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價值觀 1、“富貴富貴富貴富貴”。 就是指金錢美女、權力地位名譽。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先賢的這句格言壹語道出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真實的人生追求,這是最現實的問題。 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謂“以祿取人,人可竭”,歷代讀書人十年寒窗,謀臣武士“修得文武術,賣與帝王家”,為的也無不是富貴二字。多少英雄豪傑拎著腦袋打天下,也是被“帝王將相寧有種乎”所激勵,背後的動機都是富貴二字。孟子衡量大丈夫,也是把“富貴不能淫”放在第壹位,可見這富貴二字在中國人心中的意義。而且不管從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來看,這都是符合人性特點的。 從現實來看也最契合實際。在當下中國,成功與否已經成為衡量壹個人的價值的就算不是唯壹也是首要的標準。不但是社會衡量壹個人社會價值的標準,也是個人衡量其自身人生價值的標準。而當今所謂的成功,無非就是富貴這種價值觀含蓄文雅壹點的說法而已。壹個人拿到了世界金牌,但是淪為搓澡工,沒有人會認為她是成功的。鄧稼軒為國家造出了原子彈氫彈,但最後貧病交加而死,也為有識者戒。所以說,如果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富貴是否為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還有待商榷,那麽作為當下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卻應該沒有多少疑義。 2、、、、太平太平太平太平。。。。 也是舉國壹致追求的理想,包括平安,平靜以及和等意思。 太平是治理國家的第壹法則,是衡量政治的最高標準。如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太平盛世等。太平也是生活的第壹法則。對老百姓,普遍的生活追求也是安居樂業,安享太平歲月。有俗話說:“寧為太平犬,不為亂離人”,“老百姓求的就是太平”,“平安就好”,“好人壹生平安”等等;在為人處事方面,也有“多壹事不如少壹事。”,“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等格言,其本質都是追求太平;在生活中,人們對那些不安分動不動就想求變求新的人,也往往加以斥責:“太平日子不過,為什麽要左搞右搞!”“又要搞什麽名堂!”,“好好的日子不過,搞什麽搞!”等等。 3、、、、忠孝忠孝忠孝忠孝。。。。 在中國社會的地位可說無與倫比,所謂“以孝治天下”,“百善孝為先”,孝的地位是無可復加的。在中國社會,如果壹個人被指責為不忠,還可以出來見人,如果被指為不孝,那就沒法做人了。所以,哪怕是無惡不作之徒,只要還能盡孝,就可以獲得最後的道德庇護所,靈魂也可以得到最終救贖。我們看到很多故事,某人奸淫燒殺,做下無數滅絕人性之事,人人欲食其肉,但只要最後有壹句:“不過此人是個大孝子”或:“此人事母至孝”,大家就會給與壹絲原諒,覺得此人本性並不是那麽壞,還有救。這是壹種很有意思的文化心理,就像西方人,只要最後有壹句:“不管如何,此人信仰上帝”,那他的靈魂就可以得到拯救,而不管他身前有多少罪惡。 忠也是壹個十分重要的概念。三綱之中的第壹綱——君為臣綱,講的就是忠。民間崇拜第壹人——關羽,也是忠義的化身。忠孝忠孝,從來都是忠在孝前,忠孝不能兩全時,要優先考慮忠,從這個角度,似乎忠的地位還要高過孝。關於忠,中國人同時存在兩個互相對立的觀點:壹是“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壹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符合辯證法,左右逢源,提供靈活性;弊端則是可以各取所需,人為取舍,損害原則性。 4、、、、仁義仁義仁義仁義 仁是儒家的核心概念,為五常之首,儒家文化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所謂“仁本第壹”,所以應該夠格入選核心價值觀。義”的概念,包含的範圍則比較廣泛,義除了本身有他的內涵,同時也可以涵蓋仁、孝、忠、節等方面,比如可以認為仁也是壹種義,叫仁義;孝也是壹種義,叫孝義;忠叫忠義;節為節義;德是德義;信是信義等等。所謂“孔子重仁,孟子尚義”,義和仁同為儒家的兩大核心概念之壹,地位雖略低於仁,但對中國社會普通民眾的影響,則要遠遠超過仁。 中國人在官本位思想影響下,普通中國人的價值觀就是——升官發財,討好上級,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提拔壹下我。於是乎,就見到許多下層、沒錢沒背景的中國人拼了命地入黨,為了入黨什麽臉皮都不要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但是還是有人喜歡跪著……
上一篇:龍海有什麽特產?下一篇:中國傳統金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