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名人的傳統節日?全部....

中國名人的傳統節日?全部....

“花包”。在壹些地區,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結束,正月三十是“小年”。

土家族——從正月初壹前兩天開始,初壹叫大年,初二叫小年。除夕夜,家家點燃壹根圓木,大家圍坐在壹起,聽老人講故事,熬到天亮。在節日期間,我們吃“紅曲魚”以象征財富,我們也吃大鍋菜,這被稱為組合菜。初三的時候舉辦了壹場“浪舞”,參與者多達萬人。此外,還有龍燈、舞獅、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

壯族——從正月三十到初二,三天。任何在外面工作的人必須在三十前回家。除夕夜,大家殺雞鴨,蒸豬肉,粉精肉,做叉燒。晚餐有八道菜,包括“水煮雞”和燉全雞。家家都要熬到半夜,放鞭炮,睡覺。在第壹個月的第壹天和第二天,所有的遊客都必須吃粽子,粽子有餡,由去皮的綠豆和半肥不瘦的肉混合醬制成。男女此時更多的是唱歌,或者打陀螺,跳舞,配球,演戲。

獨龍族——居住在雲南怒江公山縣的獨龍族,以10月112之間的第壹場雪封地作為壹年的開始。因為沒有固定時間,由族長決定,壹般3到5天。節日期間,各家各戶互相邀請,友好交流,同時舉行娛樂活動。

哈尼族——年年如此,持續兩年。壹個是十月節,壹個是六月節。哈尼族的歷法從十月開始,也就是“新年”。在中國新年,人們走親訪友,訂婚。“六月節”期間祭祀祭祖,開展蕩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體活動。

卡多人(哈尼族的壹支)——雲南省新平縣的卡多人在農歷正月初六慶祝新年。傳說古代勇敢的卡多青年為了抵禦外族侵略,外出作戰,臨走時留下壹句話,他們回國的那壹天就開始了新的生活。戰後,因為路途遙遠,他們直到大年初六才回家。家鄉人把這壹天定為新的壹年的開始。過年的時候,他們殺豬宰羊,大鼓舞地跳舞慶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大多以臘月初六為壹年的開始。除夕夜,各村要放三炮,吹海螺。然後壹家人聚在壹起吃糯米飯。

樂摩人(白族的稱謂)——主要居住在雲南省碧江縣。他們有自己計算節日的方法,春節的日期也不同。比如桃花叫三月,漆樹葉子五寸左右叫五月。這樣計算的結果是,壹年是十三個月,三月被稱為三月節,相當於中國的新年。

基諾族——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把陽歷的六月稱為新年的月份。歌手們輪流給彼此唱歌。如果他們輸了,就留下壹塊包頭布,然後到下壹年。在中國新年期間的每個晚上,老人和婦女在品嘗葡萄酒和食物的同時受到鼓勵。青年男女借此機會做愛,尋找自己的戀人。

仡佬族——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仡佬族的春節。因為他們生活在壹個溫度較低的地方,植被直到三月和春天才開始發芽。在這繁忙的春耕之際,大家會聚在壹起過年,祈求祖先和山神保佑,萬事如意,豐收。又因為清明節往往在三月初左右,所以兩個節日是壹起度過的,所以把這壹天定為仡佬年,也就是春節。

瑤族——農歷七月半月節是瑤族每年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半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很忙,村裏村外到處都是喇叭聲和笑聲。

漢族——大年初壹,人們不掃地,不到外面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互相祝賀新的壹年大吉大利,興旺發達。

滿族——過年臨近,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寫對聯,寫祝福。臘月三十,家家戶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壹到初十六,每天都是紅燈高掛。年夜飯包餃子比較好,註意打褶。煮餃子的時候,有的包著銅錢,吃的人運氣好。春節拜兩次,大年三十晚上拜壹次,告別舊年;新年第壹天再拜,迎接新年。春節前會有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也有元宵節。

韓國人——家家貼春聯,做各種豐盛的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夜,全家人徹夜不眠,演奏gayageum,吹笛子。在第壹天的黎明,人們穿上節日服裝向他們的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聚會。幾位當選的老人登上木制“觀月架”,伴著長鼓、笛子、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夜,全家圍坐在壹起吃晚飯。品嘗美食,喝葡萄酒,吃年夜飯。年輕人向家人和至親長輩行禮磕頭。午夜時分,人們手持樺樹皮盒或鐵盒圍著馬廄轉幾圈,祈求六畜興旺。初壹,穿著新衣服互相拜年。年輕男女聚在壹起集體跳舞。有狩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

赫哲族——除夕夜,大家忙著做年夜飯,剪窗花,貼燈籠。初壹,姑娘、女人、孩子穿上繡有雲朵的新衣,去親戚朋友家拜年,用“魚宴”招待客人。酸辣風味的生魚,香脆的“炸魚毛”,三文魚籽。民間詩人給人們獻詩,講故事。女人玩“摸糊”“扔骨頭”。青少年參加滑雪、滑冰、射擊草地靶和穿越草地的比賽。

蒙古族吃餃子,放鞭炮,和漢族壹樣。此外,我們應該在除夕吃“手抓肉”,以示家人團聚。初壹淩晨,晚輩給長輩獻上“送別酒”。然後青年男女們上馬,騎上蒙古包,先給長輩磕頭,然後喝酒跳舞,然後男女們趁著這個機會舉行賽馬。

納西族——人們在農歷正月走親訪友,輪流做客。青壯年男子組織燈會,與其他村競爭。城市和鄉村都舉行元宵燈會,展示各自的民族故事,如阿牛妹戲謔、老壽星、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鳳舞等。

藏族——除夕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著面具載歌載舞,以示辭舊迎新,消災降福。

彜族——在春節期間,人們會聚在壹起跳“Xi跳過月亮”。在壹些村莊,男人在大年初壹取水做飯,以此來讓女人休息,並對她們壹年的辛苦表示慰問。

苗族人——把春節叫做“客家年”,家家殺豬宰羊,烤酒慶祝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還需要唱《春之歌》,歌詞大意是:渴望春天,向往春天,珍惜春天,擁抱春天。

白族——白族人在除夕夜開始互相拜祭,互贈禮物。除夕守夜。午夜過後,青年男女爭相打水以示勤儉。早上全家人喝浸泡過稻花香的糖水,祝生活甜蜜。大家可能壹起遊覽名勝古跡,或者打龍燈、舞獅、打霸王鞭。

壯族——除夕之夜,家家戶戶的壁爐上都會點上壹把火,徹夜不熄,稱為“迎新火”。民間習俗是包粽子過年。節日期間,我們還將組織各種民族文化和體育活動來慶祝,如唱“采茶”,舞獅,跳鋼管舞,打鑼,打陀螺,打球和表演地方戲曲。

京族人——大年初壹要拿著香燭到井邊祭拜,叫“買新水”。第壹天的第壹天,藏族婦女要在黎明前從河裏背“吉祥水”。人們相信初壹的新水可以帶來好消息和好運氣,可以保持壹年的好運氣。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進行壹場土戰,以顯示他們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

羌族——家家戶戶都要做各種炸面牛犢、羊羔、雞等祭品,祭拜祖先和神靈。在新年期間,他們應該喝酒,圍坐在祭壇前。年紀最大的人唱“開壇”,然後用壹根兩尺左右長的吸管從左往右吸。

鄂溫克族——正月初壹,互相拜年,尤其是對長輩和親戚。在新年的第壹天晚上,男女老少聚集在壹個大房子裏盡情歡樂。壹般老年人稱這為娛樂聚會,女方先開始跳舞或唱歌,然後不分男女,大家壹起跳舞。

達斡爾族——正月初壹拂曉,女人們準備早餐,男人們燒香拜神,祈求神靈保佑他們平安昌盛,拜完神,給長輩敬酒,磕頭接受老人的問候。吃完餃子,穿上新衣服,男女近親聚在壹起,由長輩帶領,按輩分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哈尼族——婦女們在除夕夜忙著做糍粑,年輕人上山砍竹子,搭秋千架。春節期間,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蕩秋千。

  • 上一篇:中國對傳統詩歌的言說
  • 下一篇:中國的五經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