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壹些直接依托互聯網電商的互聯網零售企業,在進入實體零售時,很多策略和經驗並不能直接應用到轉型過程中的實體零售。看整個商圈,對他們之間的互動也有不同的影響。在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形勢下,互聯網零售企業和實體零售企業如何轉型和選擇策略,成為當前零售企業的重要課題。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以“互聯網+消費”模式為分析視角,建立包括零售企業和消費者的均衡分析模型,從“互聯網+消費”的角度分析消費模式,解釋零售企業在回歸實體模式的過程中如何進行戰略定位和決策選擇。
“互聯網+消費”模式影響零售回歸實體模式的模型構建通過對現有文獻的回顧和總結,本文旨在如何解釋“互聯網+消費”模式下的消費者偏好選擇,以及零售企業如何在回歸實體模式下進行合理的戰略規劃。本文將對“互聯網加消費”模式、影響零售企業回歸實體模式的影響因素及均衡分析模型的構建進行分析,構建影響零售企業回歸實體模式的均衡分析模型,並對消費者偏好進行分析,從而合理解釋上述問題,為後續零售企業提供回歸實體模式的選擇等相關建議奠定基礎。
(壹)“互聯網+消費”模式
“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常態。從現有的關於消費模式的研究來看,不同的研究者和不同領域的研究有不同的理解。現有的實踐表明,在互聯網環境下依托先進的互聯網,極大地拓展了整個社會的交往和活動空間,同時也對消費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結合現有文獻研究,“互聯網+”下的消費模式和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壹是消費品豐富,較好地滿足了當前的消費需求。在“互聯網加消費”模式下,依托互聯網和電商平臺,在消費者和商家之間搭建壹個快速實用的互動平臺。得益於互聯網環境下商品的無成本展示,消費者可以接收到大量自己需要的消費品信息。同時,在智能推薦技術下,消費者不再是商品服務的被動接受者,更多時候是個性化的推薦和選擇,使得個性化的商品服務和個人量身定制成為可能。
二是消費範圍擴大了,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互聯網加消費”模式下,依托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成功消除了傳統實體零售模式的時空限制,更多的是壹種無止境的消費模式。隨著全球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普及,消費者面對的是“互聯網加消費”模式下的全球商品和消費服務,消費範圍空前擴大。
第三,消費行為和引導方式的改變,消費的大眾化。在“互聯網加消費”模式下,與傳統實體零售模式相比,消費者的行為因其信息不對稱,可以借助互聯網快速傳播,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比較有更多的選擇權,在消費過程中可以實時分享自己的消費感受和服務體驗。與傳統實體模式相比,他們的行為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在消費過程中“貨比三家”的成本更低,也促進了消費的大眾化。
總之,從“互聯網加消費”的模式來看,更多的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互聯網在零售方面的特點的體現。與傳統的實體模式相比,消費者的信息環境、商品和服務信息以及消費行為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二)影響因素的選擇
結合對“互聯網加消費”模式的分析,在構建均衡分析模型之前,從消費者和零售企業兩個方面分析了零售企業回歸實體模式的影響因素。消費者方面。“互聯網加消費”模式分析認為,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對零售商品和服務的選擇不同於傳統的實體模式,不同商品之間以及同類商品之間的對比分析會變得更加容易,消費者獲取的商品信息也會更具方向性。
從消費者行為分析來看,消費者最終決定選擇什麽樣的商品和服務,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消費者對不同渠道的偏好,以及消費者對不同渠道購買的商品的不同偏好。這兩個方面將是“互聯網加消費”模式下消費者選擇零售模式的重要影響因素。在後續的均衡模型中,本文從消費者的角度進行分析和建模。零售企業方面。
從“互聯網加消費”模式來看,零售企業更多的是迎合消費者,分析自己的企業決策來調整銷售策略。很多零售企業會根據當前消費者的特點,進行自己的互聯網零售轉型,設計相關的服務模式,以滿足“互聯網加消費”模式下消費者的需求,這主要體現在“互聯網加消費”模式下消費者的購買成本上。如信息成本、運輸成本、轉換成本、心理成本等,零售企業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來調整策略,設置服務組合模式,讓消費者在“互聯網加消費”的模式下,快速接受自己的商品和服務,滿足當下的消費需求。
標簽
從“互聯網加消費”的角度來看,目前整個網絡零售發展正處於與線下實體零售的融合期,各大網絡零售企業的優勢正在逐漸縮小。發展線下零售是未來線上零售進壹步發展的關鍵。未來這兩種零售會共同發展。在此期間,網絡零售企業應充分了解消費者在兩種不同零售方式下回歸實體過程中的成本因素,為回歸實體制定相關發展戰略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