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思路:成語+總述+重點解釋+結論
例子
親愛的旅行者和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參觀黃姚古鎮。這次我是妳的導遊。希望我們能好好相處。
方圓,黃姚古鎮,長3.6公裏,屬於喀斯特地貌。起源於宋代,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自然景觀有八大景和二十四個小景;寺廟、神社20余座,亭臺樓閣10余座,多為明清時期。2007年,黃姚古鎮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9年,它被國家旅遊局批準為4A風景區。
在黃姚古鎮的東部,姚江兩岸是古鎮的主要生活娛樂區,姚江以西、興寧河以北、小珠江以南為商業區。古鎮由龍蟠街、中興街、商業區三個建築組成,各有防禦體系。這三座建築通過橋梁、寨子墻和門樓巧妙地連接在壹起,形成壹個整體。
以下時間,請自行訪問。提醒大家註意安全,不要獨自行走,三五成群,也請不要隨地亂扔垃圾,做壹個文明遊客,為我們的世界遺產增光添彩!祝大家玩得開心,玩得開心。再見!
結論(在遊覽結束時)
親愛的朋友,我們的旅行很快就要結束了。每個人的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希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1)延伸閱讀黃姚古鎮的故事
導遊詞中的問題
1,內容太單薄。
2.導遊詞不是散文,書面語介紹太重,口語化不夠。
3、結構層次不清晰,邏輯性不強,組織不清晰。
4.缺乏鮮明的主題和觀點。
5.要有自我介紹和導遊成語。同時要註意和遊客溝通,盡量有互動節目。
6.“風景”與“事件”的關系處理不好,講故事或事件往往脫離了景點的內容。
⑵廣西黃姚古鎮為什麽被稱為精神家園?
黃姚古鎮是壹個非常健康的地方。現在很多人生活節奏太快,壹放假就想放松壹下,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緊張的精神上的放松。在廣西,有壹個古鎮叫人的精神家園,那就是黃姚。雖然沒有湘西鳳凰古城的文化故事和傳說,也沒有桂林西街的喧囂,但有壹種最貼近人的平凡生活,有著近千年的歷史,在質樸中透露著這種自然之美。壹眼望去,黃姚古鎮綠意盎然,田園風光濃郁,這裏居住著許多白發蒼蒼的老人。雖然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但都精神抖擻。非常適合養生,據說是中國第壹長壽之城。
黃姚古鎮壹直保持著古樸的風格。只要妳來這裏,就會發現這裏並沒有太多的商業化。這是壹個真正的歷史城鎮。當地的建築壹直保留著古樸的風格,藍色的石板路,狹窄的小巷,清澈的古井水。到了這裏,感覺精神家園很充實,很滿足。
如何寫出家鄉最美的故事?
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在哪裏?可能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壹樣,因為每個人的審美和評價標準都不壹樣。有人覺得浪漫之都巴黎美,有人覺得五嶽之首泰山美,有人覺得鳳凰古城美,但我心裏只有壹個美麗的地方,那就是我美麗的家鄉——賀州。
我的家鄉賀州位於廣西省東北部。這裏山川秀美,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旅遊景點眾多。例如,國家4A風景區姑婆山森林公園,是我唯壹去過的漢白玉地質公園,玉石森林,美麗的黃姚古鎮,以及許多特產。富川有臍橙,河街有三華李,新都有紅瓜子,南翔有黑木耳。。。。。。賀州真是個旅遊的好地方。來到這裏,妳不僅會驚嘆這裏的美麗,還會流連忘返,想家。
賀州不同於現代大都市,沒有北京的熱鬧,沒有上海的發達,沒有廣州的國際化。只有田園詩般的寧靜。這裏沒有標誌文明的化學森林(高樓)。沒有整天嘈雜的機器轟鳴聲,也沒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這裏是綠色的天堂,有樹,有花,有鳥在歌唱。它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賀州不同於起步三角洲的其他城市,它有壹種洋溢著大自然靈氣的美。
山坡上,樹是綠色的,樹梢上的葉子嫩綠的。每棵樹上面都是淺綠色,下面深綠的顏色有淺有深,仿佛綠色已經沈澱在下面又大又寬的葉子上。雲霧繚繞,美麗的山坡像壹幅潑墨山水畫,泛著淡淡的綠,還有淡淡的淡色的清香。大自然是多麽神奇的畫家啊!能畫出這麽美的畫。它以山為紙,以數為筆,畫出了壹幅令人驚嘆的畫。山坡上茂密的綠色吸引了許多鳥。詩人說,鳥是大自然中最美的精靈,是綠色交響樂中最美的音符。鳥兒在歌唱,仿佛在贊美美麗的賀州。
在村子裏,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於現代城市的喧鬧多彩的生活。這裏的人們過著寧靜而深遠的生活,平淡而真實的生活,幸福而舒適的生活,遠離醉酒,遠離紛爭,遠離勾心鬥角。這裏的人民熱愛好客,團結互助,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在他們身上得到體現,在發展中傳承。每到收割季節,全村人都會壹起去田裏收割水稻,先幫壹家壹起割完,再幫另壹家,直到全村人都割完了水稻,壹家有事,全村人都會聚集在範丹壹起慶祝、唱歌、跳舞。當壹個家庭有困難的時候,全村人都會幫助他,和他壹起度過難關。賀州人有壹種美,壹種人文的美,壹種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美。我的家鄉賀州太美了。
我的家鄉山美、水美、人美、情美。我愛妳,我美麗的家鄉-賀州。等我長大了,我壹定要讓妳看起來更漂亮,更多彩。
(4)廣西賀州黃姚古鎮好玩嗎?請告訴我去過那裏的朋友。
黃姚鎮位於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北與鐘山銅鼓鎮、青塘鎮接壤,東接鳳凰鄉、賀州會館鎮,南接樟木林鄉、羅敷鎮,西接走馬鄉。鎮* * *位於賀州市城東62.7公裏(二級公路),西距縣城70公裏。距桂林200公裏。黃姚是壹座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鎮。它誕生於宋代,建於明朝萬歷年間,興盛於清朝乾隆年間。因鎮內以黃、瑤為主,故名“黃窯”。相比麗江、鳳凰等眾多著名古鎮,在壹個內室裏孕育,沒有人認識她的黃瑤,安靜而精致,優雅如小清新。因為交通不方便,宣傳力度不大,正好保護了這個古樸小鎮的人文風情不受汙染。
舞龍
每年農歷大年初二,黃姚古鎮的居民都自發地聚集在壹起,在黃姚古鎮(15件)的建築內參加魚舞、舞龍、舞獅、跳龜、跳蚌,並進行燈會對抗、五花陣列、打燈籠等傳統活動,以此來祈福新年、歡度新年。元宵節,也被稱為舞魚龍,是由成千上萬的遊行隊伍組成的。遊行期間,他們向觀眾展示了近20種當地傳統民間表演,如燈會,嗩吶,提燈,五花陣,裝飾,壹切,舞龍,舞龍,舞獅,舞魚,舞龍。
7月14日中秋節
7月14日,“中秋”是黃姚古鎮壹個堪比過年的地方節日,持續兩天。14日晚上,男人、女人和孩子將聚集在龍橋通往興寧寺的河段上觀看燈光。15日晚,人們再次聚集在河邊。點燈後,年輕男女會跳入河中搶燈籠,把柚子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長爪榕
榕樹龍爪因其氣根形似龍爪而得名,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從正門進去,沿著右邊的岔道找。古樹其實長在石頭裏,緊緊擁抱著巖石,它的根無法完全伸展,所以又叫“小葉榕”。然而枝椏交錯,高聳繁茂,伸向空中,倒影清晰斑駁。最有趣的是,壹些調皮的孩子還躺在巨大的根窩裏,像老人壹樣被古榕樹愛憐地抱著。
戴龍大橋
黃姚15古橋中最大的壹座,電影《面紗》就是在這裏拍攝的。
去黃姚古鎮的最佳時間是9月下旬到165438+10月上旬。這段時間,當地氣候宜人,柿子、山楂等水果已經成熟,可以盡情享用美味的蔬果。此外,每年三四月份雨季到來的時候,可以去古鎮逛逛,雨停後踩踩濕漉漉、鋥亮的青石板。優雅漂亮,別有風味,特別適合拍好照片。-信息來自小鎮報紙。
⑸桂林到黃姚古鎮
直接去桂林客運站買票去黃姚,或者拱橋(這裏有公交站,離黃姚比較近,坐三輪車就可以到了,街道也比較多)。回去的話去拱橋,或者在景區門口問問有沒有去桂林的車。平時街上有車,費用估計50-60,我忘了。如果要住的話,建議住在黃姚街的八方賓館。住了壹晚,雖然外面不怎麽樣。房間環境真的很好,90%左右。景區還有壹家客棧。考慮到晚上路太黑,晚上呆在裏面也不錯。玩的時候進去看看環境。夜景確實不錯,但是不熟悉路況的人怕妳在裏面迷路,不知道出口在哪裏。如果住在街上,晚上還可以吃宵夜,拿著手電筒進景區。但是住在景區也是壹種享受。有壹個關於阿姚的故事,好像是壹個客棧。我推薦!
[6]黃姚古鎮的由來
黃姚是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壹座有450多年歷史的古鎮。黃耀祥生於宋代開寶年間,建於明萬歷年間,盛於清乾隆年間。
古鎮建於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起初只有兩戶人家,壹戶姓黃,壹戶姓姚,壹直興盛到元末。這裏已有黃、姚、鄒、莫、曾、鄧、吳、顧八姓,其中以黃、姚為最多。
說起古鎮名字的由來,有壹個傳說與宋代的楊家將有關。相傳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楊率兵至昭平平亂。當他路過時,他得知只有黃和姚住在這裏,所以他給這個鎮取名為“黃姚”,這個名字沿用了幾千年。現在黃姚古鎮占地36公頃,500多戶,2800多人。
起源於宋代的黃姚古鎮,明清時期曾是商賈雲集的繁華市鎮。如今,歷經千年滄桑的古鎮,湮滅了她曾經的繁華與喧囂,如今用壹雙鉛瓷成為了人們向往的夢想家園。
乾隆年間,黃姚市場興盛,街區大部分建築成型。因為過去的村鎮是半封閉的,所以保存了古民居和眾多的文物,以至於在這片文化底蘊豐厚的土地上,古跡隨處可見,文物隨處可見。目前,古鎮內共有八條石板街,總長10多公裏,寬度從2米到5米不等。明清古建築300余座,面積1.6萬平方米,規模罕見。還有許多景觀建築,包括10多座亭臺樓閣,20多座寺廟,11座特色橋梁,數百副對聯。興寧寺的著名牌匾“切佐口其茶”被文化部列為“中國著名牌匾”之壹。“黃姚八景”:古戲臺、興寧寺、文明亭、寶珠關、天生橋、聚賢巖、代龍橋、孔明巖等區級或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舊貌猶存。
整個黃姚古鎮就是壹部完整的桂東居民文化史。房屋多為二層磚瓦結構。雖然沒有城市大戶人家的富麗堂皇,但建築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古建築的梁柱、鬥拱、椽子、墻壁、天花板都經過各種雕琢和彩繪,栩栩如生。石板街鋪裝技術精湛,街道空間尺度宜人,建築有進有退。古鎮整體風格豐富多彩,和諧統壹,給人以美感。
黃姚人熱愛祖先留下的遺產,樂於住在這些老房子裏。即使新城有新房,老壹輩也不願意搬走。這裏幾乎家家戶戶都保存著雕花床、八仙桌、紅櫃子等家具和祖先用過的古代服飾、用具。
黃姚古鎮的大榕樹有什麽傳說?
在古鎮生活了這麽久,真的沒聽說過什麽傳說,但是幾棵榕樹真的長得很大,歷史悠久。如果真要灌輸什麽道德傳說,估計都是編出來的!
(8)黃姚古鎮構成
廣西賀州有個千年古鎮,叫黃姚。以青山、秀水、怪石、幽洞、綠樹、美竹著稱,被稱為“小桂林”,並稱為中國四大古鎮。
黃堯之山,千峰競秀。壹座座石山,如巨柱,直抵雲霄,高大雄偉;有的亭亭玉立,嫵媚動人。
黃姚的山造型獨特,峭壁高聳,險峻嵯峨,天下第壹。古鎮五山環抱,說“五馬歸槽”。
黃姚的山上長滿了蔥蔥森林。樹木或挺立在山頂,挺拔、壯麗;或長於絕壁,傲然蜿蜒,翺翔於空中;或者卡在巖石縫隙裏,不屈不撓,鐵骨錚錚。
黃姚的山沒有山,沒有洞。洞內有許多奇形怪狀的鐘乳石,五顏六色,變化多端。
黃姚的水美麗迷人。發源於龍沖,流經田然街和龍盤街兩條溪流,因之註入兩個龍潭的水,稱為龍溪。發源於苦竹沖,流經金平村,從玉門流入瑤江。因溪中有Hojusan,故名竹溪。而桂江支流上遊有五指山的小溪,流經黃澍、陽朔,順風而下,順坡而下,奔流至老街北的松樹峽,流過石條橋,稱為瑤江。傳說古鎮三面環水,四水歸源,五馬歸槽,真是風水寶地。姚江在中興街水埠頭到東門大廈壹帶。河床狹長,隨山而動,蜿蜒曲折。因為下遊建了大壩,就成了湖泊,水很靜,水面如鏡。西河兩岸,有古榕樹、香樟、珍稀樹種龍林、各種不知名的樹木,或生長在河岸,郁郁蔥蔥;或長於石縫,枯蠟枝,老藤,壹簇簇竹子修剪,壹簇簇野花,偎依到溪邊,分外美麗,宛如壹個巨型潘靜沖進遊客的眼簾。景色隨物而動,仿佛置身於壹個山水畫廊。
要參觀黃姚景觀,溫明館是必去之地。溫明亭,坐落在古鎮東南的天馬山上,是黃姚第壹名勝,天馬山也因此在秀美的山川中脫穎而出。文明閣建於明末,依山而建,臨水而立。山上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古樹成蔭。歷代文人騷客留下的詩詞楹聯石刻很多,都是四季遊客編織的。溫明亭是桂東著名的道教名山。建成後,道士在此征戰,求風調雨順,求人間平安,壹年壹小,五年壹大。壹天下來,四鄉六村的信眾扶老攜幼,成群結隊,漫山遍野,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有遊客說黃姚的山水是“賈桂林”、“賈陽朔”。這是壹種“放大”的恭維。就我個人而言,黃姚的山水因其深邃、古樸、野趣,略遜於桂林陽朔的山水。雖然它的小橋流水的景色沒有周莊、魯鎮那麽厚重,但它獨特的山水、水伴山的魅力,被許多中外遊客視為世外桃源、人間仙境。
黃姚古鎮的傳說是什麽?
哈哈。。。。。。。我是廣西賀州人!妳遇到對的人了!
黃姚是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壹座有450多年歷史的古鎮。黃耀祥生於宋代開寶年間,建於明萬歷年間,盛於清乾隆年間。
古鎮建於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起初只有兩戶人家,壹戶姓黃,壹戶姓姚,壹直興盛到元末。這裏已有黃、姚、鄒、莫、曾、鄧、吳、顧八姓,其中以黃、姚為最多。
說起古鎮名字的由來,有壹個傳說與宋代的楊家將有關。相傳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楊率兵至昭平平亂。當他路過時,他得知只有黃和姚住在這裏,所以他給這個鎮取名為“黃姚”,這個名字沿用了幾千年。現在黃姚古鎮占地36公頃,500多戶,2800多人。
起源於宋代的黃姚古鎮,明清時期曾是商賈雲集的繁華市鎮。如今,歷經千年滄桑的古鎮,湮滅了她曾經的繁華與喧囂,如今用壹雙鉛瓷成為了人們向往的夢想家園。
乾隆年間,黃姚市場興盛,街區大部分建築成型。因為過去的村鎮是半封閉的,所以保存了古民居和眾多的文物,以至於在這片文化底蘊豐厚的土地上,古跡隨處可見,文物隨處可見。目前,古鎮內共有八條石板街,總長10多公裏,寬度從2米到5米不等。明清古建築300余座,面積1.6萬平方米,規模罕見。還有許多景觀建築,包括10多座亭臺樓閣,20多座寺廟,11座特色橋梁,數百副對聯。興寧寺的著名牌匾“切佐口其茶”被文化部列為“中國著名牌匾”之壹。“黃姚八景”:古戲臺、興寧寺、文明亭、寶珠關、天生橋、聚賢巖、代龍橋、孔明巖等區級或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舊貌猶存。
整個黃姚古鎮就是壹部完整的桂東居民文化史。房屋多為二層磚瓦結構。雖然沒有城市大戶人家的富麗堂皇,但建築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古建築的梁柱、鬥拱、椽子、墻壁、天花板都經過各種雕琢和彩繪,栩栩如生。石板街鋪裝技術精湛,街道空間尺度宜人,建築有進有退。古鎮整體風格豐富多彩,和諧統壹,給人以美感。
黃姚人熱愛祖先留下的遺產,樂於住在這些老房子裏。即使新城有新房,老壹輩也不願意搬走。這裏幾乎家家戶戶都保存著雕花床、八仙桌、紅櫃子等家具和祖先用過的古代服飾、用具。
⑽賀州名勝典故
姑婆山的起源有兩個版本。第壹,童話不可信。第二,聽八旬老人說,山上有匪窩,山為王。這些流氓不時搶劫好女孩。這些* * *,極少數的女孩子能成為紮寨夫人,過著被大家伺候的生活。而大部分女孩卻孤獨終老,在大山裏勞作,壹輩子未婚,成為老阿姨。這個山名的由來讓人感到悲哀。
黃姚是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壹座有450多年歷史的古鎮。黃耀祥生於宋代開寶年間,建於明萬歷年間,盛於清乾隆年間。
古鎮建於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起初只有兩戶人家,壹戶姓黃,壹戶姓姚,壹直興盛到元末。這裏已有黃、姚、鄒、莫、曾、鄧、吳、顧八姓,其中以黃、姚為最多。
說起古鎮名字的由來,有壹個傳說與宋代的楊家將有關。相傳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楊率兵至昭平平亂。當他路過時,他得知只有黃和姚住在這裏,所以他給這個鎮取名為“黃姚”,這個名字沿用了幾千年。現在黃姚古鎮占地36公頃,500多戶,2800多人。
起源於宋代的黃姚古鎮,明清時期曾是商賈雲集的繁華市鎮。如今,歷經千年滄桑的古鎮,湮滅了她曾經的繁華與喧囂,如今用壹雙鉛瓷成為了人們向往的夢想家園。
乾隆年間,黃姚市場興盛,街區大部分建築成型。因為過去的村鎮是半封閉的,所以保存了古民居和眾多的文物,以至於在這片文化底蘊豐厚的土地上,古跡隨處可見,文物隨處可見。目前,古鎮內共有八條石板街,總長10多公裏,寬度從2米到5米不等。明清古建築300余座,面積1.6萬平方米,規模罕見。還有許多景觀建築,包括10多座亭臺樓閣,20多座寺廟,11座特色橋梁,數百副對聯。興寧寺的著名牌匾“切佐口其茶”被文化部列為“中國著名牌匾”之壹。“黃姚八景”:古戲臺、興寧寺、文明亭、寶珠關、天生橋、聚賢巖、代龍橋、孔明巖等區級或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舊貌猶存。
整個黃姚古鎮就是壹部完整的桂東居民文化史。房屋多為二層磚瓦結構。雖然沒有城市大戶人家的富麗堂皇,但建築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古建築的梁柱、鬥拱、椽子、墻壁、天花板都經過各種雕琢和彩繪,栩栩如生。石板街鋪裝技術精湛,街道空間尺度宜人,建築有進有退。古鎮整體風格豐富多彩,和諧統壹,給人以美感。
黃姚人熱愛祖先留下的遺產,樂於住在這些老房子裏。即使新城有新房,老壹輩也不願意搬走。這裏幾乎家家戶戶都保存著雕花床、八仙桌、紅櫃子等家具和祖先用過的古代服飾、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