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建築和西方古代建築的區別更加具體。

中國古代建築和西方古代建築的區別更加具體。

中國古建築以均衡對稱的方式形成庭院式的群體布局,特點是天人合壹。西方古建築的特點是感官立體、布局單壹,被神化、宗教化。它們不同的特點有不同的文化內涵。

壹、中國古建築的特點

(壹)庭院式組團布局

從古代文獻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到現存的古建築,中國古代建築的平面布局有壹個簡明的組織規律,即每壹個住宅、宮殿、官署、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幹座單體建築、壹些回廊、墻壁之類圍合而成的院落。壹般來說,大部分院落都是串聯的,通過前院到達後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有序老齡化,內外有別”思想的產物。家庭中的主要人物,或者應該與外界隔絕的人(如貴族家庭的女孩),往往居住在遠離外門的院落中,形成壹個又壹個院落的深層空間組織。宋代歐陽修的《死華蓮》中有“庭院有多深”的文字,古人曾以“門深似海”來形容大官僚的居所,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築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二)空間藝術的軸線

這種庭院式的群體和布局,壹般是沿著縱軸和橫軸均衡對稱設計的。這主要體現在受中國“李周”思想影響很大的建築體系上。在古都規劃中,主宮位於中軸線上,宮殿為主體,次要建築位於兩側,布局左右對稱,如“前朝在市”“左祖在右社”,如北京唐代、明清的規劃布局。再比如中國的古代寺廟,這裏有很多強基調的軸線空間布局的例子。壹般正殿大雄寶殿放在中軸線上的重要位置,副殿在左右。“左亭右藏”、“左鐘右鼓”等等。空間遞進,院落密集,與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制度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是表現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級觀念的最便捷方式,使住房在老少、男女、主仆之間有明顯的差別。

(三)“天人合壹”的建築環境

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自古有之。先人早就註意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協調統壹。無論是儒家的“與天地上下”(《孟子》)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生,萬物與我為壹”(《莊子·萬物論》),都是把人與天地萬物緊密聯系在壹起,視為壹個不可分割的* * *體,從而形成壹種主觀力量,促使人們去探索、親近、發展自然。在這種審美思潮的影響下,人們在處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時,並沒有采取與自然對立的態度,而是用建築來控制自然環境;反而抱著親和的態度,從而形成了讓建築與自然和諧的環境態度。如東晉大官僚石崇在洛陽郊區建河陽(金谷園)專商:“造屋側,卻阻長堤,前有柏樹數萬株,流水繞屋”(《石崇歸鄉序》);慧遠和尚,經營廬山托林寺:“惟擔香爐之峰,瀑布之谷,猶存石壘,即植松溝。清泉環階,白雲滿室。寺中莫禪林,林樹凝煙,石上青苔。凡盼行者,心明氣靜”(《慧遠和尚傳》)。這樣的描述在文獻記載中屢見不鮮。從那以後,那些建在城外景觀區的佛寺、道觀、其他行業和山村聚落,都非常重視選址。目的是既要滿足各自功能的需要,又要充分發揮建築群體平面布局的靈活性,以適應當地的景觀,並與整體自然環境相協調。它們不亞於“景觀建築”,點綴著地球的景觀,使之生動如畫。這是中華民族在處理建築與自然關系上特有的環境意識。雖然不是完全有意識,但是非常明顯。傳統山水畫理論對這種環境意識做出了壹些美學和科學的解釋。

二、西方古建築的特點

(壹)立體感強,布局單壹

與中國古代建築相比,西方古代建築作為壹個整體建築體系,具有相同的建築風格,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古希臘建築中的“柱”是“立體感和單壹布局”的突出表現。這些圓柱形建築的外部形態直觀地表現出壹種和諧、完美和崇高的風格。有些柱子的柱頭是簡單刻板的倒圓錐形,沒有柱基,雄偉的柱身從表中升起,透出雄姿的渾厚之美。有的外形修長美麗,柱頭有兩個婀娜多姿的漩渦,表現出女性體態的細膩柔和之美。列構圖原理雖然呈現出單壹的布局,但其生命力的崇高美帶給人們立體觀的視覺沖擊和震撼。

(B)神聖和宗教性質

西方古建築的特點是神化和宗教化。這是受宗教文化的影響。尤其是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文化脫穎而出,深刻影響了西方文明的發展。正是在這種影響下,出現了壹種全新的建築風格——西方古建築中最具宗教和神化氣息的哥特式建築。哥特式建築的整體風格特點是空靈、纖細、高聳、銳利。它直接反映了中世紀新的結構技術和強烈的宗教意識。空靈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式是基督精神內涵最準確的表達。崇高、空靈、虛無縹緲的形象,似乎只指上帝,啟示人們擺脫這個悲慘、罪惡的世界,走向“天堂的樂園”。

作為神化和宗教色彩濃厚的哥特式教堂的代表,其內部結構完全暴露,近乎框架式,豎線指揮各部分,使空間極其高聳,象征著對天堂的向往;每當陽光透過布滿窗戶的彩色玻璃照射進來,整個教堂空間都彌漫著迷茫和錯覺,教堂仿佛是壹個天堂。這種氛圍充分展示了基督教精神,其中法國巴黎聖母院、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的典型代表,也因此生動詮釋了西方古建築的神學性和宗教性。

第三,古建築體現的東西方文化特征

(壹)古建築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特征

1,務實精神

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壹些特征及其建築理念都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實用理性精神。中國古典建築體系壹直堅持適度的人文建造原則,始終以人體尺度為出發點,不求高度和永恒。無論什麽類型的建築,都很少有像西方教堂這樣超過規模的東西。中國的巨大建築是不斷地、有規律地從小規模單位的院落中衍生出來的。無論多麽龐大的建築群,人們搬進去的感受永遠是與人和平相處的尺度。這種設計取向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實用唯心主義的主導特征,不同於西方在神學狂熱下追求的超尺度。

2、永恒變化的概念

傳統中式的房子設計原則,采用的是壹般的設計思路,房子就是房子,無論什麽用途都希望適合使用。所以,久而久之,人們就形成了壹種永久不變的觀念。中國建築不註重外在的直觀形象,而是註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隨著道路穿過城門,會有壹個庭院,讓人壹次次豁然開朗。建築序列就像壹幅長卷,可以邊走邊想,但要到高潮時才能想,這在園林設計中體現得特別充分。古典建築非常註重理解、層次和氛圍,但對單座建築卻無動於衷。古人對感覺和理解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對建築本身的關註。有了永久的構件和不變的院落,建築可以通過無限的衍生演繹出無窮的變化,從而形成了中國文化恒久不變的內涵。

3、中庸之道。

中國的建築往往把高潮和精華放在最裏面的部分和最後的部分,而前面部分是簡單的墻,庭院有點深。所有奇妙的事情都在這篇論文裏解決了。農耕文化內斂的特點決定了中國古代建築必然選擇這種強調觀感和內涵的建築布局模式。

正因為如此,它體現了中國人的壹種基本精神——中庸,這裏的“中庸”就是適應,“平庸”就是持久,中庸就是適用和持久。中國的建築造就了人們在個性思想上不註重強烈的自我表現,而追求兩頭並用的溫和謙和的君子風格。

(二)古建築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1,獨立自由

西方古代建築往往以巨大的體量和超然的尺度強調建築藝術的永恒和崇高。它們通常有嚴格的幾何圖形。西方古代建築在獨立的建築體系上形成了獨特的網格。它們的布局單壹,似乎不需要多余的建築來襯托。西方建築師巧妙地將西方理念融入建築,形成不同風格。所以,正是因為那些盡力表現人性的建築,人們才更渴望追求獨立和自由。

2.仔細和創造性的思考。

自古以來,西方建築師在設計建築時,不僅註重建築的結構和精度,通常還會考慮其功能、功效、防水防火、交通是否便利等。隨著西方文明的不斷發展,西方古建築的風格也在不斷變化。從古希臘、古羅馬到拜占庭,從哥特式到巴洛克和洛可可式,建築師總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工作。這些建築裏的人必然不受建築風格的影響,形成良好的創作氛圍,這也是西方文明更具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原因。

影響中國古代建築發展的是特定政治制度所確立的道德規範和抽象的哲學理論,其中傳統儒家的禮治思想是指導古代建築創作的主要思想,中國古代建築處處體現著秩序、實用和中庸。在西方,無論是古希臘建築中的宙斯神廟,還是古羅馬建築中的鬥獸場,無論是拜占庭風格的萬神殿,還是哥特式風格的聖母院,這些建築都獨立地、直接地、壹目了然地矗立在那裏,自成壹體,沒有其他東西的裝飾。這是強調個人贊美和物質生活享受的直接表現。古代文化影響了建築風格,而古建築又影響了中西文化的發展。文化與建築交相輝映,* * *書寫了壹部中西合璧的燦爛文化史詩。

  • 上一篇:中國的八大深水港是什麽?
  • 下一篇:中國哲學簡史:如何看待中國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