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化妝史上有代表性的朝代有哪些?

中國化妝史上有代表性的朝代有哪些?

母系氏族社會時期

在古代母系氏族社會,繁衍生產的標準就是美的標準。壹個矮胖的女人在當時人類的審美觀念中是最美的。我們所看到的新石器時代女神像的造型特點是強壯結實。受物質條件的限制,當時的女性服裝或裝飾品都很簡單實用。但從考古發掘中發現,壹些簡單的骨制或木制飾品,仍然反映了當時女性對美的追求和仰慕。

春秋戰國時期

這壹時期被壹些歷史學家稱為中國古代審美變遷的四大轉折點之壹。在這個時代,中國社會逐漸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社會轉型期的人,審美標準會有很大的變化。男性崇尚的“柔美順從”的美的觀念盛行,文人中“精致細膩”的審美意識盛行。人們註重女性的面部形象,“精致細膩”的女性被視為美女。當時由於七俠爭霸,百家爭鳴,學術爭鳴,因而不同派別的意識形態滲透到美學思想中,產生了不同的美學主張。

漢朝

漢朝時期,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女性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因為當時的女性美還沒有實現獨立的價值,人們雖然欣賞女性美,但更多的是強調道德,表現出以德抑美的傾向。到了後漢三國時期,人們對美的欣賞是形而上的,審美達到了壹個至今仍不可企及的哲學高度,其中曹植的《洛神賦》就是代表。這壹時期的壹些社會習慣延續了戰國秦的風格。女性的頭飾比較小,發型基本都是向下的,自然簡單,沒有美感。服裝設計也是以功能性為主,奢華的服裝只有在宮廷裏才能見到。最有趣的是漢代婦女臉上的化妝:婦女把臉塗成白色,嘴唇塗成紅色,輪廓很小。這說明從此“臉厚如脂”“櫻桃小嘴”逐漸成為古代女性美的基本風格。

魏晉南北朝

這也是中國古代審美變遷的四個轉折點之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融合時期。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政治最混亂的時代,但在精神上卻極其自由解放,最為熱情,充滿了個體審美意識。隨著漢代經學的崩潰,人的個性得到解放,佛教開始盛行,自然飄逸之美盛行壹時。女性的美開始獲得獨立的價值,被欣賞和珍惜。荀殘曾說“女德不足,色當為主”。評判女性美的標準也開始傾向於外在的個性和精致。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女性開始有意識地追求美。這壹時期的女性大多穿長袖短袖長裙。腰部用“抱腰”紮緊,用腰帶裝飾。當時還流行戴花簪,頭上“行走”,使行走時衣服飄動,戒指丁當,進壹步強調女性的溫柔嫵媚。所以崇尚人格美和自然美成為當時的審美標準。

隋唐五代

與以往任何朝代相比,唐代都增加了新的審美因素和色彩。唐代審美趣味從以前的重再現、重客觀,重精神、重形式,轉向後來的重主觀、重藝術、重女性美,體現了魏晉六朝時期審美意識的沈澱,審美角度逐漸趨向華麗、唯美。由於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所以女性之美也呈現出壹派雍容華貴的景象。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唐朝女性以胖為美。寬寬的額頭,圓圓的臉蛋,豐滿的肉感,高聳的發髻,飄飄的綢緞,華麗大方,充分體現了“盛唐氣象”。

她們的著裝是中國女性中最大膽、最性感的。服裝既延續了南北朝時期的飄逸之感,又增添了華麗之美。女裝的暴露在中國古代是前所未有的。在唐朝,女人對化妝非常講究。當時流行畫粗淡的蛾翅眉和高挑的眉毛,給女性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初唐時,最流行在額頭上插壹朵紅色或黃色的“花”作為裝飾。“花”有不同的形狀,主要是葉子或花。晚唐五代時,婦女們在臉上或紙上、卷上畫各種花鳥,以示美麗。

宋元時期

由於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宋人開始崇尚古樸典雅之美。女性美從華麗開放變成了優雅內斂。女性美壹般以觀音菩薩的原貌為標準,人們對美女的要求逐漸趨向於柔弱嬌嫩:削肩、平胸、彎腰、纖足。到了宋代,纏足之風傳遍民間,“三寸金蓮”成為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代女性佩戴名為“花冠”的飾品非常流行,制作精美,為這個時代的女性增添了迷人的氣質。宋代女性使用的化妝粉已制成粉塊,每塊直徑約3厘米,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六邊形、葵花瓣形等。每個粉塊表面還印有凹凸的梅、蘭、蓮圖案。到了元代,中國的社會雖然不是漢人統治的,但外國人對漢人的審美和美麗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明清兩代

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人們的審美趣味開始隨波逐流。但是女性美的標準還是和前朝差不了多少。但是社會對女性的束縛越來越多,表現在女性的發飾、服飾等方面。明代女性的發型都很死板,衣服裹的很緊,壹點個性都沒有,可以說是把女性的美包裹的嚴嚴實實。直到明末才逐漸獲得了壹些特色。在清代,含蓄內斂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礎。清代學者張超在《壹個夢影》壹書中也提到,所謂美人,以花為姿,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維生素為骨,以冰雪為皮,以秋水為姿,以詩為心。通過生動的比喻,我們可以看出,壹個學者既需要內在的審美標準,也需要外在的審美標準。這種審美意識壹直保持到民國時期。

“中國美”的歷史變遷是堅定健康——精致細膩——自然優雅——優雅飄逸——苗條嫵媚。

  • 上一篇:中國傳統文化對古代城市規劃有什麽影響
  • 下一篇:中國古代民族英雄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