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李宴民主任是開封市中醫院風濕腎病科的主任。她從事中醫工作已經30多年了。在30年的從醫生涯中,她從未離開過患者和臨床壹線,是名副其實的中醫臨床醫生。但我只跟蹤了不到2年的研究。在這短暫的時間裏,李宴民老師不僅給了我技術上的指導,還教會了我什麽是醫德。她認為“醫學是仁術”,“作為醫生,要把病人當親人,真誠相待,讓患病的病人喝上橘子的甘泉和杏樹的蜜果,擺脫困境
我的老師李宴民主任是開封市中醫院風濕腎病科的主任。她從事中醫工作已經30多年了。在30年的從醫生涯中,她從未離開過患者和臨床壹線,是名副其實的中醫臨床醫生。但我只跟蹤了不到2年的研究。在這短暫的時間裏,李宴民老師不僅給了我技術上的指導,還教會了我什麽是醫德。她認為“醫學是仁術”,“作為醫生,要把病人當親人,真誠相待,讓患病的病人喝上橘子的甘泉和杏樹的蜜果,擺脫困境,步入坦途。”
專治疑難重癥是李宴民臨床的壹大特色。任何人都很難統計她到底治愈和挽救了多少重病。
比如壹個長期患心臟病的阿姨,在西院被判無藥可吃。病人的姑姑抱著壹線希望找到了李宴民主任。經過詳細的檢查,李宴民主任覺得這個疑難重癥的治療非常困難,但是壹個醫生的責任感促使她去挽救這個病人。於是,她研究了病情,開出了第壹張處方。以後會根據病情變化,不斷調整處方,鼓勵患者堅定信心。服用了50多劑後,病人奇跡般地康復了,可以過正常的生活了。
再比如壹個脾腫大的病人,去了很多醫院都沒查出病因。他還聽取了病人的介紹,並找到了專治疑難雜癥的李宴民主任。在李宴民主任的詳細會診和檢查下,他幫助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蟲!救了病人的命!
另壹個例子是從新西蘭飛到這裏的傑克。空白,用有頭的脊代替腳跟,踉蹌。國內外多種療法幾乎用盡。這壹次,他將和導演李宴民壹起嘗試治療他的腰痛。神奇的中醫讓他站穩了,挺直了,邁出了堅實的壹步。回家後,他興奮地給恩人打電報報喜:李宴民女士,非常感謝您用神奇的醫術治好了我的腰痛,壹切感覺都很好。雖然我已經61歲了,但是我的身體卻像16歲的少年壹樣充滿活力。
李宴民主任精通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尤以內科見長。在腎病、心臟病、脾胃病、風濕、溫病、糖尿病等方面有較深造詣,臨床特色獨特,經驗豐富,療效突出。
李宴民主任不僅繼承了先賢們高超的醫術,也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醫德。在“大醫精誠”的訓練下,她鑄造了壹顆“救死扶傷”的心。她崇拜仲景精辟的論述,更欽佩仲景“下凡救貧濟賤”的真誠。她雖久負盛名,卻沒有名醫的美譽。多年來,她不辭辛勞,耐心接待每壹位患者。壹般來說,來看李宴民主任的大多數人都患有嚴重或疑難疾病。經常看到,工作了很久,她還在悉心照顧著那些外號“壹號”的病人,尤其是那些遠道而來或者壹時掛不上號的農村病人,寧願犧牲休息也要救治。有的病人跟著回家,或者在路上停下來,她總是親切的接待他們,為他們的病人診療安排時間,從不厭煩。對於壹些來信來電求醫的患者,她總是認真回復,或調整處方,或鼓勵患者增強信心。所以很多患者不僅把她當成了治病救人的醫生,更把她當成了自己的朋友、精神寄托和康復的希望。
作為開封市中醫院人,李宴民主任以其高超的醫術和不屈不撓的科研作風,推動了開封市中醫院的發展,許多患者慕名而來就診,並於2010成立了開封市中醫院風濕腎病科。李宴民主任紮實的中醫理論基礎,準確的診斷和治療,豐富的臨床經驗,使她能夠實踐優越的醫療技術。多少所謂的“不治之癥”患者在她的精心治療下恢復了健康。她謙虛謹慎,從不滿足於自己的成績。雖然她有很多病人,但她仍然堅持不懈地追求。
8月以來,萬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7名同誌分別參加了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和海澱區第壹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他們跟著老師學習已經將近壹年了。通過這壹年的學習,中醫科的醫生無論是基礎理論、臨床技能、醫德醫風,都深受老師的言傳身教,頗有感觸和體會。
我的老師魯培文主任是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外科主任。她於_ _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學系,70年代分配到北京中醫醫院從事臨床和教學工作。中醫是由著名的老外科醫生如趙炳南和方誌軒開創的。在各種瘡瘍、乳腺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如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癥、大動脈炎等疾病的外科治療中,由名師授課,醫術要嚴謹、認真、細致,學無止境。1991年,為了挽救祖國的醫學遺產,使傳統醫學發揚光大,魯培文主任成為教授的學術繼承人,繼承了王教授50年的行醫絕技,如乳腺疾病的辨證論治,慢性潰瘍的陰陽辨證,以及壹些傳統外用藥的制作和使用。陸老師從醫40年,臨床經驗非常豐富。我有幸成為她的學生,和她壹起學習中醫外科的知識。作為壹名社區中醫全科醫生,剛剛參加臨床工作近三年,臨床經驗絕對不足。我過去沒有接觸過中醫外科的知識,所以這三年的學習對我來說將是壹個非常寶貴的經歷和過程。
自從學了中醫外科,我的臨床思維更開闊了。中醫內科和中醫外科雖然都是中醫的壹部分,但是有很多不同的概念。從中醫內科來說,常見的辨證思維側重於臟腑辨證,在於患者整體,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局部;但魯老認為,作為壹名中醫外科醫生,除了整體辨證外,局部辨證也很重要,整體辨證要與局部辨證相結合。因為外科疾病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存在局部病變,所以壹般都有明顯的外在表現。主要包括紅腫、發熱、疼痛、化膿、麻木、潰瘍、結節、腫塊、瘙癢、功能障礙及各種皮膚病變。由於局部病變的直觀存在,可以有效地為臨床辨證提供客觀依據。還有壹些全身性的疾病,重點體現在局部。但由於發病原因和程度的不同,遠遠談不上聽話。所以,外科辨證雖然大多從局部病變入手,著眼於局部癥狀,但絕不能孤立地以局部癥狀為依據。只有從整體觀念出發,將局部與全身辨證相結合,將外在表現與五臟病理變化相結合,尋求辨證病因,綜合分析疾病本質,綜合辨證,把握辨證的主要致病因素,才能為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此外,陸老始終堅持中西醫結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在臨床上註重臨床體檢,在辨證用藥的同時鞏固西醫基礎知識。除了中醫四診之外,陸老還非常重視臨床體檢,對西醫的臨床知識也很深厚。所有有需要的病人,不管是初診還是復診,她都耐心的檢查,仔細的詢問,壹個壹個的觸診。手術患者比較特殊,如糖尿病足、乳腺膿腫等創傷性疾病,部分患者受不了局部傷口的膿液和惡臭。但魯老師不怕臟不怕累,壹個壹個認真細致的檢查。並認真查看患者的西醫檢查報告,講解病情及相關註意事項,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更深入的了解,贏得患者的感謝和感激。陸老師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醫患關系提醒我們,年輕壹代的醫生要學習西醫的基礎知識,重視最基礎的臨床體檢,不要總是依賴各種輔助檢查,同時要和患者做好溝通,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
跟老師壹年的學習轉瞬即逝,雖然通過這壹段時間的學習,對乳腺增生、外周血管疾病、濕疹等外科疾病的西醫診斷和中醫治療有了初步的了解和體會,但這些還不夠。自己和老師期望的階段和上級提出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我會繼續努力,珍惜剩余兩年跟老師的學習,在中醫傳承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前行。自強不息,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不辜負院領導、同事和老師的期望,努力成為壹名優秀的社區中醫,成為社區居民健康的守護者。
中醫理論體系的發展大多基於前人總結的經驗,而現在學習最缺乏的是臨床經驗和上壹代的指導答疑,使得學習完全理論化,過於抽象,無法結合實際使理論知識更加紮實。
在壹年的從師學習過程中,我得到了陳明先生在學習中醫方面的悉心指導。我仍然清楚地記得和老師在壹起的第壹天,陳明先生親切地問我學習中的困難以及我想了解的更多。因為陳明老師是中醫班的,所以推薦我們背誦醫學三字經,教我們多背。記憶是中醫學習過程中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即使不能完全理解書中內容的精髓,也要靠死記硬背,這樣才能在臨床實踐中充分理解書中的意誌。制定好學習計劃後,老師帶著我參觀了整個醫院,耐心地給我們講了壹些醫院的故事。
在跟隨老師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和老師的交談中,我可以了解到她在閱讀經典方面有什麽好的方法,我也可以在淺薄的理解中得到更深的理解,也可以糾正我偏頗的理解。在學習任何壹門學科的時候,最珍貴的就是得到前人的指導和教誨。在強化學習目標的同時,也可以加深理解,拓展知識領域。世界上大多數偉人都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成功的,有了以前失敗的經驗,才能從更多的其他方面著手研究;也正是因為有了前人的成功經驗,更多的人才能有信心堅定自己的目標,進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正是因為有了前人的經驗,我們才能更快更好地成功,才能在成功的基礎上繼續向更高更深的層次學習。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進步。在我的人生歷程中,跟隨老師是壹個很大的收獲,讓我對中醫學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明白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能感受到理論知識的抽象,使我們無法真正理解其含義,沒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在實際臨床中也無法完全理解其理論含義。
所以在跟老師學習的過程中,壹定要打牢理論基礎,多記憶理論知識,這都是為了更好的和臨床結合,更好的融入臨床,更好的運用所學。這個月,我們又可以參加外科醫生研討會了。每個人都被分成小組。在每個小組中,除了壹起學習,還可以討論臨床中遇到的問題,交流處理疾病的不同意見。在我們的交流中,可以了解到更多人的想法,學會從不同的方面去理解同壹個問題。
也鍛煉了我們的表達能力。所以,我希望這個系統能延續下去,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古語有雲,“壹日為師,壹生為父”。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和老師相處,互相尊重,提倡壹些傳統的好的行為,久而久之遇到真理,老師壹定會把自己的知識給對方。
眾所周知,中醫藥是我國的國寶和國粹,幾千年來為我國人民的健康和民族繁衍發揮了重要作用。針灸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它是壹門深刻、全面、豐富的知識。千百年來,它以其獨特的特點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針灸療法具有適應癥廣、療效顯著、應用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它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而且受到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很多人都想了解它,學習它,但也許是因為它的深刻,很多人覺得學不會,不知道從何下手。作為壹名護士,跟隨朱寶醫生從事中醫針灸臨床診療工作數年,對這壹古老的醫術深深著迷,正如《黃帝內經》中記載“壹針剛落,重而刺耳”壹樣。我院三位護士在幾年的實踐中,通過自身的學習和臨床醫生的指導,掌握了針灸、拔罐、蠟療、熏蒸、按摩等幾種中醫適宜技術,在臨床工作中取得了壹定的效果。現在根據我們的學習經驗,談談針灸療法的壹些體會。
第壹,遵循中醫整體觀念,加強針灸療效。
中醫非常重視人體的統壹性和完整性,以及人體與自然的關系。它認為人體是壹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了人體的所有群體。
在各組成部分中,它們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相互利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人類在主動適應和改造自然的鬥爭中維持著身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壹和身體本身的完整性的觀念被稱為整體觀念。在臨床針灸治療中,整體觀念尤為重要,不僅要考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還要註意季節氣候、早晚、地域對患者的影響。平衡針灸創始人、北京軍區總醫院平衡針灸專家王文淵教授認為,人體本身就是壹個自我平衡系統,具有自身的調節和修復功能。因此,在針灸過程中,要使患者走到舒適的體位,積極與患者溝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針灸療法和療效,解除患者的心理顧忌和對疼痛的恐懼,積極配合醫生,以便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和平衡達到更好的療效。此外,還要註意患者的狀態和體質。饑餓的病人不應該針灸。如需針刺,宜少取穴,輕刺。不適合太飽的人針灸。如果需要針刺,不適合在上腹部深刺或直刺。對於出汗、出血、年老體弱者,針刺手法宜輕;劇烈運動後不宜立即紮針。第三,人體在不同季節的影響下,以不同的生理機能進行適應。比如春夏時節,陽氣外升,氣血容易浮於體表,所以皮膚松弛松弛,人體通過發汗散熱來調節。秋冬季節,陽氣收斂,氣血陷在裏面,所以皮膚致密,出汗減少,必須排出體外的水分從大便排出。所以春夏針灸後,患者皮膚松弛,容易受風邪侵襲,壹定要咬。
告訴病人不要急著洗澡吹風,以免加重病情。
二、掌握配穴原則,靈活取穴。
1.靈活應用順序由於人體各穴位的主要功能不同,取穴時有主穴和配穴。在我院朱寶醫生的指導下,我們掌握了針灸臨床上廣泛使用的“八穴曲”:留腹三裏,尋腰背正中,尋首項缺,收面口五谷,取胸內,陰謀小腹,骨刺跳來跳去,腿痛。這八句話* * *四十個字。每句話講壹個穴位,每句話五個字,就是講壹個穴位和它治療的部位。對於針灸初學者來說,我們在配穴上有很大的啟示。朱寶博士還強調了取穴的順序。臨床應用中應根據患者輕重緩急,靈活把握取穴順序。如陣發性疼痛,容易先刺遠點,通過經絡的遠程感應,用導氣的方法改善疼痛,這樣可以避免患部疼痛過敏引起的肌肉緊張,會使進針困難,加重疼痛。再比如,肚子疼往往先刺遠端足三裏穴,再刺中間;三叉神經痛先瀉谷,再取頭面部穴位。可見,取穴順序的不同直接影響臨床療效。
2.循經取穴原則與臨床癥狀相適應。朱寶醫生主張根據“循經取穴”原則和臟腑經絡理論,在自身或相關經絡上取穴。在辨證明確的前提下,直接選取與疾病相關的經絡上的穴位進行治療。在臨床上,常常選擇經絡遠端的穴位作為主要穴位,而這些穴位就在經絡之中
上下、出入之處,具有遠近聯系的功能,對經絡的頭、面、軀幹、臟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療作用。前面提到的“八幡取穴曲”是對臨床循經取穴方法的高度概括。在臨床應用中,以此經取穴和其他經取穴較為常見。如手厥陰經病引起的心絞痛、心悸取內關,手太陰經病引起的咳嗽取尺澤,咯血取穴最多。此外,取穴方法也有多種,如中病旁取穴、遠近取穴等,臨床上根據病情應用。
3.疼痛的取穴以“以痛為樂”為原則。在循經取穴的基礎上,直接取患部經絡所及的穴位,以局部取穴為主。如眼疾謎,耳疾聽宮,膝蓋痛刺小腿鼻。
4.靈活補瀉,辯證施治在補瀉手法的應用上,朱寶醫生重視針刺手法,認為補瀉手法的正確應用是針刺療效的關鍵。他認為針刺中氣後,應根據個體不同的生理病理狀況和氣血盛衰來治療,采用不同的針刺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並將補瀉針分為輕補、重補、重補三類。對於不同患者甚至同壹患者,都不應該壹成不變,要根據病情的變化來治療。例如,在治療膽絞痛患者時,在開始時通過導瀉針刺陽陵泉以緩解疼痛後,通過導瀉針刺其他穴位以保持月經暢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我們掌握了針灸理療的方法,獲得了壹些經驗,但是海闊天空。
在中醫的世界裏,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我想總結壹下我的經驗,向我的同事們學習。請原諒我的缺點。
中醫臨床研究是壹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如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並很好地掌握,是每個進入臨床階段的學生都期望達到的。但學生進入臨床後,發現臨床學習和理論學習差別很大,壹時難以掌握。總有壹種感覺,他們每天都在著急看病卻收獲甚微。跟老師學了這麽多天,下面就根據我的學習經驗來說說如何跟老師臨床吧。
第壹,要註意培養動手能力。
中醫實踐能力是中醫望、嗅、問、切四診的鍛煉。中醫的“四診”絕對不是壹張照片壹次檢查就能簡單替代的“先進技術”。我們必須把過去的知識和現在的癥狀結合起來;只能通過與患者的即時隨機交流來獲得。同時,書本上能夠準確表達和記錄的“明確知識”只是壹小部分。人類更多的知識是只能理解卻難以表達的東西。俗話說“壹言為真,萬卷書為假。”只有師從老師,以身作則,才能掌握中醫的精髓。臨床實踐證明,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舌的變化是迅速而生動的,它就像壹面內臟的鏡子。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疾病的深淺和預後的好壞都可以從舌象中得到客觀的反映,成為醫生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如果看到淡白舌,多為氣血兩虛或陽虛;如果看到舌紅,多半是熱證。如果看到紫舌,說明血流不暢。需要臨床觀察來獲得準確的信息。再如“治小兒外感發熱,必先望舌後察喉”,喉為“陰之地”,對區分寒熱虛實有重要意義。比如喉嚨紅腫,就是真火;紅燥,為陰虛;不紅不腫,是陽虛;壹個不紅不腫的喉嚨痛在寒假裏是真熱,壹個紅腫但全身都表現出寒證的喉嚨痛是真熱假冷。提問要講究技巧,向老師學習需要向老師學習提問的方法和技巧,這是壹個長期的訓練過程。
剛去門診的時候,經常按照西醫詢問病史的方法,力求完美和細節,但是問完之後,腦子裏壹片茫然,不斷模仿老師問診之後才明白。中醫的會診,要看醫生的理論水平和臨床技能。問診的主要目的是確認壹個病或壹個證或者排除壹個病或壹個證。至於脈診,首先要掌握脈象的特征。浮脈的脈象如果以淺脈位為特征,可以輕拿輕放,再按會稍減但不空,如浮木似水。反映出疾病的位置在表中。脈象深脈的脈象特點是脈位深,不可掉以輕心,而要按之以重,猶如石頭沈入水底。反映疾病位於醫院。掌握了脈象的特點後,最好在有豐富切脈經驗的老師指導下,從浮、沈、遲、數、弦、細、紅幾個常見而簡單的脈象入手,在臨床上仔細體會。其次,要經常體驗。學會把脈就像打壹場球,強調的是“手感”,必須持之以恒,經常有意識地訓練。久而久之,妳會學到壹些東西。第壹次跟著老師去門診的時候,老師指著壹個高血壓的老人,讓我把把脈,看看是什麽。我能脫口而出書本上20多種病理性脈象的脈象特征。《令狐脈經》這本書我也看得很好,但有壹次去門診,我“難以理解”,怯生生地說:“脈象好硬,像壹根繃緊的繩子”。老師笑著說:“喜歡。我恍然大悟,弦脈不是“直來長去,似按弦”嗎?從此,我對弦脈並不陌生,認識到看到中老年人的弦脈,尤其是左閉脈,強而有力,多半是肝陽上亢,甚至肝風運動的前兆。壹定要大劑量服用平肝潛陽,平肝熄風的產品,防患於未然。
第二,要做好病歷記錄。
每天和老師壹起出門診的時候,要做好病歷記錄。記錄的原理要詳細,包括妳的舌脈,以備日後參考。壹些常見病可以簡單記錄,疑難罕見病要詳細記錄,包括老師的用藥情況。
認真記錄病歷是收集原始資料的最好方法。每當我在臨床上遇到疑難雜癥的時候,我總是會把之前記錄的病歷復習幾遍,往往會找到壹些好的解決辦法。
第三,勤於思考。
跟隨老師診室詢問病史,把脈,記錄,思考老師的處方。經過四次會診,我考慮這個病是什麽證型,用什麽主方,怎麽加減。然後看是否和老師的辯證思維壹致,藥方和用藥是否相同。如果是壹樣的,妳就知道妳的辯證思維和老師的基本壹致。如果不壹樣,妳要考慮自己的差距在哪裏,甚至可以請老師指出迷宮。我的思維有什麽問題,我的哪些藥沒用對,哪些用對了,老師。
為什麽要這樣用?等等。有時老師必須仔細考慮特殊的處方或特殊的劑量。
第四,學會與病人相處。
像親人壹樣對待病人,體諒病人,讓病人更好的配合妳,讓妳做檢查,解答妳的問題。最後要“努力學習,努力看病,努力總結,努力做人”。這些讀書、臨床、做人的經驗,是我們在課堂上、書本上很難學到的。
向老師學習中醫的體會_向老師學習中醫總結相關文章:
★向中醫老師學習的體會_中醫老師的個人感受和收獲
★從師中醫學習心得_如何寫中醫學習心得
★跟老師學中醫的體會
★向老師學習中醫的經驗
★向中醫老師學習的體會
★向老師學習中醫的經驗
★向針灸老師學習心得
★醫學生對老師的體驗
★為什麽針灸後感覺好累好困?
★脾胃內科實習經驗範文
★中醫外科實踐經驗
★在中醫館工作,總結優秀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