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受儒家學說的影響
儒家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具體體現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則為通過城市的道路中軸線、建築的空間序列、嚴整的城市布局體現森嚴的社會等級和倫理秩序。中國古代絕大多數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並且有壹條中軸線,這與古代統治者推崇儒家哲學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儒家“禮制”思想的具體表現。例如,隋唐長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中,都有壹條從皇宮正門直到都城正南門的寬闊筆直的中心道路作為城市的中心軸線,這反映了封建社會儒家理論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傳統觀念,把至高無上的皇權用建築環境加以烘托,達到為其政治服務的目的。這種“宮城居中”、嚴整、方正的沿中軸線對稱的布局,體現了儒家學說所提倡的禮教尊卑、倫理秩序等觀念,是儒家哲學思想受統治者推崇的外在體現。
2. 受墨子、管子學說的影響
墨子說過:“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故百工從事者,皆有法所度。”法儀即指法度,準則為各行業所制定的法度。法儀是中國古代社會極其重視的壹項治國之本,日常制度的建立為人們提供了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大不必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管子更創造性地提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多為地形復雜或由舊城改建的城市,因受地形復雜或現狀影響較大,所以必須打破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呆板僵化的規劃格局。這與《考工記》完全不同的規劃思想,對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同樣起到了深刻的影響。如齊國淄博、魯濟南、漢長安等城市,大都沒有依《周禮》規定的等級制度,而是因地形、就水系,順其自然布局建設,體現因地制宜,適用為本的原則。
3. 受“天人合壹”的哲學思想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建築,講究天圓地方,就是對這壹哲學思想的特殊解釋。在這壹種哲學思想的指導下, 古代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壹直保持著對自然界的尊重和維護, 如明清時期的北京城, 嚴格按照星宿布局, 中軸線明顯, 結構對稱嚴謹, 南立天壇, 北置地壇, 日壇、月壇分列東西, 天地呼應, 日月同輝, 成為“星辰之都”。規劃強調群體意識, 呈現出完整性和協調性, 透射出當時政治家、思想家和宗教哲學家對這種“天人合壹”境界的追求, 體現了“天道、地道、人道”及人與自然和諧統壹的關系。
4. 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壹是城市布局中出現了大量的宗廟和道觀,城市的外圍出現了石窟,拓展和豐富了城市空間內容;二是城市的空間布局強調整體環境觀念,強調形勝觀念,強調城市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整體和諧,強調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5. 受風水理論的影響
風水是人類環境的客觀存在,即天地、山川、土木等自然景觀。中國人歷來把選址定居作為安居樂業的頭等大事來對待, 在城市選址的問題上, 風水學認為大凡興工動木, 必察看地理形勢, 審辨基地是否“藏風得水”,然後選擇壹個環境優美, 形神俱備, 所謂“陰陽之交”、“藏風聚水”的宜上進行營造活動。所以風水學在定程度上影響著城市的規劃布局和建築的設計施工。如北京城形勝為“北枕居庸, 南襟河洛, 右擁太行, 左環倉海”, 山川環繞, 氣候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