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人有哪些獨特的飲食風俗,寓意是什麽

中國人有哪些獨特的飲食風俗,寓意是什麽

壹、 春季節日飲食風俗

1、 春節

農歷大年正月初壹,是家庭團聚期盼豐年的重要節日。在年飯中,小麥產區的北方,節日主要食物是以餃子為主;水稻產區的南方,則以湯圓、年糕、煎堆、素食為主。

2、 人節

農歷正月初七,又叫人勝節、人日和七元節,是地方性家庭慶祭祀的節日。在這壹天忌米食飯,代表食物是用七種蔬菜做成的素菜或素羹。

3、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名上元節或燈節,在古代民間是張燈結彩祀星辰的節日。人們習慣於用糯米粉制作的元宵(湯圓)為食(元宵在古代稱為浮元子,近代將其包制的稱湯圓,搖制的稱元宵)。

4、中和節 農歷二月初二,為中和節,又稱龍頭節或春龍節,是傳說中春龍擡頭普降春雨的日子,在北方比較流行。中和節在古代則是祭春龍的節日。節日食物主要有龍須面、春餅(龍鱗餅)、炸春卷、炸春段、炸糕、太陽糕和五蔬盤,往往習慣配食黃豆醬、面醬、蔥、蒜等食物。

5、 巳節

農歷三月三,在古代是郊遊踏青和祭奠神靈的節日。節日飲食主要素食為主。

6、 清明節

公歷4月4日或4月5日是傳統祭奠祖先的重大節日,北方地區節日飲食以素食為主,喜歡吃以香椿為原料制作的炸香椿魚、香椿面、香椿豆、香椿炒雞蛋、香椿煎餅等素食。

7、 佛浴節

農歷四月初八,為傳說中佛祖釋迦牟尼誕生的日子,寺院與民間的人們沿襲撒豆結緣以示紀念佛祖。北方地區有用桐樹葉的汁液制作青黑色的米飯(烏飯),或用樹木的春花制作榆錢糕、玫瑰飲相互贈送聯結友誼的習俗。

二、夏季節日飲食風俗

1、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祭奠民族圖騰中華神龍最為重要的節日,同進也是楚國後人祭奠民族先人屈原的傳統節日,這壹天要盛大的龍舟賽事,以示龍騰精神。由於夏季暑熱的降臨恰逢播稻的時令,萬物復蘇,為防止五蟲害對人體的襲擾,人們把希望再壹次寄托給食物——粽子,“粽”諧音同“宗”,寓宗族之意。粽子是祭奠祖宗先人的極品。全國範圍流行著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北方喜歡甜味的粽子,南方喜歡吃鹹味的粽子;在湖北某些地區,人們保持著插香蒲草、張貼鐘馗圖、飲雄黃酒、吃粽子(北方黃米,南方糯米)的節日風俗,以黃色黏性的食物來驅妖避邪。壹般地區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之外,還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黃梅、雄黃)三白(白酒、白肉、白蒜頭)食物。

2、 天饋節

農歷六月初六,時值盛夏,為感戴天日給人間的造化,北方的人們往往以清涼解暑的食物(如酸梅湯、芡實粥、冰糖綠豆爽、湘蓮紅豆沙、冰花馬蹄露、八寶蓮子糯米涼糕等)來祭祀土谷田和自己的先人。人們習慣在這壹天裏制作豆豉、面醬、黃醬、釀造醬醋,用“發酵”以示“進孝”之意。

3、 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為了贊頌牛郎織女天上人間的純潔愛情,在江南人間用精美靈巧的小點心和時令鮮果友示懷念。

4、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在北方是民間祭祀祖先、懷念亡靈的重要祭祀節日。節日飲食以素食為主。

三、秋季節日飲食風俗語

1、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是人們期盼豐收和家庭團聚的節日。中秋之夜,彩雲初散,皓月當空,在銀色的月光下,全家圍坐在擺事實滿水果、月餅的圓桌旁,***慶家庭的團圓。這天晚上壹定要吃的就

是月餅。在整個節日期間南主、北方風味的月餅爭奇鬥艷,精美的月餅成為人們相互饋贈和表達情意的食物。

2、 重陽節

農歷的九月初九,在古代是祭祀太陽神的節日。適逢金秋時節,重陽節是慶祝收獲的季芳,同時也是敬老愛老的傳統節日,世日飲食活動是喝桂花酒和菊花黃酒、吃太陽糕(重陽糕)、吃螃蟹。北方人們在重陽節裏,還喜歡登高遠眺,看晚霞幾度夕陽紅。

  • 上一篇:中秋憶故人詩
  • 下一篇: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有哪些活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