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例子有哪些?

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例子有哪些?

壹,中國循環經濟的內涵,目標和標準

對於循環經濟內涵的理解,不僅要從字面上理解“循環”二字,還要從經濟層面分析循環經濟的歷史背景,以及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的關系。

這裏我先舉壹個例子,看看循環經濟在企業層面意味著什麽。我國有壹家啤酒廠,每天排放大量COD和純堿含量高的汙水。按照環保法,每年必須繳納幾十萬元的排汙費,對於壹個處於競爭領域的中型企業來說,這是壹個沈重的負擔。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做出了以下貢獻。

1,對原動力系統及所有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降低了單位產量的電力和原材料消耗;

2.回收所有包裝材料,每年獲得壹筆廢舊材料銷售收入;

3.投資建立純堿回收系統,每年回收純堿40噸,可不當回收利用,節約了壹筆成本。

4.回收啤酒糟制成高效有機肥,每年將產生大量銷售收入;

5.投資建立日處理廢水2000噸的廢水處理設施,使企業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5%,節約了新水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汙水排放量和排汙費;

這樣的投入產出效果是:總投資600萬元,年效益約654.38+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20多個,廢水排放量減少50%,電耗節省654.38+00%,增加上千噸高有機肥產品供應,啤酒產量不變。

企業這樣做的原始動力來自相對較高的排汙收費和對經濟效益的追求。

本案例是某啤酒廠發展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在技術和經濟層面明確中國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在技術層面上,循環經濟是通過生產技術和資源節約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的集成,以最高的效率降低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節約資源;通過清潔生產技術和環保技術的融合,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汙染排放;通過各種廢棄物的綜合回收再利用,最大程度實現物質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對所有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我們追求生態環境的永久平衡。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在經濟層面,循環經濟是壹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機制,是政府收取排汙費用(實質上是環境稅),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作為公眾的稀缺資源,納入經濟循環過程參與定價和利益分配的結果。它改變了生產的社會成本與私人利潤的不對稱,使外部成本內部化;它改變了環保企業管理生態環境的內部成本和外部收益的不對稱,將外部收益內部化,最終旨在實現經濟增長、就業增加、資源供給和生態環境的共贏,實現社會福利和社會公平的最大化。

根據上述對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的定義,衡量社會經濟活動是否符合循環經濟模式的要求有兩個標準。

第壹個方面是技術效率標準,可以用原始資源環境生產率、單位產出汙染排放強度、物質資源循環利用率等指標來衡量。第二個方面是經濟標準,可以用生態環境是否進入經濟循環體系、企業的外部性是否得到認可和衡量等指標來衡量。當然,具體標準還有待進壹步研究。循環經濟模式不是目的,它是解決資源和環境壓力的壹種生產方式。這需要制度變革。

二、發展循環經濟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中央政府對循環經濟的定位是基於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功能性認識。中國是壹個人口大國,人均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和美國的國土面積大致相當,但我們的人口是美國的4.5倍以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進入全面工業化進程,黨的十六大明確了總體發展目標和到2020年實現目標的戰略。我們應該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壹:“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全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完成後,還需要十年時間,到2030年要全面實現工業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這意味著我們要用50年的時間走完發達國家150年的工業化進程,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在我們的時間尺度上要壓縮三分之二。未來20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城市化進程加快、經濟增長具有內在動力且以重化工業為主、就業壓力巨大、資源供給短缺、環境汙染總量增加等壹系列挑戰,這決定了中國的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在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上具有極高的強度。這種強度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汙染類型是復合的、重疊的,控制難度極大。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條件下,實現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不斷增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將是壹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應對這些挑戰、完成這壹任務的戰略選擇。

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像循環經濟理念發源地德國和日本那樣,把重點放在廢物管理和循環利用上。因此,循環經濟的內涵在我國得到了拓展,不僅限於“閉環”(循環的代名詞)生產方式,還包括節約資源、替代稀缺資源、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輕資源環境壓力等循環經濟的概念。雖然這種擴展在學術上並不嚴格,但在實踐中有利於制定全面的政策和法律制度,簡化行政程序,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促進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建設節約型社會,避免過於復雜的法律法規體系。

從實踐角度看,以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廢物循環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為外在表現形式的循環經濟模式,是對環境經濟和生態經濟的深化和揚棄,在中國國家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裏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許多從事地方經濟工作的領導同誌對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感到無所適從。在我看來,循環經濟是新興工業化的核心之壹。循環經濟搞得好,新興工業化就完成壹半了。因為新型工業化不僅需要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來改善產業結構,而且必須用循環經濟模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循環經濟模式改造傳統產業。高科技產業也有資源消耗和汙染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循環經濟是新興工業化的高級形式。這也說明了循環經濟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三、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進展和優先領域

自2000年國家環保總局開始倡導和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以來,循環經濟在中國取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特別是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的遼寧循環經濟示範省、貴陽循環經濟示範市和7個生態建設示範省,開展了全面系統的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取得了壹定成效,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

總的來說,各地循環經濟試驗示範的成功做法體現在三個方面:壹是政府重視,組織領導有保障,實施機制正確。第二,統壹部署,規劃先行,示範引路。再次,因地制宜,模式多樣,內容豐富,涉及企業、產業園區、區域,包括工業、農業、服務業、資源綜合利用等行業,涵蓋生產和消費兩大領域。

循環經濟涉及所有經濟活動和消費領域。但是,由於我們還處於循環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循環經濟也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在資源開發、資源替代和資源循環利用之間進行比較和優化選擇,不可能像壹場戰役那樣全面鋪開。因此,近期要選擇壹些重點地區加大推廣力度,並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選擇發展循環經濟的優先領域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壹是“四個統壹”,即市場效率、就業、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四個統壹”。實踐表明,某些產業領域和某些產業組織模式可以實現“四個統壹”,政府應制定明確的政策,對這類領域和產業組織模式給予大力支持。這個領域主要表現為大量的具體項目,存在於很多行業。這就需要政策引導,激發廣大企業發展的積極性。比如廢輪胎處理和資源再生可以用來制造先進的防噪音地板等建築材料,既能解決廢輪胎帶來的汙染,又能增加就業,經濟效益好。像這樣的地區應該優先支持發展。

二是“包容高科技產業”原則,即管理高科技產業的原則。雙高產業是指高汙染排放、高消耗原材料資源的產業。比如冶金、化工、造紙等行業都是包括能源在內的原材料資源消耗高、汙染排放大的行業,應該優先發展循環經濟模式。這些行業的資源利用率提高了,汙染減少了,抓住了主要矛盾。政府應通過嚴格的政策、法律和法規來促進這些地區的發展。

三是“縮短”原則,即限制使用最短缺、進口難度高的資源的原則。這些區域可以通過價格形成機制和政策促進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比如中國的水資源總體上極度短缺,很難靠進口來解決。因此,應該優先考慮水的循環利用。

四是“成熟技術原則”,即加快已經成熟的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回收資源的原則。比如造紙黑液的循環利用,鋼鐵企業中水的循環利用,居民小區中水的循環利用,都有成熟的技術,應該先推廣。

第五,“規模經濟”原則,即促進企業規模生產和區域循環經濟網絡的原則。循環經濟本身資源消耗的減少必須建立在規模經濟的基礎上。我們應該在產業政策上促進企業的規模化生產,沒有規模經濟就不可能把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降到最低。同時,我們必須優先促進循環經濟的區域規模經濟網絡。循環經濟要求企業在壹定空間內聚集,以形成產業循環鏈,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區域規模,從而實現循環經濟的區域規模經濟。從這個意義上說,循環經濟要求我們不斷推進產業的區域集聚,以形成大型專業化循環經濟企業。淮河流域水汙染治理難度大,也與產業布局過於分散和小型化有關,不利於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綜合治理。在這方面,山東省的經驗值得推廣和學習。早在幾年前,山東省就關閉了所有生產能力在5萬噸以下的小造紙廠,並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壹批具有造紙黑液處理和中水回用能力的大型造紙廠。結果,紙的產量增加了,經濟規模擴大了,排放的COD等汙染物減少了。這個例子說明,經濟增長並不壹定帶來汙染排放總量的增加。搞得好,就能實現經濟翻兩番,改善環境的目標。

四、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障礙及對策

目前,我國全面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包括理念認識、制度環境、法律政策、管理體制、技術支撐和外部驅動力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在觀念認識上,主要問題是壹些地方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對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意義和緊迫性認識不足。根本原因是重視經濟增長而忽視資源環境保護,不落實科學發展觀,政績觀片面。認識問題的另壹個表現是對循環經濟內涵的理解出現偏差,要麽把循環經濟簡化為廢物綜合利用,要麽就是清潔生產和汙染防治;要麽把循環經濟等同於可持續發展理念,外延無限擴大,任務不明確,實踐不抓。許多消費文化和價值觀也帶有強烈的物質享樂主義和炫耀的特征。

在制度方面,現有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價格體系、稅收體系、金融監管等基本經濟制度和壹些宏觀產業政策,仍然是服務於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制度和政策,是阻礙循環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制約因素。

在法律政策方面,相關法律政策嚴重缺位,管理體制尚未明確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外部動力和內部利益機制尚未普遍形成。此外,我國還處於較低的發展階段,循環經濟所依賴的先進生產技術和關鍵環節技術還不能滿足循環經濟發展的需要。

針對以上障礙和制約因素,各級政府需要逐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逐步為循環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壹是提高認識,科學把握其內涵。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把各級政府的認識水平提高到兩個戰略高度。第壹,發展循環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內在要求,是黨和國家經濟主流工作的重要內容;第二,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必須堅持正確的政績觀,堅持經濟建設和資源環境保護並重。同時,決策者、企業家和公眾正確理解循環經濟的科學內涵非常重要,關系到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在2005年,有必要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循環經濟知識,統壹對循環經濟的認識。

第二,創新制度,落實政策。

作為壹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循環經濟要求我們改革和創新現有的經濟體制,重點在六個方面:壹是改革幹部政績考核制度,將資源效率和環境保護納入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評價任用幹部的重要標準,樹立科學政績觀;第二,改革現有的宏觀經濟目標體系,提高簡單的速度控制目標,更加註重增長的質量和協調性,逐步建立有利於刺激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體系;三是引入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明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四是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實踐的激勵機制。例如,建立透明的資源和環境信息系統,發揮非政府環境組織的作用。五是盡快制定循環經濟政策目錄和鼓勵支持產品目錄。六是建立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機制。

雖然許多學者正確地指出,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依靠市場機制才能具有活力,但由於發展循環經濟的目的首先是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即解決經濟發展的外部公益效益,沒有政府和立法機構的有力幹預和制度創新,市場機制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發展循環經濟,立法機關和政府首先要制定壹系列強制性的法律和政策規則來規範企業和消費者的市場行為;其次,政府必須充分利用市場手段,通過懲罰和獎勵的雙重激勵,將外部性轉化為內部化;第三,我們必須依靠經濟倫理和生態倫理相結合的新的社會和道德約束。因為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壹定道德基礎上的常規經濟,今天的市場經濟早已脫離了原來的自由放任狀態。對於壹個處於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發展中大國來說,建立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的市場規則和制度創新比技術更重要。

在當今中國,追求經濟增長和物質財富的占有和消費是大眾的基本訴求。就業壓力和利益追求成為推動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的內在力量。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道德倫理體系建立並得到社會普遍認可之前,市場力量只會強化“理性經濟人”的動機和行為,公共利益不可能自動實現。因此,政府作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和公共資源所有者的代表,必須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立法機關和政府發揮作用的方式並不是作為微觀主體直接加入循環經濟發展的進程,而是通過制度安排制定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循環經濟模式追求自身利益。所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都要同時規範企業的市場行為,使生產者追求利潤的目標與發展循環經濟不矛盾。

第三,做好規劃和試點。

規劃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國家應盡快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中長期戰略規劃,並將其全面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這樣,循環經濟的理念才能發揮全局性的戰略作用,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流,把循環經濟提高到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高度,實施循環經濟。

在規劃的基礎上,做好試點示範工作。目前,試點項目的範圍應逐步擴大。在重點企業、行業、工業園區和重點省(市)繼續穩步推進循環經濟試點的基礎上,選擇壹批重要的生活和工業廢物建立廢物資源化工業園區。通過試點,總結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政策要求,提出按照循環經濟模式建設和改造工業園區、城市發展的思路,為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和指導。

第四,建立循環經濟的科技支撐體系。

循環經濟是基於技術進步和創新支撐體系的高端經濟模式,需要高附加值的高新生產技術和產業聯動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循環經濟技術研發,國家設立專項資金並適當調整現有科技資金使用方向,加大投入,引導科研機構開展循環經濟技術研究,努力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重點研發資源節約技術、能源梯級利用技術、產業鏈延伸及相關產業聯動技術、具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第五,加強環境監管,提高開展循環經濟實踐的外部動力。

發展循環經濟要與日常環保工作緊密結合,發揮環保部門的環境執法和監管作用。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依法嚴格限制不符合循環經濟理念的高耗能、高耗水新項目,迅速淘汰落後工藝、設備和技術;在汙染治理工作中,特別要加強化工、冶金、印染、食品、造紙等重汙染行業的生產全過程和排汙控制,建立完善的排汙總量和汙染物控制制度;按照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要求,對重點汙染行業和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制定詳細規劃,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控制汙染排放;在廢棄物處理處置管理中,應當貫徹減量化、再利用和循環利用的原則,加強廢棄物的減量化、回收和循環利用;在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和生態省(市)建設中,要以循環經濟理念規劃和建設區域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資源合理開發、生態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培育有機結合起來。

  • 上一篇:革命中的誠信故事
  • 下一篇:中秋節優秀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