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分析了當前我國圖書營銷的制約因素。
目前,制約我國圖書營銷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大部分出版社市場定位模糊,組織機制存在缺陷,不懂營銷或者無法建立適應競爭環境的完善優質的營銷管理體系。
(壹)出版社的組織結構不完善
中國的圖書出版社壹直屬於宣傳部。1960之前的定位是“事業單位”,壹切由國家負擔,不考慮經濟盈虧。1980後,出版社定位為“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實行自負盈虧制度。但由於出版社壹直是事業單位,其組織建設是行政化的,組織架構按照出版流程設置為編輯部、制作部、發行部,而不是圍繞圖書市場運作。同時,在這種組織建設的基礎上,管理模式是行政管理,而不是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的完善的營銷管理模式。因此,在現行體制機制條件下,出版社往往缺乏對圖書市場的統籌規劃,圖書的出版發行是分割的,出版社自身各個環節之間也缺乏統籌協調和監管。往往書印出來後,銷售環節無法了解圖書選題的目標市場,導致圖書流通不暢,信息不暢。
(二)出版社圖書營銷結構不完善
圖書營銷是壹個連鎖工程,是基於分析、計劃、執行、控制的市場運作過程。圖書營銷體系要貫穿信息、選題、組稿、編輯、價格、設計、紙張、制版、印刷、渠道、運輸、宣傳、銷售、推廣等壹系列出版流程。但是,我們現在的出版要素有很多缺口:就壹本書的作者而言,作者向編輯投稿後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書的未來命運掌握在出版社的編輯手中。這裏有兩種情況:壹是壹些優秀的作者,他們的讀者很熟悉,他們的作品被讀者深刻理解。但書稿進入出版社後,由於編輯假扮成自己,不願意與作者進壹步溝通,無法把握作品的讀者市場優勢,往往編輯出版的圖書失去了想要的市場感覺,讓這個目標市場的讀者難以接受;其次,作者本人並不了解圖書市場的需求,其創作的作品往往忽略了讀者的審美趣味和習慣,編輯也無法及時反饋相關需求。另外,編輯在編輯稿件時,主客體意識很強,不考慮或很少考慮讀者的口味。編輯出來的書往往讀者少,缺乏市場。
(三)目前圖書營銷策劃中的宣傳模式老化。
中國書業目前的圖書宣傳工作最大的弊端就是習慣了內部流轉,宣傳對於讀者來說“找不到北”,讀者是“霧裏看花”。出版社壹般只宣傳新書,大多起到“新書出版公告”的作用,並不把這些宣傳作為圖書營銷推廣的工具。同時,出版社往往認為書已經送到中間商和零售商手裏,市場推廣應該是他們的事,不願意和書店壹起培育和創造市場。此外,宣傳定位不準也是重要原因。對於宣傳媒介的選擇,圖書中介、零售商、讀者等接收群體的渠道選擇,總是少有研究和規劃,宣傳方式也比較傳統,滯後於當代信息社會和信息社會。
(四)圖書發行部門經營慣性,現代營銷意識單壹。
由於圖書發行部門,尤其是國有書店,對教材發行的依賴性很強,加上傳統發行方式的影響,沒有提升到真正的營銷,缺乏現代營銷意識。至今仍有不少縣鄉的國有書店,在壹年兩季學生課本發放任務完成並保住後,對壹般圖書的銷售持可有可無的態度。但對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市場定位、市場服務、銷售渠道、人員銷售與推廣、公關營銷等缺乏了解。,更不用說設計圖書市場的營銷策略和營銷組合了。在書店這種書店的設計中,缺乏營銷方面的考慮,甚至在商店書架上書籍的分類上,都是壹直沿用的老模式,很少有根據讀者圖譜設計的營銷方式。同時,圖書發行部門在圖書推廣方面創新意識薄弱。壹直在移動供應、節假日圖書九折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未能掌握整體營銷的所有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圖書市場競爭的需要。
(五)圖書市場缺乏信息反饋機構。
出版社或圖書發行部門設立的專職市場信息部很少,即使設立,也存在兩大問題:壹是管理層對信息部重視不夠,只把信息部當成給自己提供相關信息的部門,沒有真正意識到信息經過收集加工後可以成為生產力;二是圖書市場缺乏稱職的信息人員,缺乏合理的資金配置。因此,缺乏圖書市場信息機構,缺乏將市場信息轉化為選題、出版、市場良性循環的信息管理模式。
二、創新——中國圖書營銷的戰略思考
(壹)出版社和發行渠道的營銷職能
定位和磨合
中國出版業要取得更大的發展和突破,首先必須在體制和機制上取得革命性的突破,建立完善的、高質量的營銷管理體系,但這需要壹個時間和持續的改革過程。在現有的出版發行體制下,目前只能從出版社與發行渠道的磨合中尋找突破點。出版社和發行渠道的職能要相互滲透,出版社的各個環節都要貫穿營銷理念。編輯、印刷、發行等各職能部門要引入和強化營銷意識和職能,發行渠道要充分挖掘潛力,發揮自身市場信息優勢,積極參與出版選題策劃和營銷。探索這種磨合有多種形式,如:出版社和發行渠道可以嘗試合作出版發行有策劃、有投資、有市場風險的單品種圖書;出版社和發行渠道也可以嘗試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股份公司,來規劃圖書的出版發行。
(2)建立出版、發行、市場統籌、機制健全的管理模式。
出版社和書店可以探索建立出版發行的整體策劃機制,即對出版社和銷售環境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進行市場調研和市場預測,在此基礎上確定營銷策劃的目標,進而策劃選題、價格、發行、促銷等環節。當然,這種合作可以正式體現,比如上面提到的股份公司的成立,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成熟的市場運作機制和完善的營銷管理體系。
(三)創建出版策劃師制度,對選題、出版、市場全過程進行策劃、控制和監督實施。
出版策劃人制度的建立主要是指壹個圖書出版項目的責任制。比如策劃師負責壹本書的整個營銷過程,實現從市場信息-選題-出版-宣傳-推廣-市場組織-銷售的全流程的圖書營銷策劃。具體包括圖書選題策劃、圖書定位策劃、圖書包裝策劃、圖書發行渠道策劃、新書上市策劃、宣傳廣告策劃、市場培育策劃、業務推廣策劃、延伸話題生命周期策劃等。同時,計劃者還要控制和監督全過程計劃的實施。當然,出版策劃人制度成功的關鍵在於“全能”高素質的出版策劃人,他們熟悉出版發行科學。除了策劃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整合出版發行各環節技術力量的能力,要有在整個營銷過程中控制和監督執行的能力。
(四)大力借鑒當代商業營銷方法,探索適合中國圖書市場的圖書營銷策劃模式。
從圖書的雙重性來看,圖書也是商品,在圖書營銷運作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產品營銷理論和營銷方法。學習和分析營銷機會、市場調研和目標市場選擇、設計營銷策略、策劃營銷工作計劃、組織、執行和控制等營銷管理理論。同時學習市場營銷的營銷組合設計,如市場細分、產品上市策略、定價規劃、銷售渠道選擇、廣告和促銷工具,以及公私關系、人員銷售等。總之,我國圖書出版業應該補上營銷這門課,結合圖書出版和圖書市場的特點,探索壹套適合中國圖書市場的圖書營銷策劃模式。
(五)加強現代圖書營銷策略的理論研究,指導國內出版營銷的發展。
1.充分發揮現有研究機構的研究能力,盡快設立圖書營銷戰略理論研究部門和課題,從宏觀角度研究我國圖書營銷理論,指導圖書營銷實踐。
2.行業內壹些專業報刊應加強對圖書營銷策略研究的宣傳報道,如新聞出版、中國圖書商報、中國讀書報、中國出版、中國出版與發行研究等,其他報刊應設立專頁刊登研究論文。有條件的還可以成立相關機構進行圖書營銷理論研究,推動圖書營銷理論研究的發展。
3.可以建立圖書營銷策劃機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我國出版營銷的發展。
(6)加快培養現代圖書營銷人才。
1,成立圖書營銷專業學校;
2.在現有高等院校增設系統專業,或者整合現有出版發行專業,在教材和教學方法上註重培養實用型圖書營銷人才,可以借鑒MBA教育方法;
3.可以通過各種短訓班、研討班、研討班培養各層次的圖書營銷人才;
4.出版發行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營銷人才,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大膽使用人才。通過嚴格的招聘和內外培訓,可以帶出壹支專業化、本土化的圖書營銷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