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麻城的婚喪習俗和特色小吃。盡量做到全面。

麻城的婚喪習俗和特色小吃。盡量做到全面。

特色小吃:肉餅、魚面、豆皮、熱幹面、老米酒等等!(肉餅,魚面國內只有麻城有。哦,夠特別的!)

婚俗沒什麽特別的。(下面轉載黃岡的古代風俗給妳看看!麻城還是黃岡的!)

饒平黃岡及黃岡周邊地區的婚姻大多與家風有關。追求者壹般都是媒體斡旋,也有親戚朋友介紹的。目前男女都是因為同學同事結婚的。

傳統婚俗有壹定的程序:壹般第壹步是“相親”,先由男方去女方家“看對方”。如果女方覺得這個“女婿胚”合意,就煮糖粥請她,然後女方去男方家看房子,家居陳設等。,也就是所謂的“訪家風”,多是她父親和哥哥做的。目前女生經常去男方家觀察。

如果兩家人初步同意,方便男性請壹天假。也就是媒人領著男方的舅舅和舅舅去女方家問女方的生日。壹大家子壹本正經,備有“郵筒”(郵筒長32厘米,寬10厘米,高5厘米,用檀香等名貴木材制作,配有銅合頁、“如意”鎖、小銅鎖)。在郵筒的四周貼上壹個大柱子,柱子上標明男人的生日,然後鎖上。放在箱子裏,扛到女方家,開鎖拿出來。女人在這個帖子上填寫女孩的生日,然後鎖起來帶回去。男方請明星命家人算算,這叫“結婚”。星命家有自己的理論,就是“男選女,八字貴有主二星;女選男,八字貴中性。“只要短期內男女雙方家庭沒有大的變化,這樁婚事大概就能成——因為在這個程序之前,男女雙方,尤其是女方的‘八字’已經由媒人傳給了對方,應該先‘合’起來。

“請壹天”之後是“談就業”。男方壹般先送點錢,目前多為240元,外加32塊蛋糕,成對(也就是兩根榕樹枝)。女方收了錢,打開那盒蛋糕,從周圍拿了壹半,剩下的用“壹對紅花”(也就是兩根石榴枝)放在中間,由男方帶回來。嫁妝的多少因時代背景和家庭條件而異,總是由兩家商定。舊社會,有錢人娶的是丫鬟和田地;窮人無非就是幾樣柴米油鹽。普通人多是床,帳篷,箱子,櫃子,桶之類的,但目前家用電器居多。貧富懸殊,不同於萬裏。但是妳得編八個公式。如果女方有奶奶健在,還會給她壹個“母盒”作為彩禮,大多是蛋糕和食物,有的會換成錢。

然後是“錄用”,壹般是“談錄用”發多少錢,“加成功”發多少錢。如上,那就送240元。

之後是“食物訂婚”,男方給女方糖果和蛋糕,分發給親朋好友。寓意是傳達壹個好消息:“姑娘長大了要嫁人。”收到蛋糕和點心的人應該送禮物:布料、珠寶或粉末...叫做“送花粉”。

最後是“聘期結束”:男方補足約定的嫁妝,送上星命家族計算的“龍鳳帖”。“龍鳳帖”又叫“九面帖”。九面大帖其實只有八面,第八頁(也就是封底)只折了壹小塊。其意“八”為負數,“怕生女孩”;“九”是正數,“希望生男孩”。

九面海報由紅紙折疊而成,封面上寫著“龍鳳貼”或“豎琴聲”等字樣。這本書的第二頁是關於男人和女人的生日。男方稱之為“幹棗”和“建生”,女方稱之為“坤棗”和“盛瑞”。中間註明年、月、日、時,並註明“陽氣”、“陰胎”、“福星”、“天絲”等分支。

第三頁註明中獎時間、剪衣服時間、結賬時間;第四頁標明了安床、祝福和加冕的時間;第五頁註明結婚、省親日期;第六頁空著,或者書上寫著“孩子”幾個字,以後生孩子的時候再填;第七頁以詩歌或對聯的形式表達祈禱的願望。比如“太陽照吉星,結婚喜來,夫唱婦隨歌好,上下事順”等等。

封底壹般寫“福”字。

龍鳳帖發出後,如果女方沒有異議,就按照帖中註明的項目和日期進行準備。新娘請來了壹位“幸運的男人”,即壹位夫妻完整、子女眾多的老婦人,為她解開辮子、梳好發髻,有的甚至安排他們睡在壹起,請老婦人教她在房間裏應該註意些什麽。新郎也是壹樣,除了自己理發、裝修新房,還要請家裏的好心人(他父母也可以)為他“安家”。也有人在床上說四個字,如“金玉枕床腳,新郎為父,吉祥之時,翁馬驍笑”等等

如果女方覺得有點不合適,可以要求男方再休壹天。擇日叫做“入日”,實際上是延長婚期。比如男方本來打算八月初壹結婚,女方覺得第壹天和人撞了,要求再來個八五天。如果男方覺得第八天好,就在第八天;十五好,那就十五。前八十五天不好,就十二天。如果女方沒有異議,那就十二。不然就另選壹天,雙方都沒有異議。相反,壹種情況是“退出日本”,即縮短婚期,提前結婚。通常男方或女方家庭(五服以內)有人去世,雙方都不願意因此而另選婚期。當時,新娘收拾好日常衣物和雜物,匆匆趕往婆家準備結婚。如果妳還沒有完成之前約定的所有事情,那就把它們留到另壹天。如果是女方家裏去世的人,哪怕是去世的爸爸媽媽,新娘也不應該哀悼。如果婆家死了,新娘到了婆家,就會披著麻衣,拿著棍子“辦事”,這叫“揮兇”。因為私奔,所以也叫“出走”。

婚禮當天,親朋好友會陪同新郎到女方家結婚。新娘出嫁前三天,日常生活由鄰居姐妹陪伴。婚禮當天要吃“六碗”,也就是六個菜。吃飯的時候要有綠媽媽(也就是伴娘)陪著。結婚前要和父母告別(拜四次)哭,意思是哭出“眼汁”(眼淚),留給哥哥當“家夥”(財產)。新娘上轎子(或騎或走)前,新娘的父親或宗族總要給轎子噴“紅花(石榴)水”,說好話,如“紅花水,噴了轎子,女兒(或新娘)嫁得像個淑女。”新娘出家門後,不能回頭。去婆家的路線也有講究:不要走捷徑。從東門或南門進入,必須經過新郎家門前。有的新娘結婚時見父母,離開父母家卻選擇見父母。進了婆家,選擇時間催父母。這樣前後要兩個小時,路上不能停。如果新娘到新郎家的距離不算太遠,就得慢慢走。要準確把握這個時間,就要靠伴娘們了。有的新娘在“三煞白虎”那天結婚,沒有別的日子可用,只好在轎子前掛壹塊豬肉,到婆家外面摘下來扔掉。

如果新娘結婚了,家裏還有壹個沒結婚的姐姐,姐姐就站在半梯上送她出嫁。意思是“我住的地方很大,應該先結婚,但我不想礙妳的事,也不想不如妳。”如果有未婚兄弟,形式也是。目前,人們避免上樓,或者幹脆呆在外面不回家。

當地習俗認為在這壹天女性最受尊敬。舊社會,官轎子遇到新娘轎子,官轎子不得不暫時避讓,讓新娘轎子先過。壹般“賺錢”的人,不管是做小生意的,還是漁獵的,都會在魯豫新娘子出嫁的時候感嘆:“可惜,今日無利。”這是常有的事。所以當地人在選擇日式家居時,更傾向於選擇小孩、醜、陰等路人較少的時候。新娘進屋,婆家要避開,門大開,讓新娘進屋,婆家才能出來。舊時新娘進門時,在門檻外套壹根小吸管,點燃煙,讓新娘穿過,稱為“煙跨火”。

皇崗是壹個碼頭的地方,大多數居民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都保留著自己固有的習俗。所以,同壹個地方的婚俗是不壹樣的。有鬧洞房的;還有那些不鬧洞房的。不鬧洞房的怕和新娘“搶”,影響彼此的運氣。鬧洞房的和別人差不多,大多是打鬧嬉笑,有的甚至在新娘的床上打撲克。說四句既優雅又通俗的話,最好幽默風趣,引起笑聲。比如“支架硬硬的,就會磕到床下。今天,妳將娶壹位祖母,明天妳將成為壹位父親。”30多年前,筆者看洞房,壹個小夥子說:“新娘子飄逸滑,肚大奶突。”在整個房間(包括新娘和新郎)的笑聲中,沒有下文。必須說明的是,在那個時間和地點,絕對沒有未婚先孕,敢拿婚禮做文章的。說四句話的人限於見識,只是搞笑,人們從來不會見怪。

婚禮結束後婚禮就結束了。以前不壹樣,現在更有意思了。有循古者,有不循古者,有古今雜糅者,難以形容。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婚姻習俗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運動的制約。在變化和動蕩的時代,如土地改革和以前的政治運動,婚禮往往會簡化。比如文革的時候,他們選了壹個節日或者休息日,去電影院看了壹場電影,休息過後,壹起去男方家,結了婚。鄰居說,“山藥的老婆不敢被人知道。”山藥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昨天晚上,我兒子讓我今天早上做另壹個人的菜,但是那個會吃的是新媳婦。”

按照傳統的婚禮習俗,新娘要在房間裏躲三天,三天後再離開房間,打開米缸舀米做飯。先在米缸裏放個紅包,紅包歸新娘。飯後“回廚”和“回廚”都是建立在做晚飯前(看不到煙)回家的前提下。交通不便,走得太遠的不壹定回父母家。她們可以隨意在路邊小店吃午飯,然後回婆家,也算是壹種回報。以後會有“兩回”“三回”。最近很多人忽略了“三返”,把三返和二返結合起來,就是回娘家後,我再出去轉轉,然後第二次回娘家。如果是“移民”新娘,就要等四個月,改天再來。新娘家壹般會煮糖粥招待。然後丫叔帶了油來陪新娘回婆家,說“帶油來加燈”。“光”和“丁”是諧音,希望新娘早點生孩子。他們的“叔叔”有三種不同:有新娘哥哥的,有新娘媽媽叔叔的,有新娘侄子的。(有的人家裏沒有侄子,可以從宗族裏“借”壹個做叔叔。)雅叔會帶糖果和糕點(有的專門做糯米糕)分發給哥哥叔叔公婆。當他收到蛋糕時,他會用紅包回贈,並綁在他的脖子上,這被稱為“種植胡須”。

新娘回來,伴娘帶她去“灑井”,就是往井裏撒壹小包紅糖。當時,伴娘在喃喃自語,請求“龔景·馬靜”(好上帝)的祝福和鄰居的照顧。

新娘的嫁妝應該有剪刀、針和線。這壹天要“裁剪”,熟練的要做壹件衣服;壹般也要剪縫。

新娘的發髻上要插壹根珠針。珠針有壹個作用:在性交過程中,新郎要麽勞累過度,要麽興奮過度,或者由於某種原因,導致射精,也就是俗稱的“上馬”。這時候,方便女方拔出珠針,貼在男方屁股上。丈夫痛苦時劇烈收縮,“黃河逆流”,救了司機。不懂這個公式,慌慌張張把壹個人推倒,他會筋疲力盡,死於陽。

如果新娘在月經期結婚,要在床腳放四個盤子,裏面放些水和草。在床腳放壹把鐮刀,叫它“馬”去割馬草娛樂。那時候不能合住壹個房間。婚前新郎的父母也要教新郎這方面的知識。

新娘在婆家第壹次坐馬桶前,要往馬桶裏潑點油,伴娘也要說四個字,大意是“潑油寶寶滑”,希望以後生產順利。

新娘的嫁妝裏應該有壹只小公雞。有的甚至向男人多的女人要壹雙童裝,放在床上。希望新娘早點生個兒子。

雖然新娘的嫁妝很不壹樣。但是有壹個是壹樣的。也就是“女婿面前”和“我女婿面前的草頭肚腰”,有十二個紅雞蛋,十二個香蕉,壹個豬心,壹個紅糖球。新婚之夜煮豬心和紅糖。據說這樣,夫妻倆就可以同心同德地生活在壹起了。“草頭”是兩根鹹草,用紅紙和紅絲繩紮起來取草頭打結之意。“腹腰”,肚兜也。就是把布折成中國式口袋,線點點。放種子(多為早粒種子)、龍隱(錢)、桂圓幹和壹捆棉花(用紅紙包好卷成壹捆,兩頭用棉花,用紅絲繩對半系好)。男方要在洞房裏放壹盞煤油燈(燈管上寫著喜字),讓它燃三天三夜,放兩對大吉(四個橘子)和壹個用炒黑豆和紅糖做的“黑豆丸子”。這壹切都是基於壹個願望:吉祥如意,長命百歲,兒孫滿堂,大富大貴。

以上都是初婚。

男方女婿被女方家收養的習俗也差不多。壹般來說,也有互相看看,商量就業,給親戚打招呼的(女方長輩會打招呼,有的新娘也會去)。還有“嫁妝”(因為男方也有親朋好友的饋贈和家裏固有的東西)和“回禮”。在舊社會,男方到女方家就改姓女方,壹直沿用到刻石碑,女方在石碑上改姓丈夫,這樣就不會被人誤認為是同姓通婚——舊社會是不允許同姓通婚的。

孩子被妻子姐妹收養的新郎叫“叔叔”,丈夫出嫁的阿姨叫“阿姨”。目前,大部分娶了妻子的男人都沒有改姓,只有孩子跟了女方的姓。如果孩子多,就有壹些男性的姓氏。還有個別姓氏用男方的全名,對女方父母傷害很大。

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傳統婚俗嚴重沖擊了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的觀念。但客觀來說,徹底根除這種觀念還需要時間,尤其是在經濟條件差、文化水平低的勞動人民中。至於同姓通婚,更是無處不在,屢見不鮮。

喪事,主要是為了悼念。是死者的親友(壹般是女性,男性負責招待客人,鄂東的習俗是葬禮請客。)來哭,主要是表達對死者的惋惜和對死者生前功績的贊美,訴說死者的不幸。死者去世後的第壹個晚上,應該由死者的至親(壹般是晚輩,比如兒子或者女兒!)安葬前,風水先生要選好日期和房子,商量安葬事宜。葬禮之前,所有的送葬者都需要穿皮馬戴孝,(就是把白絲戴在頭頂上,死者親屬越多,白絲戴的時間越長,壹直到腳跟,甚至拖地!)哦,我就知道這麽多!

  • 上一篇:高中生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 下一篇:中國傳統美德的成語、諺語和詩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