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是陶瓷藝術的簡稱,它既是物質產品,又是精神產品,泛指以陶瓷為主要媒材,從事藝術創作的活動或作品。
2.中國陶瓷的起源和發展。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華夏先民就已經會制造和使用陶器了,他們把陶土摻水濕潤後塑成壹定的形狀,幹燥後用火進行燒制,成為堅硬的陶器。在商代,由於陶窟的改進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發明,人們創造了比陶器胎質細密、堅硬,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實用性的瓷器。中國的陶藝在歷史上的成就是輝煌的,如同壹條大河源流不斷,漫長悠遠。
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完成了由陶到瓷的發展。由於陶窯的改進和新粘土的使用,在商代便燒制了原始瓷器,為我國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秦漢時代的陶瓷藝術,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開創了新的境界,在中國陶瓷發展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筆。漢代的重大突破就是能夠燒制成熟的青瓷。由原始陶器發展為瓷器,是在制瓷原料的工藝改革、窯爐結構的進步、釉的發明等條件下獲得的,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的結果和聰明才智的結晶。魏晉南北朝時期,青瓷得到迅速發展並聞名於世。青瓷具有獨特的藝術風韻,其蒼古幽雅,質地如玉,色調泛青,是當時人們對陶瓷藝術品味追求的體現。在成型方法上,除輪制技術提高外,還采用了拍、印、鏤、雕、堆等多種表現手法,因而能夠制成各種造型新穎有趣的器物。與此同時,黑瓷和白瓷也相繼出現,雞頭壺便是其中比較別致的黑釉造型,為以後各種彩繪瓷器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2)隋唐五代的陶瓷業的成長。
唐代的陶瓷業首推“南青北白”,南方是指越窯的青瓷,北方是指邢窯的白瓷,它們分別代表了當時制瓷業的最高成就。“唐三彩”則代表了盛唐時期的藝術風貌。“三彩”是壹種用銅、鐵、鈷、錳等礦物作為著色劑,在釉裏加入含鉛物為熔劑,經過大約800度的溫度燒制成的壹種低溫釉陶器,其造型渾圓飽滿,深厚中表現出柔和細膩、雍容典雅、豐腴準確、形態逼真傳神。其塑造工藝之高超,可謂我國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3)元代景德鎮瓷業的突飛猛進。
元人除了繼續延續宋代的名瓷外,更重大的成就是青花與釉裏紅瓷器的燒制成功。“青花”是指用鈷料在瓷坯上描繪紋樣所表現出來的品相。它的特點是著色力強、明凈、素雅,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的效果,“追韓信瓶”就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
(4)明代全國瓷業中心的形成。
明代社會繁榮,工場手工業大力發展。豐富的制瓷原料,優越的自然條件,使景德鎮處在全國制瓷業的中心,成為“瓷都”。可以說青花瓷是當時生產的主流。其中永樂、宣德時期的青花,以其胎釉精細、青色濃艷,被稱為我國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5)清代陶瓷工藝的巔峰。
清代陶瓷藝術產地較廣,有宜興、石灣、德化等,但中心仍在景德鎮。除元、明代以來釉上彩、高溫釉及鬥彩等品種繼續發展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瓷工藝又成為中國陶瓷發展歷史上的壹個高峰。
3.傳統陶器的分類。
土器。
陶器之壹類,燒成溫度不超過900℃,較壹般陶器為低,孔隙率很高,胎質粗松。史前新石器時代與臺灣原住民陶器屬之。
紅陶。
指壹種低溫土器,顏色呈土紅、磚紅、或褐紅色的陶器,通常表面磨光,而不彩繪紋飾。
彩陶。
性質與紅陶相同的低溫土器,但在器物表面上彩繪紅色或黑色的花紋。
黑陶。
壹種低溫土器,胎質細膩,胎質呈黑色,厚度很薄,可達蛋殼之程度。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黑陶,以龍山文化為代表,臺灣大湖文化與烏山頭文化亦有出土。
繩紋陶。
在陶器坯體上拍打規律之繩紋作為裝飾者。
夾砂陶。
在陶器坯體上摻入細砂或石屑,以提高陶器之耐熱抗震性,防止在燒成過程中碎裂。
交趾陶。
壹種多彩低溫軟陶。主要用於寺廟與豪宅的裝飾,主題以人物與花鳥等為主。其技術主要傳自廣東,由於五嶺以南古名“交趾”,故將這種陶器稱為“交趾陶”。
4.中國現代陶藝。
現代陶藝通常指個人在工作室中獨力完成,有別於工廠批量生產的產品。日用陶瓷指壹般生活用陶瓷,主要為餐飲用的碗盤、湯匙、茶具、咖啡組合、馬克杯等。
(2)瓷器。
瓷器的坯質致密,為已部分瓷化或全部瓷化,低度(1%)以下或零孔隙度。叩之聲音清脆,有如金石。坯體為白色,薄層具半透明性,有釉或無釉。通常在1300℃以上的高溫燒成。在此溫度之下,坯與釉構成壹牢固的坯-釉層,而賦予瓷器以重要的強度。
(3)陶器。
陶器由多孔的坯質制成,叩之聲音混濁;施釉或無釉,如施釉可不滲水。坯質非瓷化,孔隙率為中度至高度。陶器與石陶器之區分,如燒成品的孔隙率超過5%,則為陶器;5%以下為缸器。坯體不透明,白色或其他顏色。燒成溫度為1000-1200℃之間。
(4)石陶器。
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兼具二者之性質。與瓷器壹樣,堅硬而密致,坯體已達瓷化程度,但無瓷器的透明性,而近似陶器的性質。其孔隙度為5%以下,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有釉或無釉;坯體為白色或其他顏色。通常溫度燒成在1160-1280℃之間。又稱缸器、陶石器或器。
中國陶瓷藝術有著豐厚的優秀傳統。綜合吸收傳統精華,創作出具有新時期面貌的陶藝,煥發古老瓷國的青春,是當代陶藝家義不容辭的責任。現代陶藝更強調主體意識的藝術創作,吸收新觀念與新材料的應用,是借助泥與火為媒介,來表現自己的觀念與審美情趣的壹種純精神文化活動。
仿古陶瓷。
陶瓷之胎質、造形、釉色、紋飾等刻意模仿中國古代傳統陶瓷,模仿對象通常為自宋代以來的官窯瓷器,也有模仿唐三彩陶器的。
目前所知,發現唐三彩的亞洲國家還有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伊拉克、伊朗等。非洲的不少地方都有唐三彩的蹤跡,歐洲也有發現唐三彩的報道,意大利的法安紮博物館收藏有唐三彩鳳頭壺和唐三彩盤。 唐三彩這顆璀璨的明珠,給當時的世界帶來很大的震動。在唐三彩運銷世界各地的同時,三彩工藝隨之傳出海外。不久,西亞的波斯燒出了波斯三彩。朝鮮的新羅燒出了新羅三彩,日本的奈良燒出了奈良三彩,對這些國家的陶瓷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