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鎮有:河臺鎮、樂城鎮、水南鎮、陸埠鎮、瀟湘鎮、大灣鎮、新橋鎮、白竹鎮、活道鎮、李安堂鎮、白土鎮、回龍鎮、香港鎮、金利鎮、金都鎮、蛟塘鎮。
2015年國務院關於同意調整肇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5]76號)。同意撤銷高要市,設立肇慶市高要區,高要市行政區域為高要區行政區域,高要區人民政府駐南安街道傅僉街25號。
1.金都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東南部。西鄰高要區,距高要市中心僅5公裏,北與肇慶市端州區隔河相望,東與高要區邊港鎮接壤,南與高要市白土鎮相鄰。肇慶大橋、趙廣高速公路、雙金公路、趙江公路和被譽為“黃金水道”的西江貫穿境內。
2.金利鎮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東部。是肇慶市融入珠三角核心區和廣佛的重要門戶。
東與佛山市三水區、南海區隔江相望,南接佛山市高明區,西接肇慶市端州區,北接鼎湖區,距廣州市45公裏,距肇慶市35公裏。
金利總面積162平方公裏,轄19個村委會,109個自然村,13個社區居委會。金利鎮是國家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肇慶市經濟強鎮、專業技術創新試點鎮。
廣坤高速公路(G80)、G324國道(原S362省道)貫穿全境,西江黃金水道貫穿全鎮,是肇慶市高要區兩大副中心(金利鎮、陸埠鎮)之壹。
3.仙崗鎮是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下轄的壹個鎮。位於高要市東部,東接金利鎮,南接白土鎮、回龍鎮鎮,西接金都鎮,北接鼎湖區沙浦鎮,東距廣州市60公裏,西距肇慶市15公裏,總面積96.6平方公裏。
截至2019,仙崗鎮有11個村(鹹宜村、仙二村、仙三村、富錦村、福佛村、礬山村、八連村、顧靖村、南村),總人口3.4萬人,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壯族、瑤族、維吾爾族等。
4.安徽省蕭縣下轄的白土鎮,因地下盛產用於制作白瓷的粘土而得名。唐宋時期是中國南北瓷器工業交流的重鎮。位於蕭縣東南部,距蕭縣城區13km,北鄰徐州銅山區。
截至2019,白土鎮人口27611,總面積58.56平方公裏,轄7個行政村。
白土鎮是安徽省第三批千年古鎮,包括天門寺、逍遙遺址、華家廟遺址、費村、馮樓漢墓遺址、西域遺址、宋墓遺址、蘇士德石炭紀宋處等景點。
5.回龍鎮位於高要區東南部,距高要市中心城區20多公裏,毗鄰佛山市高明區。總面積113.87平方公裏,轄14個村民委員會(34個自然村,120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委會。
全鎮總戶數7623戶,人口26738人,外來人口2300人。澳大利亞有3.5萬華僑,是高要區著名的僑鄉。回龍鎮獲得高要區“2013年度落實科學發展觀考核”優秀成果獎。
6.蛟塘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東南部,南與佛山市高明區接壤,東接回龍鎮,西接火島、李安堂鎮,北接白土鎮。
距廣肇高速公路白土出口僅10分鐘車程,距市區28公裏。省道趙(清)江(門)壹級水泥路貫穿全鎮,新焦線水泥路連接高要市南北兩翼。省道趙江線貫穿許鎮,農村水泥路100多公裏,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
全鎮實現了電話程控和通信數據化。移動電話網絡覆蓋全鎮,並建有110KV變電站。1994,經肇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為革命老區鎮。鎮內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半山地區,中部為平原,壹部分為丘陵,溪流河流橫貫境內。
全鎮總面積129.9平方公裏,其中鎮域面積6.5平方公裏。山地面積8000公頃,耕地面積2000多公頃。轄2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66個自然村和***16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超過3萬。高要外來人口8500人,華僑3600多人,是著名的僑鄉。
7.李安堂鎮隸屬於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屬於南昌市南部,素有南昌市“南大門”之稱。距南昌市中心15公裏,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中心。
李安堂鎮面積253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1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0878畝,人口10190人。
8.火道鎮位於高要市南部,新興縣、雲城區、高明區交界處,東鄰蛟塘鎮、李安堂鎮,西接新興、雲城,南接高明,北接白竹鎮、新橋鎮,距市區23公裏。
鎮總面積231.06平方公裏,鎮市區面積2平方公裏。轄1個衛鎮社區,33個行政村,126個自然村。該鎮總人口為38,577人(2065,438+07)。主要姓氏有李、姚、吳、陸、於等。方言有廣府話和客家話。
9.新橋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市西南部,東臨李安堂鎮,南接火道鎮,西接白竹鎮,北鄰南岸街道。永樂年間,堤內形成金山圩,圩溪上建木橋,方便行人。
萬歷年間,新建了壹座石板橋。此後,人們逐漸在新橋附近出售,並改名為新橋集市。距高要市8公裏。轄10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136個村民小組,63個自然村。
主要旅遊資源有道月村梁漢草故居、北寨村碉樓和鎮上的騎樓街。竹編業是新橋的傳統工藝產業,土特產有洋筐、雨帽等。
10、白諸鎮位於高要區西南部,東與新橋鎮、南岸街道接壤,南隔新興河與火道相望,西與雲浮市雲城區四老鎮接壤,北與大灣鎮西村分界。鎮上的交通很方便。
324國道和三毛鐵路貫穿全鎮,廣武高速公路在白竹埠元村有壹個出入口。總面積127.48公裏,總戶籍人口約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905人。轄22個村,1個社區,207個村民小組。主要姓氏有賀、陳、梁、莫等,方言以白話為主。
11.大灣鎮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中西部,與肇慶市壹江之隔,東臨西江,南接白竹、新橋,西接雲浮市,北接瀟湘鎮,距肇慶市7公裏,距高要市3公裏,距雲浮市思勞鎮18公裏,與趙廣高速公路(馬鞍段)出入口接壤
大灣鎮因地勢低窪而得名,壹面臨水,三面環山,中間是開闊的窪地,形成“大灣形”。
12.陸埠鎮屬於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位於高要西北部,西江中遊北岸,德清、雲浮、高要三市交界處。是高要西北翼的重鎮。陸埠鎮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因劉福路(距肇慶古縣城5公裏)而得名,後稱“陸埠”。
陸埠鎮是國家重點鎮,也是高要區規劃的兩個副中心之壹(“二副”指金利鎮和陸埠鎮)。
陸埠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它沿西江黃金水道下到“粵港澳”,上至“廣西、雲南、貴州”。有321國道、省道石碌路、魯人線穿境而過,距越城龍牧寺26公裏,距肇慶25公裏,距廣州130公裏。
沿陸埠鎮有廣佛肇高速S8,可直達廣佛等珠三角核心區域,還有在建的汕湛高速(2019開通)。
陸埠鎮是典型的資源型山區城鎮。礦產資源以石灰巖為主,農業土特產有西江肉桂、松香、案樹、馬爽菠蘿、張魯貢柑等。工業主要包括新型建材、石油化工、皮革制品、針織等行業。
13.瀟湘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西江中下遊,東臨肇慶市端州區木崗街道,東北與肇慶市鼎湖區雞籠山、鳳凰鎮接壤,北接石牛頭山、西接水南鎮,西接陸埠鎮,南接雲浮市雲城區、大灣鎮。
距肇慶市區8公裏,是肇慶的林產化工專業鎮和“冬瓜之鄉”。瀟湘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資源豐富,物產豐富。
全鎮耕地面積16851畝,山地面積244880畝(其中林地面積20萬畝)。特色農產品有冬瓜、肉桂、松節油、糖桔、甲魚等,其中黑皮冬瓜因品質優良而享有“冬瓜之鄉”的美譽,瀟湘冬瓜基地獲得國家無公害原產地產品認證。
14.河臺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東鄰樂城鎮,南接陸埠鎮,西接德清縣,北接廣寧縣。距肇慶火車站57公裏,距陸埠碼頭30公裏。鎮村道路四通八達,交通條件良好。
全鎮總面積148.05平方公裏,轄19個行政村,2個社區,140個自然村,218個村民小組。2013年全鎮總人口41116,其中非農業人口1571,暫住人口551。主要姓氏有梁、宋、麥、陳、黃等。
15、樂城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高要、德清、廣寧三縣交匯中心,東距市區54.56公裏,省道石蘆線、樂仁線穿鎮而過。這是大革命時期著名的古鎮。
全鎮總面積94平方公裏,轄14個行政村,1個社區,18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504人,其中居民1008人。主要姓氏有梁、賴、陳、李、吳、陸等。方言主要是粵語和客家話。
16、水南鎮位於肇慶市高要區西北部,北接廣寧縣、四會市,南接瀟湘鎮,西接樂城、陸埠鎮。
縣道435、415貫穿全鎮,距肇慶市區40公裏,距高要市區45公裏,距鼎湖山20公裏,距德清龍牧寺50公裏,距廣寧竹海大觀旅遊區40公裏,距國道321 20公裏,距廣河高速公路廣寧濱坑出入口20公裏,西江、綏江分別位於全鎮兩側。
全鎮總面積110.69平方公裏,轄1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92個自然村,129個村民小組和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6萬余人,90%為客家人,其中常住人口約1.01.00萬人,外來人口80余人。當地方言(粵語)和客家話是主要語言。
擴展數據:
高要區區劃的演變:
2000年,高要轄19個鎮:南安鎮、白土鎮、白株鎮、大灣鎮、活道鎮、回龍鎮、瀟湘鎮、河臺鎮、蛟塘鎮、金都鎮、金利鎮、樂城鎮、李安堂鎮、陸埠鎮、馬鞍鎮、水南鎮、孫偉鎮、仙碾鎮。
2002年,高要轄19個鎮(南安、金都、金利、仙崗、白土、回龍、蛟塘、李安堂、火島、新橋、白竹、馬鞍、大灣、陸埠、孫偉、瀟湘、河臺、樂城、水南)。
2003年4月18,馬鞍鎮撤銷,並入南安鎮。高要由19鎮改制為18鎮。
2004年3月,高要調整部分鎮的行政區劃:撤銷孫偉鎮,將其行政區劃並入瀟湘鎮;撤銷南安鎮,設立南安街。3月8日,南岸街道辦事處成立並舉行掛牌儀式。南安街道辦事處隸屬原南安鎮分區管轄。
高要區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2015年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