釋。
3.讀下面這首帶有評論的詩,談談妳對這首詩意境的理解。
聽張的女聲高適演唱。
楚宮的危冠寬袖妝,讓妳夜涼。自從我把玉簪敲在竹子上,我就唱了壹首《宋立科霜》。
答:
4.閱讀下面的詩,回答下面的問題。
初冬夜飲杜牧。
我就像淮陽縣的巡撫汲黯,經常生病,我有壹杯酒來解憂愁,客在異鄉只帶著清朝的衣袖霜降,帶著油燈和蠟燭。
砌梨花壹堆雪,明年誰靠欄桿?
註:淮陽指西漢的吉安。因直言進諫,多次被流放。
(1)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麽?有哪些詞可以表達?
(2)請選擇壹個妳認為在提煉詞句方面具有示範性的例子,並加以評論。
⑶請分析“明年誰靠欄桿”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附:參考答案:
1,(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邊關將士的贊美,以及將士殺敵報國的決心。
(2)手法是對比法和典故法。用典就是用“折柳”這個典故。所謂對比,這首詩有兩個地方。
(1)用環境的蒼涼來烘托戰士殺敵報國的英雄氣概。
②用軍人的鄉愁來烘托軍人為國守邊的情懷。
2、(1)《春曉》寫自“我在春天的這個早晨輕快地醒來”。其實人早就醒了,所以有“四周處處鳥鳴”的快感,有“又不知折了多少花”的懸念,其意境可以用“春鬧”二字來表達。《田園曲》寫於春眠的尾聲,落花鳥鳴映襯著山中遊人的家園和心境越來越寧靜,其意境以“靜”為主。
3.答:這首詩營造了壹種幽雅的意境。深藍色的天空上,秋月高掛,清涼的休閑室裏,女詩人依令低吟。清靈的詩音和玉簪敲竹的節拍在夜空中飄蕩。霜月勾勒出壹個高冠寬袖的少女。
陣陣春光透露出無邊的春色,將讀者引向大自然。
4.(1)這首詩描繪的是壹個借著燭光自飲,孤獨苦悶的詩人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對才華不足的憤懣,對野心的隱痛。詩題中的“飲”字,詩中的“淮陽病”、“客袖如霜”、“明年何人來”等詞都可以說明這壹點。
(2)“侵霜”“霜”二字是雙關語,有風霜、風塵之意,也表現了作者孤獨寒冷的心境。《霜降入侵》更添流離之苦,充滿辛酸。
(3)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缺乏才華和抱負的悲痛和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