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有多少個節日?

中國有多少個節日?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其中節日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有十六個傳統節日,它們是春節,元宵節,龍擡頭,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國情人節,中秋節,重陽節,夏媛節,臘八節,冬季至日節,烹飪節和除夕。寒食節是中國十六大的傳統節日之壹,曾經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它經歷了壹個從無到有、從盛到衰的過程,是傳統節日隨民俗變遷而消失的典型。在當今多元文化社會,回顧寒食節的歷史、發展和衰落,對於保護傳統節日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壹)寒食節的由來

寒食節壹般設在冬季至日後的第105天,所以也叫“百五十節”或“百五十節”。它的重要習俗是禁火和寒食,所以也被稱為禁煙節和寒食節。寒食節是壹個內涵豐富的節日。主要習俗有禁火、寒食(寒食有很多種,如粥等。),祭祖,鬥雞,蹴鞠,蕩秋千。除了禁火、禁冷食,其他習俗大多融入文化變遷。

寒食節青年團,圖片來自網絡。

兒童蹴鞠,圖片來自網絡。

寒食節是古代的主要節日之壹。《年廣誌》說“冬、義、寒食三大節”,其形成可追溯到周朝。據史料記載,寒食節最早的起源應該與周朝祭祀火星的儀式有關。目前,關於寒食節的起源,在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的研究中,主要有三種學說:周代禁火說、上古變火說和紀念介子說。前兩種說法主要是歷史學家基於史料研究提出的,後者主要是民俗學學者基於民間感性理解的。

關於禁火之說,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從周朝開始的,李周司軒的書裏記載:“仲春,與木鐸中學禁火。”這壹觀點多為後世研究者所認同,但對於周代禁火為何要建在仲春,卻各有見解,其中占主導地位的觀點是星辰崇拜。從唐宋以後的相關資料來看,證明了二十八星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甚至把二十八星宿中的每壹個夜晚都奉為神靈,主要是因為每壹顆星星的出現和消失的規律對農作物的收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從而成為大眾關註的焦點。唐代李習安在《後漢書·周舉傳》註中說:“太原某縣舊俗,禁介子燒骨”:“龍興也在木之位,春來可窺東。心是大火,我怕火,所以禁止。”。也就是說,寒食節禁火論中的“火”字,原本是天文學中的大火星,禁火是人們基於對星辰的崇拜而舉行的祭拜大火星的儀式之壹。

大火星-心宿二,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變火說,有人認為是禁火的儀式之壹,也有人認為是拜火的單獨儀式。沒有相關文獻證明兩者的關系。禁寒禁火與古代改火習俗有關的理論,在很多文獻中都有所追溯。相傳上古時,燧人氏看到壹只大鳥在啄食木頭生火,知道木頭裏藏著火,於是創造了鉆木取火的方法。在《史記·仲尼弟子傳》中,宰予說“鉆木取火,為時已晚”,馬融註意到“周樹嶽翎”之火較多,春天有榆柳之火,夏天有棗杏之火,夏天有桑葚、柘之火,秋冬有橡木、檀香之火,壹年之內。不同季節換新火的目的主要是預防疾病。《北史·王會龍傳》所附《傳》中記載:“(王)紹古有轉火之意,今已廢,故請改上表之火:”我願為周官作例:‘四時改火以救疾’。如果沒有很多明火,這種疾病壹定會蔓延。聖人修行是徒勞的嗎?“可見古代禁火制度確實存在。

關於寒食習俗的成因,與改火說有關的有兩種學說:“祭喪”和“齋戒儀式”前者,如邱錫圭先生認為:“燒介子推的原型應該是在火改中作為谷神代表被燒死的人的祭祀”,所以“寒食很可能不僅僅是由於停火而產生的消極結果,而應該具有悼念在火改中代表神而死去的犧牲者的意義”。後者如楊琳先生,認為寒食節也是壹種“齋戒儀式”,因為在改火習俗中有寒食習俗。這個儀式包含兩層含義:壹方面,徹底熄滅舊火可以避免死灰復燃或迎接新火,這也可以避免造成傷害;另壹方面,這種齋戒是為了表示迎接新火神時的莊重和尊重,以此來贏得新火神的好感,起到祈福的作用。但中國的齋戒沒有寒食的文化傳統,認為寒食節也是壹種“齋戒儀式”的觀點存在壹些瑕疵。

介子理論是寒食節最受歡迎和接受的傳說。介子推說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被火燒死的忠臣介子推,這壹說法在民間得到廣泛支持,雖然在史料上值得懷疑,並被認為是解釋寒食節起源的民間旁證。《曹勤》說:“和解子穗都死了,子穗為了表示對文公的尊重,把國家恢復給文公,就砍掉了他的股份。子穗壹個人沒有收入,子穗寫了《龍蛇之歌》,自己躲了起來。文公自討苦吃,不肯出來。他被燒在木頭周圍,子穗緊緊抓住木頭死了。文公哀之,使五月五日不能生火。其中紫穗指的是介之推,描寫的主要情節基本壹致:介之推逃亡時忠於重耳,對饑寒交迫的重耳也是義無反顧;重耳稱王後,介之推汗馬功勞苦不堪言,於是(和母親)隱居深山;晉文公突然後悔了,想燒了這座山,逼著介之推主動出山,但介之推死死抱住木頭不放。

介子推和他的母親死抱住木頭。圖片來自網絡。

漢代最早提出這壹理論的桓譚在《新論》的《離物》中指出,“太原郡民雖有急病,但在隆冬無火之初五不敢犯罪”,《玉燭集》引用葉中基的話說“是兵之俗,以入冬後壹百五十日為中介,推火寒食。曹操在《禁火令》中也寫了類似的記述,“聽說太原、上黨、西河、雁門等地,在冬季至日後,都被禁火禁冷食壹百五十天,雲被介子所推。“這種觀點在南北朝以前流傳很廣,後來有學者提出異議。南朝宗卓在《荊楚紀年》中明確指出,根據《左傳》和史書記載,根本不存在燒介子推的事。並且在《莊子·盜足》中記載:“介子推以忠,割己股以食文公。文公背的兒子壹怒之下,抱住木頭燒死了。”劉向的《新序解釋》還載有:“...(介子推)不出來燒死。”等史料,並沒有說介子推與寒食節有直接關系。然而,盡管歷史學家對此有所懷疑,但並不妨礙這壹觀點得到民間的廣泛認同,這也是“世俗化、民間化”的文化保護理念所倡導的。

  • 上一篇:非洲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
  • 下一篇: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