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城市空間藝術的重要階段,是其逐漸定型和發展的階段,是承前啟後的階段,影響深遠。北魏以魏業城、洛陽為代表的城鎮,直接為隋唐長安、洛陽的建設提供了藍圖,為以後城市空間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由於中原之亂,大量民族南遷,江淮流域和閩粵地區經濟發展起來。結合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城鎮發展迅速,如建康城、杭州粥、廣陵(揚州)、明州(寧波),是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此時的小鎮特點是:權力中心結構,分工明確,布局嚴謹;城鎮道路整齊,主軸在宮殿前呈T型。中軸線的對稱布局從壹般建築延伸到整個城市空間,構成軸線的建築集中成線性空間,形成景觀序列,豐富了城市空間景觀藝術。
北魏洛陽是在漢魏洛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融合了古代都城建築的有益經驗,改變了“背對城”的束縛,克服了漢代長安、洛陽規劃的不足,形成了城市建築史上頗具影響力的都城。根據功能不同,洛陽城分區明確,宮城集中,突出皇權思想,而住宅分區和商業分區嚴格整齊。此時,雖然高層建築的數量有所減少,但宮殿的設計仍繼承了上壹代的傳統,飛檐走壁的亭臺樓閣時常相連,山巒跨谷,形成錯落有致、復雜靈巧的面貌。北魏洛陽城開啟了由小城鎮的集群組合模式向大城鎮整體有機框架發展的雛形。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首都。它具體提出並實踐了秦漢至隋唐鼎盛時期封建城鎮空間建設的方法和制度,影響了以後整個封建社會都城的空間建設。
東晉都城建康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適應發展需要和防禦目的,並考慮到觀光遊覽的要求,利用河湖,產生了虎坐龍盤的形式。湖水面與寺廟多變的空間變化相互輝映,使建康城具有了園林化的特色。
魏晉南北朝也是中國古代園林史上的壹個重要轉折點。著名畫家謝赫在這壹時期的《古畫圖錄》中提出的六法,即傳神神韻、用骨運筆、以物象形、以類設色、商位、移仿,對中國園林藝術創作中的布局、構圖、技法都有很大影響。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園林藝術發展成為壹種自然景觀園林,以宮殿、寺廟、亭臺樓閣為主要建築,充滿了動物,其中摒棄了宮廷園林的形式,而繼承了古代園林對景觀的處理方法。以景觀為骨幹,是園林的基礎。要造壹座山,就要蓋山石重、溪洞深、山路崎嶇、河道蜿蜒的山,這才符合山的自然情況。山上要有高大的樹木和懸掛的小樹林,讓山林變得五彩繽紛。疊石山中必有洞穴,可潛行數百步,猶如進入壹個天然的石灰巖洞穴。同時以樓為築,上下羅列,山中有亭,方便休息;山頂有建築,遠近可見,隔水為亭,流水成風景。只有這樣,園林創作才能達到美妙自然的意境。
由於文人厭倦了戰爭,談玩世不恭,懷揣著對山川的感情,故作清雅,紛紛修建私家園林,在自己的私家園林中縮寫自然景觀。比如西晉石沖的“金谷園”,就是當時著名的私家園林。晉武帝時的荊州刺史石崇,聚斂了大量的財富,建造了壹座宅園。晚年辭官後,退隱到洛陽西北郊金谷河畔的“河陽別業”,即金谷園。據他自己的書《金谷詩話》“我獨在金谷澗,或高或低。這裏有清澈的泉水,茂密的森林,竹子和柏樹草本植物,果實累累,40公頃的田地,200只羊,雞,豬,鵝和鴨。魚塘裏還有個土洞,是準備娛樂的。”金谷園地勢起伏,依河而建,吸引了金谷河水,在園內形成水系。河洞適合遊船,人們可以坐在岸邊釣魚,還有很多樹、鳥、雞鴨等。真的很悠閑。
北魏武帝遷都洛陽後,也經營了大量私家園林。據《洛陽伽藍記》“當時四海清明,八荒引其職...於是皇族的王公貴族和外戚們在四川好山好海好林好慈悲,爭修園林互相競爭,拜門拜房,連洞房,飛檐走壁,蓋重樓帶霧。高臺,家家建;有花有樹有池塘有花園,都是桃、李、夏青、竹、柏、冬青。”“入後院,見溝念競產,石鄧堯。荷花離池,浮萍浮。飛梁過亭,樹出雲。”從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洛陽的園藝極為繁榮。在平面布局上,住宅和花園也有分工,“後花園”是專門用來休閑娛樂的地方。“壹石難登”表示有堆積的假山。“荷葉離池,浮萍浮”,桃、李、夏青、竹、柏、冬青的綠化布置,既說明綠化樹種多,又更註重造園的意境。自然山水園林的出現為唐、宋、明、清以後的園林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魏晉南北朝的動蕩,朝代更叠頻繁,社會秩序非常混亂。在這種背景下,皇帝的陵墓主要是為了防止非法挖掘。這種做法始於魏文帝的曹丕。魏文帝以“不祭古墓”為由,在高陵(今河北臨漳)破壞了曹操埋葬的廟宇,於是民間就有了曹操立“七十二疑冢”的說法。其實,“古墓祭祀”只是他的借口。他在為自己修建壽陵時,給出了真正的理由:鑒於“漢代墓葬均被發掘”,他認定“因山為體,無封無樹,無寢堂...於是我就在這個土堆遺址上安營紮寨,所以不知道這裏是李朝以後的什麽地方”。魏文帝的決定對動蕩不安的魏晉南北朝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僅200多年沒有大型陵墓,非常富有的家庭重葬的風氣也大大收斂了。
從考古發掘來看,南朝墓葬有以下特點:壹是墓葬依山而建,壹般在山中挖長坑作為墓室,然後用填夯的方法重修墳墓。室外四周建有多道土墻,房前建有地道,內有雙石門,墓下還建有排水溝,以防潮濕。二是由於大量南方人把黃河流域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工具帶到南方,出現了規模宏大、布局規整、豪華的地宮。地宮壹般包括墓室、地道、門墻、墓道、排水溝五個部分。第三,陵墓的建制沒有壹定的規矩,但是講究風水。壹般來說,陵墓的建造首先由看墓人進行調查。4.墓前建有神道,神道兩側排列著對稱的石雕,睡堂內放置著石柱。由於受佛教藝術的影響,石柱上雕刻有蓮花圖案。南朝陵墓石刻在中國雕刻藝術史上占有光輝的壹頁。它的造型設計和雕刻技法在漢代雕刻藝術傳統的基礎上,由簡到精,脫離了漢代石雕簡單粗暴的技法,其意境和精美的雕刻技藝進入了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
西晉滅亡後,北方被十六國統治。這些少數民族有的處於sip社會末期,有的剛剛進入奴隸社會,他們無力建造大規模的墓葬。他們大多采用傳統的“葬”法,買不起墳,也沒有標記。因此,這壹時期的墓葬至今未被發現。
公元386年,鮮卑拓跋部統壹北方,建立北魏。北魏遷都前,陵墓位於山西大同方山。遷都洛陽後,陵墓位於洛陽六合以西的北邙山。北魏統治者為了鞏固其政權,吸收了漢文化,陵寢的建制也發生了變化,呈現出以下特點:壹是逐漸恢復了秦漢以來的陵寢規制,壹般修建高大的土墩,陵前建有紀念館,是上朝陵寢祭奠的場所。第二,墓地增設佛寺和齋堂,說明佛教的影響已經滲透到陵墓體系中。第三,遷都洛陽後,陵墓布局規整,有鮮卑葬的遺風。潞河以西是北魏皇帝的陵墓,潞河以東是最近的皇族的陵墓和嬪妃的埋葬地,再往東是“皇帝九族”、“尊老八族”、“余部姓氏”等投降埋葬地。這種布局不同於漢代陵墓的埋葬制度。
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已經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統治者的大力倡導,佛教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建築,出現了許多寺廟、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和壁畫。據記載,北魏時期的佛寺有3萬多座,僅洛陽就有1367座。南朝首都建康也有500多座佛教寺廟。在許多地區,開鑿了石窟寺,雕刻了佛像。石窟寺是在懸崖上開鑿的洞形佛寺。重要石窟有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太原天龍山石窟、峰峰南響堂山石窟、北響堂山石窟。在這些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都是由皇室或貴族、官僚出資建造的,石窟外往往建有木質建築加以保護。石窟中保存的雕塑和繪畫是我國珍貴的古代藝術瑰寶,壁畫、雕塑、洞窟前廊和屋檐所表現的建築形象是我們研究南北朝建築的重要資料。
佛教由印度(天竺)經西域傳入內地。所以早期的佛寺布局融入了印度和西亞的很多建築造型和風格,之後佛寺進壹步中國化。不僅中國的庭院式木結構建築被用於佛寺,私家園林也成為佛寺的壹部分。永寧寺,建於北魏時期(公元516),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寺廟。寺廟有壹個宏大的規定,堪比宮殿建築。它以塔為中心,四周廳堂亭臺為方形庭院。永寧寺塔是壹座平面方形木結構的閣樓式塔,由以郭安興為首的工匠建造。據說塔高90英尺,剎高10英尺,共9層,從北京幾百裏外都能看到。塔有四面,每面三門六窗,紅漆門扇,繡柱金鋪。遺憾的是,這座塔在北魏後期被燒毀。
這壹時期,“蓋屋為廟”的功德活動也很盛行。許多王公貴族將他們的豪宅改建成了佛寺。壹般不改變原有的宅邸,以原有的前堂為佛堂,後堂為講經堂,周圍是原有的回廊,有的還保留著原有的園林。這種風格布局成為以後中國佛寺建築的主流。
佛塔是為佛教徒埋葬遺物和在塔周圍朝拜而建造的,它具有聖墓的性質。傳到中國後,又還原為寶塔,與東漢時期中國的木亭結合,形成中國式的木塔。除了木塔,石塔和磚塔也在這個時候被發現。河南登封宋嶽寺塔建於公元523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唯壹的平面十二邊形磚塔。塔高39.5米,十五層,造型宏偉,輪廓優美,是古塔的重要代表。
總的來說,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間,中國的建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進入南北朝以後,建築結構逐漸從以土墻、土墩墩為主要承重部分的土木混合結構發展到全木結構;磚石結構有了很大進步,可以建幾十米高的塔;建築風格由前代的生硬、凝重、嚴肅,以直線為主,轉變為唐風,典雅豪放,渾厚活潑,多用曲線。這壹時期的建築藝術和技術在原有基礎上進壹步發展,樓閣式建築相當普遍,平面多為方形。鬥拱方面,額頭上放壹鬥三升拱,拱端卷起,柱頭鋪成人字形拱。人字形拱門的形象也從最初的僵硬、筆直發展到優美的曲腳人字形拱門。屋頂上,屋脊與尾部連成柔和的曲線,屋檐遙遙,給人壹種莊重柔和的感覺。雙方連續展示的圖案以卷草、纏繞樹枝為基調,非常典雅華麗,奠定了隋唐裝飾風格的基礎。欄桿既是直欄桿又是鉤欄桿;柱基蓋盆高,蓮瓣狹長。橋臺鋪磚圍裙,須彌座;門窗多為平板門和直格子窗,吊頂多采用人字坡,還有帶蓋的桶形吊頂。
在建築材料方面,提高了磚瓦的產量和質量,並使用金屬材料作為裝飾。在技術上,大量木塔的建造顯示了木結構技術的進步;磚結構廣泛應用於地面建築,河南登封宋嶽寺塔的建成標誌著石結構技術的巨大進步。石匠的雕刻技藝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此時已出現少量琉璃瓦,壹般只用於壹些重要宮殿的屋頂修整,顏色以綠色為主。在裝飾上,壹般建築都是“朱朱蘇比”的樸素風格,重要建築則是彩繪的,往往繪有壁畫,“以歷代圖像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